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联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HIE患儿118例,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88)和死亡组(n=30)。采用神经症状临床分度分为轻中度组(n=82)和重度组(n=36),比较各组第1、3、5天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预测HIE患儿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第1、3、5天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且死亡组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重度组第1、3、5天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且重度组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ROC曲线显示,第3天血清S-100B蛋白联合NSE水平预测HIE患儿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50(95%CI 0.892~0.997),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和89.6%。相关分析显示,死亡组血清S-100B蛋白与NSE水平呈正相关(r=0.817,P<0.01)。结论血清S-100B蛋白与NSE水平与HIE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第3天两项指标联合预测HIE患儿预后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二聚体、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死亡事件的相关性及对中重度TBI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249例中重度TBI患者,以28 d死亡情况为观察终点,将其分为存活组(n=175)和死亡组(n=74)。收集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包括平均动脉压、GCS及D-二聚体、CK-MB等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间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中重度TBI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后评估价值进行分析并比较D-二聚体、CK-MB、GCS及三者联合预测预后的准确度。结果存活组患者GCS明显高于死亡组,D-二聚体与CK-MB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Z=-8.219,Z=-4.764,Z=-6.432,P <0.05);D-二聚体、CK-MB与GCS呈负相关(r=-0.152,r=-0.245,P <0.05);GCS、D-二聚体、CKMB及三者联合预测预后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28 (95%CI 0.775-0.873)、0.684(95%CI 0.622~0.741)、0.758(95%CI 0.700~0.810)、0.870(95%CI 0.821~0.909),三者联合预测预后的AUC大于GCS、D-二聚体及CK-MB单独预测面积(P <0.05)。结论中重度TBI患者GCS、D-二聚体、CK-MB水平与患者伤情严重程度、死亡风险密切相关,D-二聚体和CKMB水平增高、GCS低均为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预测价值优于单个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 ceptor-1,sTREM-1)水平检测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d scale,GCS)对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TBI患者142例,根据28天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n=110)和死亡组(n=32)。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n=10,13~15分)、中度组(n=79,9~12分)和重度组(n=53,3~8分)。比较各组血清PCT及sTREM-1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sTREM-1及GCS评分预测TBI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 死亡组血清PCT(1.91±1.06ng/ml vs 0.48±0.30ng/ml)及sTREM-1(60.28±9.74pg/ml vs 36.50±6.83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84, 8.117,均P<0.01)。重度组血清PCT(1.74±0.95ng/ml vs 0.63±0.38ng/ml)及sTREM-1(53.90±8.32pg/ml vs 42.70±7.26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06, 6.974,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CT,sTREM-1及GCS评分三项联合预测TBI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0.928,95%CI :0.870~0.991)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8%和87.0%。结论 血清PCT及sTREM-1水平升高与TBI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联合GCS评分对TBI患者预后评估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 SAH)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变化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10例单纯t SA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70)和预后不良组(n=40);根据Fisher分级将其分为Ⅰ~Ⅱ级组(n=20)和Ⅲ~Ⅳ级组(n=90);根据Morris-Marshall CT分级将其分为Ⅰ~Ⅲ级组(n=47)和Ⅳ~Ⅴ级组(n=63)。比较各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NSE含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因素对单纯t SAH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不同Fisher分级及Morris-Marshall CT分级患者比率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不良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入院时NSE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isher分级Ⅲ~Ⅳ级组和Morris-Marshall CT分级Ⅳ~Ⅴ级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NSE水平分别高于Fisher分级Ⅰ~Ⅱ级组和Morris-Marshall CT分级Ⅰ~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isher分级(Ⅲ~Ⅳ级)、Morris-Marshall CT分级(Ⅳ~Ⅴ级)、SBP(100 mm Hg)、DBP(60 mm Hg)、入院GCS评分(8分)、APACHEⅡ评分( 23分)及入院时NSE( 15.5μg/L)是t 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低血压(SBP 100 mm Hg、DBP 60 mm Hg)、Fisher分级(Ⅲ~Ⅳ级)、Morris-Marshall CT分级(Ⅳ~Ⅴ级)、入院GCS评分(8分)、APACHEⅡ评分( 23分)及入院时NSE水平(15.5μg/L)预测t SAH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945、0.960、0.976、0.947、0.958、0.977。结论单纯t SAH患者NSE明显升高,其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颅脑外伤(TBI)患者血清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硫氧还蛋白1(Trx1)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TBI患者162例(观察组),记录其入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30 d存活情况。