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家郑重光,精于伤寒,善治阴证,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厥阴病.而辨治厥阴首重脉诊、当归四逆汤的临证加减以及对厥阴病转归把握有据三方面是郑重光运用当归四逆汤辨治厥阴病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章浩军教授精研仲景学术思想,长于执六经辨治血痹,将血痹概括分型为太阳厥阴血痹证、太阴厥阴血痹证、少阴厥阴血痹证,并总结出每个证型的治法、方药。三证的基础方分别为桂枝加归芍汤、当归芍药汤、当归四逆汤。此法用于临床,疗效颇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7,16(4):9-12
当归四逆汤是《伤寒杂病论》中重要的治病用方,思考方药作用及所治病证、方药配伍及用量即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探索方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方证辨病,并解读案例,以此学用当归四逆汤才能更好地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经方防治肿瘤放化疗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用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忠莲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1366-1367
所谓经方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剂而言,其组方严谨,义理精深。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应用经方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副作用及术后并发症,取得一定效果。1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1]第351条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成无己曰:“手足厥寒者,阳气外虚,不温四末;脉细欲厥者,阴血内弱,运行不利,与当归四逆汤,助阳生阴也。”一些化疗药物如草酸铂、顺氯氨....  相似文献   

5.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伤寒论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曰:"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欠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方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七味组成.具有养血通脉,温经散寒之功效.为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血虚寒凝致厥证而设[1]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本方有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及解除肌肉痉挛的功效,治疗某些血管、肌肉、神经等疾患具有较好疗效[2] ,并谨守病因病机,结合血虚寒凝经脉的病理变化规律及其辨证施治的原则,然后再根据每种病证的不同而灵活加减应用,疗效肯定.现将所治疗典型病例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基于冻疮“血虚寒凝”的病机,以及当归四逆汤“手足寒厥,脉细欲绝”的临床症状,笔者拟以开阖枢理论及标本中气化理论为指导,分析冻疮的生理病理特征,并对当归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及临床应用作一阐述和探讨,从而在理法方药各层次对当归四逆汤治疗冻疮的理论基础作一浅析和发挥。再加之以临床疗效及近代研究为佐证,从而有力地补充了当归四逆汤治疗冻疮的理论依据,推动《伤寒论》厥阴病篇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方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七味药组成。《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脉微为阳虚之候,脉细  相似文献   

8.
当归四逆汤是仲景《伤寒论》厥阴篇之名方。本方原为血虚寒厥证而设,由当归、白芍、桂枝、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七味药组成。笔者认为本方作用远非仅此。近年来笔者随师临证,应用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胸痹证、无脉症、阴缩证同样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异病同治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四逆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炙甘草、大枣等7味药组成.功能温经养血、通脉止痛,主治血虚寒凝、经脉不利之四肢厥寒、脉细欲绝等症.笔者一直尊崇仲师法度,每遇气虚血亏、寒凝经脉之证,偏爱当归四逆汤化裁治疗,多有效验,窃不思浅陋,献拙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0.
当归四逆汤证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载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的第351条,原文虽只一条,但内涵丰富,蕴义较深,它既为外感病而设,又为内伤杂病而立,这两个方证在临床较为常见,故探究如下: 一、原文解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351条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本条的“手足厥寒”,即手足发凉,“脉细欲绝”,即脉纤细如丝,按之即无。这种症脉,多因素体营血不足,外受寒邪,气血被寒  相似文献   

11.
霍黎生  陈强 《陕西中医》2013,(11):1552-1552
<正>乌梅丸见于《伤寒论》厥阴病篇,后世的《医方集解》、《汤头歌诀》将乌梅丸归于驱虫剂,以致后人对其临床证治的理解易拘于蛔厥、下利。从历代医家对于《伤寒论》厥阴病篇的认识,可以看出乌梅丸并非仅仅是一驱蛔剂,而是厥阴证的主方。北宋庞安常在《伤寒总病论》中,于厥阴提纲证后补充了"乌梅丸主之",清代的柯韵伯认为"太阴以理中丸为主,厥阴以乌梅丸为主。"[1]"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诸证之法,叔和编于吐蛔之下,令人不知有厥阴之主方,观其用药,与诸症符合,岂只吐蛔一症耶?"[2]  相似文献   

12.
当归四逆汤临证运用举例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524001)李红当归四逆汤原为《伤寒论》用治厥阴伤寒的手足厥冷,脉细欲绝之证。方由当归、细辛、通草、桂枝、芍药、大枣、甘草组成。笔者取其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将其投之于四肢麻木之阳虚者,其治效甚佳。由是...  相似文献   

13.
秦国政 《国医论坛》1993,8(4):13-15
笔者临证喜用经方,且获效良多.现录验案4则,谈谈自己运用经方的粗浅体会.1 当归四逆汤治寒疝当归四逆汤在《伤寒论》中主治血虚寒厥证.寒疝由正虚寒滞厥阴所致,治当养血补虚,温散厥阴寒邪.临  相似文献   

14.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该方具有温经散寒、益气养血通脉之功,主治厥阴伤寒。原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笔者临床将此方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的治疗多获佳效。  相似文献   

15.
当归四逆汤系张仲景方,由当归、桂枝、乌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组成。《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说:“手足厥寒,脉细欲厥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本方有养血散寒,温通经脉之功效。笔者在临床上用此方治疗头痛、痹证、痛经有良好的止痛效果,现介绍如下:1头痛...  相似文献   

16.
燕茹  马文辉 《山西中医》2013,29(7):43-44
《伤寒论》厥阴病篇存在较多的争议和疑问,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刘绍武先生通过对《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的研究,认为厥阴病的提纲应为:“厥阴之为病,手足逆冷、脉细、恶寒、肢节痹痛.”厥阴病属于表部的阴性病,当以当归四逆汤治疗.  相似文献   

17.
王玉民 《陕西中医》2011,32(5):620-620
<正>当归四逆汤源于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治厥阴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之症。该方由当归、白芍、通草、桂枝、细辛、大枣、甘草七味药组成。是为素体血虚复感寒邪而设置的一个方剂。笔者根据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多种疾病,收到理想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当归四逆汤源于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治厥阴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症.笔者根据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多种疾病,收到理想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闫勉利 《新疆中医药》2006,24(5):122-122
当归四逆汤是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方剂之一。全方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七味药组成。原为伤寒厥阴血虚寒凝致厥的证治。症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本方有温养血脉、散寒和营之功。全方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既可治血虚脉弱诸涩枯涸之内证、又可疗邪伤肌表营卫之外证,而以手足厥寒,脉搏细弱为主证。由于患者血虚寒凝部位的不同,也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若寒滞经脉,留于关节,则四肢关节疼痛,或身痛腰痛;若寒凝胞宫,则见月经后期,经期腹痛,经血量少色暗;若寒凝腹中,则胃脘腹部冷痛。症状各异,而病…  相似文献   

20.
<正> 先师蒲辅周认为:“当归四逆汤为桂枝汤的类方,有养血复阳之效,能和厥阴以散寒邪,调营卫而通阳气。”《伤寒论》第351条“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第352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先师推崇《医宗金鉴》方解之论甚为精当,认为能从脏器的生理、病理剖析当归四逆汤组方之意,既解《伤寒论》上述条文,又易于临床掌握应用。《医宗金鉴·卷八》:“凡厥阴病,必脉细而厥也,以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阳生,若受邪则阴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