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湿浊毒邪滞留血中,不得泄利,每因劳倦过度、七情内伤,或酗酒食伤,或关节外伤,或复感风寒,致气血运行受阻,遂使滓液煎熬成痰,瘀滞络道,致关节红肿疼痛。久之,痰瘀浊毒附骨,出现痛风结节。流注脏腑,脾肾功能失调,脾肾阳虚,浊毒内蕴发为石淋、关格。痰浊瘀腐则见溃流脂浊,痰瘀胶固可致僵肿畸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中医常见证型及常用方剂的调查分析。方法:对251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及使用方剂回顾性调查。结果:通过对251例患者的调查分析,发现治疗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常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湿热毒盛型和脉络瘀热型常用四妙勇安汤加减,气血亏虚、湿毒内蕴型常用当归补血汤合二妙散加减,湿热困脾、瘀血阻络型常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肝肾阴虚、痰瘀互阻型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肾阳虚、经脉不通型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结论:临床常见的糖尿病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湿热毒盛型,脉络瘀热型,气血亏虚、湿毒内蕴型,湿热困脾、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痰瘀互阻型,脾肾阳虚、经脉不通型。  相似文献   

3.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虚、浊、瘀、毒、衰五个方面,虚证以 脾肾气(阳) 虚和肝肾阴虚为主;浊是由于脾肾阳虚痰饮、水湿内停,湿浊内蕴;瘀是因虚致瘀,瘀阻肾络, 贯穿疾病始终;毒是指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停滞日久,胶着不去,在肾形成微型癥积,浊毒内聚, 毒损肾络,出现浊毒证;衰是湿浊羁留,肾功能衰败。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而以肾气衰败为本,湿浊血瘀、 瘀毒为标,即虚、浊、瘀、毒、衰相互夹杂为其病机。治疗原则以补脾肾为本,以祛湿降浊、活血祛瘀、解毒 排毒为标,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复杂,临证要紧抓病机,结合整体与局部,内外兼治,才能收到良好 效果。  相似文献   

4.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为脾肾两虚,实为痰浊、瘀血、毒邪蒙闭清窍.脾肾两虚为其本,瘀、浊、毒为其标.老年性痴呆主要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有关,继而因虚致瘀、因虚生痰,痰瘀互阻日久化毒,瘀血、痰浊、毒邪既是脏气虚衰的结果,又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虚与瘀、浊、毒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而损伤脑络,是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根源.  相似文献   

5.
介绍张磊辨治运动神经元病的经验。运用"审证求因"的中医思维,总结运动神经元病病因病机为湿热蕴毒、内外合邪,风痰阻络、浊瘀互结以及五脏虚损、元气败衰;通过详辨湿、瘀、痰、风之病邪性质,细察脏腑经络之病位深浅以及精审虚、实、盛、衰之邪正关系,将本病分为湿浊淫筋型、风痰阻络型、痰瘀互结型、瘀热壅阻型、脾虚毒蕴型以及肝肾亏虚型论治。  相似文献   

6.
痛风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与肝脾肾功能障碍、气化失司、湿浊瘀毒内生密切相关,且贯穿痛风病的始终。本病常由外因诱发,湿浊留注四肢、痹阻关节而发病,随着病程变化演变为不同的证候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证候可见湿热浊毒证、寒湿浊毒证,并以湿热浊毒证多见;随着病情的发展,间歇期表现为痰浊阻滞证、脾虚湿阻证,进一步进展则表现为久痹正虚、气阴亏虚,或湿浊阻碍气血运行、湿热瘀阻;日久则痰浊阻滞、血脉瘀阻出现痰瘀互结而变生痛风结节;病久迁延不愈损伤肝脾肾,终致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元衰竭,为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的主要证候类型。但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并非表现单一证候,特别是中后期常为几个证型兼夹的多重证候,同时由于邪正、阴阳的盛衰不同,证候之间常又可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7.
张云鹏治喧黄疸经验丰富,认为黄疸一证实多虚少,治宜去邪为先黄疸初起多为湿热疫毒炽盛,宜用重剂清热解毒,通腑利胆;久黄迁延,则湿热疫毒胶结阻于血分,邪瘀互搏,治宜活血祛瘀与清热利湿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缺血性眼病的病机特点,基于中医学络病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认为缺血性眼病的发生是一个由气及血的渐进过程,气滞或气虚是缺血性眼病的发病基础,目络瘀阻是缺血性眼病的核心病机。在目络瘀阻病机演变过程中,"虚、瘀、毒、水(湿)"四种病理因素互相影响,气滞络瘀、络虚生瘀、瘀久酿毒、毒邪伤络、饮生阻络、痰瘀互结,目络瘀阻贯穿全过程,最终导致络损神伤。  相似文献   

