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射血分数保存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运动耐力、舒张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了100例NYHA心功能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存心衰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运动康复组和对照组。运动康复组采用踏车运动康复,训练强度为基线水平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测得的峰值氧耗量(peak VO_2)50%~80%。每周运动3次,每次40min。在基线及12周随访结束时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测peak VO_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无氧阈氧耗量(VO_2AT),最大运动功率和最大运动时间;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并计算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E/e'),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室肌重量指数(LVMI),LVEF;测试6 min步行距离;测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通过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表(MLWHFQ)评估生活质量。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运动康复组及对照组随访12周后peak VO_2、VO_2AT、最大运动功率、最大运动时间及6min步行距离均较前增加(P0.05);VE/VCO2slop、E/e'、LAVI及MLWHFQ总分均较前下降(P0.05),但运动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LVMI、LVEF及NT-proBNP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改善了LVEF保存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左室舒张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以代谢当量为依据的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肺功能、6MWT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收集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代谢当量为依据的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采用心脏彩超测量患者的心功能指标;采用心肺功能仪器检测心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试验(6MWT)检测患者运动耐力;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来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LVEF在干预后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LVESD和LVEDD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1),观察组LVEF在干预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LVESD和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METs、峰值心率、VO2peak干预后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VE/VCO2slope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1),观察组MET...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价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患者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连续筛查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入住我院肺血管病中心的特发性/可遗传性PAH、先天性心脏病性PAH、结缔组织病相关性PAH患者34例。采集患者基线时一般临床资料、常规生化指标、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CPET和右心导管数据。所有患者均接受靶向药物治疗3~6个月后再次应用CPET及其他传统指标进行评估。结果:34例PAH患者均应用靶向药物治疗,平均随访(4.8±2.4)个月,经靶向药物治疗后,峰值氧耗量(VO_(2peak))、VO_(2peak)与体重的比值(VO_(2peak)/kg)、峰值氧脉搏(VO_2与心率比值的峰值)、峰值功率、峰值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6分钟步行距离等指标均升高(P均0.05),静息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VE/VCO2斜率、VE/VCO_2最低值、氧通气当量(VE/VO_2)最低值、NT-proBNP均降低(P均0.05)。NT-proBNP与VO_(2peak)/kg、VE/VCO_2斜率、VE/VCO2最低值、VE/VO_2最低值等均相关(r=-0.395、0.383、0.484、0.428,P均0.05);6分钟步行距离与VO_(2peak)、VO_(2peak)/kg、VE/VCO2斜率相关(r=0.603、0.564、-0.607,P均0.05)。结论:CPET可以定量评价PAH患者的靶向药物疗效,与传统指标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测试(CPET)指导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功能、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吸氧、休息,给予强心苷、利尿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依据CPET客观定量评估,精确定制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功能、生命质量、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6WMD)、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 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峰值氧耗量(peak VO2)和无氧阈氧耗量(VO2AT)均明显增加,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增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6MWD水平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NT-pro BN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同期对照组(z=2. 95,P 0. 05)。结论 CHF患者通过CPET指导心脏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还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制定的运动处方指导下的有氧运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ur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20例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20例,入组评估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和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 test,6MWT)。