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DNA结合活性的变化,探讨VILI炎症反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应用大潮气量(VT)机械通气建立兔VILI模型.4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VT组、损伤1 h组、2 h组及4 h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TNF-α含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mRNA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法(EMSA)测定NF-κB的活性.同时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肺湿质量/干质量比值(W/D)及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 损伤4 h组PaO2较常规VT组显著降低(P<0.05),损伤4 h组W/D较对照组和常规VT组显著升高(P均<0.01).2) 损伤2 h组和损伤4 h组肺组织匀浆中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常规VT组(P均<0.01).各损伤组TNF-α mRN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常规VT组(P均<0.01),损伤4 h组高于损伤1 h组(P<0.01)和损伤2 h组(P<0.05).3) 各损伤组NF-κB的DNA结合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常规VT组(P均<0.01),2 h活性达峰值,4 h仍维持在高水平.结论 TNF-α升高参与了VILI的炎症反应过程,其升高可能与其mRNA表达增高有关.NF-κB的DNA结合活性增高可能参与了VILI时TNF-α的基因转录过程.  相似文献   

2.
NF-κB在机械通气和内毒素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幼兔机械通气、内毒素及机械通气复合内毒素肺损伤时,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其对TNF-α和IL-8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普通级幼兔随机等分为对照组(NMV)、大潮气量组(LVMV)、内毒素组(ENMV)和复合损伤组(EMV)(n=15),检测各时相肺组织NF-κB活性、IκBα含量、TNF-α和IL-8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变化,并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NF-κB活性在NMV较底,ENMV致伤后2 h NF-κB活性达最高,而LVMV通气4 h NF-κB活性达高峰;EMV伤后各时相点NF-κB活性强度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IκBα含量在NMV较高,ENMV致伤后4 hIκBα含量降至最低;出现显著下降的时间早于LVMV;EMV在通气后2、4、6 h的IκBα含量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其它两组(P<0.01).TNF-α、IL-8 mRNA和蛋白含量在NMV较低,在ENMV和EMV肺组织伤后TNF-α、IL-8 mRNA和蛋白含量峰值早于LVMV,EMV伤后2、4、6 h TNF-α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P<0.01).结论机械通气和内毒素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使NF-κB活化,启动致炎细胞因子的转录,导致肺损伤.机械通气和内毒素先后作用于机体对NF-κB的活化可能有相互反应后效应的加强,加重肺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幼兔机械通气、内毒素及机械通气复合内毒素肺损伤时,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其对TNF-α和IL-8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普通级幼兔随机等分为对照组(NMV)、大潮气量组(LVMV)、内毒素组(ENMV)和复合损伤组(EMV)(n=15),检测各时相肺组织NF-κB活性、IκBα含量、TNF-α和IL-8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变化,并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NF-κB活性在NMV较底,ENMV致伤后2 h NF-κB活性达最高,而LVMV通气4 h NF-κB活性达高峰;EMV伤后各时相点NF-κB活性强度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IκBα含量在NMV较高,ENMV致伤后4 hIκBα含量降至最低;出现显著下降的时间早于LVMV;EMV在通气后2、4、6 h的IκBα含量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其它两组(P<0.01).TNF-α、IL-8 mRNA和蛋白含量在NMV较低,在ENMV和EMV肺组织伤后TNF-α、IL-8 mRNA和蛋白含量峰值早于LVMV,EMV伤后2、4、6 h TNF-α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P<0.01).结论机械通气和内毒素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使NF-κB活化,启动致炎细胞因子的转录,导致肺损伤.机械通气和内毒素先后作用于机体对NF-κB的活化可能有相互反应后效应的加强,加重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的炎症反应中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对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两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PEEP组(致伤通气+3cmH2OPEEP)、ZEEP组(致伤通气+0cmH2OPEEP组)和对照组(始终以正常条件通气)。机械通气开始后4h处死动物。采用Westem-blot法检测家兔肺组织NF-κB及核因子抑制蛋白(κB—α)的含量。结果家兔在致伤通气4h后,肺组织NF-κB表达显著增加,而在致伤通气的同时加用PEEP,肺组织NF-κB表达明显减少。结论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加用PEEP可通过减少NF-κB的表达保护肺组织减轻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急性中毒大鼠肺组织TNF-α、IL-6、IL-10及核因子κB(NF-κB)的动态变化及乌司他丁(UTI)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96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组,n=8),UTI对照组(UTI组,n=8),H2S染毒模型组(H2S组,n=40)和UTI干预组(H2S+UTI组,n=40),分别予以空气、H2S 及UTI.