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害程宰农医师茶烟初歇别越生,千里相望缺寄声。今夜思君亦秋雨,十年前梦老肥城。曾听历历清谈健,各已萧萧白发呈。后日都门修楔便,撑灯重与话三更。突沛然与程宰农医师于“文化大革命”之前的一次中医教材会议上在合肥聚会,饮茶吸烟是他们的爱好,朋友相聚,自然不离于此。用“茶烟初歇”来表明相别,使道别的情形更显得形象、具体,此后的“别愁”随之而“生”。紧接后半联:“千里相望缺寄声”,与“别愁”相呼应。两人一在北京,一在上海,千里的间隔,“相望”而未能相见(“望”字读阳平声),而且未能互通音讯,缺少寄语和寄…  相似文献   

2.
裘沛然与程莘农医师于“文化大革命”之前的一次中医教材会议上在合肥聚会,饮茶吸烟是他们的爱好,朋友相聚,自然不离于此。用“茶烟初歇”来表明相别,使道别的情形更显得形象、具体,此后的“别愁”随之而“生”。紧接后半联:“千里相望缺寄声”,与“别愁”相呼应。两人一在北京,一在上海,千里的间隔,“相望”而未能相见(“望”字读阳平声),而且未能互通音讯,缺少寄语和寄声,由此反衬出以往聚会时茶烟笑语情景的难得。  相似文献   

3.
2002年“五一”长假第一天下午,我和施杞教授相约一起看望裘老。他正在城郊的“茅庐”对《辞海》条目进行修改定稿,艰苦备尝。对于裘老以“八八”高龄、耄耋之年仍一丝不苟地从事着文化建设的煌煌大业,由衷感佩。我是初次造访“茅庐”,之前曾在裘老的《剑风楼诗钞》中读到过“小息剑风书屋”的诗:  相似文献   

4.
5.
庆祝上海中医药大学建校50周年的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如同一台大戏总要有一个精彩的序幕一样。发表于《上海中医大报》571期副刊上的学校专家委员会主任裘沛然教授的新诗作.正是帷幕拉开后第一个登台亮相的鲜明形象。当编辑向裘老约稿,请他为校庆宣传活动专栏写点文字时,裘老爽快地答应了,很快一幅墨迹淋漓的书法作品寄到校报编辑部。  相似文献   

6.
2010年5月3日,尊敬的裘沛然老教授、国医大师享天年仙逝,洵中医界、文史界之一大损失,众人同致哀悼!裘老毕生著述丰硕,诗作成为其主要特色。2000年12月,笔者从洛杉矶返回上海一趟,在沪期间曾专程拜望时年八十五岁高龄的裘沛然老教授。  相似文献   

7.
十多年前,裘沛然先生为我写上一首“赠李鼎老弟”的七言律诗,那时裘老未满八十,我还不到七十,称为“老弟”,提举有加。原诗如下:  相似文献   

8.
裘沛然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也是一位诗人和书家(本刊封二“医林翰墨”是他的诗和字)。他精通文史之学,年逾九旬.仍手不释卷,文思敏捷,笔耕不辍,新作迭出。他长期担任《辞海》、《大辞海》副主编,为我国辞书学的发展和文化积累殚精竭虑,其功厥伟。他自幼熟读经史,热爱中华优秀文化,对儒学情有独钟。钻研尤深。作为医文兼备的大家。他十分注重对“人”学的研究,谓“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  相似文献   

9.
《论语》、《孟子》分别记录孔子和孟子的言论,是儒家的主要典籍。近代对之批判有加,从“打倒孔家店”到“批孔”,似乎只有彻底批倒了,国家才有前途。对这一段历史,裘沛然老先生在他所写的《中国医学大成·序》中有简要的评述:“……海通以还,西学东渐,国内不少学者,竞尚新学,冀图振兴。而浮薄幸进之流,则视我国固有文化如敝屣,毋问精粗,罔辨真伪,概加批判,惟恐扫除之不力,甚至有倡言废除汉文者,直欲从根本上消灭中华文化,更何情于民族医学。”指出那时从我国固有文化到民族医学都归人“打倒”之列,矛头所向更直指孔子和…  相似文献   

