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方法。方法 15例侧脑室肿瘤分别为室管膜瘤、脑膜瘤、室管膜下瘤、胶样囊肿、胶质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脑血管畸形,其中7例侧脑室额角肿瘤经额中回皮质入路,2例侧脑室体部肿瘤经胼胝体前部入路,5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经顶枕部皮质入路,1例侧脑室颞角肿瘤经颞叶皮质入路。结果除3例侧脑室额角胶质细胞瘤次全切除术后行放疗和化疗外,其余肿瘤均手术全切,所有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1年,术后恢复良好,能参加日常工作。结论侧脑室肿瘤绝大多数可行全切术,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MRI表现.结果:17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中,脑膜瘤8例,年龄18~38岁;星形胶质瘤3例,年龄7~30岁;脉络从乳突状瘤2例,年龄2~5岁;室管膜瘤1例,年龄22岁;转移瘤2例,年龄47~52岁;血管畸形1例,年龄20岁.MR可以显示肿瘤的信号及强化特点、肿瘤的位置及邻近情况.结论:侧脑室三角区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患者年龄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查正江  陈新生  方晖 《右江医学》2001,29(6):467-468
目的 :探索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方法。方法 :15例侧脑室肿瘤分别为室管膜瘤、脑膜瘤、室管膜下瘤、胶样囊肿、胶质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脑血管畸形 ,其中 7例侧脑室额角肿瘤经额中回皮质入路 ,2例侧脑室体部肿瘤经胼胝体前部入路 ,5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经顶枕部皮质入路 ,1例侧脑室颞角肿瘤经颞叶皮质入路。结果 :除 1例侧脑室额角胶质细胞瘤次全切除术后行放疗和化疗外 ,其余肿瘤均手术全切 ,所有病人术后随访 6个月至 1年 ,术后恢复良好 ,参加日常工作。结论 :侧脑室肿瘤绝大多数可行全切除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侧脑室肿瘤的MR诊断及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侧脑室肿瘤MR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肿瘤的MRI表现结果20例中,星形细胞瘤6例,脑膜瘤5例,室管膜瘤3例,转移瘤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淋巴瘤1例。结果侧脑室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如一般侧脑室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淋巴瘤信号较均匀,而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及中枢神经细胞瘤囊变较常见,转移瘤多见坏死,肿瘤的发病部位也有一点特点,如侧脑室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室管膜瘤均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中枢神经细胞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均好发于室间孔附近,星形细胞瘤及转移瘤可以位于侧脑室任何部位。结论结合肿瘤的部位、发病年龄、强化程度等MR表现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侧脑室肿瘤的MR表现,提高侧脑室肿瘤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收治的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肿瘤患者的MR征像,扫描序列为T1WI、T2WI、T2 Flair及T1WI增强,包括脑膜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瘤、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神经鞘瘤,观察肿瘤发生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内部信号、强化程度、邻近脑组织改变等。结果侧脑室肿瘤的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脑膜瘤(15例)、神经鞘瘤(1例)多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信号较均匀,边缘光滑;中枢神经细胞瘤(6例)、室管膜瘤(5例)多见于侧脑室体部,囊变多见;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3例)位于孟氏孔附近,钙化多见;星形胶质细胞瘤(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胶质母细胞瘤(1例)发生于侧脑室前角,各序列信号不均匀,边界欠清晰;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其内可见点状混杂信号,边缘呈颗粒状凹凸不平。增强后脑膜瘤、神经鞘瘤、脉络丛乳头状瘤明显较均匀强化,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不均匀强化,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瘤轻~中度强化。