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加电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中药加电项针治疗;对照组30例,西药加普通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颈性眩晕与功能评分(22.56±1.56)分;对照组总有效率80.0%,颈性眩晕与功能评分(16.97±3.25)分,P0.05。结论:中药加电项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动力灸结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动力灸结合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药物疗法。治疗10天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和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力灸结合针刺方法改善颈性眩晕主要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结合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7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严 《陕西中医》2007,28(8):1063-106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颈性眩晕病人158倒,随机分成针刺组78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予推拿、理疗、药物等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取风池、风府和颈椎夹脊穴。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85%。提示:针刺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操作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颈椎牵引及中药熏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锦州市第二医院软伤康复骨科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62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及中药(海桐皮、透骨草、伸筋草、咸灵仙、川芎、白芷、羌活、桑枝、红花、桂枝、丁香、葛根粉)熏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疗法(颈椎夹脊穴、风池、完骨、天柱、风府、供血、百会、四神聪、肩井、天牖、天窗、肩中俞、肩外俞)。两组均治疗15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 32%;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64. 52%。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针刺联合颈椎牵引及中药熏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徐博 《新中医》2014,46(1):136-13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头晕八味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头晕八味汤内服治疗,2组均治疗1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50.0%,对照组28.6%,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头晕八味汤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应用颈椎牵引疗法。两组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95%CI=82.75%~99.20%),对照组为83.33%(95%CI=69.99%~96.6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131 9,P=0.033 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降低症状积分参数(t=-3.590 9,P0.01)、眩晕积分参数(t’=-8.934 2,P0.01)。结论:采用旋提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颈椎牵引疗法,其收益为OR=0.17(95%CI=0.02~1.58),NN=7(95%CI=3.51~61.84)。  相似文献   

7.
杨晓鸿 《陕西中医》2009,30(9):1205-1206
目的:观察电项针加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电项针加腹针;对照组30例,常规针刺方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57%、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24.84±2.96,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18.54±2.70,P<0.05。结论:电项针加腹针治疗颈性眩晕,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少阳三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颈椎病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少阳三针,对照组采用超短波疗法。结果:观察组34人,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31人,总有效率为70.9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阳三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超短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尤其是颈1、颈2夹脊穴与口服氟桂利嗪和曲克芦丁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4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人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治疗10天(一疗程)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颈夹脊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口服氟桂利嗪加曲克芦丁。  相似文献   

10.
针刺加推拿治疗颈性眩晕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加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取针刺加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颗粒口服治疗;10d为1疗程,疗程之间休息5d,连续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64.29%,总有效率96.43%,与对照组28.57%和60.7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加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明显优于颈复康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裴君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8):450-451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中药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设综合组80例、电针组42例、推拿组68例和中药组36例,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综合组有效率为93.8%,电针组有效率为73.8%,推拿组有效率为86.8%,中药组有效率为69.4%,综合组有效率与其他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推拿、中药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集诸单一疗法之精华,避免单一疗法的局限性,可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李智 《河北中医》2004,26(2):124-125
目的 探讨“小醒脑”针法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 将 1 0 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 2组 ,针刺推拿组 5 0例采用“小醒脑”针法配合推拿治疗 ,对照组 5 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 ,2组均每日 1次 ,1 0次为 1个疗程 ,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  2组均能改善患者椎动脉 (VA)、基底动脉 (BA)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 (VP)、平均血流速度 (VM) ,其中针刺推拿组改善较为明显 (P <0 .0 5 ) ;并且针刺推拿组临床总有效率 ( 1 0 0 % )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 80 % ,P <0 .0 5 )。结论 针刺配合推拿能够显著改善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血流速度及血流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方法: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均选用相同穴位针刺,治疗组加1组穴位用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5%,对照组77.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同时配合牵引+理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推拿按摩、电针及中药辨证口服)进行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34例,有效16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7%;对照组痊愈14例,有效10例,好转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杨氏3A+疗法"椎五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颈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杨氏3A+疗法"椎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两组均治疗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9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9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71.4%;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杨氏3A+疗法"椎五针"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疗法,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降足少阳法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124例。治疗组采用清降足少阳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评定量表评分以及2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复发率。结果:2组各有1例未完成3次治疗,予以剔除。治疗3次后,痊愈率治疗组为92. 68%(114/123),高于对照组的76. 42%(94/123);治疗10次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0. 16%(74/123),高于对照组的35. 77%(44/12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2组颈性眩晕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2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0次后,痊愈患者复发率治疗组为24. 32%(18/74),对照组为50. 00%(22/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取胆经穴为主的清降足少阳法针刺治疗颈性眩晕,能减轻颈性眩晕患者的症状,提高颈性眩晕量表评分,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配合电针治疗颈性眩晕45例,并与牵引治疗45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45例中,治愈41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45例,治愈23例,有效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1.1%.结论:针刺配合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海  张海峰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0):603-604
目的 :观察针刺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颈性眩晕共计 6 0例 ,针刺 C3~ C5颈夹脊穴、风府、大椎、风池、百会加减为针刺治疗组 30例 ,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 30例比较。结果 :针刺组与药物组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组优于药物组 (P <0 .0 1)。结论 :针刺 C3~ C5颈夹脊穴是治疗颈性眩晕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申脉、照海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选用跷脉腧穴申脉、照海穴结合常规针刺,对照组单纯采用颈夹脊穴常规针刺,通过对两组眩晕症状积分进行评估,观察临床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9.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疗程结束后眩晕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眩晕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针刺申脉、照海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推脊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推脊配合针刺穴位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穴位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和84%(P0.05);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及颈部血流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脊配合针刺治疗颈型眩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