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上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目前临床上尚缺乏能够有效遏制其进展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MSC-EXO)在KOA软骨损伤修复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关节腔注射MSC-EXO有望成为治疗KOA的重要疗法。本文对MSC-EXO进行了概述,并从抑制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调控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抑制炎症反应和增强软骨细胞自噬等方面,对MSC-EXO修复KOA软骨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旁分泌外泌体(exosomes)对髓核细胞的影响。方法:提取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Exo Quick提取细胞培养液中exosomes,用电镜、nanosight、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进行鉴定。采用细胞增殖计数(CCK-8)检测髓核细胞的增殖。通过RT-PCR法检测髓核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抑制物蛋白(TIMP-1)的mRNA水平。结果:成功提取大小在200nm以下BMSCs分泌的exosomes颗粒,其表达CD63及TSG101蛋白。BMSCs分泌的exosomes能够明显促髓核细胞的增殖,且受刺激后髓核细胞内MMP-1、MMP-3表达水平下降,而TIMP-1表达水平升高。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exosomes能够促进髓核细胞增殖,降低髓核细胞的老化,缓解椎间盘组织的退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来源外泌体能否靶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被摄取及半夏泻心汤的干预效应。方法:分离大鼠BMSCs,倒置显微镜及免疫荧光染色法对其进行鉴定;制备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对BMSCs存活率的影响,筛选最佳实验浓度;提取人胃癌BGC-823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及Western Blot法对其进行鉴定,并用荧光染料Dil标记,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组,各组上室均加入BMSCs悬液,下室均加入无外泌体血清的培养基。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组下室加入胃癌外泌体。模型组及空白组上室加入含10%正常对照血清,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上室内相应加入含10%中药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阳性药组上室加入含10μmoL/L氯丙嗪的10%正常对照血清。24、48、72 h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BMSCs对胃癌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摄取情况。结果:MTT法筛选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的最佳实验浓度为10%。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共培养24 h内各组未发现BMSCs内红色荧光标记,48 h后发现BMSCs内红...  相似文献   

4.
间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已被证实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修复细胞、调节免疫及抑制纤维化等作用,但因分化不稳定、移植成功率低以及成癌风险,在临床治疗中存在诸多争议。其分泌的外泌体可特异性识别靶细胞、进行信号转导,继而起到与间质干细胞相同的治疗作用,目前被作为替代性手段而备受关注。在肺病治疗领域,间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哮喘等疾病中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或能成为中药治疗肺病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BMSC)成软骨分化的作用,及补肾活血汤联合BMSC治疗大鼠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作用。方法:从4周龄SD大鼠股骨中分离培养BMSC,以8周龄SD大鼠制备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选择体外培养的第3代BMSC,分为3组,分别加入含10%空白血清的DMEM培养液(空白组)、含10%空白血清的DMEM培养液及基础诱导液(诱导组)、含10%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的DMEM培养液及基础诱导液(含药血清组),干预后分别进行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并以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Ⅱ型胶原mRNA、聚集蛋白聚糖mRNA的水平。取18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MSC组及联合组,每组6只。通过切断右前交叉韧带对各组大鼠进行KOA造模。造模术后1周,向BMSC组与联合组大鼠右侧膝关节腔内注射5×10~6个·m L-1BMSC-PBS溶液(每次0.1 m L,每周1次),向模型组大鼠右侧膝关节腔注射等量PBS溶液;联合组在关节腔注射的基础上每天以补肾活血汤灌胃(每次4 m L,每天1次)。干预8周后处死大鼠,取右侧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干预7 d后,含药血清组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细胞质呈蓝紫色;空白组和诱导组染色均为阴性。干预14 d后,含药血清组染色进一步加深,染色面积增大,呈明显的紫蓝色;空白组染色为阴性,诱导组可见少量蓝紫色染色。干预7 d、14 d后,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细胞均未见明显阳性染色,诱导组及含药血清组细胞胞浆和细胞间质内呈棕黄色或棕褐色染色,其中干预14 d后含药血清组细胞内染色深于诱导组。干预7 d后,3组大鼠BMSC中Ⅱ型胶原mRNA水平、聚集蛋白聚糖mRNA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2±0.23,1.33±0.11,2.11±0.23,F=47.181,P=0.000;1.03±0.32,1.36±0.16,1.93±0.10,F=26.508,P=0.000)。含药血清组的Ⅱ型胶原mRNA水平、聚集蛋白聚糖mRNA水平均高于空白组和诱导组(P=0.000,P=0.000;P=0.000,P=0.000),诱导组的Ⅱ型胶原mRNA水平、聚集蛋白聚糖mRNA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17;P=0.029)。