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比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拟实施急诊PCI的STEMI患者87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3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43例)和氯吡格雷组(44例)。PCI术前和术后替格瑞洛组应用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组应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PCI术前、术后即刻的TIMI血流;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两组术后24 h、1个月的血小板抑制率。记录两组药物治疗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均明显改善。PCI术后,替格瑞洛组TIMI 3级83.72%、TIMI 2级11.63%、TIMI 1级4.65%,氯吡格雷组TIMI 3级63.64%、TIMI 2级25.00%、TIMI 1级11.36%。替格瑞洛组的血小板抑制率术后24 h为(84.2±11.4)%、术后1个月为(75.8±9.7)%,均高于氯吡格雷组的(69.1±12.7)%和(62.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替格瑞洛组严重心衰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前后应用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具有更好的血小板抑制效果,术后血流灌注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维持量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治疗STEMI的疗效,为提高STEMI患者的疗效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STEMI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将其分为治疗1组与治疗2组,各45例。治疗1组接受高维持量氯吡格雷治疗,治疗2组接受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在终点事件发生几率上的差异。结果在出血事件发生几率上,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ACE发生几率、呼吸抑制事件发生几率上,治疗1组明显高于治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患者的临床治疗上,替格瑞洛的疗效明显优于高维持量氯吡格雷,且应用替格瑞洛能够有效降低MACE发生率与呼吸抑制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诊断为ACS并择期行PCI术的患者1 159例随访1年,依患者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n=312)和氯吡格雷组(n=847),其中3例在随访过程中排除,27例失访,最终纳入1 129例,替格瑞洛组(n=303)和氯吡格雷组(n=826)。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含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和大出血事件(美国出血学术研究会制定的出血分级标准中Ⅱ型、Ⅲ型及Ⅴ型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替格瑞洛组患者肌钙蛋白I(TnI)偏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偏低,植入支架数多,最大狭窄率高,复杂病变比例高,桡动脉入路少,分次PCI比例高(均P<0.05)。替格瑞洛组发生MACE事件(15.2%)与氯吡格雷组(12.6%)相比〔危险比(hazard ratio,HR)=1.226,95%可信区间0.867~1.735,P=0.249〕及大出血事件替格瑞洛组(0.7%)与氯吡格雷组(0.7%)相比(HR=1.093,95%可信区间0.212~5.634,P=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男性、城市来源、LVEF、分次PCI是保护性因素;高脂血症、脑梗病史、病变血管数目、安放支架数目、最大狭窄率、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是危险性因素,利用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作为因子多元逐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模型分析结果是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HR=1.118,95%可信区间0.755~1.656,P>0.05。结论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用于ACS择期PCI术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序贯治疗对血小板聚集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3月黑龙江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急性STE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n=30)、氯吡格雷组(n=30)与序贯治疗组(n=32)3组。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口服;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口服;序贯治疗组先给予替格瑞洛口服,7 d后更改为氯吡格雷口服。检测急诊PCI术前及术后2 h、24 h、7 d及30 d时血小板聚集率,并观察患者30 d内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急诊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在术后2 h、24 h、7 d时间点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与氯吡格雷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在术后2 h、24 h、7 d、30 d时间点序贯治疗组与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与序贯治疗组30d内MACE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住院期间3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前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30 d内MACE事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STEMI患者PCI术一周后口服氯吡格雷替代替格瑞洛具有与替格瑞洛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非氯吡格雷抵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长期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21例PCI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60例)与氯吡格雷组(61例),在口服阿司匹林基础上,替格瑞洛组术后加服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每日2次,每次90 mg;氯吡格雷组加服氯吡格雷治疗,75 mg/d,随访两组术后半年血小板抑制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栓标志物变化情况,比较术后1年内出血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术后半年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17. 3±4. 4) vs(13. 5±3. 8)%〕及全血高切黏度〔(0. 85±0. 18) vs(0. 67±0. 20) m Pa·s〕、低切黏度〔(1. 06±0. 21) vs(0. 89±0. 24) m Pa·s〕、血浆黏度〔(0. 43±0. 10)vs(0. 35±0. 08) m Pa·s〕下降绝对数值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P均<0. 05);替格瑞洛组术后半年金属基质蛋白酶-9〔(102. 5±26. 7) vs(91. 8±22. 3) mg/L〕、D-二聚体〔(106. 3±21. 5) vs(94. 1±20. 5)μg/L〕、瘦素〔(3. 27±0. 95) vs(2. 89±0. 87)μg/L〕下降绝对数值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P均<0. 05);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术后1年内出血发生率(14. 0%vs 10.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15. 8%vs 3. 4%,P<0. 05),而氯吡格雷组术后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替格瑞洛组(16. 9%vs 5. 3%,P<0. 05)。结论对非氯吡格雷抵抗者,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分别联合阿司匹林均是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方案,前者能在不明显增加出血事件前提下,降低血小板反应性与血液黏度,并表现出减少MACE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n=25):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PCI术前口服氯吡格雷负荷量600mg,术后口服氯吡格雷维持量75mg/次,1次/d;研究组于PCI术前口服替格瑞洛负荷量180mg,术后口服替格瑞洛维持量90mg/次,2次/d。两组均于PCI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mg,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血小板板聚集率。记录治疗后3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支架血栓发生率和出血风险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结果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LVEDD和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月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支架血栓发生率和出血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T和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塞PCI术患者的左心室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和MACE发生率,效果优于氯吡格雷,而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诊介入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病人服用氯吡格雷及替格瑞洛后是否抑制血小板聚集,评价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急性STEMI病人,均接受急诊介入术前嚼服氯吡格雷600 mg,术后第二日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测定的ADP途径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抑制率(IPA)小于50%,即考虑为氯吡格雷药物作用低下。