结论根据侧脑室肿瘤的MR表现特点,结合肿瘤的发病部位和发病年龄,可提高侧脑室肿瘤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侧脑室肿瘤患者的诊断、手术入路、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侧脑室肿瘤全切9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脑膜瘤4例,室管膜瘤4例,星形细胞瘤3例,脉络膜乳头状瘤1例。结论依据CT、MRI影像特征,结合年龄可提高诊断率,直接开颅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是治疗侧脑室肿瘤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以提高认识,为影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资料,分析其MRI表现。26例病人中21例做MRI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只行平扫检查。结果9例位于左侧侧脑室三角区,3例位于右侧侧脑室三角区且合并右侧额叶脑转移瘤,6例位于左侧侧脑室三角区及体部,8例位于右侧侧脑室三角区,其中3例合并脑实质转移瘤,5例合并肿瘤内出血;侧脑室脑膜瘤好发于中年人,多见于侧脑室三角区,肿瘤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信号不均匀,平扫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低、等或略高信号,边界清楚,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结论侧脑室脑膜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提高对侧脑室脑膜瘤的认识,提高对脑膜瘤术前诊断水平,对临床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且影像学证实为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显微镜下切除脑室三角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手术入路选择及手术操作技巧.结果 显示,术后7例患者视力、视野障碍;4例患者癫痫;2例患者失语;2例患者运动障碍.术后格拉斯哥评分(GOS)...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侧脑室三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总结8例经显微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7例获得全切,肿瘤全切除率为87.5%,术后并发同向偏盲4例,偏瘫1例,精神症状3例,经非手术治疗均恢复正常,无手术死亡。1例次全切除,术后3a复发,经再次手术而痊愈。结论 显微手术技术是治疗关键。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难度大,合理的手术入路、精细的手术操作与良好的术后引流是全切肿瘤、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学廉  高国栋 《医学争鸣》1998,19(6):718-719
0引官由于侧脑室周围结构及功能的特殊性,有关侧脑室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尤其是选择何种手术入路才能既达到病变的彻底切除,又避免不必要的神经功能损伤,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1983年~1997年我院共收治侧脑室内肿瘤64例,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4(男3三,女29)例;平均年龄32(3~62)岁;病程5mo~5a;CI和MRI测量肿瘤直径为2cm~5cm;肿瘤位于左侧侧脑室37例,右侧侧脑室22例,两侧侧脑室5例;垃于前角14例,额角6例,额叶后部及丘脑且大部突入前角7例,门氏乱区3例,体部偏前4例,体部偏后及三角区30例1.2临床表现发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效果及注意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本组15例患者术后全部CT复查:14例全切,1例次全切。随访3个月-1年,所有患者颅高压症状消失,无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术前记忆功能减退、失语患者的症状亦明显减轻。结论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采用合理的手术入路,术中显微操作,掌握各种注意要点,可以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减少术后并发症,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侧脑室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3牟1月至1998牟11月收治的58例侧脑室肿瘤患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侧脑室肿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多数肿瘤较大,其常见的部位为侧脑室三角区(41.4%)、额角(37.9%)和侧脑室体部(15.5%)。侧脑室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CT和MRI。对位于侧脑室额角和前体部的肿瘤多采用经额中回入路或经胼胝体入路,位于侧脑室后体部和三角区的肿瘤多采用经顶枕皮层入路。肿瘤全切除率为71%,次全切除24%,部分切除5%,手术死亡率为5%。结论:侧脑室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位置、血液供应以及是否合并脑积水等。  相似文献   

13.
侧脑室肿瘤的手术治疗杨卫忠,梁日生,石松生,张国良,刘才兴,陈建屏,倪天瑞关键词:侧脑室,肿瘤,手术侧脑室内肿瘤是一类较为少见的颅内肿瘤,文献报道仅占颅内肿瘤的1.57%[1]。由于肿瘤的部位特殊,缺乏特征性表现,病程往往较长,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4.