建模后在不同时点处死后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IL-6、IL-10、TNF-α的水平和mRNA表达变化;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NS组比较,2、6、12、24、48 h H2S组大鼠肺组织TNF-α、IL-6、IL-10水平和mRNA表达以及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1);与H2S组比较,H2S+UTI组2、6、12、24、48 h TNF-α、IL-6水平和mRNA表达以及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IL-10水平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均P<0.01).光镜下见H2S组在染毒后24h肺组织损害明显,H2S+UTI组肺损伤有所减轻.结论 H2S吸入性中毒可致急性肺损伤,早期肺组织中NF-κB表达增加,细胞因子TNF-α、IL-6及IL-10水平升高,而UTI干预能显著降低NF-κB表达及TNF-α、IL-6水平,提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 mRNA与蛋白表达的作用,并探讨核因子-κB(NF-κB)对上述作用的影响。【方法】 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分成3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C组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NF-κB活性抑制剂) + TNF-α组。各组干预48 h后检测phospho- NF-κB p65(Ser536)的蛋白水平。GLUT4 mRNA及蛋白水平。蛋白检测采用Western法,mRNA检测采用RT-PCR法。【结果】 B组phospho- NF-κB p65蛋白水平(71.1 ± 5.9)高于A组(41.3 ± 1.7, P < 0.001)和C组(25.4 ± 4.7, P < 0.001)。B组GLUT4的mRNA水平(0.86 ± 0.14, P < 0.001)与蛋白水平(31.6 ± 7.2, P < 0.001)低于A组(2.01 ± 0.65; 60.7 ± 8.4),C组mRNA水平(0.46 ± 0.12)与B组比较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 = 0.100),C组蛋白水平(9.5 ± 3.0)低于B组(P = 0.001)。【结论】 TNF-α下调3T3-L1脂肪细胞的GLUT4表达,抑制NF-κB活性后GLUT4表达进一步下调。这提示了TNF-α可能不是通过激活NF-κB而使GLUT4的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人β防御素-2(hBD-2)的表达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hBD-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TNF-α和或NF-κB抑制剂PDTC处理体外培养人气道原代上皮细胞,RT-PCR法检测hBD-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质IκB-α蛋白活性变化,凝胶迁移试验(EMSA)检测不同时相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TNF-α刺激0.5 h后可见人气道上皮细胞hBD-2 mRNA表达,并呈时间依赖性;PDTC可抑制hBD-2mRNA表达;NF-κB在TNF-α刺激1 h后明显活化,抗体超迁移率实验结果显示p65-p50异型二聚体NF-κB参与了NF-κB的活化.结论一定剂量的TNF-α可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hBD-2 mRNA表达,NF-κB在TNF-α诱导气道上皮细胞hBD-2mRNA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大鼠烧伤早期肺组织表达促炎细胞因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Ⅲ度35%TBSA烧伤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烧伤组、烧伤后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干预组(PDTC组).大鼠烧伤后1、3、6、12、24 h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法检测肺组织NF-κB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TNFo、IL-8 mRNA的表达.结果 大鼠烧伤后肺组织NF-κB活性在伤后1 h内即迅速增高,并持续增高到伤后24 h.伤后肺组织TNFα、IL-8mRNA表达逐渐增多,6 h达高峰.PDTC组NF-κB活性降低,肺组织TNFα和IL-8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严重烧伤可活化肺组织NF-κB,从而介导对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提示NF-κB活化在烧伤后脏器组织细胞表达释放细胞因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胰腺组织NF-κB的表达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关系。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ormal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6h组(AEP6h组)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3h组(ANP3h)、6h组(ANP6h)、12h组(ANP12h),观察各组血清淀粉酶(Amy)、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胰腺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大鼠TNF-α、IL-6、胰腺组织NF-κB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急性坏死性胰腺炎TNF-α、IL-6及胰腺组织NF-κB表达较水肿性胰腺炎增高(P<0.05~P<0.01),6h达高峰,此后下降。结论: 胰腺组织NF-κB参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并呈动态变化;胰腺组织NF-κB表达与TNF-α、IL-6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核因子(NF)-κB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mg/kg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10):对照组(A组);LPS组(B组);C、D、E组为谷氨酰胺+LPS组,分别于LPS注入前1 h、LPS注入同时、LPS注入后1h,静脉注射谷氨酰胺0.75g/kg.于注射LPS后4 h处死动物,测定肺组织NF-κB mRNA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B组比较,C、D组不同程度逆转肺组织SOD活性的下降,抑制肺组织NF-κB mRNA、TNF-α及MDA水平的升高(P<0.01),光镜下可见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E组上述指标改善不明显.结论 谷氨酰胺早期给药对脂多糖性急性肺损伤起保护效应,其机制与抑制肺组织NF-κB mRNA的过度表达,从而抑制肺部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溃结灵含药血清对Caco-2炎症细胞模型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DNA结合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含药血清干预Caco-2细胞,并以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Caco-2细胞建立炎症细胞模型,收集细胞。