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MSCT),采用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在主动脉夹层术后CT造影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随机将本院主动脉夹层术后的患者100例分为2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固定管电流扫描技术,均采用280 mA.B组采用Z轴ATCM扫描技术,管电流为100~350 mA,根据体重指数(BMI)不同分为两组:BMI> 25 kg/m2者,NI=10;BMI <25 kg/m2者,NI =12,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将所有图像均传输至ADW 4.3工作站,进行三维及二维后处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l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B组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辐射剂量较A组CTDIvol降低了28.3%、DLP降低了 30.4%.A组CTDIvol均值为(19.13±1.94) mGy;DLP均值为(1205.59±197.12) mGy·cm,B组BMI> 25 kg/m2者CTDIvol均值为(14.82±2.97) mGy; DLP均值为(887.6±177.51) mGy·cm,BMI< 25kg/m2者CTDlvol均值为(12.61±2.17)mGy; DLP均值为(789.86±139.33) mGy·cm,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 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NI的ATCM技术在主动脉夹层CT造影中可获得较好图像质量,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同时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SCT),采用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在主动脉夹层术后CT造影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随机将本院主动脉夹层术后的患者100例分为2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固定管电流扫描技术,均采用280 mA。B组采用Z轴ATCM扫描技术,管电流为100~350 mA,根据体重指数(BMI)不同分为两组:BMI>25 kg/m2者,NI=10;BMI<25 kg/m2者,NI=12,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将所有图像均传输至ADW 4.3工作站,进行三维及二维后处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l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B组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辐射剂量较A组CTDlvol降低了28.3%、DLP降低了30.4%。A组CTDIvol均值为(19.13±1.94)mGy;DLP均值为(1205.59±197.12)mGy.cm,B组BMI>25 kg/m2者CTDIvol均值为(14.82±2.97)mGy;DLP均值为(887.6±177.51)mGy.cm,BMI<25kg/m2者CTDIvol均值为(12.61±2.17)mGy;DLP均值为(789.86±139.33)mGy.cm,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 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NI的ATCM技术在主动脉夹层CT造影中可获得较好图像质量,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同时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MSCT( GE Discovery CTHD 750HD)胸部扫描中的应用,探讨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将100名拟行宝石CT胸部平扫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名.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扫描,A组预设噪声指数(NI)为15HU,B组预设NI为25HU,并采用不同权重的ASiR进行图像重建.记录两组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三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5分制).结果:A组CTDIvo1为4.22 mGy,ED为2.51mSv,B组CTDIvol为1.51mGy,ED为0.89mSv,分别比A组降低了64.22%和64.54%.A、B两组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使用ASiR重建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进行宝石CT胸部扫描,可以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对腹部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体测量因病情需要行腹部CT检查的68例体质量指数(BMI)为18 ~ 24 kg/m2的成年男性腹部CT扫描的腹部径向数据,借鉴CTP515辅助测试模体,制作符合国人尺寸的腹部体环,嵌套Catphan600性能测试模型为观察对象,模拟成人腹部CT低、高对比特点用于实验研究.以管电压120 kV,固定管电流450 mA组为对照组;相同管电压条件下,自动管电流技术组为实验组,其中噪声指数(NI)值设置为4 ~ 20,共14组,管电流范围10~ 450 mA.对模型进行扫描.测量Catphan600模体中心均质区域CT值,验证模型对X线衰减的等效性.记录每组扫描方案的辐射剂量指标容积CT剂量指数(CTD Ivol)、个体化剂量估计值(SSDE)、剂量长度积(DLP)、有效剂量(ED)及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图像噪声值(SD)、对比噪声比(CNR).同时由3名分别来自不同医院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腹部诊断医师对Catphan600模体中的CTP515低对比目标显示程度(LCD)模块及CTP528高对比目标显示程度(HCD)模块进行独立主观评价.