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冠心病证候表现和“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150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来自长沙、太原和新乡3个不同地域,在质量控制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证候的判定,并对不同地域“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危险因素进行描述和对比研究。结果冠心病总体临床证型分布显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心阴亏虚〉气滞心脉〉心气亏虚〉寒滞心脉〉心阳亏虚,3个不同地域心血瘀阻证的分布相近:心血瘀阻证危险因素的地域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上。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为冠心病最常见的证型,其危险因素分布均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这种差异可能与各地域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及其影响下的患者人群体质和生活习惯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中风发病多重危险因素及病情变化时重要的临床表征和证候要素,通过危险因素、病情变化时所呈现的基本证候要素及临床表征的预警作用对中风进行积极的预防。方法:收集急性中风患者80例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多重危险因素、发病前病情变化临床表征、生化、血常规等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中风患者中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存在2个及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占87.5%;发生频率较高的临床表征为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心烦不宁、神疲乏力/倦怠嗜卧、口干口苦等。对临床表征进行聚类分析,出现频率最高的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心烦不宁自成一类,其次是气虚风痰证候和风火痰热证候。结论:中风多重危险因素包括四大基础疾病及生活饮食习惯,中风发病前病情变化组最常见的临床表征为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心烦不宁、神疲乏力/倦怠嗜卧、口干口苦,头晕昏沉等,发病前主要的证候要素为气虚风痰证候和风火痰热证候。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手段,对缺血性中风人群进行中医基线状态分析,获取横断面调查患病人群的中医证候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探索及推广中医临床客观化证据研究,并指导治疗。方法:采用前瞻性结合横断面调查方式,对患病人群进行统一的中医证候学调查,进行数据录入,初探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发病节气)在不同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了缺血性中风发病年龄在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各证候要素与性别的相关关系以及各证候要素发病节气的圆形分布规律。结论:结果显示的规律从"防病重于治病"的角度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可循的依据,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求中风急性期始发证候要素的持续时间及分布规律。方法:制定统一的中风急性期证候调研表,对同一地点的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调查。结果:中风急性期(14 d)证候分布以风证(占87.8%)、痰证(占80.0%)、火热证(占49.6%)为主。急性期火热证、痰证的自然持续时间至少有12 d。中风急性期痰证和气虚证与发病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负相关。结论:中风急性期各个始发证候持续时间不相同,痰证和气虚证与发病时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发病相关因素、中医证候分布及易感体制。方法:对2007~2010年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350例及健康女性3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调查提示子宫腺肌病好发于30岁~44岁妇女占78%;宫腔操作史、经期长短、避孕措施、妊娠次数、原发性痛经史、职业分布及情志变化等是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气滞血瘀证是子宫腺肌病最普遍最多见的中医证候;以瘀血质最多占子宫腺肌病调查人数的34.7%。结论:当前开展子宫腺肌病发病相关因素、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流调工作对指导临床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按照临床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200例中风和400例对照观察,发现中风发病学上,高血压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二者在病机上同出一辙,在证候学上高血压的临床证候可演变为中风先兆瘘见证候。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子午流注时辰规律以及证候要素特点,分析经脉气血流注与证候要素对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重庆市中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83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时的证候要素和发病时间,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发病的时间规律,并计算发病高峰期,以是否为高峰期发病为因变量,证候要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证候要素对发病时间的影响。结果根据子午流注纳甲法推算出缺血性中风发病时的值日经,经圆形分布统计分析,r值为0.018,经雷氏检验P0.05,故缺血性中风发病无显著的值日经聚集趋势。分析子午流注纳子法时辰周期的发病规律发现,发病高峰为7时04分,发病高峰期为3时02分至11时06分,r值为0.5238,经雷氏检验P0.05,即寅时至巳时为缺血性中风发病的高峰期。以是否为高峰期发病为因变量,证候要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瘀、痰湿、气虚为是否高峰期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3.76,4.21,3.55。结论气血流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时为缺血性中风发病的高峰期,血瘀、痰湿、气虚证候要素为是否高峰期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卒中证候与PSD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836名卒中患者进行卒中后抑郁筛查、中医辨证分析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评价PSD的中医证候特征及与卒中证候的相关性。结果:453例卒中患者存在抑郁状态,检出率为54.2%(453/836),不同中医证候患者PSD检出率差异不显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证候与PSD证候无关,痰、瘀等因素在PSD每一证候中均有分布,这些病理因素始终贯穿卒中整个病程。卒中后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是PSD的发病因素。结论:卒中患者出现抑郁状态的比例较高,睡眠及生活质量差的中风患者易伴发PSD。  相似文献   

9.