测得6分钟步行距离(6MWD)、最大摄氧量(VO_2max)、最大代谢当量(METs)、无氧阈(AT)、功率负荷(Work rate,WR)、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FEV1/pre%等指标。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日常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CPET评估,制定运动处方,根据AT值确定运动强度,训练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12周后,各项指标结果与干预前比较显示:6MWD增加105.56m,VO_2max增加253.99ml/min,代谢当量增加1.25METs,AT值增加148.15ml/min,WRmax增加19.34W,上述各项值与干预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PET评估心肺功能,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指导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探讨合并营养风险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心肺功能。方法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标准,对入选的68例中重度COPD病人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分为无营养风险组(n=30)及有营养风险组(n=38)。采用CPET及6 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2组病人心肺功能,观察2组间最大分钟通气量(VE max)、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FEV1/用力肺活量(FVC)、峰值摄氧量(VO_2peak)、最大代谢当量(METs)、无氧阈(AT)、最大功率负荷(WR max)、氧脉搏(O2pulse)、每公斤体质量最大摄氧量(VO_2max/kg)、6 min步行距离(6MWD)等指标是否有差异。结果有营养风险组VO_2peak、METs、AT、O_2pulse、WRmax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无营养风险组(P0. 05); 2组间VEmax、FEV1、FEV1/FVC、6M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CPET评估合并有营养风险的老年COPD病人,能早期了解病人的心肺功能,为老年COPD病人制定营养处方提供依据,以便早期帮助COPD病人心肺功能康复,同时,CPET评估较6MWT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研究心肺一体化心脏康复在高龄老年(年龄≥75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7月在我院治疗,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25例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研究组61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在充分的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心肺一体化心脏康复训练,运动评估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的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急性心力衰竭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心肺一体化心脏康复训练前和训练3个月后的6分钟步行试验的步行距离和峰值每搏输出量、峰值每分输出量和总外周血管阻力,以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的评分。结果:个体化的心肺一体化心脏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6分钟步行实验的步行距离、峰值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P均<0.05);能够显著提高SF-36的评分。结论:个体化心肺一体化心脏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心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为我国开展高龄老年心脏康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龄老年人,心脏康复,慢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我院且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及治疗组(50例),两组均接受基本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地高辛、硝酸酯类药物;运动康复组接受基本的药物治疗及运动康复治疗。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PET)无氧代谢阈值(AT)制定运动强度,病人运动时的症状、血压、心电图情况,制定运动时间。运动频率为隔日1次,共治疗15周后评定。依据心肺运动评估,记录病人AT心率、峰值最大心率、AT摄氧量、峰值摄氧量、运动时间。结果治疗15周后,对照组AT心率、峰值最大心率、AT摄氧量、峰值摄氧量、运动时间均治疗较前有所改善,其中AT心率下降、峰值摄氧量升高(P0.05)。治疗组AT心率、峰值最大心率、AT摄氧量、峰值摄氧量、运动时间均治疗较前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治疗组AT心率、峰值最大心率、AT摄氧量、峰值摄氧量、运动时间均较药物治疗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可降低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AT心率、峰值最大心率,提高AT摄氧量、峰值摄氧量、运动时间,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人体参数、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50名高血压病患者,测量、计算人体参数指标(含BMI、颈围、腰围、臀围、腰臀比),排除禁忌后行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CPET),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后予12周运动训练,后复测CPET指标:最大代谢当量(max METs),无氧阈值(VO2/Kg@AT),峰值氧脉搏(peak VO2/HR),峰值二氧化碳通气当量(peak VE/VCO2),4周、8周、12周时再次测量人体参数并比较。结果 12周运动治疗后患者身体参数指标较前改善,CPET指标中除peak VE/VCO2下降外,其余均较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改善高血压病患者人体参数、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对运动应激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正>心肺运动试验(CPET)是综合评价人体在运动负荷下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生理、以及骨骼肌系统等的整体反应,通过测定人体在休息、运动及运动结束时恢复期每一次呼吸的氧摄取量(oxygen uptake:VO_2)、二氧化碳排出量(carbon dioxide output:VCO_2)和通气量(ventilation:VE)、潮气量(tidal volume: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峰值氧耗量(peak VO2)、无氧阈氧耗量(VO2AT)、最大运动功率、最大运动时间、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左房容积指数(LAVI)、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MLWHFQ)评分均显著降低,左室肌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高;观察组患者的LAVI、MLWHFQ评分低于对照组,LVMI、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明显提高其运动耐力,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舒张功能不全与运动耐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08-2018-08于我院就诊的HFrEF患者83例,在1周内完成心肺运动试验(CPET)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运动耐量及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按左室舒张功能分为舒张功能正常组和舒张功能降低组,比较两组运动耐量。