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感染性休克患者二尖瓣反流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SHOCK-ICU数据库(NCT03082326)中2016年4月至8月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心脏瓣膜功能,按照入组后28 d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二尖瓣反流及其他瓣膜血流异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生存分析比较二尖瓣反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  共计11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67例,女44例,平均年龄(57.5±18.5)岁,平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为(23.6±8.6)分,28 d病死率为46.8%(52/111)。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二尖瓣反流及肺部超声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P=0.039和P=0.020);多因素分析显示,二尖瓣反流、肺部超声失充气评分是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和P=0.020)。生存分析显示,合并二尖瓣反流患者的28 d生存率(38.2%,13/34)显著低于未合并者(59.7%,46/77)(P=0.039)。  结论  合并二尖瓣反流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RT-3D-TEE)定量分析二尖瓣成形术对瓣环三维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30例二尖瓣脱垂患者根据术前是否伴有左心室增大分为两组,A组为左心室内径正常患者,共10例,B组为左心室内径增大者,共20例。于二尖瓣成形手术前后分别行RT-3D-TEE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二尖瓣环结构参数变化。结果 ①与二尖瓣成形术前相比,术后A、B两组瓣环面积、周长、前后径均明显减小(P均<0.05),主动脉瓣二尖瓣环夹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术后瓣环左右径、高度、高度/左右径比值明显减小(P均<0.05),而A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术后B组瓣环面积、周长、左右径、前后径及高度变化率均明显大于A组(P均<0.05)。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后,特别术前伴左心室增大时,瓣环部分三维结构可产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探讨双孔成形技术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手术效果的超声心动图经验。方法112例二尖瓣前叶脱垂的患者行双孔成形术,其中34例除双孔成形术外另加人工软环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中、术后利用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口面积及返流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前平均瓣口面积(5.3±1.2)cm2,术后瓣口面积(3.0±0.8)cm2。术后复查双孔成形后的瓣膜活动良好,无瓣口狭窄;83例患者无明显返流,19例二尖瓣轻度返流,7例中度返流,只有3例重度返流的患者即刻行换瓣治疗。结论超声心动图是直观、准确、简便易行的无创影像学手段,在病例筛选、术中检测、术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关闭不全双孔二尖瓣成形术病例筛选以及术中、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左心房黏液瘤3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二尖瓣脱垂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行双孔二尖瓣成形术,男4例,女2例,年龄4~60岁,平均(30±19.7)岁.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1例.于术前应用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瓣膜回声及活动情况,了解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原因,筛选适合成形修复术的病例,测量瓣口流速、跨瓣压差、返流面积、左心房及左心室内径.3例术中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或经心外膜检查,复跳后除检查原发病治疗效果外,着重观察双孔大小、瓣口流速及跨瓣压差、有无返流,评估成形术效果.结果术后检查6例均为二尖瓣前叶脱垂导致关闭二尖瓣不全,左心房、二尖瓣环扩大,未见腱索断裂以及瓣叶回声异常,其中2例为二尖瓣重度返流,4例为中度返流.术后左心室短轴切面瓣叶开放呈"8"字形双孔,瓣叶对合良好,四腔切面见2束红色血流进入左心室.1例无返流,3例轻度返流,2例中度返流,二尖瓣返流明显减轻,左心房内径明显缩小(t=5.1,P<0.01),二尖瓣口流速、跨瓣压差无显著变化,提示手术效果良好.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双孔二尖瓣成形术的病例筛选、术中及术后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6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二尖瓣成形术,包括二尖瓣脱垂29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7例,风湿性二尖辩关闭不全5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9例,原因不明2例。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手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返流的情况。结果围术期死亡3例。其余59例患者术毕二尖瓣无返流或轻度返流。随访平均(13.8±2.5)个月,未见二尖瓣返流加剧,心功能恢复好。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是治疗二尖辩关闭不全的优选方法,通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运用合理的瓣膜成形技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人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MR)的特异性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 收集372例接受ASD心内修复术的成人患者,根据是否同时或分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或置换术分为两组,即病例组(n=45)和对照组(n=327)。