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报告 患儿男,2岁,因“发现心脏杂音9个月”于2005-05-16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率116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4肋间闻及4级/6级连续性杂音,向心尖传导。X线胸片提示肺纹理增粗,心影增大,心胸比约0.57。心电图大致正常。心脏彩超示:右心室稍增大,右冠状动脉扩张,开口:11.5 mm,向前向下沿房室沟及右室表面迂曲走行,引流至右心室心尖部,瘘口:4.4 mm,诊断:冠状动脉瘘(从右冠状动脉到右心室)。行左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根部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粗大,迂曲,瘘入右心室,瘘口约5.4 mm,即试行介入堵闭术。因右心室与瘘口成角大,多次经静脉顺行途径建立输送轨道未成功,遂经动脉逆行途径建立输送轨道。选用国产先健PDA8-10 mm堵闭器,置入右冠状动脉瘘处,张开前后伞后立即出现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置,再行右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后降支冠状动脉瘘堵闭处有大量分支血管,提示堵闭术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故放弃介入治疗,改于2005-05-24行冠状动脉瘘修补术。术中见心脏轻度增大,右冠状动脉显著增粗,迂曲,于接近后降支处瘘入右心室。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72岁,因阵发性心悸10年加重伴胸痛10 d入院.入院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心电图示"房性早搏(房早)、心房颤动(房颤)伴差异性传导,室性早搏(室早)".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房早共29 385次,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速)2 595次,频发室早共8 777次,室早二联律315次,平均心率102次/min";上述心律失常昼、夜均有发作,无明显频率依赖性.常规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脏结构及功能正常.因患者入院前出现心前区闷痛,结合老年男性,不能除外冠心病可能,遂于入院后2d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多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狭窄10%~50%,诊断为冠心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 (Rotational atherectomy)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 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5例患者的 2 0处病变行冠脉旋磨术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治疗 ,部分病例并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进行 ,观察其治疗的即刻成功率及并发症率。结果  15例施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患者 ,旋磨头均成功地通过了病变 ,平均狭窄程度由 88.30 %± 7.5 4 %降至15 .6 0 %± 10 .75 %。其中 6 0 .0 0 %的病例选择了 1.5 mm的旋磨头 ,13.33%的病例使用了 2个旋磨头。全部病例均联合应用了 PTCA,13例在行旋磨术后置入冠脉内支架 (余下 2例为支架内再狭窄病例 )。 1例患者术中发生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痉挛 ,经冠状动脉内给予硝酸甘油后缓解 ;2处 (10 .0 0 % )病变出现了 B型以上的内膜撕裂 ,出现缓慢血流现象发生率为 3.8%。无急诊冠状动脉搭桥及死亡病例。结论 冠状动脉旋磨术及 PTCA可选择性用于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尤其是严重钙化病变 ,小血管长节段病变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73岁,主因“心悸、胸闷间断发作10余年,加重半年”入院,既往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患者于右侧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支病变,累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分别于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植入EXCEL3.0mm×24mm、EXCEL2.75mm×24mm、Firebird2.5mm×23mm支架,术中顺利,手术结束后发现患者巨大右乳,并逐渐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及失血性休克。多次反复造影均未发现出血血管,经反复慎重考虑后认为胸廓内动脉出血可能性大,封堵胸廓内动脉后导管超选择进入甲状腺颈干,终于发现2处活动性出血,使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22岁,因发现心脏杂音一年半于2001年8月2日入院.查体:心率92次/min,律齐,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Ⅱ/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左室肥厚.X线胸片示:双肺充血征,左室增大,心胸比例0.52.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示:各房室不大,室壁运动协调,右冠状动脉增宽,内径8 mm,起源于主动脉右冠窦,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肺动脉,距肺动脉瓣上5 mm开口,内径约7 mm.升主动脉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起自升主动脉,主干及分支明显增粗,右冠状动脉显影后可见右冠状动脉至左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密集呈网状,血流自右冠状动脉经侧支循环、左冠状动脉逆行引流入主肺动脉,最后可见肺动脉分支显影.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5岁.因“活动后胸闷不适1个月余”入院.患者外院心电图示:V1呈QS型,Ⅰ、aVL、V5~V6导联T波低平.外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示:双侧冠状动脉及分支多发性混合斑块合并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左冠状动脉分叉处动脉瘤.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否认高血脂、糖尿病病史及吸烟史.入院后查体:血压145/86 mmHg(1 mmHg=0.133 kPa),心界不大,心率62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额外心音.心电图与外院检查相似.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6岁。因"胸闷13年,加重2个月"于2013年12月17日入院。患者13年前间断出现活动时胸闷,伴气短,无胸痛。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LM)末段狭窄60%,前降支(LAD)近段狭窄85%,回旋支(LCX)近段狭窄80%,右冠状动脉(RCA)中段狭窄80%。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分别行左乳内动脉(LIMA)至LAD吻合、  相似文献   

8.
