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素问·上古天真论》是《黄帝内经》重要篇章之一,本篇共分三段,重点说明肾气在摄生防病、益寿延年中的作用,同时也强调了肾气对人的生长发育、衰老寿夭等方面的影响。文中提出的“真人”、“圣人”、“贤人”、“圣人”,虽系假说,但是作者旨在说明不同养生方法,可收到不同的养生成效,而且又以“天真”冠名,更突出体现了肾气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指出<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不知持满,不时御神"之"时"为"识"之假借,与"知"同义,意为知道、懂得,属于古文"耦语中异字同义例"用法;"逆于生乐"之意当为违背养生的快乐.参考部分古籍与辞书,对部分注家的注解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内经》作为“医家之宗”,其关于养生的内容贯穿前后,《素问·上古天真论》作为《内经》篇目之首,提出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养生观点,对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对现在养生仍然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6.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四处经文历来有不同的解读。第一,“以妄为常”。以安为常,妄作劳倦之解均非是;“肆乎行也”及“以不正常为正常”之解未透彻;正解当作“以虚妄为真常”。第二,“醉以入房”。“醉甚入房”之解非是;“以醉入房”之解牵强;正解当作“醉而入房”。第三,“以耗散其真”。“以散秏其真”之解无据;“以好散其真”之解亦无据;“耗”正解当作消耗。第四,“真气从之”。“真气居之”之解呆板,“从”作“顺”则生动、义胜。 相似文献
7.
8.
一、“逆于生乐”“生乐”,古今注家多作“养生的乐趣”解。对此,日人丹波元坚在《素问绍识》中早就指出:“王(冰)以养生之乐解之,恐非”。笔者也认为此解有忤经旨。就“生”字而言,查诸词书字典,未有作“养生”解者,而多解作“生活”,“生活”乃“泛指一切饮食起居动作”(《辞源》),此与经义正好相符。再说“乐”字,亦非作“乐趣”解。考“乐”之本义为“音乐”,当读作yue(《说 相似文献
9.
10.
詹继红为贵州省省级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善于治疗肾系疾病,如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狼疮肾等。精通中医四大经典及各家学说,并常教导学生学习中医不能忘根。在中医淋证方面有着其特有的见解与临床经验,基于《黄帝内经》中上古天真论,詹继红认为淋证在不同年龄阶段淋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要点各有不相同,强调治疗淋证要讲究因人而异,同病异治。现就该思想做以下总结。 相似文献
11.
李和平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2)
人为什么会生病?如何生的病?这个问题早在二千多年前,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已经论述的很明白。本人在读经时,深切地体会到,《素问·上古天真论》对现代人类的生活和健康观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陵芳;邓晴;晏峻峰 《中医杂志》2017,58(23):2054-2058
目的通过知识图谱方式可视化分析《素问·上古天真论》相关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方法以\"上古天真论\"为研究对象,检索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相关研究。分别对纳入数据以作者、机构、关键词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并对其出现频次进行统计。结果共纳入数据857条。2006年至2017年发表关于《素问·上古天真论》研究的作者共有72人,作者频次前5名为吴效科(7)、孙广仁(5)、侯丽辉(5)、张新渝(5)、王泓午(4),突现度前5名为吴效科(5.3995)、侯丽辉(3.7747)、王琦(2.8911)、王泓午(2.6971)、孙广仁(2.6701)。发文量前5的研究机构分别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9)、北京中医药大学(27)、上海中医药大学(23)、成都中医药大学(18)、广州中医药大学(14)。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共169个节点、318条连线,其中频次前5名为黄帝内经(347)、上古天真论(171)、养生(121)、中医(74)、治未病(66),中心度前5名为上古天真论(0.64)、黄帝内经(0.58)、养生(0.46)、中医(0.18)、生气通天论(0.16)。关键词共现聚类结果可分为9类,各类中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分别为0:中医,治未病;1:黄帝内经;2:上古天真论;3:肾气盛,天癸;4、6:养生;5、7、8:素问,肾气。结论近10年《上古天真论》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合作力量较分散,2014年以来经验传承研究成为新的热点,研究趋势从原文发掘应用趋向于更深层次的理论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尚书序》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黄帝内经》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明言机体的衰老与发病与“养生不慎”关系密切。本文将从“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起居无节”“违逆四时”“食饮无节”“不时御神”等七个方面,对“养生不慎”引发不寐的病因病机深入探析,以期指导中医寤寐养生与不寐辨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1)
结合《素问·上古天真论》登天、天师二语出自王冰之手的事实,对其含义做了详细考辨,提出登天当依王冰注,作白日升天解,指的是成仙之事;天师本是对通晓道术之人的尊称,王冰将其作为岐伯的专称,而此改动似既有《庄子》旧典的影响,又与王冰信奉道教成仙之说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5.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对人体功能维持的4个方面做出了指导:意识训练、食物训练、生活习惯训练、工作习惯训练。就目前人类能力而言,这种训练是提升人体功能的一种可靠途径。心身健康指导专家应挖掘其科学内涵,制定具体操作手段,直接用于改善当代中国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先秦文化教育已经打破了少数贵族垄断的局面,开始普及于民间,逐步发展成为多面性的战国文化,《黄帝内经》就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该书的字里行间中,先秦的文学特点和手法颇多体现。本文拟就古音通假、语法修辞等文学特点在《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以下简称《上》文)中的运用,略选一些例证进行分析,以说明古典医籍与时代文风同步,都包含着深奥的文理。 (1) 古音通假。这种现象在先秦文学里是常见的。根据两个字必须是双声或叠韵,韵 相似文献
17.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以女子七岁为一时段,男子八岁为一时段,在相同的时段,男女的生理进程大致相同.在言及女子六七,是"三阳脉衰于上",男子六八,是"阳气衰竭于上";又言及男子七八,仅较女子多"肝气衰,筋不能动"一句,余则相近.差别大者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男子"五八肾气衰".于此,注家皆随文训释,有谓女子不足于血,其衰先从阳明始,男子不足于气,先从肾气衰始. 相似文献
18.
文中重点提出神,形,肾三者在养生,长命中的重要作用,神有捍卫形体,制御情志,和调五脏,主持升降出入的功能。“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梅冰起,五脏不受邪矣。”只有强神,才能全形。 相似文献
19.
《内经·上古天真论》关于人的情绪现象的论述,实质是为了解决被自己所创造的社会文明所异化的"今时之人"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独立于物外,积极生活的人生论,是来自于古代杰出人物的人生体验,是被做为人生最高层、最健康的心理特征范型提出来的.表明《内经》坚信人在发展社会文明的同时能够用积极的方法去战胜异化的问题而不必用消极遁世来回归大自然,避免异化的问题,完全把握了自我实现现象的实质.《内经》强调人在心理上完全独立自主,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与中国思想史上儒道两家追求"天人合一"完美人生的认识出发点有本质差别,而与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走上相似的认识道路,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正余之从教于上海老龄大学,已数历寒暑,平素专授《古文与书法》。书法主甲骨形韵,文章则选适老龄之需者。《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乃为重点篇目,自不待言也。窃以为,《黄帝内经》固中医典要,《上古天真》尤健康雅言。句句金石,字字玑珠。如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寥寥数语,抵得煌煌巨著,百千赘言。衣食者,人之所需也,或积淀传统文化,或生发流派时尚,就健康言,各美其食而任其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