应用多因素回归法筛选ASD合并器质性MR的术前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肺动脉内径(PAD)和二尖瓣瓣环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二尖瓣和三尖瓣的舒张早期峰速(Em、E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侧壁处的舒张晚期峰速(Am''、At'')、三尖瓣侧壁瓣环处收缩期运动峰速(St'')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肺动脉收缩压(PAS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三尖瓣反流程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2)。其中二尖瓣瓣环扩张、LVEDD增大、St''偏低和PAD明显扩张,是成人ASD合并器质性M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二尖瓣瓣环内径明显扩大和LVEDD增大是ASD患者左心室前负荷增加的特异性超声心动图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孔”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双孔成形术,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利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6例无瓣膜返流,4例轻度返流.1例中量返流。无术后死亡。全组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均较术前明显减轻。随访5至62个月,失访3例,余患者心功能(NYHA)为I级;超声心动图显示双孔成形术后瓣膜活动关闭良好,无瓣口狭窄;术前、术后二尖瓣返流面积、左房大小及左心室舒张末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双孔”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疗效稳定,病死率低,无并发症,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合并心功能受损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外科修复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19例合并心功能受损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入选标准为射血分数(EF)〈50%,排除合并冠心病和感染性心内膜炎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33~72岁,平均(53.4±9.3)岁。比较其术前、术后的心功能,左心室、左心房直径和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2个月~59个月,平均(28.8±15.2)个月。1例死于术后16个月。存活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EF值从术前0.41±0.05增至0.47±0.09,P〈0.05。左心室及心房亦较术前缩小,左房直径从术前49.14±7.24mm减少至38.43±4.86mm,P〈0.05;左室舒张末直径从术前65.29±8.58mm减少至59.57±8.08mm,P〈0.05,左室收缩末直径从术前51.0±6.60mm减少至47.36±4.23mm,P〈0.05。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明显减轻,从术前3.55±0.37降至术中食管超声1.26±0.81,中期二尖瓣反流程度为1.67±0.96(P〈0.05)。结论:应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合并心功能受损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TE)探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患者二尖瓣的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70例中度及中度以上FMR患者(FMR组;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亚组各35例)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RT-3D-TTE检查,采用TomTec二尖瓣分析软件获取二尖瓣参数,分析二尖瓣参数时相变化规律,比较FMR组与对照组间二尖瓣参数的差异。测量参数包括二尖瓣环结构参数:瓣环前后直径(AP)、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AL-PM)、球度指数(SPI,SPI=AP/AL-PM)、瓣环周长(AC)、连合处直径(CD)、非平面角度(NPA)、瓣环高度(AH)、幕状区高度(TH)、幕状区容积(TV)、瓣环三维面积(AA3D);动态参数:瓣环最大位移(ADmax)、瓣环最大位移速率(ADVmax)。结果 FMR组二尖瓣参数存在时相性变化规律。FMR组AH、ADmax及ADVmax小于对照组(P均<0.05),余参数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缺血性心肌病亚组、扩张型心肌病亚组AH、ADmax及ADVmax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余参数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扩张型心肌病亚组AH小于缺血性心肌病亚组(P<0.05),ADmax、ADVmax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余参数均大于缺血性心肌病亚组(P均<0.05)。结论 RT-3D-TTE可以定量评价FMR患者二尖瓣形态及功能的变化,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双源CT(DSCT)测量不同心率、不同时相正常二尖瓣瓣口面积,寻找测量二尖瓣口面积的最佳重建时相。方法 选取91名DSCT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且经临床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按心率分为2组(心率>75次/分组、心率≤75次/分组),每隔5% R-R间期分别测量二尖瓣瓣口面积,分析两组患者舒张期时相的差异及二尖瓣口面积与心率和重建时相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舒张期时相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率与舒张期重建时相个数呈明显负相关;两组于R-R间期60%测量的二尖瓣瓣口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测量二尖瓣瓣口最大面积一般在R-R间期60%;心率与心动周期重建时相个数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人工腱索移植是二尖瓣成形的难点,瓣环环缩也是二尖瓣成形术式中的关键步骤之一,而目前国内相关此类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期疗效的较大样本报道较少。