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钦安(1804-1901),蜀中名医,著有<医法圆通>等书.某日,一中年患者就医,诉以抬滑竿为生,沐风栉雨,贪凉饮冷,饥饱不时,患胸腹疼痛,呃逆嗳热气.因家贫无力医治,已达数年,祈能赐一廉便良方.郑诊毕,告之,"街头有家富户正作家具,可去讨些锯木屑末,每次用一小撮(钱许),再加生姜5片,煎汤送下,10日后再议."病家半信半疑,遵嘱而行.  相似文献   

2.
李天伟 《河南中医》2007,27(1):41-41
崔某,女,62岁,2006年4月20日就诊。主诉:自汗不止,恶风反复发作20余年,加重1月。患者诉20年前即出现烦热汗出,烦躁易怒,曾到医院就诊,考虑为更年期综合征,予中药调理后症状略有缓解,但不久症状反复,自汗常作。并逐渐发展为动则汗出,汗出恶风,时时恶寒,神疲倦怠,面色白光白,容易感冒。一直未积极治疗。1月来上述症状明显加重,汗出不止,浸透衣被,每日换衣3~4次,极度恶风,整日关门闭户,棉衣加身,稍有不慎即感冒,体疲乏力,面色白光白,舌质淡嫩,苔白而脉缓。辨为阳虚漏汗症,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方药: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炙甘草6g,大枣7枚,…  相似文献   

3.
穆某,女,30岁,本院职工,2003年2月15日就诊.3 d前出现身痛、发热,体温39℃,肌注安痛定4 mL后,汗出不止至今,平静时头额及全身潮湿,动则大汗淋漓,请吾诊治.刻诊:发热,体温38℃,咽痛,周身痠痛,心慌,气短,烦躁不安,失眠多梦,每夜睡眠约4 h,乏力,舌质淡,尖红,苔白腻,脉细.诊为气虚外感寒湿,外邪入里化热.先予益气清热、解表化湿剂.药用银翘散合玉屏风散加减: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防风、淡豆豉、薄荷、黄芪、白术、牛蒡子、羌活、独活、炒酸枣仁.3剂,水煎服,日服3次.  相似文献   

4.
桂枝加附子汤治表虚漏汗证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豫珊 《国医论坛》1991,6(3):13-13
伤寒发热因中西药物发汗不当致表虚不固汗漏不止者临床颇为多见,笔者每采用桂枝加附子汤治之屡获奇验,现将1978~1990年经治的100例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100例患者中男61例,女39例;25~40岁16例,41~50岁48例,51~60岁22例,60岁以上14例;因使用西药解热镇痛剂不当所致者70例,因服用中药发汗不当所致30例;兼发热52例(体温均不超过38.5℃),兼血压下降58例,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身疼、肢楚、恶寒及小便短涩症状;住院治疗56例,出诊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漏汗是一种以汗出不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1],多责之于表阳亏虚。本文中所介绍的漏汗病例兼有里阳亏虚之泄泻,故治疗当遵从仲景表里同病时,里证急,则先治里的原则,待里证解,再治表,中药方治泄泻用四神丸合理中汤加减,治漏汗用桂枝加附子汤,配合针灸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验案如下。患者,男,24岁,2017年8月14日就诊于我院。主诉:阵发性汗出如流水2年余,腹泻半年余。现症见:  相似文献   

6.
田锐  阙华发 《环球中医药》2023,(6):1186-1190
现代中医外科学认为疮疡系火毒为患,治疗宜凉血清热解毒。而阅读古代医籍发现,在《内经》中即有汗法治疗疮疡的论述,历代医家用汗法治疗疮疡疾病疗效显著,而现代临床较少应用汗法治疗疮疡。本文对历代医家用汗法治疗疮疡进行溯源,研究梳理了历代医家对汗法治疗疮疡机理的认识、汗法的具体运用。分析得出汗法具有祛除表邪、开泄郁热、透热转气、振奋阳气的作用,从而达到营卫调和、气血通畅的目的,使疮疡易消、易散、易脓、易溃。疮疡疾病,无论表里、寒热、虚实都有运用汗法治疗的机会,通过辨证论治,既可作为驱邪外出的常法应用,又可在益气养血的基础上作为通行营卫气血的变法,还可灵活使用各种辅助汗法治疗疮疡,以达邪外出。最终都达到疮疡易消、易散、易溃、易敛的目的。在疮疡的治疗中灵活运用多种汗法,不拘于辛温发汗,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的圆机活法。  相似文献   

7.
诊病之始,必先审病家所患之证。“证”即证据,也就是证候。各种疾病所出现的证候,通常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四诊的基础上,把这些具有规律性的证候进行归纳分析,作为识别疾病和实施治疗的有力证据。无论“症”、“因”、“位”是否相同,若其“证”的本质相同,其治则方药亦可相同。即有是证,则制是方。前人云:“仲景制方不于病而命名,惟求证之切当,知其机,得其情,凡中风、伤寒、杂病宜主谋方,拈来无不合法。”柯琴论及桂枝汤云:“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凡头痛发热,恶风寒,其脉浮而弱,汗自…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自汗无汗病机浅析@许明辉$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 @陶志虎$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 @闵范忠!教授 @江红兵!教授 @董少龙!主任医师伤寒论;;汗;;病机~~  相似文献   

