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即椎管矢径<11 mm,椎管椎体矢径比(Pavlov比率)<0.75,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无症状或有轻度脊髓受压症状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即使合并后纵韧带钙化,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也可取得良好效果[1]。而一旦出现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20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Cobb角、颈椎曲度,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复发率、优良率。结果: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17%,总复发率为4.17%,治疗的优良率为95.83%。经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后,各时间段与术前相比,患者VAS评分均降低,Cobb角、颈椎曲度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2周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Cobb角、颈椎曲度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与术后6个月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年与术后1年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颈椎后路单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合中药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单纯手术组(A组,17例)和手术加中药组(B组,15例)。两组均行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B组术后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2周。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12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the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 评分及颈椎残障功能量表(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结果 两组术前VAS评分、JOA评分及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12个月VAS评分、JOA评分及NDI评分均较本组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3个月,B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有利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早期(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颈椎管狭窄症是构成脊髓型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表现为四肢及躯干感觉减退,四肢功能受限和括约肌功能障碍。我院1992~1997年,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15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36~72岁,平均52.3岁。病程5天~3年,平均1.3年。有外伤史8例,无明显诱因7例。1.2 临床表现 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大小便障碍12例;胸腰部有束带感10例;呈痉挛步态8例;锁骨以下感觉减退8例;四肢不全瘫4…  相似文献   

5.
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症是中老人的常见病,好发部位为下颈椎,以C4~C6节段最多见。自1999年3月~2004年12月,我们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退变性颈椎椎管狭窄症3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问盘退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退变使其周围组织受累导致颈髓受压而出现的临床症状。而颈椎管狭窄、脊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D)、黄韧带骨化症(OFL)等,常合并颈椎病的某些证。国内文献常将上述致压因素归人颈椎病。日本学者亦将颈髓因颈椎疾患形成的压迫称为颈脊髓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2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11例,女10例。年龄41~69岁,中位数57岁。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脊髓受压节段均≥3个,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颈椎不稳(邻近椎体移位> 3. 5 mm或成角> 11°),3例合并黄韧带骨化、6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8例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8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颈椎反弓,所有患者椎弓根螺钉植入条件良好。病程6~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均经后路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以Centerpiece钛板固定开门侧。分别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评定患者的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及C_2~C_7 Cobb角,同时观察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C_3~C_6节段手术9例、C_3~C_7节段手术12例。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18个月。均未出现门轴侧断裂及再关门现象,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1例出现C_5神经根麻痹症状,1例出现颈部轴性症状,给予康复锻炼等对症治疗,至术后6个月时症状基本消失。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的颈肩部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5. 6±1. 6)分,(3. 1±1. 1)分,t=3. 150,P=0. 000],JOA评分明显增加[(7. 6±2. 4)分,(14. 1±1. 6)分,t=4. 320,P=0. 000],C_2~C_7Cobb角明显增大(7. 2°±6. 5°,12. 6°±7. 4°,t=5. 020,P=0. 000)。结论: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因脊髓受压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维持颈椎稳定、恢复颈椎正常曲度,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21 ~54岁,中位数34岁.左侧12例,右侧15例.按Mason分型,Ⅱ型6例,Ⅲ型13例,Ⅳ型8例.结果:27例患者均荻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中位数16个月.骨折骨性愈合时间2.3 ~3.6个月,中位数3个月.肘关节轻度异位骨化2例,未发生内固定失效和桡神经损伤.按照Metaizeau等的肘关节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18例,良6例,可3例.结论: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避免了传统桡骨小头切除术并发症较多的缺点,而且固定牢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脊髓长期受压而导致脊髓发生继发性改变,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功能障碍症状,为一种严重的颈椎性疾病。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对15例脊髓压迫较重的患者进行后路双开门椎板重建侧块钢板内固定治疗,同时给予精心的护理,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5年以来 ,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与脊髓型颈椎病 38例 ,在护理的密切配合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 ,男 2 5例 ,女 13例 ,年龄 2 8~ 76岁。