目的:总结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和马鞍环环缩技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间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应用人工腱索移植和马鞍环环缩技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85例。用Gore-Tex缝线作为人工腱索,马鞍环用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共行人工腱索移植41例、人工腱索移植+后叶楔形切除21例、人工腱索移植+后叶楔形切除+Sliding技术23例。均行人工瓣环环缩术。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78例,随访率为91.7%(78/85)。随访时间为6个月-4年。78例中,1例于治疗后13个月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交通事故,余76例均存活。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59例,Ⅱ级17例。复查心脏彩超示微量及以下反流67例,轻度反流9例。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直径明显减少(P<0.05或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减少(P<0.05或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减少(P<0.05或P<0.01),反流速面积/左房面积明显减少(P<0.05或P<0.01),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降低(P<0.05或P<0.01),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未出现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现象(SAM征)。并发症情况:治疗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5例。1例治疗前伴快-慢综合征患者,治疗后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治疗后1周出现延迟性心包填塞,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治愈。无成形环断裂或撕脱、无溶血、左室流出道梗塞、人工腱索断裂或劈裂发生。无再次手术行瓣膜置换患者。结果可见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和马鞍环环缩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临床症状、心功能、二尖瓣返流严重程度、左室重塑程度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对344例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入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回顾分析其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径及舒张末径的大小、瓣膜的返流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NT-proBNP水平与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房颤、左室收缩末径/舒张末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显著相关,与二尖瓣返流严重程度无相关;有症状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患者。结论:心功能NYHA分级、房颤、左室收缩末径/舒张末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是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NT-proBNP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测定NT-proBNP是辅助诊断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血清NT-ProBNP水平可反映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二尖瓣腱索断裂,行PV-4人工腱索植入二尖瓣成形术效果和应用前景。 方法随机对30例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术前及术后即刻进行TEE彩色血流显像检查,其中Ⅰ组15例患者行人工腱索植入22根(前叶18根,后叶4根)。Ⅱ组15例患者未行人工腱索植入。 结果术前Ⅰ组中度二尖瓣反流为7例(占46.7%),重度二尖瓣反流为8例(占53.3%),Ⅱ组中度二尖瓣反流为5例(占33.3%),重度二尖瓣反流为10例(占66.7%),术后Ⅰ组无二尖瓣反流为5例(占33.3%),轻微二尖瓣反流为10例(占66.7%),Ⅱ组轻微二尖瓣反流为5例(占33.3%),轻度二尖瓣反流为9例(占60.0%),中度二尖瓣反流为1例(占6.7%)。 结论TEE彩色血流显像显示植入人工腱索的患者,无二尖瓣反流者占33.3%,轻微反流者占66.7%,而未植入人工腱索的患者均有二尖瓣反流,轻微反流者占33.3%,轻度反流者占60.0%,中度反流者占6.7%,成形效果较人工腱索植入者为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68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评估其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2月-2011年12月进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6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成形术的方法为:人工瓣环植入、双孔成形、后瓣矩形切除、赘生物切除及心包补片修复、腱索转移等。术中采用注水实验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成形效果。结果 68例患者中手术死亡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肺部感染3例。全部患者术中注水实验和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成形效果满意。存活66例患者随访6个月,术后10 d、6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缩小。