9.
程洁  冯其茂 《光明中医》2023,(12):2371-2374
过敏性皮炎是常见的皮肤疾病。近些年,中国过敏性皮炎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发病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西医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但容易复发。而中医对过敏性皮炎有独特方法,此文将介绍冯主任治疗严重过敏性皮炎医案1则。冯主任跟随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临证学习多年,运用严师崇尚的“圆机活法”临床思维:面对证情错杂的严重过敏性皮炎,紧扣病机与证候的发展变化,配以相应治法、方药,方不嫌杂,但应杂中有序、杂中有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称之为“顽痹”、“历节”等,临床治疗,颇感棘手,为难治病证之一。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房定亚教授从医数十年,学验俱丰,擅长中医内科,尤精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笔者有幸从师临证,目睹老师圆机活法,屡克顽痹。 通淋利尿,治顽痹肢肿身硬案 刘某某,男性,56岁。初诊1993年12月13日。主诉:全身关节僵硬疼痛5年,加重3个月。患者1988年春因淋雨后出现两手指关节  相似文献   

11.
<正>汗证是指因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临床上常将汗证分为肺卫不固、营卫不和、阴虚火旺、气阴两虚四种证型[1],而以肺卫不固、营卫不和最为常见。笔者临床观察发现,肺卫不固、营卫不和两型汗证常并见或互见,自拟止汗汤治疗均能明显奏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勇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21-122
汗证是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失常引起以汗液外泄为主症的疾病。临床不分老少、男女,有“自汗”、“盗汗”、“冷汗”、“大汗”;亦有局部的“额汗”、“手足汗”、“半身汗”、“阴汗”等等;甚至有病危的“脱汗”、“绝汗”。笔者临证30余年,运用中医辨治汗证,收效较佳。现举数案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黄芪建中汤配合雷尼替丁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20例给予黄芪建中汤1剂/d,水煎分两次温服,同时配合雷尼替丁胶囊0.15g分2次/d口服。对照组60例仅给予雷尼替丁胶囊0.15g分2次/d口服。4周为1个疗程。两组在服药期间禁用其它治疗药物。结果:治疗组胃镜下溃疡愈合率为43.33%,总有效率为86.67%,临床症状治愈率为58.33%,总有效率为91.67%,服药期间少见副作用;雷尼替丁组胃镜下溃疡愈合率为30.00%,总有效率为71.67%,临床症状治愈率为45.00%,总有效率为88.33%,服药期间可见恶心、腹胀等副作用,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配合雷尼替丁治疗胃溃疡(脾胃虚寒型)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相似文献   

14.
《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中医学中非常重视对汗的辨识。辨汗对判断病邪的性质及人体阴阳盛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仲景在《伤寒论》中对辨汗之法有着非常详尽的论述。其中对“但头汗出”论述非常典型。仲景在伤寒论中明言“但头汗出”的条文有111条,134条,147条,216条,228条,236条共6条,和相关条文如但头微汗出、头汗出、额上微汗出、额上生汗136条,148条,200条,219条共4条。这些条文中头部汗出的症状虽同,但所述病机却大异。现将其病机分类归纳如下:1火劫伤津,阴虚于下而阳攻于上如《伤寒论》111条所云:“太阳病中风,以火劫…  相似文献   

15.
黄芪建中汤方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建中汤是医家张仲景治疗虚劳证的著名方剂之一,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痛,以及心气不足的心悸、虚烦和表虚自汗等虚证.其组方配伍及用药剂量上颇有独到之处,对临床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笔者就其组方及功用,结合历代部分医家的著名方论对其进行选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药汗刍议     
药汗刍议湖北中医学院(430061)梁文华主题词汗症/中医病机,汗症/中医药疗法药汗即服药后人体遍身汗出的一种调节反应,乃人体气血调和、邪气外解、病情向愈的佳兆。显然,它虽不同于正常汗出。但仍属生理调节范畴。吴鞠通《温病条辩·汗论》云:“汗也者,合阳...  相似文献   

17.
黎明出汗是指天明因汗而醒或醒而汗出.笔者认为是由于邪气在半表半里,营卫失和,津液随卫阳行于外而泄,根据其病机的不同,配以相应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生脉散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具有补气敛汗、生津止渴的功效.主治气阴两虚型自汗或盗汗、心悸气短、头晕乏力、体倦、口干舌燥等.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理论,运用生脉散加大剂量黄芪治疗汗证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生脉散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具有补气敛汗、生津止渴的功效。主治气阴两虚型自汗或盗汗、心悸气短、头晕乏力、体倦、口干舌燥等。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理论,运用生脉散加大剂量黄芪治疗汗证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圆机活法治痼疾举隅徐炳琅湖北省英山县卫生防疫站,英山县温泉镇沿河西路(436700)1燥湿温通治胸腰椎骨折后遗症刘某,男,30岁,1997年3月25日初诊。6个月前因外伤致7、8胸椎和12腰椎压缩性骨折,当时截瘫,住院治疗后瘫痪基本恢复。但双下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