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严重感染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都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两者对所有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的多重耐药株,造成治疗的极大困难。2004年5月美国匹兹堡医学中心举行高层专家专题讨论会,内容涉及革兰阴性杆菌(重点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感染中的地位,分析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系统进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检测。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中是重要的致病菌。在呼吸道感染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位居前一、二。对铜绿假单胞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0%)有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头孢吡肟、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0%)只有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很高,除阿米卡星耐药率是28.4%外,其余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60%。结论虽然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比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更为显著,但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的医院感染菌中的地位同样重要,在医院感染的防控中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分布、耐药特点以及产碳青霉烯酶表型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该院分离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菌株及病例。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初筛,初筛阳性菌株应用2-巯基丙酸协同法进一步检测金属酶。结果 在研究期间,共纳入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250株,鲍曼不动杆菌132株。菌株标本类型以痰液(55.5%)为主,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20.9%)为主。药敏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测试药物敏感性较好,均大于70%以上,对IPM和MEM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5%、9.5%,然而鲍曼不动杆菌对测试药物耐药率较高达35.2%~77.4%,对IPM和MEM耐药率分别为35.2%、39.1%。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率要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44.7%和24.0%;9.1%和2.8%。40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酶初筛阳性11株占27.5%,金属酶表型阳性2株占18.2%;49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初筛阳性37株占75.5%,金属酶表型阳性1株占2.7%。结论 该院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不同耐药性,应加强监测。产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主要机制之一。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2~2014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合理制订抗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临床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对临床分离病原菌采用梅里埃VITEK-2Compact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下降尤为明显,对阿米卡星的最小抑菌浓度值呈逐年下降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大于90.0%,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2013年较2012年明显增加,但2014年与2013年相比增加不明显,甚至有所下降。结论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并非逐年加重,反而有所改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但未出现继续增加趋势,对两种细菌的耐药性应继续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做药物敏感试验,比较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 710例,铜绿假单胞菌分离214株(5.8%),鲍曼不动杆菌分离347株(9.4%)。铜绿假单胞菌3年感染率分别为7.3%、6.6%、4.7%,呈逐年减少趋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分别为7.6%、8.8%、10.3%,呈逐年增加趋势。标本来源主要以痰液、创面分泌物、尿液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菌株以重症监护室(ICU)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7.6%和34.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有逐年增高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逐年增高;多粘菌素B耐药率逐年下降。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增高,尤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因此需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培养上清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浮游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 19606和ATCC 1195)和临床菌株(AB23、AB39和AB53),提取6、12、16、24和48 h培养上清液。利用96孔板结合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其培养上清液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PAO1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配制2×LB培养基,排除营养消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相对分子质量3 000蛋白质浓缩管对其培养上清液进行分离浓缩,初步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培养上清液中有效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果 12~24 h内的鲍曼不动杆菌培养上清液,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增殖的效果最为显著,为便于操作,本实验采用16 h培养上清液进行后续实验。50%ATCC 1195和ATCC 19606培养上清液能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PAO1浮游菌的增殖,可分别使其630 nm处的吸光度从0.688±0.014和0.692±0.014减少至0.431±0.023和0.428±0.020(t=16.780,P0.05;t=18.500,P0.05);且50%ATCC 1195和ATCC 19606培养上清液能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膜的形成,可使生物膜的形成量(A_(570 nm))从2.071±0.068和1.986±0.023减少至1.639±0.042和1.525±0.202(t=9.358,P0.05;t=3.924,P0.05);此外,与50%鲍曼不动杆菌培养上清液组相比,培养上清液中相对分子质量3 000的成分抑制作用显著,可使生物膜的形成量从1.177±0.040减少至1.056±0.030(t=4.192,P0.05),而3 000的成分并无抑制作用。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分泌物能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的增殖和生物膜的形成,其有效蛋白质成分相对分子质量3 000。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其多重耐药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2-2004年临床分离368株铜绿假单胞菌,使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对10种抗菌药物的抑菌环直径,按NCCLS 2002年规定判读结果.结果ICU分离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为54.3%和52.2%,分别高于非ICU28.8个百分点和34.7个百分点(P<0.01),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和氨曲南的耐药率高于非ICU 10.2~12.6个百分点(P<0.05);呼吸道标本分离株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高出非呼吸道标本12.2~25.4个百分点(P<0.01),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比非呼吸道标本高10.1个百分点(P<0.05).结论我院ICU和呼吸道标本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ICU和非呼吸道标本分离株.  相似文献   

8.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6~2007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溶血不动杆菌的药敏及耐药变化,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美国DadeBehring公司Microscan WalkAway-40S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耐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总体敏感率较高的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2年间耐药性变化显著的为阿米卡星。对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较敏感的是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等,耐药性显著变化的有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头孢他啶。结论临床应重视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比较不同药物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疗效。选择确诊的76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磷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阿米卡星,治疗2w后,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进行疗效评估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痊愈(19例)和总有效率(94.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例和42.1%,P0.05);观察组出现血小板减少2例,不良发应发生率为5.3%,对照组出现血小板减少4例,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0.5%。磷霉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 VITEK-32微生物自动鉴定与药敏系统,对临床分离出的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56株、鲍曼不动杆菌72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并对比分析两种菌的耐药性。