药物干预8周后,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软骨表面粗糙,破坏严重,可见明显纤维增生;BMSC组软骨可见部分修复,表面仍较粗糙,细胞纤维化不明显;联合组关节软骨面光滑,软骨表面磨损不明显,无软骨表面纤维化。结论: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能有效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BMSC向软骨细胞分化;补肾活血汤灌胃联合BMSC膝关节腔内注射能有效防治KOA大鼠膝关节软骨破坏。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是一类直径在40~100 nm的细胞分泌囊泡,可由多种细胞类型产生,存在于大多数体液中。作为天然的纳米级囊泡,外泌体具有毒性小、免疫原性低、靶向归巢能力强和可包载的物质种类多等特点,促使其成为有潜力的药物递送载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分泌产生大量的外泌体,是外泌体的理想来源。MSCs外泌体具有与MSCs相似的再生和组织修复功能,而且能够规避MSCs移植带来的免疫排斥、感染等风险,有望成为MSCs生物学功能的有效替代物。笔者对MSCs来源的外泌体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及其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外泌体在药物递送中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目前已成为全球死亡原因首位。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共同病因是血管狭窄、粥样硬化及梗死造成的局部供血减少,而其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炎症、焦亡、凋亡、自噬等多种机制,干预单一的病理环节治疗作用有限,亟需寻找可同时干预多个病理环节的新的治疗策略或药物。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其旁分泌效应起到组织修复的作用,外泌体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与母细胞相似的免疫调节和修复特性,同时可减少干细胞直接应用后的不良反应及输注毒性,其在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中药及组方具有多成分、多靶标、多层次系统调节的作用特点,中药可通过对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的调控改善细胞微环境从而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挥治疗作用,体现现代中医微观辨证的观点,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又一重要领域。该文对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中药调控间充质外泌体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用,为中医药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补肾活血解毒方联合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UCMSCs–EXO)移植调控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Smad 通路对急性肝衰竭模型肝细胞凋亡和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取健康成年 SD 大鼠,随机分组给药后制 备含药血清。取健康 SD 大鼠随机分为联合给药组、外泌体对照组、中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均进 行造模成功后并给药处理,对大鼠肝功能指标进行测定。肝卵圆细胞和原代肝细胞培养后分别加入不同的含药血清,孵育 后诱导细胞凋亡。凋亡诱导结束后,细胞计数试剂盒 –8(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 荧光法检测凋亡肝细胞 TGF–β1 表达,Western blot 法对细胞中 Smad2/3 磷酸化(P–Smad2/3)、Smad7、TGF–β Ⅱ 型受体磷 酸化(P–TβRⅡ)和 TGF–β1 蛋白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联合给药组、外泌体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大鼠的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大鼠(P < 0.05),且联合给药组大鼠的 AST 和 ALT 水平低于外泌体对照组、 中药对照组大鼠(P < 0.05);联合给药组细胞活性高于外泌体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P < 0.05);联合给药组凋亡细胞少 于外泌体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P < 0.05);联合给药组的 TGF–β1 表达低于外泌体对照组、中药对照组细胞(P < 0.05); 联合给药组 P–TβRⅡ、P–Smad2/3、TGF–β1 蛋白表达低于外泌体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Smad7 蛋白表达高于外泌体对照组 和中药对照组(P < 0.05)。 结论:中药补肾活血解毒方结合 UCMSCs–EXO 能够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并且能够通 过调控 TGF–β1/Smad 通路抑制急性肝衰竭模型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70%。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病理机制复杂、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对缺血性卒中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非常有限,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在内的多种疾病展现出巨大的治疗潜力,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但由于BMSCs移植后在人体中的归巢率和存活率低等问题,其对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提升。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等特点,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良好疗效受到广泛关注。中药与BMSCs移植均具有良好的整体脑保护作用,二者联合对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作用机制包括提高BMSCs移植效率、促进血管新生、增强神经可塑性、改善神经炎症、增强神经保护、调控血脑屏障及外泌体。