采用Trans AM核转录因子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核蛋白NF-κB p65的含量(活性)。【结果】TNF-ɑ与IL-1β诱导的模型组细胞核蛋白NF-κB p65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溃结灵高、中剂量组,蛋白酶抑制剂组和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组细胞核蛋白NF-κB p65的含量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溃结灵含药血清对Caco-2炎症细胞模型细胞核蛋白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具有一定的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脓毒症时重要器官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等渗盐水10ml/kg);内毒素(5mg/kg)组;内毒素(5mg/kg) 氯胺酮(0.5mg/kg)组;内毒素(5mg/kg) 氯胺酮(5mg/kg)组;内毒素(5mg/kg) 氯胺酮(50mg/kg)组;氯胺酮(50mg/kg)组。2h后以EMSA法测定肺、肝、肠和肾组织NF-κB的活性;以ELISA法测定TNF-α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体内注射内毒素可增强肺、肝、肠和肾组织NF—κB的活性及TNF-α的释放。氯胺酮(0.5、5、50mg/kg)可抑制肠和肾组织NF—κB活性及TNF-α的释放,而抑制肺部NF-κB及TNF—α所需氯胺酮的最小剂量为5mg/kg。氯胺酮(0.5、5、50mg/kg)不能抑制肝NF-κB活性及TNF-α的释放,50mg/kg的氯胺酮反而会增加肝NF-κB的活性,促进TNF-α的生成。结论:氯胺酮可抑制脓毒症时NF—κB的活性及TNF-α的释放,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具有抗炎作用;而大剂量可能对机体有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缺氧培养的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结合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缺氧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肺启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明胶法分离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于低氧条件下(3%O2, 5%CO2, 92%N2)培养0、1、3、6、9、12、24 h后,收集细胞及培养液上清,分别采用电泳迁移分析法(EMSA)、逆转录PCR(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NF-κB活性及TNF-α、IL-1β表达量.结果缺氧1~12 h,NF-κB结合活性及TNF-α、IL-1β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P<0.01),其峰值见于缺氧6 h.缺氧24 h,上述指标与正常无显著差异(P>0.05).NF-κB结合活性与TNF-α、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1,P<0.05).结论缺氧可显著增强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NF-κB结合活性,并可诱导其产生大量的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这些变化可能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血浆中大量促炎症因子持续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多黏菌素B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黏菌素B(PMB)和内毒素(LPS)共同处理大鼠肺泡巨噬细胞(PAM)后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分离、培养大鼠PAM,分为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及PMB干预组。采用原位杂交(ISN)技术、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EMSA)及ELISA法,检测刺激后0、15、30、60、120和240min各时相点PAM中IKK-βmRNA及IκB-α的表达、NF-κB的活性和TNF-α的含量。结果LPS刺激组IKK-βmRNA的水平在刺激后15min出现升高,30min达高峰,60min后逐渐下降;IκB-α的水平的变化趋势在各时相点与IKK-βmRNA刚好相反;NF-κB活性的峰值相出现在60min,15min出现升高,120min后逐渐下降;TNF-α的含量峰值相出现在60min,30min出现升高,120~240min后恢复至刺激前水平。PMB干预组NF-κB的活性与TNF-α的含量虽较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升高,但均显著低于LPS刺激组(P<0.01)。IκB-α水平的最低值显著高于LPS刺激组(P<0.01);而IKK-βmRNA的峰值则显著低于LPS刺激组(P<0.01)。结论LPS能诱导PAM中的IKK-β激活、IκB-α降解和NF-κB活化,并促进TNF-α释放。而PMB则能抑制LPS诱导的IKK-β激活、IκB-α降解、NF-κB活化和TNF-α释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了AP发病过程中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胰腺病理损伤的动态变化。方法 96只Wiscer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n=32)、AP组(n=32)、LPS干预组(n=32)。AP组由蛙皮素诱导制成AP动物模型。LPS干预组在AP组基础上。给予腹腔内注射LPS。于第12、24、36、72h分批处死小鼠并收取标本。对胰腺组织HE染色进行病理评分;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NF-κB蛋白表达的改变;RT-PCR检测TNF-αmRNA表达变化。结果 在AP病程进展的不同时段,NF-κB、TNF-αmRNA表达水平及病理损伤等各项指标在AP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在LPS干预组都明显高于AP组,且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而且三项指标随病程发展呈现出相似的动态变化趋势。结论 结果提示NF-κB可能通过调节TNF-α的表达而影响AP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二甲基亚硝胺(DMN)所致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N模型组和PDTC抑制组,DMN模型组和PDTC抑制组再各自随机分为2周及4周组,并腹腔注射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PDTC抑制组造模同时给予PDTC灌胃。应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法检测肝组织NF-κB p65活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肝组织NF-κB p65 mRNA的表达;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胶原纤维染色比较各组胶原面积。