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易筋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有效性。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7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即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新易筋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1);两组总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后症状积分较前减少(P<0.01),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疗后症状积分较前减少(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差值比较(P<0.01)。结论:新易筋疗法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与单纯手法相比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龙氏手法联合细银质针导热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龙氏手法联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龙氏手法联合细银质针导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7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及PSQ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PSQI评分降幅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增幅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龙氏手法联合常规针刺相比,龙氏手法联合细银质针导热更能有效减轻腰背肌筋膜炎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障碍,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阳和汤加减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核心稳定性训练基础上予以阳和汤加减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腰椎功能,采用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2%(56/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05%(4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加减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进一步缓解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恢复腰椎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髋周筋膜手法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104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髋周筋膜手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针灸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SF-36评分、AOFAS、NPRS评分和足底筋膜厚度、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P<0.05);两组中医主症、次症和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AOFAS、NPRS评分和足底筋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条目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1);两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采用温针灸联合髋周筋膜手法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中医骨正筋柔理论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经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骨正筋柔理论行手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关节炎症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程度上,观察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中医骨正筋柔理论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唐彩萍 《新中医》2015,47(4):135-13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O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及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3内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健骨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月,测量比较2组患者骨密度变化,对骨痛、肝肾不足证候、OP健康信念量表(OHBS)和OP自我效能量表(OSES)进行评分。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腰椎、股骨颈及Ward三角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骨痛和肝肾不足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治疗后2组OHBS、OSES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治疗组上升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益肾健骨胶囊联合西医常规疗法能改善OP临床症状,纠正机体代谢异常,促进骨密度提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乐理筋手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康复期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情况及对腰椎功能(JO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LDH康复期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平乐理筋手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方法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后腰背肌力学效应[伸直过程表面肌电值(AEMG)、屈曲过程AEMG、屈伸松弛比(FRR)、肌张力、压痛阈]、疼痛(VAS)评分、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47/49)优于对照组83.67%(41/4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屈曲过程AEMG、FRR、肌张力低于对照组(P0.05),伸直过程AEMG、压痛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乐理筋手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可有效改善LDH康复期患者腰背肌群软组织硬度、生物力学性能,减轻疼痛,恢复腰椎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寿可可 《新中医》2015,47(4):233-235
目的:观察推拿理筋手法联合电针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中医适宜技术——铍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推拿理筋手法联合电针治疗。采用Mc 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价疼痛情况,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价表(JOA)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SF-MPQ量表各维度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现在疼痛状况(PPI)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以上各项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理筋手法联合电针减轻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疼痛,改善血液流变,临床疗效优于铍针。  相似文献   

9.
梁燕  张保朝  付国惠 《新中医》2021,53(3):60-63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舒筋止痉方内服、熏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均采用常规现代医学疗法与康复技术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舒筋止痉方内服、熏洗。2组均连续治疗6周。治疗前、治疗6周后评定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临床痉挛指数量表(CSI)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MAS评分、CSI评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2组FMA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3项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现代医学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舒筋止痉方内服、熏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可进一步减轻痉挛程度,同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7,(5):658-660
目的:观察针刺加用参茸延龄片联合中医特色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中医特色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参茸延龄片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估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腰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测量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滑脱腰椎平行位移距离及角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症状体征与滑脱腰椎平行位移距离及角度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前腰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症状体征、平行位移距离及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较治疗后两组显著改善,组内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1);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症状体征与滑脱椎体位移距离、角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性(-1r0,P0.01)。结论:针刺加用参茸延龄片联合中医特色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明确,可有效复位滑脱椎体,对于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具体确切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小针刀联合腰椎整脊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腰椎整脊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针刀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腰椎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活动功能及缓解腰椎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肌筋膜链推拿手法对腰椎管狭窄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已完成本研究治疗疗程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肌筋膜链推拿手法结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并统计分析治疗前、治疗24周后椎体间活动度、椎体间冠状面活动度、椎体间相对位移、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椎体间活动度、椎体间冠状面活动度、椎体间相对位移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椎体间活动度、椎体间冠状面活动度、椎体间相对位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ODI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ODI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筋膜链理论运用推拿手法可稳定腰椎基本结构,纠正病变椎体微循环,清除神经血管水肿,相对扩大狭窄的椎管,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调脊手法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采用调脊手法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王氏推拿疗法.两组治疗时间与次数均相同,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x2=9.422,P<0.001),临床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3.85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脊手法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导气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施以导气法治疗;对照组30例,在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20 min.3 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86.7%,对照组为43.3%,观察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导气法是治疗腰扭伤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四维牵引联合针刺整脊手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患者腰背部疼痛的改善以及对腰椎-骨盆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CNL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四维牵引联合针刺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整脊手法进行治疗,每组治疗14 d,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腰椎冠状面Cobb角、腰椎弓顶距离、腰椎前突指数、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I)、骨盆入射角(PT)、脊柱矢状轴(SVA)、骶-股距(SFD)。结果: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PI低于对照组,JOA评分、腰椎弓顶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前突指数、SS、PT、SVA、SF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牵引联合针刺整脊手法能够有效缓解CNLBP疼痛,纠正患者腰椎曲度异常,调节腰椎-骨盆参数。  相似文献   

16.
