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辐射与细胞程序化死亡陈乐,陈念永综述刘泰富审校从细胞学讲,细胞的死亡类型可分成细胞坏死及细胞程序化死亡两大类。当活细胞不能维持离子平衡(特别是钙离子)时会发生非特异性的生化及结构改变,即坏死;反之,由细胞程序化死亡所致的细胞自主死亡则要经历一系列特异...  相似文献   

2.
冷光现  张有成 《癌症进展》2021,19(23):2377-2379,2470
在肿瘤微环境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免疫抑制因子之一,通过与其配体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和(或)PD-L2结合后调节淋巴细胞的活化、无能或衰竭等生物学过程.既往的研究中,PD-1只在免疫细胞尤其是功能耗竭的T细胞中表达,通过作用于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大鼠肉瘤癌...  相似文献   

3.
李茜  王金花 《癌症进展》2023,(4):366-369+374
近年来,免疫治疗为结直肠癌(CR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DNA错配修复缺陷(dMMR)/微卫星不稳定(MSI)型CRC的治疗中已取得了显著疗效,尽管如此,只有一小部分CRC患者受益于免疫治疗,如何精准识别受益人群并为其提供个体化治疗成了研究者面临的一大问题。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等几乎所有成分都可以在外周血中找到,其中循环肿瘤细胞上的PD-1/PD-L1可为CRC的免疫治疗提供指导。本文对CRC患者CTC中PD-1和PD-L1的表达及CRC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5.
谢骐骏  刘芳  黄武 《癌症进展》2021,19(20):2053-2057,2098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PD-L2)是一种属于B7-CD28信号家族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免疫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PD-L2可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并且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的浸润和预后相关.PD-L2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相互作用,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此外,PD-1/PD-L2通路在肿瘤微环境的免疫逃逸方面所起到的调控作用,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探讨PD-L2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和临床预后的关系,可为预测肿瘤患者预后和治疗提供新思路.现就PD-L2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是新发现的 B7家族的成员,与其受体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结合后对免疫应答发挥负性调节作用。PD-1及 PD-L1在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的分布存在差异,有可能为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细胞程序性死亡与肿瘤的发生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程序性死亡与肿瘤的发生及治疗张明综述生物体内细胞死亡有两种方式:坏死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坏死是由各种有害条件和有毒物质所引起的细胞病理性死亡过程。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Death)也称凋亡(A-poptosis),它不同于坏死...  相似文献   

8.
免疫检查点阻滞剂抗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PD-1配体(PD-L1)抗体类药物的研发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实抗PD-1/PD—L1抗体在各类肿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已证实该类药物在实体瘤中具有显著疗效,其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独特机制也逐渐被发现,文章就PD-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二种不同砷剂体外对NB4细胞增殖及程序化死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晶  孙关林 《白血病》1998,7(3):136-139
为了探讨砷剂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我们采用形态学、细胞生长曲线、祖细胞培养、DNA电泳、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仪分析、p53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等多参数研究,结果显示三氧化二砷和硫化砷作用相似,均能抑制NB4细胞增殖,对NB4细胞CFU-L和对正常人骨CFU-GM、BFU-E也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强度三氧化二砷优于硫化砷。二种砷剂均能诱导NB4细胞程序化死亡。其机制可能与p53蛋白和bcl-2蛋白  相似文献   

10.
肿瘤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同的治疗方案在同一肿瘤患者之间的疗效差异很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恶性肿瘤之间的分子分型存在差异。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技术应运而生,人类对恶性肿瘤的检测达到单细胞水平。与传统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等相比,具有无创、多次、实时获取及整体性等优点;在疗效评估、个体化治疗、预后监测、肿瘤筛查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作者概述常见CTC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现状,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天锡  郑树深 《癌症》1996,15(2):94-96
本文描述未经治疗鼻咽癌组织中癌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表现。结果显示:凋亡现象出现于单个分散的癌细胞,发生凋亡的癌细胞体积变小,胞质密度增高,与相邻细胞接触变松,桥粒减少。最早的形态改变是核染色质分离及浓集,形成界线清楚的小颗粒状质块,紧靠核膜,胞质及细胞器仍保持完整;继则出现胞膜或核膜的卷折,凋亡细胞发生碎裂,形成凋亡小体。在肿瘤组织中,凋亡细胞及碎裂小体常为癌细胞所吞噬,出现许多被消化的形态结构。未  相似文献   

