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1例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组(n=36)实施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C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舒张压、收缩压、三酰甘油(TG)、梗死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实验室各项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有效改善软脑膜侧支循环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方法 初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拟行直接PCI术病人131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n=32),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n=99).分析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TIMI血流灌注分级(TMPG)分级和ST段回落,评价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观察住院及随防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相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动脉(IRA)狭窄程度较轻[(68.7±11.0)%vs (86.5±7.8)%,P<0.05].PCI术后TIMI3级血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96.8% vs 78.8%,P<0.05),TMPG3级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高于B组(62.5% vs 32.3%,P<0.01).治疗期间轻度血小板减少和出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9.4% vs 1.0%,P<0.05).随访30 d,两组死亡率无差异,但MACE发生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低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6.3% vs 29.3%,P<0.01),进一步分析严重心绞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较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显著降低(6.3%vs 25.3%,P<0.05).结论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减少STEMI再灌注后无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及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病人血液流变学、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2.93%)高于对照组(6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Hcy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疗效显著,可改善病人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清Hcy和CRP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卒中后肺炎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水平相近,选取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部感染病人98例,分为治疗组(48例)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静点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RP、WB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并发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及炎症控制具有良好效果,且不良反应未增加,是治疗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6月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服药方法分组,A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B组采用常规疗法+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和B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vs 76.92%)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A组IL-6水平、NIHSS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够快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延长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6月成功行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78例,将78例病人分为延长DAPT组(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1年后停用氯吡格雷,单用阿司匹林;试验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1年后再继续接受18个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随访时间2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非致命心肌梗死、靶器官重建率(TVR)和支架内再狭窄(ST),主要不良事件包括出血以及脑梗死。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6%,低于对照组的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轻微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夏橘化瘀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且替格瑞洛不耐受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且替格瑞洛不耐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夏橘化瘀胶囊,疗程均为12个月。检测两组病人术后1年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及炎性因子,对比两组病人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两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p、GPⅡb/Ⅲa)和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白介素-6(IL-6)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CD62p、CD63p、GPⅡb/Ⅲ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TNF-α、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术后再狭窄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夏橘化瘀胶囊能够显著改善PCI术后病人氯吡格雷抵抗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6月启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血清Hcy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有利于减轻神经毒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老年糖尿病病人PCI术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2月在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心内科住院老年(年龄60岁以上)PCI术病人163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92例)和非糖尿病组(71例)。使用5000型TEG凝血分析仪测定术后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两者之间差异。对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病人增加氯吡格雷剂量后再次测定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两者之间差异。同时观察3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结果术后3 d及3月两组阿司匹林花生烯酸(AA)血小板抑制率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阿司匹林AA与氯吡格雷二磷酸腺苷(ADP)对血小板抑制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氯吡格雷ADP对血小板抑制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人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增加剂量后氯吡格雷抵抗降低,氯吡格雷抵抗病人MACE事件发生率高。结论血栓弹力图能指导PCI术后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达到更好的抗血小板效果,降低MACE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航天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44例老年脑小血管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所有病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病人接受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及MMSE、MoC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2组病人TG、LDL-C、脂蛋白a(Lpa)以及游离脂肪酸(FFA)等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28%,高于对照组的80.56%(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MMSE、MoCA以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TG、LDL-C、Lpa以及F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可提高老年脑小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微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行PCI的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于PCI前12 h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单次服用,观察组患者给予替格瑞洛联合氯吡格雷单次治疗。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CI,无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及死亡病例。术前两组患者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血流储备分数(FFR)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IMR、FFR及CFR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替格瑞洛能有效改善ACS患者PCI后微血管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均为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双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好转,NIHS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较单一阿司匹林治疗更能有效阻止脑梗死进展,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患者83例,根据术后给药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丁苯酞组,均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的"3H"疗法和尼莫地平进行治疗,43例丁苯酞组患者在常规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6、CRP和NSE的水平变化。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丁苯酞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的NSE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丁苯酞组患者的NSE水平较同时期常规组低(P0.05)。两组患者的IL-6和CRP均在术后1 d显著升高,随后下降,丁苯酞组患者的CRP和IL-6水平均较同时期的常规组低(P0.05)。随访发现,丁苯酞组患者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疗效较好,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L-6、CRP和NSE水平,且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85例,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2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随访1年内复发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MBI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及复发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中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首剂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是否较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 mg/d)疗效更佳.方法 将132例ACS病人随机分为首剂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 mg/d)对照组(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的心绞痛发作很快被控制,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很快被改善,出院后病人再发心绞痛,再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在ACS病人中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首剂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较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 mg/d)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急诊PCI的ASTEMI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吡格雷组50例和替格瑞洛组52例。氯吡格雷组患者PCI前后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替格瑞洛组患者PCI前后给予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后4、8、12、16、20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CK-MB达峰值时间,PCI前后TIMI 3级者所占比例,PCI后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 TFC)及无复流现象发生率,PCI后2 h ST段完全回落率,PCI前和PCI后4周心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和PCI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时间与方法在CK-MB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CK-MB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CK-MB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PCI后8、12、16、20 h CK-MB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CK-MB达峰值时间快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患者PCI前TIMI 3级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PCI后TIMI 3级者所占比例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PCI后c TFC少于氯吡格雷组,无复流现象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CI后2 h 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患者PCI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4周替格瑞洛组患者LVEF高于氯吡格雷组,LVEDD短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PCI后6个月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能更有效地减轻ASTEMI患者急诊PCI后心肌损伤,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和心功能,减少MACE的发生,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损伤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损伤、血清Hcy和CysC水平变化及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BI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I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颅内动脉峰流速(Vp)和平均流速(Vm)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脉动指数(P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颅内动脉Vp和Vm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和GSH-P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cy和Cys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cy和Cys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及降低血清Hcy和CysC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化药物方案对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疗效、炎症相关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病人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联合组(54例)。两组常规干预基础相同,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加曲班抗凝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相关因子及Hcy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NIHSS、改良R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炎症相关因子和Hc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强化药物方案用于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病人能够保护受损神经功能,降低总体残疾程度,增加脑部血流灌注量,并有助于下调炎症相关因子和Hcy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脑梗死方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1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VEGF、SOD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损伤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血管新生,减轻自由基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辅助阿司匹林对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术后慢血流及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行PCI术STEMI病人共220例,根据抗血小板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00例)。分别在阿司匹林基础上术后加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慢血流发生率、大出血和小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术后慢血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出血和小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亚急性和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用于行PCI术STEMI病人可有效预防术后慢血流发生,避免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提高抗血小板效果,并未增加远期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