将这40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替格瑞洛90 mg,一天两次;B组常规氯吡格雷75 mg,一天一次。在术后1周和1月时再次行TEG检测IPA,临床观察这1月中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发作、再次心肌梗死、猝死)及出血并发症(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结果两组术后一天的IPA无统计学意义,A组在术后一周和一个月的IPA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的临床观察中两组均无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猝死病人,并在药物安全方面未发生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结论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更强效,在药物安全性方面与氯吡格雷相比未增加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显示了其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在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出现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抑制率30%)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A组,63例)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组(B组,61例)。分别予入院第7天检测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入院第2天及第7天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观察1个月及6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轻度出血发生率。结果入院第7天时检测患者血小板抑制率,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较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第2天检测的血清hs-CR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时两组血清hs-CRP浓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血清hs-CRP浓度比B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两组MACE及轻度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6个月时A组MACE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轻度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选用替格瑞洛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就诊的2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在溶栓后PCI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凝集治疗,并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病人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PCI术后替格瑞洛组病人TIMI血流分级Ⅱ~Ⅲ级比例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99.29%与94.29%,P0.05)。两组病人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851,95%CI(0.928,3.636),P=0.082];氯吡格雷组病人发生心血管相关死亡的风险明显高于替格瑞洛组[HR=2.664,95%CI(1.033,7.332),P=0.048]。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3%与16.43%,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后PCI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能够更好地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荟萃分析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用于接受溶栓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检索关键词,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建库至2020年10月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研究进行风险评估。使用RevMan 5.3软件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应用于STEMI溶栓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心肌梗死(MI)、全因死亡、卒中、主要出血事件、所有出血事件以及呼吸困难的发生率。结果:纳入4项RCT共4334例STEMI溶栓患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DAPT)治疗,其中氯吡格雷组2149例,替格瑞洛组2185例。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OR=1.13,95%CI:0.82~1.54,P=0.46)、MI发生率(OR=1.32,95%CI:0.74~2.36,P=0.35)、全因死亡率(OR=1.12,95%CI:0.76~1.65,P=0.56)、卒中发生率(OR=1.07,95%CI:0.57~1.99,P=0.84)以及主要出血事件(OR=1.06,95%CI:0.62~1.80,P=0.84)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显著增加了所有出血风险(OR=0.65,95%CI:0.49~0.86,P=0.003)和呼吸困难风险(OR=0.51,95%CI:0.41~0.63,P0.000 01)。结论:替格瑞洛在降低STEMI溶栓患者的MACE、MI、全因死亡、卒中、主要出血风险等方面与氯吡格雷相当,但显著增加了所有出血和呼吸困难风险。基于目前的循证证据,本研究结果不支持STEMI溶栓患者使用替格瑞洛用于抗血小板治疗,而应尽早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氯吡格雷中间代谢类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6-01-2018-06入住我院接受PCI的氯吡格雷基因检测为中间代谢类型的老年ACS患者132例,氯吡格雷组72例,替格瑞洛组60例。替格瑞洛组给予180 mg负荷剂量嚼服后90 mg bid维持1年;氯吡格雷组给予300/600 mg嚼服后75 mg qd维持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5 d血小板抑制率和随访12个月内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5天,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1)。12个月内两组MACE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总出血事件分别为10例(16.7%)和3例(4.2%)(P<0.05);两组均未发生主要出血;轻微出血为7例(11.7%)和2例(2.8%)(P<0.05);呼吸困难分别为例8例(13.3%)和1例(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轻度呼吸困难为6例(10.0%)和1例(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自愿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术后1年内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1%,实验组未见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的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与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性分析。方法入选156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年龄≥75岁),随机分为A组(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n=77)和B组(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n=79)。比较两组手术后的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即心绞痛发作、再次心肌梗死、猝死及出血发生情况(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结果 A组病人术后1个月内的心绞痛发作及消化道出血发生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与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相比,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药物使用安全性方面可降低消化道出血事件的发生,同时降低心绞痛发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正>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管理的基石。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联合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P2Y12受体抑制剂包括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是噻吩吡啶类药物,是一种前体药物,需通过肝细胞色素酶P450(cytochrome P450,CYP)氧化生成活性代谢产物,与P2Y12受体不可逆结合,从而发挥抗血小板作用。替格瑞洛是环戊基三唑嘧啶类药物  相似文献   

15.
