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晕针是由强烈针刺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放射,导致暂时性脑血流量减少而引发晕厥.在注射治疗,尤其是肌注、采血时时有发生.患者可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甚至意识丧失,严重者出现休克或心跳骤停.我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自2010年1月至20lO年12月接种狂大病人免疫球蛋白共发生4例晕针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加阿司匹林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治疗组予养血清脑颗粒1袋,口服,每日3次,肠溶阿司匹林100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予西比灵10 mg,口服,每日1次,肠溶阿司匹林10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为28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5.4%,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加阿司匹林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养血清脑丸对脑卒中后头痛、头晕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出现的头痛、头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养血清脑丸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养血清脑丸,0.8/次,3次/天,口服共8周,8周后观察头痛、头晕缓解情况,同时通过TCD了解颅内血管改善情况。结果:养血清脑丸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养血清脑丸不良反应较小。结论:养血清脑丸对脑卒中后头痛、头晕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在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7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比较两组头晕情况(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焦虑、抑郁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头晕情况、焦虑、抑郁状态改善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全面护理在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译者按:头晕是全科医生诊所里最常见的病人主诉之一.头晕属于"不适"(discomfort)的范畴,是一种卫生服务需要.有很多躯体疾病、心理状态、环境影响都可以产生头晕症状.从生物医学角度看,头晕可以是脑源性的(如脑动脉硬化或颈椎关节病引起脑血管循环障碍)、心源性的(如心脏功能障碍导致的脑供血不足)、血管抑制性的(如紧张、疲劳、情绪波动、空腹、恶劣天气等引发的植物神经紊乱)、药物中毒性的(如某些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神经系统感染(如前庭神经的病毒感染)、耳鼻喉科情况(如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等.Murtagh教授指出,"病人是带着症状来的",而且病人呈现给医生的头晕主诉并没有带着特定的生物医学标签.因此全科医生应根据症状特点进行初步判断,并给予合理的治疗和病人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头痛、头晕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35例,予养血清脑颗粒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观察1~4周.结果显效85%,有效100%.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明显改善患者多种原因导致的缺血性头痛、头晕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观察对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共83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0例对照组和43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头晕发生次数与持续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头晕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头晕持续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结论:在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头晕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晕针是由强烈针刺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导致暂时性广泛性脑血流量减少而引发晕厥。在注射治疗,尤其是肌注、采血时时有发生。患者可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甚至意识丧失,严重者出现休克或心跳骤停。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一例注射后数分钟出现迟发型晕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中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9月这段期间的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人作为样本,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人,分别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为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方案。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头晕发生频率、头晕持续时间都明显减少,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加显著,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即两组指标的P值都小于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病情,减少了病症发作频率和时间,提高了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脑转移癌系原发癌灶由血行转移到脑部,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抽搐甚至肢体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脑部疾病.我院用4MV-X线治疗脑转移癌26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1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术后化疗后脑转移并复习相关文献.本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术后化疗后CA125恢复正常的患者,术后1年出现脑转移的典型症状如:头痛、头晕等不适,通过辅助检查示脑内多发性转移,脑转移后予以化疗、放疗治疗,临床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12.
杜黎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392-1392
晕针是由强烈针刺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导致暂时性广泛性脑血流量减少而引发晕厥。在注射治疗,尤其是肌注、采血时时有发生。患者可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甚至意识丧失,严重者出现休克或心跳骤停。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一例注射后数分钟出现迟发型晕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以眩晕或头晕为主诉的200例患者进行TCD检测分析,以寻找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例以眩晕或头晕为主诉的患者进行TCD检测分析.结果:TCD正常者40例(20%),异常者160例(80%).TCD异常表现: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低120例(60%);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0例(5%);血管狭窄140例(70%).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120例(60%)、单纯颈动脉系统狭窄18例(9%)、颈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35例(17.5%);115例(57.5%)伴有脑动脉硬化改变.结论:眩晕或头晕患者中最常受累的部位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眩晕或头晕患者中颈动脉系统亦是容易受累的部位;TCD具有无创伤,操作便利,可重复性好,可直接获取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等特点,在脑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或头晕患者诊断方面有肯定价值,尤其适合动态观察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张莉 《包头医学》2015,39(1):49-50
目的:探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晕血护理干预.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采血患者中58例晕针晕血,采血护理人员给予护理干预,回顾要点:采血前护理干预、采血中护理干预、采血后护理干预.结果:通过采血前、中、后护理干预,减少晕针晕血的发生,避免不良事件的产生,提高门诊采血服务质量.结论:采血前护理干预,可避免已知晕针晕血患者的再次发生;采血中护理干预,减轻采血中患者晕针晕血的症状;采血后护理干预避免晕针晕血患者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桥脑病变常引起某些综合征,如桥脑外侧综合征、内侧综合征等,作者认为识别这些综合征对定位诊断确有很大价值.我科收治1例为较少见的一种桥脑外侧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刘某某,女,22岁,农民,已婚.主诉:头晕、复视、右半身发麻、无力13天.于1986年7月9日入院.患者于13天前在田间劳动过程中突然感到头晕,出现复视,同时右半身发麻、无力,肢体活动不灵,站立不稳,并有呕吐;在当地医院按“脑出血”治疗,未见好转,遂转来我院.个人史: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提高新生儿静脉采血的成功率.方法: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经头皮静脉采血的方法可以提高新生儿静脉采血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采血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少.结论: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易掌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和分析养血清脑颗粒应用于脑动脉硬化症性头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硬化症性头晕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氟桂嗪治疗,观察组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高,且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应用于脑动脉硬化症性头晕治疗后效果显著,且能获得较高的治愈率,还能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99mTc ECDSPECT非采血的脑血流定量方法。方法 :在常规99mTc ECDSPECT脑血流显像的基础上 ,结合三室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参数寻优技术建立非采血的脑血流定量方法测定对照组和病例组的全脑血流量(CBF)及局部脑血流量 (rCBF)。结果 :8例对照组和 16例病例组的CBF分别为 (5 7 16± 4 2 1)和 (38 80± 8 2 1)ml·min-1/ 10 0g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5 )。结论 :该定量方法所测脑血流量结果可靠 ,简便易行 ,并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使病变定位更准确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负压穿刺静脉采血法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108例静脉采血的患者按采血日期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常规法,观察组用负压穿刺法.采集2 ml血计算采血时间,观察两组采血时间、局部淤血及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采血时间(6.33±0.87)s,疼痛程度:无痛47例.对照组:采血时间(10.42±2.12)s,疼痛程度:无痛2例.两组采血时间、疼痛程度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应用负压穿刺静脉采血法,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采血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高健 《黑龙江医学》2021,45(3):286-287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性头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兰考第一医院慢性脑供血不足性头晕患者1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n=84)和对照组(n=83).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采用通心络+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43%(81/84),高于对照组79.52%(66/83)(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明显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提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性头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同时保证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