12.
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雁  姜达 《中国肿瘤》2006,15(3):172-175
肿瘤细胞的脱落、侵袭并进入血液循环是实现肿瘤转移的最初阶段,并为最终形成临床转移灶提供了可能,深入研究循环肿瘤细胞有助于对肿瘤转移机制的了解,可为抗转移治疗提供依据:全文综述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侵袭性乳腺癌亚型,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富集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的特点,其比多数其他类型的乳腺癌亚型患者可能更早开始受益于免疫检查点的封锁和治疗。目前,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D-L1已被批准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指标。但PD-1/PD-L1抑制剂在TNBC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尚不明确。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单药及与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放疗联合治疗在TNB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重组人TNF介导白血病细胞程序性死亡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龙  罗绍凯 《癌症》1998,17(3):175-177
为探讨TNF诱导白血病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发生机制,方法:应用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电镜及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TNF可诱导白血病程序性死亡和杀伤白血病细胞,随着其浓度增加,凋亡细胞数也增加。结论:TNF介导白血病细胞程序性死亡在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肿瘤细胞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肿瘤逃避免疫监视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免疫已成为一种有希望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其中肿瘤疫苗作为肿瘤的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近年来的研究取得可喜进展.本文介绍目前应用的细胞全瘤苗的处理方法、效果、优点、局限性及相应的改进方法,讨论该法作为肿瘤辅助治疗的研究前景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指示性摘要】随着对肿瘤逃避免疫监视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免疫已成为一种有希望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其中肿瘤疫苗作为肿瘤的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近年来的研究取得可喜进展。本文介绍目前应用的细胞全瘤苗的处理方法、效果、优点、局限性及相应的改进方法,讨论该法作为肿瘤辅助治疗的研究前景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肺癌的15%,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迅速、极具侵袭性,容易早期发生远处转移。尽管SCLC对一线化疗敏感,但容易短时间内复发。在过去的5年间,免疫治疗在SCLC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方面,SCLC治疗模式已经发生改变。文章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SCLC中的探索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文娟  郭军雄  王贞香 《癌症进展》2021,19(17):1729-1731,1815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属于CD28家族的共刺激因子,能够在不同的刺激因子作用下与免疫发生反应,如PD-1与其配体结合可促进活化T细胞的凋亡,发挥免疫负性调控作用.PD-1可抑制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促进自身耐受.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中,逐渐将PD-1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恶性肿瘤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作为热点方向之一.本文主要研究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为临床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信号通路在多种实体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异常,与疾病进展和预后不良相关,并直接参与肿瘤免疫逃逸,从而成为新近关注的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PD-1/PD-L1信号通路在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逐渐受到关注,该通路不仅与淋巴瘤的恶性程度、进展、复发及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并且极有可能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文章对PD-1和PD-L1信号通路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在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淋巴瘤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 1(pro grammeddeath1,PD 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 1(programmeddeath ligand1,PD 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 收集 2020年 1月至 2021年 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二病区收治的 56例晚期 NSCLC为肺癌组,并按 照 1∶2的比例选择科室同期收治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普通肺部疾病患者 112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两 组外周血 T细胞亚群 PD 1和单核细胞 PD L1表达水平;进一步对肺癌组中完成2~4个周期化疗后疗效评估为部分 缓解(partialresponse,PR)和疾病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 PD 1 和 PD L1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NSCLC组患者外周血 CD4+T细胞、CD8+T细胞 PD 1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27.88% ±6.66% vs21.54% ±5.48%)、(20.17% ±8.18% vs14.78% ±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NSCLC组患者外周血 CD14+单核细胞表面 PD L1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9.42% ±9.11% vs15.22% ± 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为 PR的 NSCLC患者治疗后其外周血 CD4+T细胞、CD8+T细胞 PD 1表达率及 CD14+单核细胞 PD L1表达率均较治疗前的基线水平明显下降(22.05% ±5.88% vs28.13% ± 689%)、(16.83% ±5.15% vs21.04% ±6.02%)、(18.22% ±7.17% vs39.98% ±9.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PD组患者的 PD 1、PD L1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基线水平进一步上升(34.55% ±7.17% vs26.97% ± 6.54%)、(26.33% ±7.09% vs20.55% ±6.18%)、(49.77% ±9.25% vs38.87% ±8.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结论:晚期 NSCLC患者外周血 T细胞和单核细胞存在 PD-1和 PD-L1表达的异常上调,提示可通过 检测免疫细胞表面 PD-1/PD-L1的表达水平来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作为预后的辅助生物学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