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RANTES、NSE、Trx1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RANTES、NSE、Trx1与GCS评分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RANTES、NSE、Trx1对TBI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血清RANTES、NSE高于对照组,Trx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院GCS评分为(5.07±1.23)分,与血清RANTES、NSE呈负相关(r=-0.306、-0.344,P<0.05),与Trx1水平呈正相关(r=0.359,P<0.05)。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血清RANTES、NSE高于未发生者,Trx1低于未发生者(P<0.05);三者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期的血钠、血钾、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水平的变化,及其在伤情判断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择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GCS评分又分为GCS 3~5分与GCS 6~8分两个亚组,或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和存活两个亚组,测定不同时期血钠、血钾、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浓度.结果:GCS 3~5分与GCS 6~8分组血浆皮质醇、醛固酮的浓度入院后第1天均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GCS 3~5分组血浆皮质醇、醛固酮的浓度高于GCS 6~8分组(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第1天血浆皮质醇、醛固酮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第7天死亡组血浆皮质醇、血钾、血钠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水平与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经治疗后出现血钠、血钾的升高提示预后不良,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乳酸及血肌酐总体水平的测定在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61例SAP患者入住ICU24h及ICU住院期间总体血乳酸及肌酐水平,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n=39)及死亡组(n=22),比较两组患者全血乳酸及肌酐水平与SAP病死率的关系。结果:生存组在ICU住院期间总体血乳酸和肌酐水平(5.68±1.23)mmol/L和(135.19±13.02)umol/L均明显低于死亡组的[(10.66±1.34)mmol/L,P0.05)]和[(309.53±18.26)umol/L,P0.01]。血乳酸、血肌酐总体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乳酸和肌酐总体水平可预测S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皮质醇(COR)的水平及其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创伤性脑损伤患儿62例纳入研究,于伤后24 h检测患者血清NSE和COR水平,同时采用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患儿病情,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患儿预后。结果:根据GOS评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50例,预后不良组12例;预后良好组伤后24 h PCIS和GC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血清NSE、COR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患儿血清NSE、COR与PCIS评分和GCS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伤后24 h血清NSE和COR预测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和0.756(均P0.05)。结论:创伤性脑损伤患儿血清NSE和COR水平与病情程度相关,在预测患儿预后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清尿酸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TBI患者(GCS评分≤14分)共330例,其中男性233 (70.6%)例,年龄(48.6±18.1)岁,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9~59分,中位数为16分,尿酸数据为入院次日早晨空腹静脉血测得.病例入选标准:明确诊断为TBI,受伤后24 h以内有血尿酸数据,GCS评分3~14分,除外年龄< 14岁、孕妇、既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痛风病史以及服用别嘌呤醇患者.收集患者年龄、瞳孔反应、GCS评分等临床数据,电话随访伤后6个月GOS评分,按照是否在随访期内死亡将所有TBI患者分为死亡组(GOS:1)和生存组(GOS:2~5).结果 随着GOS评分由高到低:血清尿酸在5~3分三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分组开始明显升高,1分组最高;随着GCS评分的降低,血尿酸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与GCS评分(r=-0.270 1,P=0.000)及GOS评分(r=-0.251 2,P=0.000)呈负相关;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大、GCS评分低、瞳孔反应差、血尿酸水平高均增加死亡风险,其中血尿酸的OR值为1.0070,(95%CI:1.004 7~1.009 3,P=0.000),经过年龄、GCS评分、瞳孔反应三个指标调整后的OR值为1.0048,(95%CI:1.001 9~1.0076,P=0.001);由年龄、GCS评分和瞳孔反应组成的预测模型引入血尿酸后,模型R2由0.476 4,增至0.510 5,增加7.2%;血清尿酸预测TBI死亡的ROC曲线分析:AUC=0.718,(95%CI:0.666 ~0.766),根据Youden指数最大值确定其最佳截断值为304 μmol/L(灵敏度:60.24%,特异度:78.14%,正确率:73.64%).结论 TBI患者早期高尿酸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血尿酸水平越高提示病情越重,后期死亡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乳酸及血肌酐水平的测定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61例SAP患者入住ICU 24h及住院期间总体血乳酸及肌酐水平,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n=39)及死亡组(n=2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全血乳酸及肌酐水平与SAP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在ICU住院期间总体血乳酸水平,生存组(4.32±0.59) mmol/L低于死亡组(10.62±1.33) m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在ICU住院期间总体血肌酐水平,生存组(121.17±12.03) μmol/L低于死亡组(297.54±13.15)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乳酸、血肌酐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明显相关(P<0.05).结论 血乳酸和肌酐水平对SAP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术后血糖及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84例TBI手术治疗后收入我科的患者,入组条件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低于8分,既往无糖尿病史,术中未输注含糖液体,无其他部位严重损伤,无重要脏器疾患,住院时间大于一周的患者,于手术后0h、24h、48h分别抽取静脉血进行血糖测定,抽取动脉血进行乳酸测定,根据预后(出院时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然后分别比较不同时段及两组间血糖和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4例TBI患者术后血糖和乳酸的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术后0h、24h及48h的血糖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81、-0.443、-0.177,均P〈0.05),乳酸水平与预后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300、-0.364、-0.117,均P〈0.05)。