李亚洲  顾非 《新中医》2021,53(5):150-154
目的:观察不同间隔时间推拿配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三步推拿法及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干预的最优间隔时间。方法:采用2×2析因设计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设计方案为治疗间隔时间因素(隔1天治疗1次、隔3天治疗1次)×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因素(使用、不使用),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隔1天有扳组(隔1天推拿治疗+使用颈椎定位旋转扳法)、隔1天无扳组(隔1天推拿治疗+不使用颈椎定位旋转扳法)、隔3天有扳组(隔3天推拿治疗+使用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和隔3天无扳组(隔3天推拿治疗+不使用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每组15例。比较4组临床疗效,观察4组治疗前后软组织张力的变化,分析两因素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结果:总有效率隔1天有扳组为93.3%,隔1天无扳组为86.7%,隔3天有扳组为86.7%,隔3天无扳组为80.0%,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软组织张力均较治疗前增大(P<0.01)。4组软组织张力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隔1天有扳组软组织张力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其余3组(P<0.01);隔3天无扳组软组织张力治疗前后差值低于其余3组(P<0.01)。治疗间隔因素的主效应及颈椎定位旋转扳法的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两因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在颈型颈椎病治疗中,推拿间隔时间及是否使用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均为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隔1天推拿治疗配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在改善软组织张力方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活动度及活动度对称性的疗效。方法:选择被诊断为LDH的住院患者613例,给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的手法治疗,2次/周,共3周,分别在治疗前及1个疗程后观察LDH患者疼痛VAS评分,腰椎屈曲、背伸、左右侧旋、左右侧屈活动度以及左右侧屈和左右侧旋两侧对称性的变化。结果:手法治疗后,LDH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下降(P<0.01),腰椎6个方向的活动度均显著改善(P<0.01),两侧侧屈和侧旋运动的关节活动度的对称性显著增加(P<0.01)。结论:腰椎的关节活动度以及两侧运动的对称性可作为评价脊柱手法疗效评价的客观量化指标。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改善了腰椎关节的灵活性以及运动时的左右对称性,可促进脊柱力学平衡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定点旋转复位法联合雷火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梧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雷火灸治疗,2组均治疗2周。治疗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社会活动功能、脊柱稳定情况、腰痛缓解情况及直腿抬高角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腰椎曲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平均椎间隙高度、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及直腿抬高角度(ASLR)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定点旋转复位法联合雷火灸可显著缓解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下腰痛症状,提高其社会活动功能、直抬腿高度及脊柱稳定性,疗效显著优于单独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抗骨增生汤治疗肝肾不足型腰椎骨质增生性腰痛的疗效以及对血清Dickkopf-1(DKK1)和硬骨素(SOST)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例10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牵引疗法干预,25 min/次,1次/d,连续治疗3周。对照组口服腰痛宁胶囊,4~6粒/次,1次/d,睡前半小时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骨增生汤治疗,1剂/d,常规早晚水煎2次,以人参汤调服;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两组患者腰功能采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应用简化Mc Gill量表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尺(VAS)以及现时疼痛强度(PPI);比较两组患者X射线检查评分;检测两组患者血清DKK1和SOST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4,8周,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简化Mc Gill量表(PRI,VAS,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DKK1和SO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1)。观察组治疗后8周X射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抗骨增生汤治疗肝肾不足型腰椎骨质增生性腰痛可明显改善腰功能,降低Mc Gill量表评分和X射线评分,提高临床疗效,上调血清DKK1和SOST可能与其上述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通痹方结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均采取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通痹方。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JOA各项内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通痹方结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