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重症监护病房的机械通气患者84例,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PN组)与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各42例。PN组通过中心静脉途径给予能量,EN组经鼻胃管给予能量。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病情转归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 EN组治疗后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PN组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明显少于PN组,病死率和并发症明显低于PN组。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6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留置鼻胃管,观察组患者留置鼻空肠管,比较两组肠内营养实施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胃肠道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可耐受起始时间、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腹泻、误吸、反流及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对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能够提供更有效、安全的营养支持,并能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和VAP的发生,有助于实现尽早脱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肠鸣音监测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并发急性胃肠功能损伤I~Ⅱ级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9年4月于我院NICU治疗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行肠内营养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GRV监测,观察组采用肠鸣音监测并分级处理。比较2组患者肠内营养中断时间,目标喂养量成功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呕吐、腹胀、误吸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EN中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目标喂养量成功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呕吐、腹胀、误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GRV监测相比,肠鸣音监测并分级处理可减少营养中断,提高患者的目标喂养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采用持续经泵滴注进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机械通气病人.是否监测胃残留量,观察其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ICU内接受机械通气、需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持续经泵滴注方法;观察组采用2006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草案)提出的持续经泵滴注方法,观察患者鼻饲期间有无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结果 观察组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2006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草案)提出的EN方法,是适合危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最佳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gastric residual volume,GRV)在中风病患者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中的应用,评估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昆明市中医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年龄大于40岁且需要EN支持的中风病患者64例,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超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回抽胃液法监测GRV,超声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监测GRV。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肠内营养(EN)耐受情况、观察治疗前后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变化及喂养并发症(反流、误吸、消化道出血及肺炎)发生情况。结果:通过14天的观察研究,治疗后两组患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1),且超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超声观察组的EN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1);超声观察组的反流、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及肺炎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法可以提高中风病患者营养状态、减少喂养并发症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与肠内营养(EN)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2—12月医院ICU机械通气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EN之前与EN后测量患者腹内压,评估患者营养期间是否有肠内营养不耐受现象发生.结果 80例患者的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75%,其中肠鸣音消失或减弱的发生率为55%,腹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时机对颅脑术后患者继发感染及预后的影响,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P/ALB)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4-01-2016-12颅脑术后入住我院ICU的危重患者62例,根据开放肠内营养时间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32例)和延迟肠内营养组(30例),检测入住ICU后第1、5、10天患者的CRP和ALB水平,计算CRP/ALB比值。记录患者住院期间颅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尿路感染、血行感染等继发感染发生情况,以及ICU入往时间、机械通气时长及28d病死率。继发感染患者根据不同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CRP、ALB及CRP/ALB比值,评价CRP/ALB比值对继发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与延迟肠内营养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尿路感染、颅内感染、血行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第1、5、10天CRP/ALB水平显著降低。继发感染死亡组患者较存活组患者ALB水平显著降低,CRP/ALB水平显著升高。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提高颅脑术后患者ALB水平,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喂养相关并发症。CRP/ALB水平对颅脑术后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3例ICU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分为EEN组28例和非EEN组25例,EEN组在机械通气前或机械通气48 h内通过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EN),非EEN组48 h内进行肠外营养,48 h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通过鼻胃管进行EN,比较两组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机械通气时间、28 d营养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行EEN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鼻空肠管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对机械通气(MV)患者留置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方法将ICU收治的5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组(25例)和B组(25例),A组留置鼻空肠管,B组留置鼻胃管,观察两组肠内营养可以耐受的起始时间、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并发症情况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A组肠内营养可以耐受起始时间、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明显比B组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机械通气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空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比鼻胃管更为有效、安全,并有助于减少VAP发生,有助于尽早脱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减少胃残余量监测频率对经鼻肠内营养患者喂养并发症及摄入热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ICU、呼吸ICU、急诊ICU住院并接受机械通气及经鼻胃管持续肠内营养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试验组在启动肠内营养后第12小时监测1次胃残余量,之后每天在相同的时间点监测1次,对照组每4 h监测1次胃残余量,两组均从启动肠内营养时开始,观察、记录至入住ICU第7天,比较两组的喂养并发症及入住ICU第7天摄入热量。结果 试验组及对照组各52例完成研究。试验组在入住ICU 7 d内呕吐发生率及胃残余量最大值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鼻胃管堵塞。入住ICU第7天试验组摄入热量高于对照组(Z=-2.107,P=0.035)、试验组摄入热量达标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χ2=6.62,P=0.