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54枚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CT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的评价。材料和方法:分析154枚下颈椎椎弓根内螺钉置入术后的CT表现,包括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角度和损伤或穿破椎弓根骨皮质,并根据其穿出骨皮质的距离分为2度,即I°≤2mm,II°>2mm。结果:CT显示34(22.1%)枚螺钉不同程度地损伤椎弓根外侧骨皮质,其中螺纹穿破椎弓根骨皮质距离I°30(19.5%)枚,II°4(2.6%)枚。结论:CT是评价下颈椎椎弓根内螺钉置入位置的有用方法。CT显示下颈椎椎弓根内螺钉置入术后对椎弓根骨皮质,尤其是外侧骨皮质损伤率较高,但I°损伤,仍属螺钉置入成功和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有限开放技术在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 新鲜尸体20具,利用有限开放技术对C_3~C_7椎弓根置入199枚螺钉,评价螺钉的位置;解剖观察C_3、C_4共40椎、80侧椎弓根管入口形状结构,并测量与钉道位置相关的参数.临床应用7例,在侧块外上限刮除有限松质骨开窗,暴露侧块和椎弓根内侧骨皮质移行部,确定进钉点.参照X线片和CT测量的角度,用自制单刃圆头探针准备钉道,置入螺钉29枚,术后通过X线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C_3、C_4侧块深层皮质骨和椎弓根内侧皮质骨汇合成椎弓根入口内侧,形成向外突起的弧状面,骨质厚实坚硬,未发现有滋养血管孔.钉道入针点分布在侧块外上限,侧块表面的开口直径平均5.2 mm,椎弓根入口宽度平均7.5 mm,钉的内倾角为42°,上倾10°.置钉准确率在标本中为94.5%,临床为100%.结论 在侧块表面有限开窗,暴露侧块和椎弓根移行部,作为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标志,结合单刃圆头探针进行置钉,是一种安全性高、创伤小、准确率高的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漏斗技术"在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准确性,并对该技术的实验和临床应用一致性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8年7月至少有1枚螺钉置于T1~T12的3具人类尸体标本和11例患者的资料.由一位缺乏胸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的年轻脊柱外科医师采用"漏斗技术"完成全部螺钉的置入.根据术后薄层CT扫描评估置钉准确性及各种并发症.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3.1个月,未见医源性血管、神经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置钉失败率在标本和患者分别为14%(10/72)和15%(8/55);标本和患者危险性穿破分别为2枚(3%)和1枚(2%);置钉准确性在标本和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患者中,6枚(11%)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壁,1枚(2%)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壁,1枚(2%)螺钉穿破椎弓根上壁,未见椎弓根下壁和前壁穿破;患者置钉准确性比较:T1~T4比T5~T8(P>0.05)、T1~T4比T9~T12(P>0.05)、T1~T8比T9~T12(P>0.05).在所有患者中,仅1枚螺钉需要重置.年轻脊柱外科医师在第1、第2、第3具标本上发生置钉失败数分别为6枚、3枚和1枚.结论 "漏斗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准确和经济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一致,通过该技术使年轻医师迅速安全、准确置入胸椎弓根螺钉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漏斗技术"在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准确性,并对该技术的实验和临床应用一致性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8年7月至少有1枚螺钉置于T1~T12的3具人类尸体标本和11例患者的资料.由一位缺乏胸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的年轻脊柱外科医师采用"漏斗技术"完成全部螺钉的置入.根据术后薄层CT扫描评估置钉准确性及各种并发症.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3.1个月,未见医源性血管、神经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置钉失败率在标本和患者分别为14%(10/72)和15%(8/55);标本和患者危险性穿破分别为2枚(3%)和1枚(2%);置钉准确性在标本和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患者中,6枚(11%)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壁,1枚(2%)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壁,1枚(2%)螺钉穿破椎弓根上壁,未见椎弓根下壁和前壁穿破;患者置钉准确性比较:T1~T4比T5~T8(P>0.05)、T1~T4比T9~T12(P>0.05)、T1~T8比T9~T12(P>0.05).在所有患者中,仅1枚螺钉需要重置.年轻脊柱外科医师在第1、第2、第3具标本上发生置钉失败数分别为6枚、3枚和1枚.结论 "漏斗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准确和经济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一致,通过该技术使年轻医师迅速安全、准确置入胸椎弓根螺钉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椎弓根螺钉技术在下颈椎不稳中的安全使用方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技术在下颈椎疾病的安全使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06年3月76例下颈椎疾病行颈椎椎弓根固定患者,其中49例为颈椎骨折脱位, 23例为颈椎病,4例为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前均行X线和CT等检查,术中在C形臂X线监视下置钉,术后行X线和CT检查了解螺钉位置。结果76例螺钉均成功置入,术中无脊髓、椎动脉损伤。术后CT显示,342枚螺钉中有37枚(10.8%)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29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3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5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所有患者近期及远期随访未发现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及内脏器官损伤的并发症。有1枚螺钉断裂,但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余未发现螺钉松动或断钉及颈椎不稳症等。所有患者固定良好,并均已达骨性融合。