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史学文献的角度研究知母道地药材,考证不同时代的本草素材和史书资料,对知母道地药材进行研究.通过本草研究,考证了知母道地药材的品种、产地及产地加工方法等形成因素.为知母药材道地性的研究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更深入地认识、保护和利用知母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2.
药用菊花道地药材形成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药用菊花道地药材形成进行本草考证和历史文献考实.方法 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结合植物资源普查考证药用菊花产地变迁、栽培技术发展和采收加工变化.结果 宋代以前药用菊花主要使用野生品,宋代以后栽培品逐渐代替野生品,明、清时期形成药用菊花地道产区.结论 多种因素影响药用菊花道地药材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群体分析的角度更好地认识本草著作中道地药材的种类变化及产区变迁的整体情况。方法:选取我国不同时期的《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本草品汇精要》《药物出产辨》,共五部代表性本草著作,分别统计其收录的道地药材的种类、产区及变迁情况。结果:五部著作中共记载道地药材385种,不同著作记载道地药材种类的数量差异较大,《新修本草》仅42种,《本草品汇精要》多达240种;275种道地药材仅被一部著作记载,说明不同时期对道地药材种类认知不同;同时在两部及两部以上本草著作中收录的道地药材共110种,其中97种在不同著作中记载的道地产区不尽相同;后四部著作中所记录的道地药材,平均24.8%的种类相对于前一个时期的著作发生了产区变迁;通过分析得出了相对于前一个历史时期影响道地药材产区变迁的6种类型。结论:道地药材群体的种类和产区从古至今都在发生着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74-977
目的:款冬花药用自《神农本草经》开始就有记载,对其进行本草考证。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现代文献,从其基原考证、产地变迁等方面对款冬花的药用进行考查。结果:款冬花药材的主产区和道地产区曾有较大变迁,款冬花主要产地或道地产区有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地。结论:自宋代以来,款冬花的药材品种来源和道地产区与当今用药大致相同,为发掘或扩大药源提供理论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5.
从本草考证、药材性状、有效成分、药效、生态环境、遗传基因、栽培和采收加工技术等方面对丹参药材道地性进行了探讨,认为丹参在历史上形成了以四川、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所产为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6.
山药道地药材形成源流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山药产地变迁,栽培加工技术发展,临床应用进行本草和历史文献考证。药用山药从使用野生品到使用栽培品经历了唐以前主要使用野生品时期;从宋开始到清中期山药栽培品与野生品混用时期;清中后期(大致18世纪)以来大部分使用栽培品时期。山药道地产区显现在明代,道地药材"怀山药"完全形成在20世纪初。道地药材怀山药的形成与栽培技术,采收加工技术的进步和医家临床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栽培技术的进步解决了山药资源问题;现代采收加工技术的发明改进了药材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近、现代名医家的认知和临床应用,为道地药材怀山药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20,(2)
通过查阅本草典籍、文献及现代中药学、中药资源学专著,对木香基原、道地沿革、品质进行考证。结果表明,历史上木香来源复杂,存在名实混淆、同名异物、多个品种混淆使用情况,且与药典品种不尽相同。木香的产地几经变迁,现主要产区为云南、四川、贵州以及湖北,其中以云南产区药材品质最优,为现在的道地药材产区,也是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产区。该研究可为为木香的资源利用、道地产区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卫东  彭慧  王妍妍  张盛  俞年军  彭代银 《中草药》2017,48(23):5032-5038
道地药材以"货真质优效佳"为重要标志,是中医药的精髓,道地药材的研究关系到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与发展。茯苓的应用历史悠久,古人对其的认识随时间的迁移有一定的不同,茯苓产地也随着朝代变更而有变迁。作为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药食两用中药,茯苓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从本草学角度出发,对茯苓的来源、原植物认识、道地产区、药用、性味、采收加工及质量评价的历史沿革与变迁等进行本草考证与探讨,为茯苓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9,(3)
枳实、枳壳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用药历史悠久。该文详细分析了历代本草书籍所记载的枳实、枳壳,对其品种来源、药材特征和道地产地进行考证,并给合地方志的记载,系统梳理了枳实、枳壳品种和道地产地的变迁及其发展脉络,对枳实、枳壳的道地产地的形成和不同时期的道地产地进行了归纳总结。可为枳实、枳壳道地药材标准的制定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0.