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降低胃残余量监测频率为1次/d可在不增加喂养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下,提高患者入住ICU第7天的摄入热量达标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内压监测对危重患者空肠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72例入住ICU并开展空肠营养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6例,实验组实施腹内压监测,并根据测量的腹内压调节肠内营养;对照组按照常规临床观察指导空肠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出现空肠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腹胀、腹泻时患者腹内压前后差值及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空肠营养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内压监测对危重症患者空肠营养并发症的观察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寻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高压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期间的耐受性管理方案。 方法 选择入住我院外科ICU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伴有腹腔内高压的患者105 例,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在入住外科ICU24~48 h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 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和管理方案定时评估,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观察和处理。 结果 实验组1 周后白蛋白、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达到目标喂养量的时间早于对照组(3.45 d与4.37 d),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伴有腹腔内高压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时,采取耐受性评估管理方案,定时主动评估与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改善其营养指标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症吉兰-巴雷(GBS)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中的作用。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4例重症GBS机械通气早期EN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影响早期EN疗效及引起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4例重症GBS机械通气早期EN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针对早期肠内营养6个关键环节进行循证,制定流程及规范性操作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各项营养指标及相关并发症指标。结果:治疗7,14 d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等营养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反流、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重症GBS机械通气早期EN患者,能够改善营养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效减少肠内营养支持导致的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ICU病房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护理行为分为观察组(集束化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40例,比较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腹泻、误吸、堵管、糖代谢异常、上消化道出血等发生率及ICU入住时长与机械通气时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包括腹泻(12.50% VS 35.00%)、误吸(2.50% VS 15.00%)、堵管(10.00% VS 15.00%)、糖代谢异常(5.00% VS 27.50%)、反流(0.00% VS 2.50%)上消化道出血(0.00% VS 2.50%)等,便秘发生率一致(5.00% VS 5.00%),其中腹泻、误吸、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1、3.913、7.439,皆P0.05);且观察组患者ICU入住时长(14.01±3.28)d、机械通气时长(11.62±4.96)d均较对照组短(18.37±4.22)d、(15.32±5.0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不仅对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具有显著预防效果,能减少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该类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允 《当代护士》2021,(2):141-142
目的 探讨超声(US)测定胃残余量(GRV)指导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5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8例机械通气患者,均需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回抽胃液法监测胃残余量,观察组采用超声测定胃残余量.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机械通气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构建艾滋病机械通气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方案,选取南宁市某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艾滋病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肠内营养治疗、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后第7天和第14天营养及免疫指标、肠内营养7 d喂养达标率和喂养中断率、70%目标喂养量达标时间、干预后肠内营养不耐受症状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干预7 d后观察组肠内营养7 d喂养热量达标率(94.74%)较对照组(27.03%)升高,喂养中断率、70%目标喂养量达标时间、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第14天观察组血清清蛋白值、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滋病机械通气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方案,可提高病人喂养耐受性,降低喂养中断发生率,有效提高艾滋病机械通气病人营养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在镇静镇痛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支持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将108例危重症镇静镇痛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4例,均施以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胃残余量指导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采用胃肠超声监测胃窦运动指数指导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开始肠内营养、达到目标喂养、呼吸机支持、PICU住院时间,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开始肠内营养、达到目标喂养、呼吸机支持、P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反流、吸入性肺炎、停止肠内营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超声监测胃窦运动指数指导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危重症镇静镇痛患儿喂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观察综合性ICU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119例入住ICU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入ICU后根据24小时内各项监护指标及血常规、血气分析及肝肾功能检查,进行APACHE-Ⅱ评分。观察肠内营养量、速度、血清白蛋白(Alb)及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总结各种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随APACHE-Ⅱ评分的增加,肠内营养耐受的最大维持量降低、达最大维持量的时间延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腹泻发生与Alb水平呈负相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肠内营养并发症中以腹泻最为常见。结论 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与疾病严重程度、血清蛋白水平等因素相关,一些危重患者无法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TEN),而需以静脉营养(PN) 肠内营养(EN)形式实现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9.
20例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汤莉 《现代护理》2005,11(7):538-539
目的 探讨重症病人机械通气期间肠内营养(EN)的护理重点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对20例机械通气的重症病人从术后48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重点做好预防误吸,治疗处理胃潴留、腹泻,密切护理监测等工作。结果 无1 例发生误吸,16 例患者成功脱机转出ICU,3 例死亡,1例出院。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应做好重点环节的护理与监测,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EN的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病人机械通气期间肠内营养(EN)的护理重点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20例机械通气的重症病人从术后48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重点做好预防误吸,治疗处理胃潴留、腹泻,密切护理监测等工作.结果无1例发生误吸,16例患者成功脱机转出ICU,3例死亡,1例出院.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应做好重点环节的护理与监测,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EN的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