术后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颈椎椎弓根固定提供了三柱的稳定和最坚强的后方固定,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熟悉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和手术操作技巧以及采用个体化综合置钉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制导向器辅助下个体化后路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4例患者,均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椎管减压+椎弓根钉棒固定矫形术.术前行置钉颈椎椎弓根CT平扫及经椎弓根轴线矢状面二维成像,测量置钉颈椎经椎弓根轴线进钉通道的横向倾角(transverse nail angle,TNA)和纵向倾角(sagittal nail angle,SNA),确定进钉点及进钉方向.根据CT测量结果按个体化原则,在自制导向器辅助下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减压后固定钉棒矫形.术后1周行置钉颈椎椎弓根CT平扫及经椎弓根轴线矢状面二维成像,测量置入螺钉的横向倾角(transverse screw angle,TSA)及纵向倾角(sagittal screw angle,SSA),比较分析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程度;术后定期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观察内固定钉棒的牢固程度. 结果 从C3~ C7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23枚,术后CT复查220枚置钉准确,3枚略有偏斜,置钉准确率98.7%;术后测量置入螺钉倾斜角度与术前测量椎弓根置钉轴线倾斜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8.5个月.未发现与螺钉置入穿破椎弓根皮质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问题,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或断裂. 结论 导向器辅助下CT测量个体化置钉后路颈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高,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漏斗技术"置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并探讨其置钉方法。方法 69例胸椎或腰椎骨折、15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漏斗技术置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术中根据第12肋骨、骶骨或骨折的横突等标志确定椎体次序,记录置入操作中和术后并发症,其中34例术后行CT断层扫描检查判断螺钉的位置,记录穿透骨皮质螺钉的数目和距离。结果采用"漏斗技术"置入胸椎及腰椎椎弓螺钉338枚,1例术中即发现椎体次序定位错误。所有病例术后X线片观察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CT观察136枚螺钉有5枚穿透椎体前骨皮质,无一枚穿透椎弓根内侧壁;术中和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椎弓根漏斗技术植入螺钉的方法是可靠、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产生偏差的原因。方法:30例下颈椎疾患手术患者,导航辅助下置入172枚颈椎(C3-C7)椎弓根螺钉,术后行X线和CT检查。横断位测量螺钉中线与椎弓根内壁的相对位置以及与椎体中线的角度;矢状位测量螺钉中线与椎弓根上壁的相对位置以及与椎体上缘的角度。对导航图像数据与术后CT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2枚螺钉穿出椎弓根上壁,3枚螺钉穿出椎弓根外壁入椎动脉孔。导航图像数据与术后CT数据呈正直线相关。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术中漂移是置钉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MSCT)VR法腰椎三维成像在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收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同一医师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术者63例,依据术前是否行多层螺旋CT腰椎三维成像分成A、B两组。A组(n=37)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腰椎三维成像,并获得拟置入螺钉的椎弓根有关数据,依照测量数据确定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方向、深度及螺钉的长度和直径。B组(n=26)术前不做腰椎三维成像,采用传统方法置入螺钉。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和螺钉置入质量的差异。结果 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37例患者共置入164枚椎弓根螺钉,全部病例无硬膜损伤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7%。B组26例患者共置入104枚椎弓根螺钉,2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轻度损伤。疗效评定优良率为73%。手术效果评估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位置评估A组亦优于B组。X线片评估A组与B组螺钉位置,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54,P<0.05);CT评估A组与B组螺钉位置,两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610,P<0.05)。结论 MSCT腰椎三维成像能为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并选择适当长度和直径的螺钉提供有利的依据,提高了椎弓根螺钉置入术的质量和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外侧壁穿破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应用于颈椎疾患中外侧壁穿破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 2009年7月采用C3~7椎弓根螺钉治疗的颈椎损伤患者214例(1 024枚螺钉),其中18例(28枚螺钉)发生外侧壁穿破。结合患者术中探查与手术前、后手术节段椎弓根CT扫描,记录外侧壁穿破者的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共有28枚螺钉发生椎弓根外侧壁穿破。使用向后逐步(Wald法)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引入两个变量。结论 颈椎椎弓根内、外侧壁厚度之比是外侧壁穿破的危险因素;置钉角度与CT测量角度之差为外侧壁穿破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锁骨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锁骨创伤性骨折的一种微创新技术,手术入路主要通过穿刺进行.由于术中患者是仰卧的骨科专用手术体位,用常规的正位投照方法锁骨未能多方位地充分显示(图1).