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12例 ,均为不完全性损伤 ,按 Frankel分级 D级 2例 ,C级 7例 ,B级 3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 3天 ,最长77天。脊髓型颈椎病 2 6例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4年。皆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术后 2周颈脊髓损伤平均恢复 1级 ,半年后恢复 2级。颈椎病术前 JOA评分平均 8分 ,术后 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后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1~68岁,中位数45.5岁;均有踝关节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骨折分型为KlammerⅡ型18例、KlammerⅢ型22例,KlammerⅡ型者Die-punch骨块直径均≥2 mm;均合并外踝骨折。观察骨折复位和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9个月,中位数16.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3~25周,中位数18.5周。术后6个月CT检查示关节面解剖复位31例、功能复位4例、移位>2 mm 5例。关节面复位较差的5例中,2例出现足趾屈趾畸形,采用肌腱延长术治疗后好转;其余3例未做特殊处理。均无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参照Tornetta等提出的Pilon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23例、良12例、差5例。结论:对于Die-punch骨块直径≥2 mm的KlammerⅡ型和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采用后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复位、愈合较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T形微型钢板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近节趾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T形微型钢板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近节趾骨骨折患者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17~58岁,中位数37岁。左足16例,右足13例。均为闭合性近节趾骨骨折,其中骨折位于趾12例、第二趾7例、第三趾4例、第四趾2例、小趾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5 d,中位数3 d。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9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中位数4个月。2例出现趾间关节僵硬,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拆除内固定后患趾功能恢复。术后3个月AOFAS评分(90.5±2.4)分,优22例、良5例、可1例、差1例。疗效差的1例患者,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术后8周仍未下地负重锻炼;术后3个月拆除内固定物,松解肌腱周围的瘢痕组织,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最终患趾功能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断裂及趾固有神经损伤。结论:T形微型钢板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近节趾骨骨折,骨折愈合率高、患趾功能恢复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3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多节段颈段脊髓受压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开门丝线悬吊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者35例(丝线固定组),采用单开门带线锚钉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者37例(锚钉固定组),采用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者33例(钛板固定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最窄椎管面积、颈椎活动度、颈椎曲率指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一般情况。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8.4±18.6)min,(79.8±21.3)min,(86.1±25.9)min,F=13.560,P=0.000;(346.3±85.7)m L,(364.1±83.2)m L,(436.2±89.4)m L,F=14.317,P=0.000;(53.3±4.8)d,(52.4±3.7)d,(32.4±4.5)d,F=19.492,P=0.000]。钛板固定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大于其余2组(P=0.000,P=0.000;P=0.000,P=0.000),住院时间比其余2组短(P=0.000,P=0.000);丝线固定组和锚钉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26,P=0.824,P=0.536)。2JOA评分。手术前后不同时间JOA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7.5±3.6)分,(12.7±3.3)分,(13.2±3.7)分;(8.3±3.7)分,(12.8±3.8)分,(12.4±3.3)分;(7.6±2.5)分,(13.2±2.7)分,(14.5±2.6)分;F=56.672,P=0.000]。3组患者JOA评分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45.718,P=0.000);术前和术后1周时3组患者JOA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15,P=0.692;F=1.047,P=0.739);术后2年时,钛板固定组评分高于其余2组(P=0.002,P=0.000),其余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6)。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F=0.372,P=1.041)。3最窄椎管面积。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最窄椎管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60例。男49例,女11例。年龄29~63岁,中位数48岁。骨折位于T1116例、T1218例、L117例、L28例、L31例。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D级20例、E级40例。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4~7分,中位数6分。载荷分享评分3~8分,中位数6分。受伤至手术时间1~3d,中位数2d。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90min,中位数70min。术中出血量80~150mL,中位数100mL。住院时间10~20d,中位数14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中位数18个月。术中均未出现神经损伤;1例术后1个月复查发现1枚椎弓根螺钉钉帽脱落,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伤椎前缘高度丢失、Cobb角增大,患者因无明显腰痛症状而拒绝翻修治疗,继续佩戴胸腰支具3个月,术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后遗留脊柱轻度后凸畸形;1例术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前因腰痛检查发现1枚椎弓根螺钉钉体折断,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常规取出内固定物,未进行其他特殊治疗。伤椎前缘高度,术前(20.3±1.9)mm,术后3d(33.5±2.1)mm、1个月(32.5±2.2)mm、3个月(32.2±1.3)mm、6个月(31.6±1.2)mm、12个月(31.3±0.7)mm、18个月(30.8±0.6)mm。伤椎Cobb角,术前20.6°±3.5°,术后3d 8.2°±2.3°、1个月9.8°±1.8°、3个月10.4°±2.3°、6个月10.6°±2.7°、12个月10.9°±2.5°、18个月11.2°±2.8°。