9.
论SARS的证候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ARS的证候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热、毒、湿、瘀、虚既是不同阶段的独立致病因素,又在整个病程中交错互联、相兼为病.疫毒是始动因素,贯穿本病全程;热毒是缘于疫邪侵袭机体,与湿邪交炽而相搏,化火成毒而致热毒炽盛.热毒损伤络脉,致血溢脉外,离经之血不得及时消散,形成瘀血,阻滞络道,血脉不通,遂生瘀毒;瘀则血运障碍,络脉受累突出,"血不行则化为水",水湿闭阻肺络,伤及肺气,使宣降、治节失常.热毒致瘀,瘀毒致湿,疫毒挟湿客于肺卫,外湿与内湿相引,合而为湿毒,困遏气机,损伤阳气.热、毒、湿、瘀互相搏结,耗伤气阴,则气阴两虚.因此,动态地分析辨识热、毒、湿、瘀、虚证候因素的组合和演变,将有助于执简驭繁、提纲挈领地总结SARS的证候演变规律,从而明晰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由过食肥甘厚味而滋生痰浊,或过度肥胖之人多痰多湿,或情志失调而肝气郁结等原因引起痰浊阻滞,气机郁滞、血脉瘀阻,致痰瘀滞互结,肝脏脉络闭阻而成.可分三型肝气郁滞,治宜健脾化痰,活血利胆法;肝肾亏虚,湿浊内停,治宜滋补、肝肾祛湿降浊法.  相似文献   

11.
周富明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0):452-452
溺毒系指因脾肾衰败,二便失司,湿浊毒邪不得由尿液排出,滞留于体内而产的一种病症,与现代医学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相当。由于其病机复杂,病情危重且顽固,治疗极为棘手,笔者临床略具心得,呈管见如下。由于种种原因,影响脾肾功能,渐至衰败,失去了分清泌浊的作用,清气不升,湿浊下降,水湿代谢功能紊乱,致使毒邪难以下输水道排出体外,毒邪潴留,伤正气,危证丛生,变证叠见,甚则成痰、生瘀、化热、动风等。其表现为本虚标实,本虚包括气、血、阴、阳之虚;邪实有混浊、水、瘀血和疾。由于脾肾衰败,二便失司,湿浊毒邪潴留…  相似文献   

12.
从痰瘀学说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灿立  张龙江 《新中医》2007,39(11):5-6
从痰瘀学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证论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系饮食失调,或感受湿热疫毒,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病位在肝,与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治疗应以活血化痰为根本大法,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又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  相似文献   