死亡组0h,24h的血糖及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TBI术后特别是早期,血糖及血乳酸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两者与预后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早期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格拉斯哥(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相关性及其在评估神经功能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的昏迷患者,复苏后24 h内行BIS监测,同时进行GCS评分及血清NSE水平检测,观察6个月预后.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BIS值之间GCS评分和血NSE的差异.分析对比预后良好与不良组之间三者的统计学差异.绘制三种评估方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以分析三者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相关分析、t检验或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BIS值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 =0.684),二者与NSE呈负相关(r分别为-0.675和-0.663).不同的BIS值之间,GCS评分和血清NSE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预后良好与不良组之间GCS评分(P=0.018)、BIS值(P=0.01)、NSE质量浓度(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IS与NSE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相当,GCS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相对较低.结论 BIS监测与GCS评分、血清NSE密切相关,是评价患者心肺复苏后昏迷程度及判定神经功能预后的有效指标;在判定预后方面,客观指标BIS与血NSE优于主观指标GCS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转运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 TSPO)水平与疾病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收治的TBI患者117例,根据28天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85)和死亡组(n=32)。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n=8,13~15分)、中度组(n=62,9~12分)和重度组(n=47,3~8分)。比较各组血清IL-1 β, MMP-9及TSPO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1β, MMP-9及TSPO水平预测TBI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 死亡组血清IL-1β(78.35±25.16ng/L),MMP-9(65.90±20.28 ng/L)及TSPO(8.26±3.15 ng/L )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46.20±11.38ng/L,27.63±6.82ng/L和2.17±0.7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540,14.713和15.258,均P<0.001)。重度组血清IL-1β(72.74±23.90 ng/L),MMP-9(60.82±19.12 ng/L)及TSPO(6.70±2.84 ng/L)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51.36±13.15 ng/L,31.74±7.08ng/L和3.52±1.3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26,11.510和10.417,均P<0.001)。ROC曲线显示,IL-1 β, MMP-9及TSPO三项联合预测TBI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0.928,95%CI :0.870~0.991)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0%和87.6%。相关分析显示,死亡组血清IL-1 β, MMP-9及TSPO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r=0.735~0.817,均P<0.001)。结论 血清IL-1β,MMP-9及TSPO水平升高与TBI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三项联合检测对评估TBI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血清淋巴细胞趋化因子(XC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ALL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后随访2年,根据患者预后结局分为生存组(n=65)与死亡组(n=3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XCL1、NSE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L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XCL1、NSE对ALL患者短期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XCL1、NSE水平高于对照组,死亡组血清XCL1、NSE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XCL1、NSE水平是影响ALL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XCL1预测ALL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808和0.758;血清NSE预测患者预后的AUC为0.843,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769和0.784;联合检测预测患者预后的AUC为0.915,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865和0.879。结论 ALL患者血清XCL1、NSE水平较健康者明显升高,其水平升高与患者的预后不良、生存期短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XCL1、NSE对评估ALL患者的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与血乳酸联合检测在评估呼吸衰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将70例呼吸衰竭患者按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24例,同时选取3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于第1天、第4天测定CRP及血乳酸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第1、4天CRP与血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第1、4天CRP与血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且存活组第4天CRP与血乳酸水平较第1天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CRP联合血乳酸检测是呼吸衰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血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感染性体克患者。观察患者在发生感染性休克的第1、2、4d及从ICU病房转出或者死亡前的血乳酸清除率及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按照预后情况进行分组,从ICU病房转出患者共110例纳入生存组,死亡组70例。结果在进入ICU治疗第1天,2组血清PC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2天开始,生存组患者的血清PCT检测结果出现显著性下降,且直至转出ICU,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死亡组则从第2天开始,血清PCT的检测结果明显升高,且呈现持续升高趋势,2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清除率检测比较,生存组为(27.83±4.8)%,死亡组为(9.2±2.7)%,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进入ICU后,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6h动脉血血乳酸清除率分别为(27.83±4.8)%,及(9.