笔者通过6例的操作实践,摸索出一种用倾斜角度的方法,能在术中清晰实时地显示手术部位的锁骨及螺钉状况,提高了手术精度,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Distal biceps tendon ruptures occur almost exclusively in middle aged men, and with the “baby boomer” population reaching that age group, publications discussing this injury increased 130% from 1995-2010. As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distal biceps rupture leads to 40% reduction in elbow supination strength, 79% decrease in supination endurance, 30% loss in flexion strength, and 30% decrease in flexion endurance, operative repair is favored for most patients. The most popular and biomechanically sound method of fixation is a combined cortical button or tension-slide technique with tenodesis screw fixation at the native footprint on the bicipital tuberosity. Several studies show this method has a lower incidence of early failure, rerupture, and stronger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cadaveric studies. The preferred surgical method is detailed with appropriate dissection, preparation of the distal biceps tendon, preparation of the bicipital tuberosity, and tendon fixation and early mobilization with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to ensure proper healing and return to activity.  相似文献   

14.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界面间螺钉固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单纯植骨,皮质骨螺钉与松质骨螺钉界面间固定的稳定性,并报告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自行设计物制作松质骨螺钉在新鲜颈椎标本间盘切除及椎体部分切除的Smith-Robinson法和Bailey法植骨模型中,应用WD-10E万能电子试验机测试有无界面钉固定的拔出载荷。临床应用20例中男16例,女4例;平均43.4岁。颈椎骨折脱位13例均为不稳定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分析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AF钉治疗的 4 2例胸腰椎骨折 (胸椎 17例 ,腰椎 2 5例 ,不同程度神经损伤 36例 )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椎体高度完全恢复 32例 ,>90 %8例 ,>80 %2例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标准 ,除 2例A级无恢复外 ,余 4 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AF钉固定可靠 ,操作简单 ,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及减压目的 ,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临床提供一种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方法。方法 选择交通事故所致股骨髁间骨折患者 14例 ,以动力髁螺钉 (DynamicCondylarScrew ,DCS)固定。结果 经随访 6~ 12月 ,优良率为 85 .71%。结论 动力髁螺钉适合于股骨髁间骨折的固定  相似文献   

17.
18.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多见于老年高龄, 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它既有外侧张力带作用,又能达到轴向加压,即张力性和静力性加压.而导针定位技术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关键,尽管临床医生采用不同的器械和方式行内固定术,但导针定位均关系到整个手术的成败.为了准确地掌握导针的颈干角和前倾角,以往有同道采用其它定位方法,效果不尽理想,存有一定的误差.笔者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287例的术中定位,摸索出一种通过C臂X线透视定位标出股骨颈的体表投影定位的方法,手术时指示以此打入导针,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螺钉大小、长度及方向参数,指导经皮钉-棒内支架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方法采集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骨盆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正常骨盆CT资料,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28~68岁,平均41岁。将CT数据导入Mimics10.0软件,测量螺钉长度、直径、方向参数。结果男、女髂骨内螺钉长度分别平均为(144.25±5.56)、(140.57±5.97)mm,螺钉直径分别平均为(13.26±1.35)、(12.16±1.00)mm,螺钉与人体冠状面的夹角分别为(51.07±4.32)°、(48.88±4.40)°,螺钉与人体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24.71±2.54)°、(23.64±2.20)°;钉道角度左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骨性通道长度左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直径左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把握好螺钉大小、长度及方向的情况下,在前下棘与髋臼上缘之间到髂后上棘之间置入螺钉是比较安全的,值得在骨科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模拟辅助定位器进行枢椎侧方椎弓螺钉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枢椎侧方椎弓螺钉定位器与枢椎的三点对应关系,抛开对参照系的依赖。方法 以枢椎标本的薄层扫描图像为基础,利用Unigraphics软件的建模功能建立枢椎模拟实体,同时建立不同长度和粗细的模拟螺钉和可调式侧方椎弓定位器的各个组件,利用Unigraphics的装配功能将定位器组装起来。利用配对和定位方法寻找出侧方椎弓螺钉的安全钉道,并由此确定定位器和椎板对应点的距离关系及定位器后方角度指示器和内侧角度指示器组件的位置。结果 利用计算机模拟可以确定侧方椎弓螺钉的长度、粗细和钉道方向,同时可以使定位器与枢椎椎板特征点的位置一一对应起来,不再受参照系的影响。结论 利用计算机辅助确定定位器与枢椎标本的位置对应关系,可以使定位器的定位功能完全发挥出来,理论上可以不再需要术中透视进行位置校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