10.
正裘沛然,原名维龙,浙江慈溪人。我国著名的中医理论家、临床家。毕业于丁甘仁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医学院,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终身教授,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他精通内科,善治疑难杂病,从医75年,耄耋之年还忘我地为病人治病救难,他创制的治疗疑难病八法为治疗许多顽症痼疾开拓了思路,主持编写和主编的著作40余部。裘沛然还是一位博通文史哲的学者和诗人。一部《裘沛然选  相似文献   

11.
恩师裘沛然先生早年在私塾和国学专修馆读书,师事江南著名学者施叔范先生,从而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青少年时自学经史百家。1931年至1934年在丁甘仁先生所创办的上海中医学院学习,读书刻苦勤奋,  相似文献   

12.
挽联悼裘老     
今年“五一”节假期,正将《中医药文化》杂志排出的《读裘老赠傅维康先生诗(附步韵诗)》的校样校改一过,预备发表。5月3日惊闻裘沛然老先生已于清晨在龙华医院病逝,次日急赴裘家吊唁。裘师母招待书房内就座,这是以前裘老与我“夜半论文谁与可”的老座位。回想五十多年的过往,不禁泫然泪下。裘老赠诗:“零陵四十载交期,  相似文献   

13.
裘老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每每念想起与裘老交往的点点滴滴,总是感怀良多。2006年秋,为求医我经朋友介绍与裘老相识。第一次登门心中颇多不安,生怕打扰了这位年过九旬的长者,不料与裘老初次交谈就很投缘,敬意油然。此后几年时间里,断断续续多有叨扰,每次见面,一杯清茶,几支香烟,直抒胸臆,即兴畅谈。  相似文献   

14.
裘老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每每念想起与裘老交往的点点滴滴,总是感怀良多。2006年秋,为求医我经朋友介绍与裘老相识。第一次登门心中颇多不安,生怕打扰了这位年过九旬的长者,不料与裘老初次交谈就很投缘,敬意油然。此后几年时间里,断断续续多有叨扰,每次见面,一杯清茶,几支香烟,直抒胸臆,即兴畅谈。  相似文献   

15.
忆裘沛然兄     
裘沛然国医大师逝世一周年了。我想起这位老友,就十分地怀念他。沛然兄的道德文章,对中医药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贡献,无愧于鸿儒大医的称谓。他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渊博知识、学术思想、道德风范,在同时代的人们中,也是佼佼者。  相似文献   

16.
裘老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每每念想起与裘老交往的点点滴滴,总是感怀良多。  相似文献   

17.
恩师裘沛然先生早年在私塾和国学专修馆读书,师事江南著名学者施叔范先生,从而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青少年时自学经史百家。1931年至1934年在丁甘仁先生所创办的上海中医学院学习,读书刻苦勤奋,经过丁济万(丁甘仁长孙)先生悉心培养和指导,打下了扎实的中医学根基,又常请益于谢观、夏应堂、程门雪、秦伯未、章次公诸先生,深得海上诸名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18.
忆裘沛然兄     
裘沛然国医大师逝世一周年了。我想起这位老友,就十分地怀念他。  相似文献   

19.
《医古文知识》2011,(3):F0003-F0003
2005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倡建中医药名师传承研究工程,成立了“裘沛然名师工作室”。旨在通过整理、研究裘沛然教授在教学、临床、学术研究以及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经验,在名师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介绍了我国著名中医学家裘沛然的生平 ,裘老从事祖国医学研究 70年 ,临床经验极其丰富 ,尤其治疗疑难杂病 ,更有独到之处。他除主攻医学外 ,还精通哲学、史学、文学、化学等科 ,曾任《辞海》(中医学科 )主编等职 ,其文学造诣亦极高深。裘老立德养心 ,胸怀洒脱 ,善于“识度”、“全神”,其平易近人 ,虚怀若谷的做人之道 ,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