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脉采血是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基础操作。过去一直用注射器采血,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造成工作人员交叉感染,采血量不准确,影响检验结果。真空采血无需回抽,自动计量,无菌程度高,保护了操作人员,减少了感染机会。这种护理新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护士的操作带来了安全和方便,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近年来我科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取代一次性注射器进行采血,现结合临床使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外科急救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抢救给药,液体复苏并尽早采血做多项目检查。方法:遵医嘱使用复苏液体,按静脉输液原则,排气至旋转螺口乳头处,选择血管,常规消毒,使用留置针穿刺,退针芯,留置针贴简易固定,负压采血针一端插入肝素帽,一端接采血试管或去针头的空针直接接于输液接头处采血。采血成功,松止血带,消毒肝素帽或输液接头两遍,二次排气,连接液体至肝素帽或接头处,妥善固定留置针与输液端输液,空针内血液注入相应试管。结果:此方法在我SICU急救患者中使用,简单快捷,没有出现标本溶血,凝固需重新采血和(或)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内血液凝固致输液不畅现象。结论:静脉留置针用于输液联合采血的方法,为患者进一步抢救争取了时间,且此方法高效快捷,并发症少,易被临床护士接受,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婴幼儿患病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儿童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婴幼儿采血难度大,一针采血成功率相对不高,常需重复或多次采血,对婴幼儿造成痛苦,甚至引起纠纷投诉。一直以来,也成为护理人员较为棘手的难题。从2003年1-6月,我院门诊护理组为婴幼儿静脉采集血标本2809人次,其中一次采血成功率达98.22%,故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真空采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本院于2004年引进真空采血方法,并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将条形码与真空采血相结合。现将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国母婴保健法规定,新生儿母乳喂养72h后必须从足跟采血做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苯丙酮尿症(PKU)两病筛查。血标本采集是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准确性的第一步。我院从2010年4月开始两病筛查工作,开始时一针成功率很低,有的根本采不到合格的标本,给新生儿和家长带来伤害。为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采血量不足而反复挤压或第二次穿刺,减少新生儿和家长的痛苦,经过我们一年多的不断研究探讨,对186例采用在足部热敷的基础上配合足部定位、双手按摩小腿采血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由于小儿年龄较小、好动、不易配合、血管较细,故采血较成人困难。小儿血液标本采集可根据采血量大小选用股静脉、颈外静脉、头皮静脉、桡静脉、踝静脉。采血量较大,头皮静脉不明显者或体型较胖、颈部粗短的患儿一般采取股静脉采血。  相似文献   

7.
静脉采血足血站工作的基本技术,更足保证采血质量的重要环节。采血技术是否熟练,直接关系到献血者的身心健康和血液质量。采血技术娴熟、迅速、进针准确,操作顺利穿刺成功率高,则献血者痛感小,且血流通畅,血液无凝块,质量高,适合于分离成分。因此,采血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采血技术。  相似文献   

8.
2种新生儿筛查采血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筛查采血是用来及早发现苯丙酸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多种隐性疾病的方法。其主要是喂足母乳6次72h以后,28d以内进行筛查采血。因新生儿的体质量轻、出生日期短、皮下血管不发达等,针刺足跟后,经常出现针眼,出血量少,标本量不足,导致二次采血或需要热敷,反复挤压来满足标本需要量的现象,冬季尤甚。2004年8月-2005年2月,笔者根据针刺角度采用直刺法和斜刺法为新生儿筛查采血,发现斜刺法明显优于直刺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海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0):121-122
高质量检验标本是获得准确而可靠的检验结果的首要环节,要获得高质量的标本,直接的责任人除病人本人和检验人员以外,还有护士。怎样能更快更熟练地掌握采血这门技术,这是我们每一个采血工作者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当前引进的配套真空试管采血法,取代了老式的注射器采血法。采好血,这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血液生化和基础解剖知识,还要通过大量的临床操作和实践,才能使采血技术得到不断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门诊采血室由于采血病人多、环境嘈杂、病人停留时间短暂等特点,经常发生病人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的情况.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工作质量,因此我院门诊采血室对采血后造成皮下淤血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