昆明地区1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RA)的发病情况,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及现代流行病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中医“四诊八纲”,应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技术,收集了昆明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籍贯、病情、病程,并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症状、体征资料。通过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学处理和综合分析,在基本证候分布、基本证候组合规律、证候组合与病情分级的关系、不同病情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阐明昆明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主要中医证候类型,为开展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高临床疗效奠定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53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季节与证候要素、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作者所在医院脑病科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353例,分析不同发病季节与其证候要素、常见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痰湿证患者夏季发病率较高,内风证、内风+痰湿+血瘀组合证患者秋季发病率较高,内火证及内风+痰湿组合证患者冬季发病率较高。年龄≤65岁具有脑卒中家族史者夏秋季发病风险增加,合并高血压者秋冬季发病风险增加,合并颈动脉狭窄者冬季发病风险增加;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者夏季发病风险增加,饮酒嗜好者秋季发病风险增加,合并血脂异常时冬季发病风险增加。结论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季节规律与证候要素及危险因素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调查,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琼中县(中部)、琼海市(东部)、儋州市(西部)、乐东县(南部)中医院近年来神经内科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例300例,所有病例患者在72 h内入院并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的六大基本证候因素,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加以辨证,同时进行单证及复证的分布分析。结果:海南地区300例中风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以风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为主,其中3种证候组合表达为常见,复合证中以风痰瘀、风瘀虚证为多。结论:海南地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以单证为主,中医证候要素组合主要以3种证候要素组合表达的例数最为多见,发病主要以风痰瘀、风瘀虚所占比例为最高,火热证的出现多伴随有痰湿,阴虚阳亢证在急性期较为少见。证候体现了中风病传统病机,可以使复杂证候简单化,可以灵活准确的反映证候的动态、复杂、多变的特性,为证候的规范化和辨证的灵活性之间构筑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急性期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调查的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16年12月琼中县(中部)、琼海市(东部)、儋州市(西部)、乐东县(南部)中医院近年来神经内科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例,72 h内入院并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证候演变模式的分析研究,参照《缺血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按照住院后1 d、14 d动态采集临床信息,研究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风证78例、火热证26例、痰证56例、血瘀证70例、气虚证47例、阴虚阳亢证23例。其中急性期以风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最多,组合则以两证、三证组合最为多见。结论: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证候存在单证为主的趋势,两证、三证组合多见,证候表现为"火热"少,"痰湿""气虚"多的特点,证候体现了中风病传统病机,可以使复杂证候简单化,可以灵活准确反映证候的动态、复杂、多变的特性,为证候的规范化和辨证的灵活性之间构筑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系统回顾了中风中经络、中脏腑的历史沿革,证候规范化、证候分布演变规律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发现中经络、中脏腑两者在证候分布、演变方面有其特殊规律,中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虽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但目前尚未找到能确切反映中风证候分布本质差异的特异性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病原因交织重叠,辨证分型纷繁复杂。临床将该病分为肝火亢盛、痰热上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脾肾阴虚、痰湿内蕴,气血亏虚、痰瘀阻络四大类型治疗,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从中风高危因素的发生和中医证候学研究,中风的临床证候学研究以及历代治疗学研究等角度论证从痰论证中风的重要性,认为从痰论治中风,注重痰浊的致病作用,更符合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通过治痰治疗中风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TOB区局部解剖的特点,此区血液循环障碍常出现2个或2个以上梗死灶,且临床表现多样。其主要病因为脑栓塞,其他为心脏病史、脑卒中史、糖尿病史,血流变学改变也是其原因之一。其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临床特点。临床中,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关键。颅脑MRI成为其确诊的关键,治疗亦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现就所收治的其中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诊疗体会做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609例缺血中风患者中医综合治疗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研究缺血中风中医综合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1999年连续缺血中风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分析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综合组和非综合组的疗效。结果:609例患者,显效320例,显效率52.5%,总有效576例,总有效率96.4%;接受中医内科辩证并物理治疗的综合组总有效率96.7%,仅接受中医内科辩证治疗的非综合组总有效率88.0%,综合组疗效优于非综合组(P<0.05),且急性期疗效综合组优于非综合组(P<0.05);资料显示,609例患者中,风痰瘀务痹阻脉络证250例(急性期199例),占40.8%。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提高了缺血中风的临床疗效,同时认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是缺血中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证候。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现状及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斑块损伤、血栓形成是致残、致死性血管疾病的真正元凶,因此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防治中稳定斑块、防止易损斑块损伤比阻止斑块增长更为重要。通过对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和实验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从6个不同角度阐述了将现代研究成果和中医药传统理论相结合寻找稳定斑块治则和方药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燕婷  黄燕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05-1107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同时研究PSD的发生与中风病 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136例脑卒中病人进行一般资料、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 数(BI)评分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分,把患者分为PSD组和非PSD组,对PSD的相关因素及相关中医 证候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PSD的发生率为55.88%,最后筛选出的PSD的相关因素为:家庭关系, BI。同时发现PSD的发生与阴虚阳亢证、火热证及气虚证有相关性。结论:PSD的发生率较高,PSD的发病与生物、社 会、心理等多因素相关。PSD的发生与中风病的证候密切相关,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及火热证的中风患者易伴发PSD。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病急性期血糖升高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血糖升高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C地149例中风病急性期患者按其症状、舌象、脉象进行辨证分析,并对其中血糖升高的患者进行证候分布研究。结果:中风病急性期血糖升高中医证候多分在风痰瘀血、痰热腑实、痰热蒙蔽心神证,提示与痰浊有关。结论治疗庆在常规基础上配合中药化痰除湿,以取得更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