脑室系统脑膜瘤起源于脉络膜或脉络丛的蛛网膜细胞,约占颅内脑膜瘤的2.5%~6.3%,其中大部分位于侧脑室,而侧脑室脑膜瘤又大部分位于三角区及其附近[1]。2006年9月至2010年10月我们共收治了11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其中9例肿瘤主体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均采用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患者的显微手术入路选择及术中、术后相关问题的处理,以期提高侧脑室肿瘤的手术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手术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侧脑室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中全切除9例(75.00%),1例次全切除(8.33%),大部分切除2例(16.67%),术后死亡1例(8.33%)。结论应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选择合适的入路,可以提高手术全切率,获取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侧脑室肿瘤的手术入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脑室肿瘤 (lateralventricletumors)是指起源于侧脑室各结构 (包括脉络丛、脉络体和室管膜 )、向侧脑室内发展的肿瘤 ,肿瘤的大部分位于侧脑室内[1~ 3] 。长期以来 ,有关侧脑室肿瘤的手术入路 ,各述己见 ,争论较多。 1 92 2年 ,由Dandy首先提出的经皮层一脑室手术入路(transcortical -transventricularapproach)成为侧脑室肿瘤的经典手术入路。 1 944年 ,Busch提出经胼胝体手术入路 (transcallosalapproach) ,与前一手术入路相比 ,经胼胝体…  相似文献   

17.
刘若平  肖泉  庞刚  徐鹏 《广西医学》2015,(2):273-274
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诊断、手术方法和疗效。37例肿瘤位于侧脑室三角区,5例位于体部;12例采用顶枕叶皮质入路,25例采用颞顶枕入路,5例采用胼胝体前部入路;有5例术前行血管内介入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结果 42例患者术后均行CT或MRI检查,显示肿瘤完全切除,5例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患者,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均减少。术后发生同向偏盲8例,治疗后无明显改善;轻偏瘫7例,治疗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1~10年,目前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CT及MRI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有效的方法。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能达到肿瘤全切,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手术操作要点、术后管理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1年5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侧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患者手术入路:经纵裂胼胝体前入路20例,经颞中回入路2例,经顶枕入路6例。结果:28例患者中低级别胶质瘤16例,脑膜瘤4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室管膜瘤4例,高级别胶质瘤2例。肿瘤全切24例,次全切4例。术后出现顽固性高钠血症1例,癫痫1例,缄默症1例,高热1例,无偏盲,肢体瘫痪,失语病例,无手术死亡率。20例随访3个月~3年,2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死亡。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运用娴熟的显微操作技巧手术治疗侧脑室肿瘤,术后进行恰当的处理和细致的观察,可取得理想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XZ  Zhao JZ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3):2321-2323
目的总结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64例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64例中肿瘤位于左侧40例,右侧24例。病理学类型:纤维型35例,混合型10例,内皮型8例,移行型3例,分泌型1例,恶性1例,未分型的6例。结果肿瘤直径平均4.8cm。对所有病例均在显微镜下进行了肿瘤全切除,无一例发生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有偏瘫4例,失语14例,偏盲2例,发热超过1周甚至2周以上共30例,局限性脑积水4例。术后失语的发生率与开颅部位有关(皮尔逊相关系数=0.404,P=0.001),与肿瘤的侧别有关(皮尔逊相关系数=0.313,P=0.012),与肿瘤直径有关(皮尔逊相关系数=0.284,P=0.023)。术后发热与肿瘤直径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0.367,P=0.003),与肿瘤的切除方式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0.537,P=0.000)。在肿瘤直径≥4cm的病例中,术后住院天数与脑室是否放引流无明显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0.047,P=0.748)。结论顶枕和颢顶枕开颅是切除位于三角区的脑膜瘤较好的手术人路。术中尽量减少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并尽量减少对脑室系统的污染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侧脑室肿瘤是指来源于侧脑室壁、脉络膜丛以及异位组织的侧脑室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1.4%,占脑室系统肿瘤的44.7%。侧脑室肿瘤生长缓慢,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当出现临床症状时,肿瘤已经很大,加之肿瘤位于大脑深部,所以手术难度大。本院于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侧脑室肿瘤8例,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