道地药材多指特定区域所产的历史悠久、品质佳、疗效好的药材。然而药材的道地区域在历史上并非一成不变,大部分均存在产地变迁,这为道地药材产地的确立及其深入研究带来了困难。该文以黄芪和丹参为例,对各历史时期本草著作所记载的产地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中药材产地变迁的诸多原因,从人文、社会、自然3个方面解释了道地药材产地变迁的原因,为优质道地产区的确立提供本草学依据,也为道地药材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探析地黄道地药材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民  邓中甲 《陕西中医》2009,30(4):473-474
本文通过文献考证结合自己研究情况,探讨分析了地黄道地药材历史变迁,由此引发关于地黄道地药材之思考,认为应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变迁,在保证怀庆道地产区的基础上,寻找和发展其他道地产区,以保证和促进质优效良地黄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论道地药材及栽培产地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从古今道地药材形成和变迁的历史进行分析,总结出道地药材产地的变迁具有普遍性,其中质量和产量是道地药材形成和产地变迁的本质和动力.随着中医药的发展,栽培药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结合现代生产技术,栽培产区已远远超过原有的分布区,产地变迁的合理性应以药材的质量为评价标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并结合道地药材形成的模式,进一步分析总结了道地药材的特点,提出了道地药材概念及适用范围,指出某些主产药材、野生主产地的栽培药材、劣质基原的药材不宜采用道地药材这一概念.中药材道地性研究应加强种质、药材质量评价的研究,以产地适宜区区划为指导,以产量和质量评价产区的适宜性,科学评价产地变迁.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经史等文献,对古代经典名方中所用麦冬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为经典名方开发中涉及麦冬的取样及研究等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麦冬入药基原有沿阶草属(Ophiopogon)和山麦冬属(Liriope)多种植物,主流为麦冬O.japonicus(L.f)Ker-Gawl.、山麦冬L.spicata(Thunb.) Lour. var.prolifera Y. T. Ma.与阔叶山麦冬L.muscari(Decne.) Baily。浙江自宋代起成为麦冬优质产区,明代成为麦冬的道地栽培产区。清代起四川发展为麦冬的另一道地产区。明代及之前麦冬强调去心加工,然清代以来麦冬心亦入药使用。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涉及麦冬药材以麦冬O.japonicus块根为来源,结合生产实际可不进行去心加工,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进行炮制。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甘肃道地药材的品种、产地与本草考证。运用商品学的原理讲述了道地药材的商品质量鉴定,为甘肃道地药材走向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芩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  郝近大 《中药材》2008,31(10):1584-1585
目的:通过对黄芩的本草考证,明确黄芩药材品种来源和道地产区,为临床用药提供文献依据。方法:考证历代本草著作,结合现代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考证出黄芩原药用植物有多种,但今用正品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一直是药用主流;黄芩道地产区不是很明显,产地遍及除华南以外的全国多数省区。结论:历代黄芩的药材品种来源和道地产区与今用药大致相同,可作为扩大发掘或扩大药源的理论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16.
刘浩  钟灿  金剑  谢景  张水寒 《中国现代中药》2020,22(9):1434-1440
通过考证有关百合的历代本草文献,查证其物候、形态、分布、栽培与市场流通情况,分析了百合的品种沿革、产地沿革以及传统质量评价方法;认为本草中优质的白花百合为野百合Lilium brownii及百合L.brownii var.viridulum,并进一步梳理了近代百合的基原植物学名变化过程,考证了产于湖南邵阳"形长味甘"的道地药材龙牙百合形成过程;推断清代开始出现栽培百合,卷丹因其广泛的适种性,渐成为百合商品的主流品种;本草记载中百合的性味功效变化,本质是百合的基原变化在临床上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天麻道地产区的形成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应用历史,为名贵中药材。天麻产地最早的记载为魏晋时期《吴普本草》所述的山东泰山和河南嵩山,并一直以山东泰安及其周边地区为道地产区,但从民国开始天麻产地发生了较大变化,道地产区向西迁移到西南地区。因此该文通过文献考证和实地走访调查,探讨分析了天麻道地产区的形成过程与产地变迁情况,介绍了天麻人工栽培历史和当前主流产地,并从自然、社会、交通、人文和种质资源方面分析了天麻道地产区形成和产地变迁的原因,从而为天麻质量评价和栽培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中药》2020,22(8):2封二
正《道地药材标准汇编》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牵头组织,全国40多家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参与起草,共收录157项道地药材标准,对来源、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量特征都做了详细记录。该书以"三代本草、百年历史"为原则,对历代本草著作进行了系统的考证,在此基础上对药材当前主产区进行了调查并取样,最终确定了品种及其道地产区。  相似文献   

19.
道地药材历史产区的考证及其变迁研究,对道地药材的评价、生产基地建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具有重要价值。现有研究方法往往集中于对文献史料的梳理,而少有对历史地图的运用。将历史地图引入传统的以文献学、史学为主的道地药材历史产区研究,通过产区名称提取、历史地图标注、产区变迁考证3个步骤,有助于以图像的方式帮助分析道地药材历史产区的范围、变迁过程及演变模式。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挖掘道地药材产区从古至今的变迁脉络;从产区范围变化、经纬度迁移等角度探讨产区的演变特点;并从环境、气候、人文、经济、政策等多重角度分析道地药材产区的形成及演变的原因。但在道地药材产区历史地图标注的实践中,常有地名刊印错误、地名表述不清、地名对应年代不清、同一地名指代不同地域范围等问题出现,需结合正史地理志、地方志等文献史料考证进一步明确产区范围。此外,可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结合历史地图数据库进行地图标注,将道地药材产区的朝代、名称、范围进行关联,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分析道地药材的产区变迁特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等文献,对古代经典名方中所用附子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情况进行了系统考证,为包含附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附子药材主流基原为毛茛科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药用部位为其子根,以四川绵阳为道地产区;宋代起开始大规模种植,清代陕西成为另一产区,但品质不及四川。附子炮制历史变迁复杂,由火制转变为水火共制,其辅料也经历了"简单-复杂-简单"的演变过程。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附子药材以乌头A.carmichaeli子根为来源,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黑顺片"炮制品的加工规范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