1病例摘要患者,女性,56岁。主因"反复发作胸闷、晕厥20天"入院。入院后16h再发胸闷,数秒后意识丧失、小便失禁,血压、心率明显下降,约1 min恢复正常,心电图出现一过性aVR导联ST段抬高,余导联ST段明显压低。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呈线性显影,狭窄98%左右,前降支及回旋支血流TIMIⅢ级;右冠开口狭窄85%。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9岁,因盗汗、反复咳嗽4年余入院。体检:神清,HR104次/min,律齐,心尖区可闻及响亮的舒张期杂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音,腹软,双下肢不肿。心脏多普勒超声示:心脏增大,冠状动脉左室瘘。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行主动脉(AO)根部造影示:左冠状动脉(LCA)明显扩张,并可见造影剂从左回旋支(LCX)进入左心室(LV),形成LCX LV瘘(见图1),右冠状动脉(RCA)未见明显异常。讨论冠状动脉瘘是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包括LCA、RCA的主支或分支直接通入心腔、冠状静脉窦、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或支气管血管。Ser c…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PTCA)已成为冠心病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现将对 2例冠状动脉旁路静脉桥闭塞行 PTCA的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例冠心病患者 ,男、女各 1例 ;平均年龄 52 .5岁。 2例患者分别因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 80 %~90 % ,左前降支起始部狭窄 90 % ;回旋支开口及中远段狭窄 80 %~ 90 % ,右冠状动脉前段狭窄 85% ,在心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CABG) ,共搭桥 8根。术后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出院后 3~ 4个月 2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心前区闷痛而收入院 ,作冠状动脉造影与主动脉造影 ,主动脉造影未见静脉…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8岁,以反复胸闷痛10余年,加重10 d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及冠心病家族史.入院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经扩冠、抗凝、抗血小板、降低心肌氧耗及调脂等治疗病情仍不稳定.患者每于情绪激动、饱餐及稍用力大便时即出现心绞痛,舌下含硝酸甘油0.5~1.0 mg可缓解,但发作频繁,每天可达10余次.发作时心电图示ST段Ⅰ、Ⅱ、aVF水平型压低0.15~0.2mV,ST段 V3~V6水平型压低0.4~0.5 mV,症状缓解后ST段回至基线.监测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T定量均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5%,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呈均衡型,左主干直径约3.8 mm,开口95%狭窄,左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均正常,无右向左侧支形成.外科拒绝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遂在我科行左主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采用左前斜足位,使用3.5 mm×20.0 mm Maverck球囊预扩张,每次30 s共3次,压力依次为6、8、12个大气压,造影示弹性回缩明显,残余狭窄约70%,遂置入4.0 mm×11.0 mm Biodivysio支架一个,用12个大气压扩张至产品说明标准直径(4.25mm)后,造影显示残余狭窄为0.手术顺利,无心绞痛、心律失常及低血压出现.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耐量明显增加.随访半年,未再发生心绞痛.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70岁。间断心前区疼痛 3年 ,加重 6个月。查体示血压 180 / 110 mm Hg(10 0 mm Hg=13.3kpa) ,体表心电图广泛 T波低平 ,动态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 ,超声心动图示左房扩大。血糖 9.6 mmol/ L。应用降压 ,抗凝 ,降糖等药物 ,症状无明显缓解 ,血压降至 130 / 80 m m Hg,血糖正常。入院 1周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整体呈僵硬状态 ,左前降支主干有一段 80 %狭窄 ,长约 2 .0 cm,左回旋支主干有一段 80 %狭窄长约 1.5 cm。右冠状动脉自第二段起始处完全闭塞 ,远端在左冠状动脉造影中显影 ,并与左冠状动脉第三…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4岁,因反复胸闷痛3月于2008年5月21日入院,5月23日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近中段严重扭曲,右冠状动脉中段全闭,前降支及回旋支严重病变,建议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但家属要求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故决定行右冠状动脉中段PCI。患者右冠状动脉严重扭曲,为慢性闭塞病变(CTO),闭塞段较长,属PCI不易成功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Hybrid技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靶血管及旁路通畅率.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实施"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10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165例.研究病例分为两组,Hybrid组和PCI组.入选标准:①合并前降支(LAD)病变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②随访期间无胸痛等不适主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无住院治疗、症状药物控制良好的患者;③外科术者和介入术者均为经验丰富的医生.按照上述标准,电话随访同意接受造影复查的患者Hybrid组102例,PCI组157例.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50例Hybrid患者完成造影复查;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的统计方法抽取PCI组患者5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终点是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靶血管通畅率及二次血运重建率.结果 Hybrid组和PCI组各50例,随访时间分别为(18.0±8.0)个月和(19.3±9.1)个月.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ybrid组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高于PCI组LAD靶血管通畅率(98%比80%,P=0.004);Hybrid组的LIMA旁路二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PCI组LAD靶血管二次血运重建率(2%比20%,P=0.008).