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2.8%和68.1%。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19.6%,其次为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均为37.5%。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 P <0.05),只有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铜绿假单胞菌(P <0.01)。71.7%的鲍曼不动杆菌只对阿米卡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率(97.2%)显著高于铜绿假单胞菌(67.9%),P <0.0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应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状况及耐药特点,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苏州地区2004年-2007年32所医院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2007年32所医院共发生院内感染17,668例,其中铜绿假单孢菌1,334例(7.55%),各年度分别为190例(5.78%)、307例(6.91%)、347例(7.81%)、490例(7.55%)鲍曼不动杆菌1,187例(6.72%),各年度分别为210例(6.38%)、275例(6.19%)、309例(6.95%)、373例(6.79%)。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二者分别为85.01%、86.69%;感染科室则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ICU病房、呼吸内科。从2004年至2006年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2007年有所下降。结论苏州地区院内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在2004年~2006年呈逐年升高趋势,2007年有所下降。各医院应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医院感染工作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院内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及耐药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大英县人民医院感染性标本中分离的157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21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157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痰液标本占60.5%,脓液及分泌物标本占17.2%,各种穿刺标本占12.1%。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亚胺培南最低,其他耐药率较低的还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而耐药率〉90.0%的有氨苄青霉素/舒巴坦、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加替沙星、复方新诺明。结论大英县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现状已相当严重,具有多药耐药性,须加强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6—2叭0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计算各类药物的使用强度;同时采用K—B法检测同期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分离自住院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受试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仅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及p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临床上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r均=0.975,P均0.05)。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的耐药率与这些药物的使用强度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需引起重视,经验治疗时可选择阿米卡星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类药物,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鉴定,K-B法做药敏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于痰液标本,占62.0%(98/158),其次是脓液及分泌物标本,占14.6%(23/158);鲍曼不动杆菌为院内感染,呼吸内科分布最多,占33.5%(53/158),其次是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和烧伤科。在18种抗菌药物中,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17.1%,美罗培南耐药率为21.5%,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40.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为医院感染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且耐药率较高,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定期进行耐药检测,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PDRAB)菌血症与非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non-pan-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NPDRAB)菌血症的临床资料,探讨PDRAB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结局。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对象为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采用统一的标准表格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验结果,以鲍曼不动杆菌血培养标本采集14 d内发生院内死亡为主要临床结局。 结果 共纳入52例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平均年龄(54±20)岁,其中男性30例(57.7%);平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评分(21±9)分,平均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10±5)分;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发生前,患者中位住院时间为12 d(7~20 d);仅6例患者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33例患者感染NPDRAB,19 例感染PDRAB。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前,PDRAB患者与NPDRAB患者比较,接受机械通气概率更大(94.7%比63.6%,P=0.031),住院时间更长(中位住院时间17 d比10 d,P=0.025)。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14 d死亡率为67.3%(35/52)。多因素分析提示,脓毒性急性肾损伤(OR 7.9,95% CI 1.113~55.448,P=0.039)、不适当抗菌药物治疗(OR 9.4,95% CI 1.020~87.334,P=0.048)和降钙素原水平(OR 1.3,95% CI 1.332~1.088,P=0.005)是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14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甚至对目前所有全身用抗菌药物均不敏感,感染患者死亡率较高。菌血症发生前接受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是PDRAB 菌血症的危险因素,但PDRAB感染本身不能作为判断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不适当抗菌药物治疗、脓毒性急性肾损伤和降钙素原水平是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14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7N9患者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同源性及传播机制.方法 收集自H7N9感染患者、同期ICU病房其他患者及环境中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纸片法测定菌株对常规药物的敏感性;脂稀释法测定其对多粘菌素B的MIC;EDTA协同试验测定金属酶表型;采用PCR法测定耐药基因;PFGE法分析菌株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临床分离株与环境分离株具有相似的药敏谱,均对阿米卡星和多粘菌素B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包括碳青霉烯类药物;金属酶表型试验为阴性;所有菌株均扩增出OXA-23和OXA-51基因;PFGE电泳分析显示H7N9患者分离株与其他患者分离株及环境分离株为同一克隆.结论 H7N9患者所感染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院内感染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主要由OXA-23基因介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4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类型。方法:采用K-B法测定抗菌药物对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筛选,PCR法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IMP和IMP的检测。结果: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为27.3%,其次为环丙沙星(20.5%)和头孢吡肟(15.9%);4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扩增出IMP型阳性株4株,未检测到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头孢吡肟可以考虑使用。北京天坛医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中,产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彭蓉  章瑀颖  龙君  朱卫国 《华西医学》2012,(8):1218-1220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微生物送检标本进行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2009年培养出19株,2010年29株(多重耐药菌株1株),2011年35株(多重耐药菌株2株),并对其分布的标本类型、科室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在痰中检出率最高;科室分布依次为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外科、呼吸科;该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对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在55%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根据其地区、医院最新的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合理选择抗生素;病情、高龄、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多种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的使用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ICU存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应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