术后6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或微量反流33例,轻度反流27例,轻~中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1例。结论根据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特征,选择相应的二尖瓣成形技术,可以取的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选择已成为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发展趋势。目的:回顾性总结51例心脏瓣膜替换或成形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51例临床资料,共移植旁路血管109支,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10例,二尖瓣置换14例,二尖瓣置换联合三尖瓣成形8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双瓣置换4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联合三尖瓣成形3例,二尖瓣成形7例,二尖瓣成形联合三尖瓣成形5例。结果与结论:置换生物瓣膜者9例,机械瓣膜者31例,二尖瓣成形11例,三尖瓣成形16例;共移植旁路血管109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平均搭桥(1.92±0.73)支;术后30 d内死亡4例。47例顺利出院,其中2例失访,45例随访3-48个月,1例半年后脑梗死,1例于术后1年多死于心脏功能不全,存活的43例心功能改善明显,均可进行一般的生活与活动。综合分析得出彻底解除瓣膜病变,充分保障心肌再血管化,保护心肌,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7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前作经胸超声(TTE)和TEE检查,重点探查左房血栓、左心耳血栓、左房雾影、瓣膜返流和瓣膜病变等情况。结果:TTE检查拟行二尖瓣置换术21例,球囊成形术46例。46例球囊成形术者又经TEE检查后,新发现左心耳血栓12例,改二尖瓣置换术;10例二尖瓣轻度返流,TEE证实为中度返流,改二尖瓣置换术。结论:TEE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手术方式选择中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左房血栓、左心耳血栓、左房雾影检出及二尖瓣返流的定量判断较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二尖瓣返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KD患儿152例,其中初期(病程第0-2周)合并二尖瓣返流,后期(第4-7周)复查消失者为组Ⅰ;初期及后期均合并二尖瓣返流者为组Ⅱ;初期及后期均无二尖瓣返流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实验室资料(包括WBC、PLT、CK-MB、ALB、CRP、ESR)、冠状动脉扩张、左室增大、返流程度。结果:KD患儿初期二尖瓣返流的发生率为22.4%(34/152),后期为9.2%(14/152)。1例发生心力衰竭,3例出现一过性心功能不全,均为组Ⅱ中合并中度返流患儿。组Ⅰ、Ⅱ分别与对照组的性别、左室增大、冠状动脉扩张、WBC、CK-MB、ALB、CRP、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Ⅰ与组Ⅱ之间的左室增大、冠状动脉扩张、返流程度、WBC、CK-MB、CR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所合并二尖瓣返流多可自行缓解,但返流严重或持续存在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合并二尖瓣返流者其炎症水平较高,易发生冠状动脉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在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经验,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合并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47例,分别采用瓣膜裂隙修补、交界环缩、瓣环环缩、人工环成形、人工腱索、腱索延长等方法行成形术,39例(26.5%)同时运用2种以上成形技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6例(4.1%),术后7个月死亡1例。死亡与手术年龄(≤12岁)、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 min)及合并心脏畸形有关。随访结果为2例因二尖瓣反流再发,分别于术后半年和1年行二尖瓣置换术。其余病例术后心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瞬时反流量显著低于术前。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早、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应用实时超声心动图引导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的研究,表明超声心动图可术中引导穿刺房间隔及球囊通过狭窄的二尖瓣口、观察二尖瓣交界区裂开的形态,并提示术者是否需增加球囊直径再次扩张以达到充分扩张二尖瓣、巩固疗效的目的。此外,还可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左心室压力变化率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有二尖瓣反流、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7例,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二尖瓣反流面积,采用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在连续多普勒频谱图上测量二尖瓣反流压差速率1~3m/s两点间时间,估测左心室压力变化率。结果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期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76.3±8.7)mm、(64.7±9.3mm、(232±54)mL、(168±48)mL)较治疗前((78.3±8.5)mm、(69.2±8.4)mm、(270±59)mL、(207±47)mL)明显降低(P〈0.01);二尖瓣反流面积(6.5±3.9)mm2较治疗前(9.2±4.1)mm2明显缩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压力变化率((27.4±8.6)%、(598±141)mm Hg/s))较治疗前((21.5±5.1)%、(473±132)mm Hg/s)明显升高(P〈0.01)。结论 左心室压力变化率是目前评价心肌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