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对有症状且外科手术风险高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进行治疗的新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展,该方法已在全球范围被广泛使用。目前研究表明,短、中期疗效值得肯定。由于临床经验逐渐丰富,越来越多的手术入路不断被提出。现就经心尖及经颈动脉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临床研究、应用进展以及所遇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陈茂  冯沅  唐红  魏薪  徐原宁  黄德嘉 《华西医学》2012,(7):1119-1120
1病例介绍例1男,80岁。因"反复呼吸困难,伴胸闷不适2年"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收缩期杂音,向双侧颈部传导。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提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例2女,73岁。因"反复呼吸困难3个月"入院,既往有  相似文献   

3.
陈曦  鲁闻燕 《护理与康复》2014,13(9):909-911
<正>主动脉瓣狭窄作为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在西方国家是仅次于冠心病与高血压病的第三位心血管疾病[1]。主动脉瓣置换术对于高龄、合并疾病较多的患者,手术风险高,创伤大,存在术后瓣膜反流等缺陷。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2]为诸多生理、心理上不能承受手术风险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2013年  相似文献   

4.
许斌  韩杰  董瑶  张鸿英 《护理学报》2020,27(15):66-68
目的 总结我院采用OZAKI自体心包主动脉瓣膜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9年12月我院32例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均于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接受OZAKI自体心包主动脉瓣膜成形手术。手术室器械护士术前熟知手术方案及步骤,提前准备瓣膜修复器械,配合自体心包瓣叶制作及缝合等手术步骤。巡回护士准备好心包固定液,准确记录戊二醛浸泡和冲洗时间。结果 32例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均手术修复成功取得满意效果,无围术期死亡、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血液动力学纠正效果满意。结论 手术室护士熟知并掌握OZAKI自体心包主动脉瓣膜成形手术的方法及技术特点,护理配合应注意自体心包瓣叶制作的关键步骤,以及戊二醛溶液的配制及术中妥善管理,协助外科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老年钙化性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53例老年钙化性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术后出血再开胸止血10例,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5例,死亡4例,其中3例死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所用人工瓣中机械瓣114例、生物瓣39例。结论老年钙化性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行主动脉瓣置换,若处理得当,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宋薇 《天津护理》2020,28(5):602
总结49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观察及护理。术前进行详细评估,落实术前宣教,做好病情观察。术中备好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术后严密监护,加强气道护理及伤口护理,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作者1996年12月~2002年10月对11例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患者实施胸骨横断微创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与1994年7月~1996年11月16例传统正中切口比较,具有明显优点。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单叶主动脉瓣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在我院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诊断为单叶主动脉瓣的患者资料。结果 2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主动脉瓣瓣膜功能障碍,其中6例(6/20,30.00%)表现为单纯主动脉瓣狭窄,3例(3/20,15.00%)表现为单纯主动脉瓣反流。2例(2/20,10.00%)为无交界型,舒张期未见关闭线;18例(18/20,90.00%)为交界型,闭合线呈逗点样,附着点多位于1~7点钟位置。17例升主动脉狭窄后扩张。9例伴其他心内畸形,4例有并发症。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早期诊断先天性单叶主动脉瓣畸形,实时动态显示单叶瓣的几何形态、启闭情况,定量评价其狭窄及反流程度,为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68例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儿,55例行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13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主动脉瓣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10年,无并发症,无近远期死亡本文着重讨论本病在小儿时期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瓣狭窄常见于有多种合并症的老年人群,现已发展成为继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之后第3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外科瓣膜置换手术由于其良好的预后和较低的死亡率一直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2]。但对于高龄、多重合并症及高手术风险的患者则不适宜外科手术治疗[3]。我院血管外科于2011年5月在国内率先对3例主动脉瓣狭窄的高危患者运用SAPIEN-Edward支架型生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18例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住院患者为A组,另选取22例同期诊断为单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仅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为B组,均行TAVR术.随访6个月,比较2组基本资料、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以及随访期间死亡率、出血情况等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A组患者平均主动脉瓣环内径、二叶式畸形患者比率、升主动脉内径高于B组,钙化积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入路、选择瓣膜尺寸及植入瓣中瓣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跨主动脉瓣流速、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以及术后6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瓣周漏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TAVR术后能有效降低平均跨瓣压差,改善心功能,但瓣周漏发生率明显增加,且多为微量或轻度瓣周漏.  相似文献   

13.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式(TAVR)目前已经成为外科高风险手术或不能进行外科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案,随着这一技术的日趋成熟,适应证的不断扩大,不断有令人鼓舞的研究发表,将成为主动脉瓣狭窄的常规手术之一。本文就这一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如下。1 TAVR的发展过程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肥胖人群的增加,全球范围内主动脉狭窄的患者日益增多,且这些患者多数存在高龄、多器官功能疾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 男,55岁。因反复发作胸痛、心慌1a,加重1周入院。1a前每于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胸骨后闷痛或压榨性疼痛,每次持续1~3min,伴心慌、气短,休息或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症状可于5~10min内缓解,无咯血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查体:P58次/min,BP104/70mmHg,颜面无水肿,口唇无发绀,无颈静脉怒张。心界不大,HR58次/min,律齐,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粗糙吹风样杂音及2/6级舒张期杂音。肝脏右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7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患者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进行有效、正确的护理。结果 7例患者中,6例预后良好。结论临床中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值得推荐,术后有效、正确的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论述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的麻醉管理要点和处置策略, 为我国急诊TAVR技术的成熟提供规范化的建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3月到2021年2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急诊TAVR手术的患者相关资料, 包括患者的基本术前资料、围术期心脏超声数据、预后及30 d随访等数据, 并配对比较了患者术后资料与术前资料。结果 13例患者接受了急诊TAVR手术, 其中患者年龄(75.62±9.63)岁, 其中男性6例。11例纽约心脏协会评级Ⅳ级。术前美国胸外科医生协会评分(20.31±15.15)%, 术后跨主动脉瓣压差明显降低[(68.92±30.66)mmHgvs.(2.70±2.36)mmHg, P<0.01], 术后30 d内2例患者死亡, 1例患者出现新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患者出现中风、4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结论对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出现危急状况时, 急诊TAVR手术是一项可行且有效的抢救策略, 建立TAVR手术麻醉标准作业流程有助于保证同质化的医疗行为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  相似文献   

20.
总结1例主动脉瓣严重狭窄老年病人在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加强心率、血压、心律、体温、尿量和肾功能的监测,喉罩术后、血管并发症、瓣周漏的观察和护理、疼痛护理,以及护理康复如谵妄的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坠床跌倒等。经重症监护室(ICU)治疗及护理4 d后病人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11 d后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