这种中药与现代前沿细胞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所在,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和提高BMSCs移植疗效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松质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能机制,为该方法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兔龄4~5个月的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采用液氮冷冻股骨头负重区的方法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后,A组进行自体松质骨移植,B组进行自体松质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每组术后2、4、6、8周分别处死3只动物,制作股骨头标本,进行X线检查和组织学观察,并对术后8周的股骨头标本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①X线观察结果.A组术后2周时,有2个标本钻孔区密度不均匀,钻孔边缘清晰可见;4周时,有3个标本钻孔区密度增高不显著,钻孔边缘出现硬化线;6周时有4个标本钻孔区显示有骨吸收现象,出现股骨头关节面塌陷;8周时有3个标本骨吸收现象明显,而骨小梁结构不清晰.B组术后2周,股骨头形态均正常,钻孔区有密度增高影,质地均匀,钻孔边缘尚可分辨;4周时股骨头形态均正常,钻孔区密度进一步升高,质地均匀,钻孔边缘变得模糊;6周时股骨头形态仍正常,钻孔区密度高而均匀,钻孔边缘出现放射状骨小梁接合现象;8周时钻孔区密度接近周围骨质,股骨头内出现张力性和压力性骨小梁,钻孔边缘交界区骨小梁接合良好.②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术后2周时,移植骨发生坏死,4个标本出现再血管化,移植区出现破骨和成骨细胞,成骨细胞的数目较少,移植骨周围附加新生骨较薄,有少量连接现象;另2个标本局部新生血管较少,成骨细胞募集不良,新生骨组织的形成较少,无连接现象.术后4周时,3个标本新生骨增加,连接现象增多,出现骨塑形;另3个标本移植骨无明显修复现象.术后6周时,有2个标本新生骨量增加,有骨塑形现象;另4个标本移植骨无明显修复表现,出现骨吸收现象.术后8周时,3个标本可见到塑形的板层骨小梁和成熟的骨髓组织;另3个标本出现较明显的骨吸收现象,局部仍有坏死骨组织存在,无明显的骨组织修复现象.B组术后2周时,植入的松质骨发生坏死,出现局部再血管化,破骨细胞和大量的成骨细胞出现在移植区,植入的松质骨被边缘生成的1层较厚的新生骨连接在一起;4周时骨小梁增粗变大,连接进一步加强,并出现骨髓组织;6周时骨塑形现象活跃;8周时骨塑形现象仍然存在,可以见到塑形的板层骨小梁和成熟的骨髓组织.③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术后8周时,A组有3个标本在扫描电镜下显示移植骨保持原有骨小梁结构,部分骨小梁出现虫蚀样破坏.B组标本在扫描电镜下显示,骨小梁密集,骨髓腔间隙较小,力学结构欠完善,骨胶原纤维排列不均匀、不整齐.结论:自体松质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细胞移植为股骨头的骨质修复提供了充足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修复现象活跃,可提高骨移植的成功率,促进股骨头骨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麦门冬汤含药血清对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肺泡上皮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予麦门冬汤大鼠血清、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肺纤维化模型大鼠+麦门冬汤血清对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FP-BMSC)进行干预14 d,通过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聚核酶链反应(qPCR)方法,检测各组GFPBMSC细胞肺表面活性蛋白(SP-C)、水通道蛋白-5(AQP-5)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模型+麦门冬汤组SP-C、AQP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DMEM对照组、麦门冬汤组(P0.01),其中模型+麦门冬汤组SP-C、AQP5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麦门冬汤在肺纤维化环境中可促进GFP-BMSC向肺泡上皮细胞分化,该作用可能是其改善肺纤维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观察BMSCs早期尾静脉移植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肝损伤模型大鼠的影响以及一贯煎的干预作用。雌性Wistar大鼠6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细胞移植组,一贯煎组和一贯煎加细胞移植组。造模各组大鼠按3 mL·kg^-1每周2次腹腔注射50%CCl4橄榄油溶液,共9次;细胞移植组和一贯煎加细胞移植组在首次注射CCl4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入第3代BMSCs 1×10^6个;用药组灌胃一贯煎水煎液。结果可见细胞移植和一贯煎均可降低首次造模48 h的血清ALT和AST。造模4周后,模型组血清ALT,AST,γ-GT活性增高,TBIL含量增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和TG含量增加;肝组织病理可见大泡型脂肪变性,油红O染色可见大量脂滴,天狼猩红染色未见明显胶原增生,血清TNF-α和IL-6含量升高(P<0.05)。BMSC细胞移植组大鼠肝功能和组织病理较模型组进一步恶化,肝组织可见少量胶原增生,肝组织SOD活性更低,MDA和TG含量进一步增高(P<0.05),血清TNF-α和IL-6含量较模型组升高(P<0.05);经一贯煎干预后,各检测指标均较模型组和细胞移植组有所改善。SRY原位杂交检测显示,BMSC移植后在心、肝、脾、肺、肾均可检测到SRY阳性表达,但以肝脏最多,经一贯煎干预后,SRY阳性细胞在肝脏表达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组高表达Wnt和β-catenin,CCl4造模后表达明显减少,细胞移植后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一贯煎组干预后则表达增高。该研究表明早期尾静脉BMSCs移植可加重大鼠CCl4肝损伤,促进肝纤维化形成,一贯煎可改善BMSCs移植加重的CCl4肝损伤,其机制与减少BMSCs归巢肝脏,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柚皮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脱细胞真皮基质对兔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2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细胞组、柚皮苷联合细胞组,每组4只.关节软骨缺损造模后,模型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细胞组在关节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脱细胞真皮基质,给予去离子水灌胃;柚皮苷联合细胞组在关节缺损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B)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存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SC,建立体外缺血缺氧(OGD)模型。