孙建辉  周学中 《心脏杂志》2017,29(1):86-089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氢氯吡格雷在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ACS出现氢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抑制率<30%)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试药组,63例),双倍剂量氢氯吡格雷组(对照组,61例),分别予入院第7天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入院第2天及第7天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1个月及6个月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轻度出血发生率。结果 入院第7天时检测血小板抑制率,两组患者均较前显著升高(P<0.05);且试药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60±12)% vs.(46±10)%,P<0.05〕。入院第2天检测hs-CRP,两组患者结果无统计学差异〔(19±4) g/L vs.(20±3) g/L〕;第7天时两组患者的hs-CRP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药组hs-CRP降低更显著〔(6.4±2.1) g/L vs.(10.8±2.8) g/L,P<0.05〕,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之间MACE及轻度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 vs. 3%,5% vs. 3%);随访至6个月时试药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 vs. 13%,P<0.05),两组之间轻度出血发生率仍旧无明显差异(8% vs. 5%)。结论 ACS出现氢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选用替格瑞洛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江苏省中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8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29例,替格瑞洛组术前1次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术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d,替格瑞洛90 mg,2/d;氯吡格雷组术前1次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1/d,氯吡格雷75 mg,1/d。术后24 h和术后3个月时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两组血小板抑制率,评价血小板抑制效果,记录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性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比、身高、体重、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冠心病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24 h和3月时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24 h和3个月时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抑制效果均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P0.05)。出院后3个月内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出院后3个月内两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出血分级标准,两组出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对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抗血小板疗效更佳,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经PCI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6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划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试验组(n=38)与参照组(n=38)。参照组接受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接受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左心室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参照组心肌梗死2例、心肌缺血3例、支架内血栓1例、呼吸障碍2例,总发生8例,占总比21.05%;试验组心肌梗死0例、心肌缺血0例、支架内血栓0例、呼吸障碍1例,总发生1例,占总比2.63%,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8(21.05%)例高于试验组发生率1(2.63%)例(P0.05);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参照组,其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等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37(97.37%)例高于参照组30(78.95%)例(P0.05)。结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给予采取替格瑞洛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可全面改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临床用药安全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所有患者均氯吡格雷抵抗。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40例,两组于PCI术前后均给予阿司匹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在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术后给予常规剂量维持,治疗7 d。分别于PCI术前和术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肌酐以及谷草转氨酶,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术后2 h、1 d以及7 d,实验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血肌酐水平均高于术前,实验组血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实验组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0%(10/40)和5.0%(2/40),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实验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反应时间较短,可耐受,中断治疗可终止。结论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且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保护效应的影响。方法取我院行PCI的AMI患者88例,以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与术前术后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与术前术后以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心肌损伤指标、血小板聚集功能、心功能及血流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10min、1d,观察组心肌损伤指标cTnI、CK-MB以及血小板聚集功能P2Y12反应单位、血小板最大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d,观察组LVEDd、TMP分级、TIMI分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保护效应优于氯吡格雷,前者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更强效,有助于发挥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多态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方法接收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100例,并检测氯吡格雷快代谢、中代谢、慢代谢基因,对慢代谢型基因患者调整为替格瑞洛口服,随访1年并记录。结果 100例患者中CYP2C19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之间血小板抑制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ABCB1和PON1各基因型之间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1年,中间代谢型氯吡格雷加倍口服,慢代谢型改为替格瑞洛口服,CYP2C19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ABCB1携带TT、TC、CC等位基因、PON1携带AA、AG、GG等位基因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用药可依据氯吡格雷抵抗基因检测结果指导临床,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