对NI值与SDb、CNR、CTDIvol、DLP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LCD模块评分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不同NI组间SD、CNR及CTDIvol值与对照组的比较采用t检验.LCD和HCD评分的组内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检验,组间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 Test秩检验.3名放射科医师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分析.结果 实测人体正常肝脏组织CT值为(52.8 ±9.1)HU,腹部模体中心区域平均CT值为(50.8±1.0) HU,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P>0.05),偏差程度为4.9%.此模型与成人腹部对X线衰减具有较好的等效性.所有辐射剂量指标均随NI值增大而降低,NI值增加1个单位,辐射剂量指标CTDlvol、SSDE、DLP和ED值分别平均下降1.23 mGy、2.03 mGy、13.20 mGy·cm、0.20 mSv.NI值与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指标间呈高度线性相关(r=0.871~0.982,P值均<0.05).实验组NI =4 ~7组与对照组间SD、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3 ~-0.17,0.03 ~1.12,P值均>0.05).实验组NI=4~ 10组与对照组间LC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为-1.637 ~0.000,P值均>0.05).实验组NI =4 ~ 13组与对照组间HCD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为-1.423 ~0.000,P值均>0.05).3名医师对LCD、HCD评分的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分别为0.743、0.795.结论 在腹部CT扫描中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确保图像质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胸部模体扫描探讨影响自动管电流技术的控制参数及影响因素对管电流mA调制效果和辐射剂量以及图像噪声的影响。方法使用GE lightspeed VCT 对模拟胸部模体进行扫描,实验组使用不同的噪声指数(noise index ,NI),调制方法,扫描层厚,定位像,管电压等组合扫描,并记录CTDIvol值以及测量图像的中心,右侧和体前空气的感兴趣区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值。对照组使用固定管电流200mA扫描,比较各种组合的辐射剂量和成像噪声。结果对照组的 CTDIvol 为10.07mGy ,实验组 A ,B ,C ,D ,E 的 CTDIvol 分别为18.58mGy ,24.56mGy ,14.98mGy ,12.46mGy ,11.49mGy均大于对照组。使用smartmA进行角度调制的C组比A组的CTDIvol降低约15%;而使用侧位定位像扫描的实验组D的辐射剂量也与使用正位像的实验组C辐射剂量不同;使用相同的NI值扫描,层厚越薄,调制的管电流越大,辐射剂量越大。图像中心区域的噪声(6.12±0.85)H U的变化要比体侧和体前的噪声(6.73±1.78)HU ,(7.29±1.23)HU的变化小,各层的一致性要好于体侧和体前的噪声。但由于有最大mA调制800mA的限制,在实验组B的肩部几乎都是最大mA扫描,而最后的CTDIvol为31.76mGy。使用联合调制后,各层的平均mA明显减少,而图像噪声的没有统计学改变;NI值升高,辐射剂量减少;管电压改变,辐射剂量改变,但图像噪声不变。结论ATCM技术可以通过实时调整管电流获得各层图像一致的噪声水平。联合调制比Z轴调制更有效的控制辐射剂量而不会带来图像质量的损失。定位像的选择,NI值的设定,扫描层厚的选择,最大mA的设定会影响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64层螺旋CT(MSCT),采用适宜噪声指数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获得稳定的婴幼儿胸部CT扫描图像,并降低射线剂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选取100例根据临床需要行64层MSCT胸部扫描的3岁以下婴幼儿患儿,按年龄和体重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位年龄1.7岁)采用固定管电流扫描技术:1岁以下120 mA,≥1岁者150 mA;研究组(中位年龄1.4岁)采用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扫描技术:1岁以下预设噪声指数为8,≥1岁为9,毫安设置范围为10~250 mA,其余扫描参数条件2组一致.记录2组CT剂最指数(CTDIvol)值.2名医师独立对图像质量采用5分制进行评估,>13分被认为符合临床诊断要求.采用Kappa方法评价不同观察者评定结果间的一致性.结果 对照组的平均客观噪声和CTDIvol分别为(4.78 4±0.58)和(6.68±0.62)mGy,研究组的平均客观噪声和CTDIvol分别是(7.84±0.66)和(2.34±0.71)mGy;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管电流分为(41.6 4±11.6)和(99.2±7.7)mAs.研究组的平均CTDIvol较对照组下降了 65%.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46±0.40)和(4.65±0.46)分,所用图像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诊断要求,2名医师的评估结果获得了中等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474和0.536).结论 64层MS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应用于婴幼儿胸部扫描时可以在降低射线剂量的基础卜获得稳定的图像质量,噪声指数设定在8或9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调整管电流(mA),获得一致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的图像噪声,进而控制辐射剂量的方法.方法 (1)80例患者作为固定mA组(650 mA)以一致的扫描条件进行64层螺旋CTCA检查.2名医师用5分法评价固定mA组的噪声水平以确定诊断图像质量所需要的噪声水平标准差(SD)SD.