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3,P0.05)。结论由持续性升高的PCT水平可见患者病情呈加重趋势,而血乳酸清除率是全身灌注及氧代谢的关键指标,其水平升高也反映了无氧代谢的增多,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和肽素(Copeptin)在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脑外伤患者136例,根据28天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10例)和死亡组(26例),以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度组(45例)、中度组(53例)和重度组(38例),入院7天内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85例)和非感染组(51例)。比较各组入院第1,3,7天血清HMGB1及Copeptin水平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时间点血清HMGB1及Copeptin水平对脑外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脑外伤患者血清HMGB-1,Copeptin水平与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组第1,3,7天血清HMGB1及Copeptin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FHMGB1=4.193,8.274,13.108; FCopeptin=4.718,5.204,9.263,均P<0.05)。感染组第1,3,7天血清HMGB1及Copeptin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FHMGB1=5.317,12.604,16.182; tCopeptin=4.986,9.537,15.613,均P<0.05)。死亡组第1,3,7天血清HMGB1及Copeptin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HMGB1(μg/L):13.62±5.28 vs 5.91±2.15,17.95±7.42 vs 2.85±1.28和23.84±10.37 vs 1.24±0.65,Copeptin(pmol/L):68.37±13.35 vs 32.72±8.14,77.29±17.62 vs 26.43±6.28和84.36±21.28 vs 18.35±4.16,tHMGB1=13.246,18.705,24.348; tCopeptin=11.252,13.396,19.254,均P<0.05]。随时间变化,死亡组血清HMGB1及Copeptin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而生存组呈下降趋势(P<0.05)。死亡组入院GCS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4.25±1.06 vs 11.36±2.53,t=9.372,P<0.05)。ROC曲线显示,第3天血清HMGB1[AUC(95%CI):0.913(0.851~0.975)]及Copeptin[AUC(95%CI):0.875(0.814~0.934)]水平预测脑外伤患者死亡的最佳截值取11.46 μg/L和50.28 pmol/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最好,分别为91.6%,86.5%和88.5%,83.0%。结论HMGB1及Copeptin水平变化与脑外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第3天HMGB1及Copeptin最佳截值为11.46 μg/L和50.28 pmol/L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MEDS)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03~2010-10就诊于苏北医院急诊室、拟诊为脓毒症并住院的586例患者,进行MED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动脉血乳酸测定,记录28 d转归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预测因子分值与预后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三种独立预测因子的预后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586例患者28 d死亡54例,死亡组三个预测因子均明显高于存活组(MEDS评分11.5分比4.2分,APACHEⅡ评分24.9分比19.2分,乳酸4.8 mmol/L比3.3 mmol/L,P均<0.01).MEDS评分≤4分患者病死率为2.7%,5~7分为4.7%,8~12分为13.8%,13~15分为30.0%,>15分达60.0%,趋势检验P<0.001.MED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血乳酸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72、0.76,MEDS评分对28 d病死率预测能力优于血乳酸(P=0.017)及APACHEⅡ评分(P =0.008).结论 MEDS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是良好的危险分层工具,预测预后能力优于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532-553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l)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136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轻度组(13~15分,45例),中度组(9~12分,47例)和重度组(3~8分,44例);选择同期我院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伤后12h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四组血清UCH-L1及NSE的含量,分析其与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度组患者血清UCH L1及NSE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组血清UCH L1及NSE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血清UCH-L1及NSE水平与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r=-0.714,r=-0.752,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的UCH L1及NSF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组织的损伤程度,血清UCH L1和NSF检测有助于判断损伤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PICU收治脓毒血症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PICU 2012-01-2012-12入住PICU临床资料完整的75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入住PICU后均抽取动脉血测定血乳酸,并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根据危重病例评分分值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80分~100分)、B组(70分~80分)和C组(0分~70分),分析血乳酸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相关性。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C组患者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t=7.64,P0.01)、A组患者(t=9.14,P0.01);C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χ2=18.45,P0.01)、A组患者。死亡组患者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分值明显低于存活组(t=2.85.P0.05),而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t=9.5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乳酸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显著相关(r=0.81,t=6.93,P0.01)。结论:通过动态监测评分与血乳酸水平发现,随着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下降,血乳酸浓度相应增高;血乳酸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是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定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