结果:与舒张功能正常组比较,舒张功能降低组峰值摄氧量(Peak VO_2)、峰值摄氧量预计值百分比(Predicted peak VO_2%)和氧脉搏(VO_2/HR)均更低(均P0.01),心脏超声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右室内径(RVD)均明显扩大(均P0.05),肺动脉收缩压(PASP)更高(P0.001),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1)。将心脏超声指标与CPET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E/e')与Peak VO_2(r=-0.38,P0.001)、Predicted peak VO_2%(r=-0.40,P0.001)、VO_2/HR(r=-0.29,P=0.01)均呈负相关,与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 slope)呈正相关(r=0.28,P=0.01);二尖瓣环室间隔与左室侧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与Peak VO_2呈正相关(r=0.33,P=0.003);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TR)与Peak VO_2(r=-0.24,P=0.03)、VO_2/HR(r=-0.33,P=0.003)呈负相关;LVEF与Peak VO_2无相关性。将上述心功能指标与Peak VO_2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e'是Peak VO_2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HFrEF患者运动耐量降低与LVEF无关,而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相关。E/e'与运动耐量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HFrEF患者运动耐量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及训练次数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肺功能、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康复训练的最大获益的训练次数。方法入选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于北京瑞华心脏康复中心康复训练的患者,均在心内科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心功能Ⅰ~Ⅱ级(NYHA分级),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n=20)康复训练12次,B组(n=20)康复训练24次,C组(n=20)康复训练36次。患者在运动前后行运动心肺试验、SF-36问卷调查,对照三组康复前后及不同训练次数组间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心肺功能在运动后均有提升,C组与康复前指标对比,VO_2@peak(峰值摄氧量)、VO_2@AT(无氧阈摄氧量)、WR@peak(峰值负荷)、O_2/puls(氧脉博)、METs@peak(峰值代谢当量)值均有明显提高(P0.05),B组与康复前指标对比VO_2@peak、WR@peak、METs@peak值均有明显提高(P0.05),A组康复训练前后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运动康复后C组与A组对比,VO_2@peak、VO_2@AT、WR@peak、O_2/puls、METs@peak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康复治疗后生活质量SF-36问卷大部分维度得分均有升高,特别是RP,RE得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康复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组间对比,运动康复后C组与A组、B组对比,RP、RE得分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均较前降低,心脏康复可明显提高其心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康复训练次数与获益程度之间存在较强的"剂量-反应关系",建议心脏康复最佳次数不小于36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的96例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Ⅱ~Ⅲ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n=46)和对照组(n=50)。运动康复组采用踏车运动康复,训练强度为基线水平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测得的峰值氧耗量(peak VO2)50%~80%;每周运动3次,每次25~40 min。在基线及12周随访结束时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测peak VO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无氧阈氧耗量(VO2 AT)、最大运动功率和最大运动时间;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指数(CI)、LVEF;测6 min步行距离;检测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通过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表(MLWHFQ)评估生活质量。对上述指标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运动康复组患者通过12周的规律有氧运动训练,与基线水平比较,peak VO2[(19.8±2.7)ml/(min·kg)vs(17.4±2.1)ml/(min·kg)]、VO2 AT[(11.6±2.5)ml/(min·kg)vs(9.5±1.8)ml/(min·kg)]、最大运动功率[(120±20)W vs(102±21)W]、最大运动时间[(8.2±1.7)min vs(6.4±1.5)min]、CI[(2.2±0.5)L/(min·m2)vs(1.9±0.4)L/(min·m2)]、LVEF[(42±5)%vs(35±4)%]和6 min步行距离[(406±58)m vs(345±79)m]均增加(P均0.05),VE/VCO2 slop[(31.7±4.6)vs(34.2±5.8)]、LAD[(38.6±5.5)mm vs(41.5±3.6)mm]、LVEDD[(58.4±6.3)mm vs(62.9±5.4)mm]、NT-pro BNP[(235±69)ng/ml vs(387±57)ng/ml]和MLWHFQ总评分[(30.8±12.0)分vs(42.3±8.5)分]下降(P均0.05);运动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随访12周后,上述指标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基于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的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及训练4周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指标[包括峰值摄氧量(VO_(2peak))、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O_(2peak)%pred)、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VO_2/HR_(peak))、峰值代谢当量(METs((peak))、峰值功率(Work_(peak)]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指标[包括静息收缩压(SBP_(rest))、静息舒张压(DBP_(rest))、峰值收缩压(SBP_(peak))、峰值舒张压(DBP_(peak))、静息心率(HR_(rest))、峰值心率(HR_(peak))及试验结束后1 