结论 "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使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能获得良好的中期靶血管通畅率,其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优于PCI技术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通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冠状动脉杂交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从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适宜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PCI处理的冠心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冠状动脉杂交术组(n=53)和PCI组(n=49),治疗目标为达到最大限度完全血运重建。术后1、3、6、9、12个月及两年随访,术后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估靶血管通畅率及SYNTAX评分,记录患者临床状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评价两组患者两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生存率。结果冠状动脉杂交术组造影剂用量低于PCI组(P0.001),两组IABP支持、监护室时间、LCX及RCA置入支架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杂交术组平均住院时间、总支架长度及术后hs-CRP峰值低于PCI组,冠状动脉杂交术组造影剂肾病、急性心衰、复发心绞痛及术后低血压发生率也低于PCI组(P0.05),两组院内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脑血管意外及死亡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2.4年,平均16.2±11.3个月。随访期间冠状动脉杂交术组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急性心衰及复发心绞痛发生率低于PCI组(分别是1.9%比8.2%、1.9%比8.2%、3.8%比12.2%、5.7%比14.3%,P0.05),两组脑血管意外、主要出血事件及死亡差异无显著性;冠状动脉杂交术组两年总死亡率为3.8%,PCI组为4.1%。冠状动脉杂交术组术后1年靶血管通畅率为94.1%,高于PCI组的85.1%,SYNTAX评分低于PCI组(P0.05)。结论与PCI术相比,冠状动脉杂交术可以减少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治疗后中远期不良事件,且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变异性心绞痛临床特点.方法 观察心绞艰发作时心电图变化.其中42例做冠状动脉造影,其中男性46例,女性12例,年龄29~68岁.凌晨熟睡时发作44例,午睡时发作14例.结果 发作时ST段伴T波高尖26例占44.8%,仅ST段抬高22例占37.9%,仅有T波高尖10例占17.2%.42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狭窄≥70%有27例,侵犯1支8例占19.0%,侵犯双支19例占45.2%;冠状动脉狭窄<50%7例占16.8%;正常8例占19.0%.随访12~18个月,因药物不能理想控制心绞痛发作行PTCA 25例占43.1%,2例作了CABG,猝死1例,其余30例占57.7%,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变异性心绞痛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狭窄基础上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夜间发作者可能为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致冠状动脉痉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对比患者手术前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结果患者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PTCA)及支架植入后IMR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TCA后与支架植入后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的股动脉、冠状窦hs-CRP水平在PTCA后与支架植入后均明显升高,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可致冠心病患者术后IMR与hs-CRP水平升高,考虑与手术器械压迫冠状动脉血管壁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管内皮损伤相关,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的微循环障碍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4岁,以反复胸痛3年,加重1月于2003年4月3日入院。心电图示V1~V4呈QS型,诊断为冠心病,陈旧前壁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于4月14日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示左前降支(LAD)发出第一对角支(D1)后99%闭塞,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正常,可见RCA和LAD形成侧支循环,血流1级。决定干预LAD。沿7FJL4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行术治疗开口病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 2例冠心病患者 5 2处开口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对其进行分析并短期临床随访。结果 5 2例病变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成功率98% ,切割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程度 (18.2± 17.1) % ,术终残余狭窄程度 (16 .8± 11.5 ) %。 1例对角支扩张后出现严重内膜撕裂安放支架 ,无急性闭塞、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行术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安全、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旋磨术在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 (Rotationalatherectomy)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策略及效果。方法 :对 79例患者的 86处病变行冠脉旋磨治疗 ,观察其治疗的即刻成功率及并发症率。结果 :79例施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患者 ,旋磨头均成功地通过了病变 ,手术成功率为 96 .2 0 % (76 79) ,平均狭窄程度由87 4%± 8.78%降至 14.6 %± 10 .89%。其中 5 9.49%的病例选择了 1.5mm的旋磨头 ,2 7.88%的病例使用了二个旋磨头。全部病例均联合应用了冠脉球囊扩张术 ,12例在行旋磨术后置入冠脉内支架。 6例患者术中发生较严重的冠脉痉挛 ,经冠脉内给予硝酸甘油后缓解 ;9处 (10 .47% )病变出现了B型以上的内膜撕裂 ,出现无血流或缓慢血流现象发生率为 3.8%。 1例患者术后发生急性Q波心肌梗塞 ,无急诊冠脉搭桥及死亡病例。结论 :冠状动脉旋磨术可选择性用于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尤其是严重钙化病变 ,小血管长节段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