实验分MSC组、MSC+OGD组和MSC+OGD+不同浓度丹酚酸B组,MSC+OGD+丹酚酸B组在进行OGD处理前30 min,加入相应浓度的SalB进行预处理。通过Hochest33342染色和Annexin-V/PI双重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存活,经Rhodamine 123染色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Hochest33342染色和Annexin-V/PI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MSC经OGD处理后,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P0.01)。OGD处理前加入SalB与单纯OGD处理比较,MSC的凋亡明显减少,存活细胞数目显著增多(P0.05,P0.01)。OGD处理可以降低Rhodamine 123的表达,减少Bcl-2水平、增加Bax水平(P0.01);与OGD组比较,10μmol/L丹酚酸B预处理可增加Rhodamine 123的表达,并可增加Bcl-2水平、减少Bax水平(P0.05)。结论 SalB预处理可阻止线粒体凋亡途径,从而减少MSC凋亡,提高干细胞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经肝动脉途径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人UC-MSC经肝动脉途径移植治疗,治疗后定期观察患者血清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UC-MSC移植治疗后2周,各项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4周,除ALT和AST有所改善外(P均<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治疗后8周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均<0.05),12周有显著性改善(P均<0.01)。治疗后4周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12周后患者总体生存率为93%,1例患者在UC-MSC静脉移植后8周因为肝性昏迷而死亡。患者均未发生与细胞移植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UC-MSC经肝动脉途径移植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内可以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经肝动脉途径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人UC-MSC经肝动脉途径移植治疗,治疗后定期观察患者血清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UC-MSC移植治疗后2周,各项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4周,除ALT和AST有所改善外(P均〈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治疗后8周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均〈0.05),12周有显著性改善(P均〈0.01)。治疗后4周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12周后患者总体生存率为93%,1例患者在UC-MSC静脉移植后8周因为肝性昏迷而死亡。患者均未发生与细胞移植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UC-MSC经肝动脉途径移植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内可以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龙鳖胶囊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迁移和Hippo-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通过全骨髓贴壁法提取大鼠原代BMSCs,取第3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CD44、CD...  相似文献   

18.
双龙方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的蛋白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双龙方(人参,丹参)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过程的蛋白表达;方法:采用双龙方含药血清对中国小型猪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过程进行人工干预。对分化前后细胞蛋白进行二维电泳分离,PDQuest软件分析蛋白点的表达情况;对差异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并加以鉴定。结果:成功鉴定16个蛋白,通过对成功鉴定的蛋白功能进行数据库检索,表明这些蛋白的差异表达可能与中药干预过程有关;结论:双龙方含药血清对MSCs体外定向分化过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表明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应用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的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参单体丹酚酸B(SalB)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情况及Desmin和α-actin mRNA的表达,确定大鼠MSCs体外诱导为心肌样细胞的条件、规律及转化细胞的特点.[方法]选用成年近交系Wistar大鼠,利用percoll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直接贴壁法进行分离、提纯MSCs,并进行培养扩增.免疫组化方法对第9代MSCs表面抗原进行鉴定.分别应用10μmol/L5-氮胞苷(5-azaeytidine,5-aza)及250μg/L SalB联合5-aza(5-aza+SalB)对第9代的MSCs进行联合诱导24 h,于诱导后第4周,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Desmin、α-actin mRNA的表达.[结果] 1)第9代MSCs免疫组化染色CD44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2)诱导4周后,细胞体积变小,可见由几个细胞连接形成的多核肌管样结构.5-aza组、5-aza+SalB组均出现明确的心肌早期分化基因与5-aza组相比,5-aza+SalB组的Desmin和α-actin mRNA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SalB具有促进5-aza诱导的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