结论: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恢复伤椎高度、改善伤椎后凸畸形,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腓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腓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1~68岁,中位数47岁。左侧31例,右侧29例。闭合性损伤48例,开放性损伤12例。按照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标准,均为旋后外旋型,其中Ⅲ度26例、Ⅳ度3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3 d,中位数7.5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中2例失访,其余5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1例切口愈合不良,由切口周围皮肤张力过高所致,局部常规消毒、更换敷料,3周后切口愈合;1例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抗凝治疗后血栓消失;1例关节面复位不良,可能是骨质疏松造成复位丢失,因未出现临床症状而未进行治疗。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中位数8周。术后12个月,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92.4±6.1)分,优54例、良3例、差1例。差的1例,早期未进行功能锻炼而导致踝关节僵硬,进行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后关节僵硬症状消失,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定结果为良。结论:腓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骨折愈合率高,踝关节功能恢复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20例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患者。男17例,女3例;年龄28~60岁,中位数42.5岁;原始骨折均为闭合性股骨转子下骨折,均不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按Seinsheimer分类标准,Ⅱ型2例、Ⅲ型10例、Ⅳ型8例;初次手术采用股骨近端外侧钢板内固定8例,股骨髁部锁定钢板内固定12例;初次手术至此次入院时间6~15个月,中位数8.5个月。均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和愈合情况,采用Sanders髋关节评分量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36个月,中位数25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标准,愈合时间14~17周,中位数16周。末次随访时,本组患者的Sanders评分为(53.6±5.2)分,优13例、良7例。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采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4例。男31例,女33例。年龄37~69岁,中位数45岁。单节段病变57例,双节段病变7例。病程8~38个月,中位数18个月。通过X线检查观察颈椎融合情况,比较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17分法),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椎单节段融合57例、双节段融合7例。手术时间,单节段融合(64.4±12.3)min、双节段融合(86.7±16.2)min。术中出血量,单节段融合(70.4±10.8)mL、双节段融合(112.0±18.5)mL。术后卧床时间(2.7±0.4)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57个月,中位数34个月。2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采用抗炎药物治疗后愈合;术后3个月,3例植骨融合欠佳,继续佩戴颈托,术后4个月植骨融合情况良好;6例去除颈托后颈部僵硬,采用理疗结合功能锻炼治疗后症状缓解。均未出现食管功能障碍、硬脊膜囊破裂、椎动脉损伤及内固定系统松动、移位、下沉或断裂。末次随访时,NDI较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术前增高[(23.4±7.9)%,(5.2±0.7)%,t=16.104,P=0.001;(11.3±1.6)分,(15.9±2.1)分,t=14.324,P=0.001]。结论: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综合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姚勇  邹季  胡庆奎 《中医正骨》2020,(4):63-67,74
目的:探讨前外侧联合内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前外侧联合内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3型Pilon骨折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9~70岁,中位数40岁。均为闭合型骨折,均合并腓骨远端骨折,AO/OTA分型均为C3型。受伤至手术时间1~3周,中位数10 d。术中先通过前外侧入路固定腓骨远端骨折,再通过内后侧入路固定胫骨远端骨折。随访观察切口和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切口甲级愈合12例;术中部分缝合切口2例,经负压吸引、延期缝合后切口愈合;术后并发前外侧切口皮缘坏死1例,但未出现内固定物外露,经皮瓣移植覆盖后切口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48周,中位数24周。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本组AOFAS评分80~100分,中位数90分;优12例,良3例。术后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腓浅神经压迫症状,未行特殊处理,14例症状改善或消失;并发前外侧切口皮缘坏死的1例,腓浅神经压迫症状无改善。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前外侧联合内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3型Pilon骨折,显露充分,固定可靠,切口和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钢板配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小钢板配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患者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1~56岁,中位数38岁。左侧14例,右侧12例。均未见大血管、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5d,中位数3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1.3±10.6)min,术中出血量(110.5±21.6)mL。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中位数10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中位数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伸屈活动度为124.1°±13.8°;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HSS膝关节评分(89.6±4.8)分,优15例、良9例、可2例。均未出现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小钢板配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采用Healix带线锚钉经胫骨隧道缝合固定治疗半月板撕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采用Healix带线锚钉经胫骨隧道缝合固定治疗半月板撕裂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7~45岁,中位数36岁。均为单侧半月板撕裂,左侧14例、右侧22例,内侧半月板26例、外侧半月板10例。急性损伤12例,慢性损伤24例。半月板红区撕裂21例、半月板红区与白区交界处撕裂15例,合并半月板根部撕裂3例。病程3~66个月,中位数35个月。结果:关节镜检查显示,本组患者半月板水平裂11例、纵裂17例、复合裂8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8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2.0±8.0)分,术后6个月(86.0±12.0)分。均未出现感染、神经血管损伤、肌肉萎缩及肌力减退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Healix带线锚钉经胫骨隧道缝合治疗半月板撕裂,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改善,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