min内心率恢复值(HRR1)],并观察两组患者训练期间不适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训练前VO_(2peak)、VO_(2peak)%pred、AT、VO_2/HR_(peak)、METs_(peak))、Work_(peak)及训练4周VO_2/HR_(peak)、Work_(pe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训练4周VO_(2peak)、AT大于对照组,VO_(2peak)%pred、METs_(peak)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训练前SBP_(rest)、DBP_(rest)、SBP_(peak)、DBP_(peak)、HR_(rest)、HR_(peak)、HRR1及训练4周DBP_(rest)、DBP_(pe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训练4周SBP_(rest)、SBP_(peak)、HR_(rest)、HR_(peak)低于对照组,HRR1快于对照组(P0.05)。(3)训练期间康复组中1例患者出现不适。结论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PCI后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改善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心内科就诊的老年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人,随机分为运动组与对照组。2组均参照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给予药物治疗,运动组在此基础上以50%~70%峰值摄氧量进行有氧运动训练,并进行核心肌群的抗阻训练,每周3次,共6个月。观察2组在运动训练前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运动心肺功能试验(CPET)、心理评测[9项病例健康问卷(PHQ-9)、7项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运动训练前2组病人的各项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训练6个月后,运动组运动时间(exercise duration,ED)、最大运动当量(mets-max)、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aerobic threshold,A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的比值(E/E’)、每搏输出量(SV)、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P0. 05)。运动组PHQ-9、GAD-7评分在治疗后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增加运动训练可明显提高老年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因心脏结构、功能的改变所导致的以呼吸困难、乏力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综合征,是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形式之一~([1])。自1885年首次提出心脏病病人应进行运动训练来促进功能的恢复以来~([2]),康复训练已越来越多地被证明可以降低CHF病人的死亡风险,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欧美指南将运动康复作为稳定型CHF病人的ⅠA类推荐~([3-4]),我国也于2014年出版了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康复训练的中国专家共识,但对老年CHF病人的康复尚无统一的规范。1康复训练概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制定的运动处方指导下的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运动耐量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华中阜外医院住院的成功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9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化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CPET制定的运动处方指导下的运动训练,共干预6个月。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均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运动耐量及心脏功能。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峰值氧脉搏、峰值代谢当量、ΔVO2/ΔWR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CPET评估心肺功能,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指导冠心病PCI后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及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于慢性心力衰竭(CHF)康复可谓是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对于CHF患者的心脏功能评定、运动风险的评估及制定运动处方的依据、远期预后的预测、甚至相关检测指标辅助决策治疗手段都有重要的价值,对于CHF患者康复临床和科研工作均有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训练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40例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代谢当量概念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比较两组心率、体质指数(BMI)、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心功能分级以及心肺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率、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率、BMI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干预前,两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两组6MW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12个月两组6MWT较干预前增加,且观察组增加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干预前,两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功能分级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峰值心率、代谢当量、峰值耗氧量(VO2peak)、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e)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本组干预前(P<0.05)。结论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