13.
张琪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琪研究员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 ,理论造诣深厚 ,临床经验丰富 ,擅治内科、妇科等疾病 ,笔者有幸从师随诊 ,获益匪浅。现将张琪老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的经验总结如下 :CRF系多种肾脏病之晚期 ,正虚邪实贯穿于CRF的始终 ,正虚主要指脾肾两虚 ,邪实主要与湿毒内蕴 ,血络瘀阻有关。脾虚运化失司 ,水湿内停 ,肾虚气化不利 ,浊不得泄 ,升清降浊之功能紊乱 ,湿浊内蕴 ,日久化为浊毒 ,湿浊毒邪内蕴日久致血络瘀阻为患。其病势缠绵 ,证侯多变 ,难以速愈。因此 ,临床要明辨虚实轻重缓急 ,抓主要矛盾以恰当施治。1 肾功不全代偿期 :临床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张云鹏治疗黄疸的经验,认为黄疸一证实多虚少。黄疸初起多为湿热疫毒炽励,宜用重剂清热解毒,通过腑利胆;灸黄迁延,则湿热疫毒胶结阻于血分,邪瘀互搏,治宜活血凉血,化瘀理气与清热利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杨智军 《江苏中医》2001,22(12):10-11
周珉教授诊治慢性肝炎经验丰富。针对湿热疫毒羁留之病因,采用凉血解毒的治法,以大黄最为常用;对于邪毒入血、壅滞气道而见胁下疼痛者,治用活血祛瘀以疏理肝络;对于痰浊壅阻血络者,采用化痰散络法,并常与行气活血化瘀诸法并用;脾虚之证或主或次,贯穿于慢性肝炎之始终,宜采用健脾、醒脾之法以助脾运;对于热毒伤阴者,宜用柔润味甘之药滋养肝肾之阴;而对病久阳气受戕者,则当益炎之源,扶助阳气,以冀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6.
张睿华 《河南中医》2012,32(6):715-717
肾性贫血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肾亏虚,络脉不荣为本,毒邪瘀阻,络脉不通为标.其“络病”的病机特点为血失濡养,肾络失荣;血溢络外,肾络损伤;浊毒蕴结,肾络瘀阻.治疗时应补脾益肾,解毒泄浊;气血双调,养血祛瘀;并注重使用血肉有情,虫蚁搜剔之品.  相似文献   

17.
孙霓虹  赵昌谋 《河南中医》2013,33(5):712-713
高脂血症多由痰浊内生,阻于脉络,脉中湿浊与血相搏结,脉络阻滞而形成痰瘀相阻之证形成,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指脾肾虚损,标实是痰浊和瘀血.治疗本病应以涤痰化瘀、健脾助运为治疗大法,以达标本兼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何世东教授在治疗红斑狼疮中发现,火毒炽盛,耗伤阴液,灼伤血络,聚邪为瘀,流注肌肤、骨骼肌肉、肢体关节,继而内伤五脏,故而发病。在急性期,热毒炽盛,血凝经脉,发为高热烦躁、皮肤紫斑,何教授以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为治法,缓解期,余热未清,凝滞黏附血脉,脏腑虚耗,肝脾肾亏虚,表现为体虚低热,血尿、蛋白尿,则予以凉血活血,补益肝脾肾,辅以除湿通络,瘀热始终贯穿于疾病整个进程,故而将"养阴清热、凉血活血"治法常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施治中,在重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自稳状态、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智军 《江苏中医药》2001,22(12):10-11
周珉教授诊治慢性肝炎经验丰富。针对湿热疫毒羁留之病因 ,采用凉血解毒的治法 ,以大黄最为常用 ;对于邪毒入血、壅滞气道而见胁下疼痛者 ,治用活血祛瘀以疏理肝络 ;对于痰浊壅阻血络者 ,采用化痰散结法 ,并常与行气活血化瘀诸法并用 ;脾虚之证或主或次 ,贯穿于慢性肝炎之始终 ,宜采用健脾、醒脾之法以助脾运 ;对于热毒伤阴者 ,宜用柔润味甘之药滋养肝肾之阴 ;而对病久阳气受戕者 ,则当益火之源 ,扶助阳气 ,以冀缩短病程 ,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膜性肾病是肾脏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病。高彦彬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络病”范畴,病性本虚标实,分为虚损期、虚衰期;主张以虚定型,以实定候。虚证分为脾肾气虚、肺脾气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心肾阳虚证,实证分为湿热壅络、湿浊蕴络、风湿伏络、湿瘀滞络、毒瘀阻络。治疗上分期论治结合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强调通络法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