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质量受损及骨强度降低,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有报告显示:中国成年人OP患病率约为7%,其中50岁以上女性的发病率为50.1%,预计2020~2050年中国患有OP和骨量减少的人数分别为2.87亿和5.33亿~([2])。OP是中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按其病因分为三大类:原发性OP、继发性OP和特发  相似文献   

2.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以及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加剧的一种全身骨骼性疾病,作为全球性健康问题,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血管病~([1])。骨微结构决定骨质量,骨微结构破坏是导致病人发生骨折危险的直接原因~([2]),其中以胸椎、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最为常见。脊柱椎体骨折常导致病人胸(腰)背部疼痛难忍,甚至卧床不起,严重影响病  相似文献   

3.
<正>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约90%-95%患者40岁之前发病,20%-40%有家族聚集倾向,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骨吸收与骨形成失衡所致的骨质疏松症(OP)及脊柱强直,OP和脊柱强直又是被目前研究所证实的导致脊柱骨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AS患者OP或骨量减少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  相似文献   

5.
正骨质疏松症(OP)是临床中常常遇见的骨疾病,是引起全身骨量降低的主要因素,进而导致骨微结构毁坏以及骨密度降低,增加骨脆性因而易于发生骨折~([1]),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目前西医临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有雌激素、降钙素以及阿伦磷酸盐等药物,其临床疗效尚可,但副作用也多。研究表明~([2]),人们随着年龄的增加,胃肠道、肝肾功能也随之衰退,老年人长期用药后容易导致药  相似文献   

6.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下降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点,导致骨脆性增加及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年龄增加或妇女绝经后骨组织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变化,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某些疾病或原因诱发而成的骨质疏松,如航天员的废用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损坏的全身性骨病,其以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1])。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治疗6~12个月可降低椎体骨折风险,治疗18个月到3年可降低非椎体或髋部骨折风险~([2])。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抗骨质疏松药物被应用于临床,特别是有别于之前使用单一的抗骨吸收药物,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  相似文献   

8.
<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代谢性疾病,由不同原因造成的骨强度发生损伤,特征表现为骨折危险增加,多发于老年人,临床主要特点表现为单位体积内骨骼荷载能力减弱等,可诱发骨折、四肢疼痛、脊柱畸形等~([1])。所谓疼痛,即和潜在组织损伤或者组织损伤有关不愉快的一种情感体验和主观感受~([2,3]),疼痛不仅给病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更重要的是给病人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主要以焦虑、抑郁情绪为主~([4])。鲑鱼降钙素可以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的疼痛尽可  相似文献   

9.
<正>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预测骨折的独立的、关系密切的因素~([1])。BMD降低增加了骨折的危险,每下降1个标准差,骨折的风险增加1.5~3.0倍~([2])。因此,为了当前和未来运动员的骨健康,探讨运动员BMD降低的原因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1运动影响BMD的机制适度的运动有益于骨健康,改善运动员的BMD,直接效果是其特定点的机械负荷可明显增强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10.
正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并发症脆性骨折可使患者致残,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妇女妊娠及哺乳期的骨量高低对其一生的骨量起决定性影响,若骨量过度消耗可能会影响到女性绝经前骨量的积累和围绝经期的骨丢失,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大~([2])。本文对1 056例产后42 d的产妇的骨密度进行测定~([3-4]),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继发性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OP)及其并发的OP性骨折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众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 (WHO)将 2 0 0 0— 2 0 10年定为“骨关节十年” ,目的在于团结号召各方力量共同对抗OP等骨关节疾病。OP严重后果是骨折 ,OP性骨折可阻碍患者的康复进程 ,增加医疗费用 ,增长死亡率 ,引发医疗纠纷等 ,因而 ,有关OP及OP性骨折的预防和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骨质疏松症的定义与分类OP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1] 。OP可分为 3类 :①原发…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翠娟  樊继援 《临床荟萃》2008,23(6):452-45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以原发性OP最为常见,可分为绝经后OP和老年性OP.  相似文献   

13.
<正>石骨症(osteopetrosis,OP)是临床上较罕见的遗传性骨发育障碍性疾病,由德国放射学家AlbersSch9nberg于1904年首次报道,又称Albers-Sch9nberg病~([1])。北美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500 000,而我国尚无明确发病率的统计~([2])。迄今为止,OP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临床表现复杂,预后差,易漏诊、误诊,全面认识其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相似文献   

15.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骨质疏松症[1]。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从而导致病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增加。我国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女性病人普遍存在,据调查显示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占总患病率为26.7%,随着年龄增长,  相似文献   

16.
正骨质疏松症(OP)是因单位体积骨组织量变少,骨微细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增加骨脆性,患者常发生骨痛、骨折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1-2]。PMO是由于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随之降低,破骨细胞骨吸收高于成骨细胞骨形成,患者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进而导致骨代谢疾病的产生[3]。本研究探讨骨化三醇联合钙尔奇D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骨代谢指标影响,报告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简称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属中医学骨痿、腰痛、骨痹、骨折、虚劳等范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年龄增加老化或妇女绝经后骨组织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大多数领域的生活质量低于正常人[1]。中国中老年人群原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密度和骨质量不断减少为特征,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的疾病[1].临床上表现为骨量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及脊柱压缩性骨折等.根据骨质疏松发生的病因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以及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4].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干预与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引起骨痛、畸形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2种,常见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症状是骨痛、易骨折、生长停止或身高下降.在我国6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者约为1.3亿人,男性在55岁以上,女性在绝经后易发生老年性骨质疏松,女性发病率是男性发病率的4倍.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节、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措施.本文回顾分析25例OP患者的临床资料、饮食干预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