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心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析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临床体会。方法:将患者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瘀血阻络、气滞血瘀型、胃阴不足型遣方用药。结果:辨证辨病结合治疗均取得很好的疗效。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萎缩性胃炎以中医辨证,结合胃镜观察,明确诊断证型,因病施治,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雪枫 《中外医疗》2009,28(11):123-12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不良饮食习惯、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缺乏、营养免疫、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病因不确切,临床只能对症处理,疗效不高。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脾胃虚弱为病之本,寒热错杂、气滞血瘀为病之标,治疗应补中健脾治其本,寒热并用,理气化瘀治其标,消萎散方中黄芪、茯苓、白术补中健脾;柴胡、檀香、青皮疏肝理气,消食除胀,行气止痛;当归、白芍药、郁金、三七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促进病灶部位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的营养障碍,有利于疾病的痊愈。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是指胃粘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本病属中医“胃脘痛”、“腹胀”、“心下痞满”等范畴。现对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董鹏 《中外医疗》2012,31(11):21-2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中医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2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治疗组患者予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增强胃动力、保护胃粘膜等内科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8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为73.8%,2组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萎缩性胃炎采用辨证论治进行对症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f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本病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慢性胃炎中约占10%~30%。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赞同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的发展模式。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发  相似文献   

7.
8.
张宇峰 《当代医学》2014,(29):158-159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0月抚州市宜黄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n=24)。对照组使用左氧氟沙星、拉索拉唑、甲硝唑联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辩证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可效减轻患者痛苦,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正> 李恩复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颇具心得,笔者有幸侍诊,亲聆教诲,受益非浅。今择要整理平日所得如次。一、滋养胃阴不忘健脾慢性萎缩性胃炎系由胃阴不足,津液少敷,胃失濡养而致。病理改变为胃粘膜变薄,固有腺体部分或完全萎缩,胃酸、胃蛋白酶、粘液及内因子分泌减少。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胀满,胃中灼热,纳呆嗳气等。此犹如天旱无雨,阳光暴烈,田地龟裂,禾苗  相似文献   

10.
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笔者从1996~2001年共治疗本病54例,按中医辨证分为阴虚型、湿热型、肝胃不和型.经中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从诊断、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研究和中医药治疗概况,认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研究和中医药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次CAG的演变规律为“正常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已被大家所公认,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医学治疗该病尚无特效药,祖国医学结合患者症状辨汪施治,取得良好成效。文章通过论述近年来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及研究进展,从而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辨证分型等几个方面叙述该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从病因病机、中医证型分析、治疗等论述慢性萎缩性胃炎。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为外邪犯胃、内伤饮食、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痰瘀内阻。把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概括为脾胃气虚是本病之根本,气滞血瘀胃热乃病理关键,把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五型,深入浅出的探讨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文献的综述,表明中医药采用多种方法治疗CAG,包括辨证分型,专方专地,针灸,穴位注射等,均取得了较好疗效,体现出中医药治疗CAG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实验研究在细胞因子、胃肠激素、免疫功能及基因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制定中医药CAG标准化治疗方案和研发疗效确切及可推广性强的CAG治疗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加快中医药走向国际的进程提供参考。但回顾近年来CAG实验研究的现状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1中医药对CAG实验研究中一定比例的实验设计不完全合理、样本量相对不足、对照药物不具有代表性及实验方法欠佳等问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及可信性较差。2 CAG中医证型实质及物质基础尚未明确,虽然众多实验证实胃肠激素、相关细胞因子、胃排空功能及免疫指标等因素与CAG中医证型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仍然缺乏特异性和实用性强的指标。3研究方向多为对经验方药或热点药物及治疗方法的疗效证实及机制研究,缺乏针对CAG病因病机主次分明和阶段清楚的实验研究。4 CAG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虽然有可供执行的病理诊断标准,但尚缺乏推广性强的其他指标标准,以致实验研究中疗效对比参差不齐。5中药复方的研究仍是集中在疗效证实及机制阐述等方面,对其确切有效成份及作用靶点尚不明确。针对以上问题,为进一步推动CAG实验研究及治疗水平的发展,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应该做到:1规范CAG科研设计,临床试验遵循《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标准设计,动物及细胞实验则应按照行业内权威性及科学性设计原则进行。2筛选对CAG行之有效的复方、药物或治疗方法,分析和论证其作用机制,明确其有效成份或作用靶点。3寻找特异性指标或方法,建立国内外认可的中医证型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中医药治疗与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异型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万方和中国期刊网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将论文纳入研究并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按治疗方法分为西医对照组和中医药治疗组。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先后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然后进行敏感性分析,并以漏斗图、Egger回归方程评定有无发表偏倚。[结果]6篇RCT文献纳入本研究,共有632例CAG伴异型增生的患者。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胃镜改善及病理改善情况的总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的优势比(OR)均高于西医对照组;漏斗图基本呈现下宽上窄、左右对称的倒漏斗形,Egger线性回归常数项检验表明无发表偏倚。[结论]中医药治疗CAG伴异型增生能有效改善本病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情况,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近24年国内外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24年国内外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研究文献,探讨相关文献分布规律、发展趋势及揭示中医药辨治CAG的国内外发展状况。方法:利用CBM、GoPubMed检索1990—2013年期间CAG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的年代分布、作者情况、期刊分布、研究主题及病机治法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BM文献量为1 284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于1996、2011年形成2个发文高峰。江苏省作者发文量最多(169篇),国内期刊陕西中医发文量最多(91篇)。对文献研究主题进行分析,提示以癌前状态、化生、萎缩、增生、消化系统肿瘤、细菌感染等为研究热点。同时临床以肝脾论治、祛瘀解毒、滋阴清热、祛湿通络及和胃降逆等治法最多常见,其符合CAG基本病机规律。GoPubMed检索文献量为74篇,其中江苏省各城市发文量总计12篇,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原为中西医结合杂志)前后共计发文29篇。其研究主题(Top Terms)仍以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胃黏液层、幽门螺杆菌、胃肿瘤、化生等方面为重点。另显示气虚、血瘀、脾胃阴虚为CAG的主要病机。结论:CBM、PubMed收录中医药防治CAG相关文献研究重点大致相一致,但发文量仍以中国国内研究者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