值,并建立一个少量对比剂团注探测循环时间扫描(TB)噪声SDTB值和心脏扫描(CA)达到SD0水平所需mA的关系式.(2)80例64层螺旋CTCA检查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扫描mA,作为个体mA调制组与固定mA组进行比较,分析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辐射剂量的控制,两组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固定mA组的TB和CA的噪声SD呈线性相关(r2=0.994);(2)根据主观评价的结果将SD0定为28 HU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3)个体mA调制组噪声平均值28.97 HU,SD为1.93,小于固定mA组的5.14,但质量评分(4.27±0.68)与固定mA组(4.03±0.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体mA调制组63例调整后<650 mA,平均CT剂量指数(CTDIvol)为58.32 mGy,比固定mA组(85.94 mGy)减少了32.1%,其中1例患者仪使用160 mA,CTDIvol=19.27 mGy,是固定mA组平均剂量的22.4%.结论 通过个体的TB噪声SD调整mA可获得一致心脏扫描噪声水平,是有效的实用的保证成像质量又对个体辐射剂量进行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层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结合低电压在幼儿胸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行64层CT ATCM胸部扫描的幼儿(≤2岁)48例,其中A组(管电压100 kV)30例,B组(管电压80kV) 18例;并与既往采用固定管电流条件下的低剂量扫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C组(100 kV/60 mAs)30例;其余扫描参数一致.记录每次扫描的平均管电流(mAs)、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值(DLP),计算出有效剂量(ED)及剂量减低比值(DR),并比较3组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 A组CTDIvol为(1.11±0.19)mGy,B组CTDIvol为(0.99 ±0.11)mGy,C组CTDIvol为(2.38±0.00) mGy;3组数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相对C组DR约51.07%,B组相对C组DR降低约58.20%.3组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结论 低电压联合ATCM技术在幼儿胸部扫描中可以广泛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且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管电流和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对下肢血管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固定管电流250 m A)、B组(ATCM技术,50~380 m A,NI 12)各30例。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检查结束后分别对2组相同横断层面图像的股主动脉、腘动脉和胫后动脉图像噪声(SD)进行测量,并对重组后的三维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I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2组数据之间差异。结果:2组的血管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组后的三维图像均能完整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各级主要分支,满足诊断需要。B组的辐射剂量与A组比较,CTDIvol降低了51.72%(P=0.000,P0.05)、DLP降低了47.87%(P=0.000,P0.05)、有效辐射剂量(ED)下降了43.90%。结论 :下肢血管CTA采用ATCM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噪声关联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多层CT胸部扫描的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信噪比水平)的效果.方法 连续200名CT定位像未显示明显胸部异常的受检者,按前瞻性的研究方法 进行分组,根据检查顺序的单双数随机分为z轴管电流调制组(单数者为试验组)和管电流固定组(双数者为对照组),每组100名.试验组的目标噪声水平设置为10.0 HU,扫描设备根据定位像扫描时获取的胸部密度信息自动设置扫描时的动态管电流值;对照组的管电流设置为200 mA,其他扫描参数与试验组完全相同.分别记录2组的最大管电流、CT剂量容积(CTDIv01)、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女性乳房最大层面的管电流值;测量肺尖、主动脉弓、左心房和肺底层面的图像噪声.图像质量分3级(优、良、差),由2名有经验的CT技师采用双盲法评价.计数资料采用成组设计的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试验组的最大管电流、CTDIvol、DLP和乳房最大层面管电流的平均值分别为(178.5±125.6)mA、(10.5±3.8)mGy、(231.6±24.3)mGy/cm和(116.0±22.5)mA;对照组的分别为200.0 mA、12.8 mCy、(274.7±18.4)mGy/cm和200.0 mA,试验组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0.8%、19.9%、15.7%和4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试验组肺尖和肺底层面的图像噪声分别为10.5和10.4 HU,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和15.6 HU;图像质量优的数量大幅增加.结论 噪声关联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实现了受检者个性化适应性曝光,在胸部扫描时可明显降低受检者的整体辐射剂量,并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