结果 DMN模型组和PDTC抑制组NF-κB p65活性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4周组高于2周组(P<0.01,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N模型组和PDTC抑制组均可见肝细胞炎症及明显胶原染色(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4周组肝细胞炎症及胶原染色强度重于或高于2周组(P<0.01,0.05)。同期比较PDTC抑制组在2周及4周时NF-κB p65活性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DMN模型组(P<0.01,0.05),胶原面积亦小于DMN模型组(P<0.01,0.05)。NF-κB p65活性、NF-κB p65 mRNA表达与大鼠肝组织胶原面积三者间呈正相关(r=0.747,0.658,0.844,P<0.01)。结论 NF-κB与大鼠肝纤维化密切相关;PDTC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及其mRNA表达产生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RM)对内毒素(LPS)诱导下肺泡巨噬细胞(PAM)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表达的调节作用. 方法:收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AM进行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RM治疗组. 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各组核提取物中NF-κB活性和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0含量. 结果:模型组NF-κ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用RM干预后NF-κB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比模型组低(P<0.05). LPS刺激1~4 h内TNF-α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RM(20 mg/L) 能够抑制培养上清液中TNF-α的升高(P<0.05). NF-κB活性与TNF-α浓度有相关性(r=0.684,P<0.01). LPS刺激在观察早期IL-10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使用RM干预后IL-10无明显变化(P>0.05). 正常对照组与治疗组TNF-α/IL-10比值在观察期间无明显上升和下降,模型组TNF-α/IL-10比值变化明显. 结论:RM可能通过PAM NF-κB活化的抑制,减少了TNF-α的释放,调节TNF-α/IL-10的比例,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简文  樊爱琳  尹文  戚好文  柏长青 《医学争鸣》2008,29(11):985-987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654-2)对家兔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治疗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模型,将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G),肺损伤组(IG)和治疗组(EG),每组24只. 各组动物分别于肺损伤模型建立后1, 2, 3, 4 h各放血处死6只,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分离肺泡巨噬细胞(PAM),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和RT-PCR法检测PAM中NF-κB的活性变化及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BALF上清中TNF-α和IL-8的含量. 结果:IG NF-κB活性、TNF-α mRNA表达及TNF-α, IL-8含量于模型建立后1~4 h内均明显高于CG(P<0.01);EG经山莨菪碱治疗后上述指标与IG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1, P<0.05). 结论:山莨菪碱对ALI有治疗作用,此作用与其对NF-κB活性及TNF-α mRNA, TNF-α, IL-8表达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王世鑫  曾锦波  杜海科  赵学峰  汪骏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16(5):488-492,496,F000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核因子-κB(NF-κB)在矽肺纤维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及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矽尘组。采用暴露式气管内一次注入二氧化硅粉尘悬液建立大鼠矽肺模型。模型建立后,分6个时间点(1、3、7、14、21、28d),每组分别取8只大鼠处死取肺组织,制作组织芯片微阵列,链菌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TNF-α及NF-κB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系统对TNF-α及NF-κB表达作定量分析。用Matlab6.5软件进行曲线拟合和DPS软件进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程的求解。【结果】TNF-α和NF-κB在对照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极少量表达,在染矽组大鼠矽尘结节内巨噬细胞和炎症细胞中明显表达;在染矽尘后的3、7、14、21和28d时,染矽尘组大鼠肺组织TNF-α和NF-κB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5次方拟合曲线,染矽尘大鼠肺组织TNF-α表达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方程为:f(x)=-0.00013192x5 0.0066712x4-0.087853x3 0.020645x2 4.6238x 34.738。用秩和检验法检验,P=0.025;染矽尘大鼠肺组织NF-κB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方程形式为:f(x)=0.0036852x5-0.22279x4 4.3618x3-31.337x2 85.744x-10.64。P=0.025。【结论】矽尘致肺纤维化过程中,肺组织TNF-α及NF-κB的表达升高,共同参与了二氧化硅粉尘致肺纤维化的病理过程。NF-κB的表达滞后于TNF-α的表达,TNF-α可能是NF-κB活化的始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4-氨基水杨酸半乳糖苷(4-ASA半乳糖苷)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核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 p65)的作用.方法 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脂多糖组)、4-ASA半乳糖苷低、中、高剂量组,给药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的表达,细胞免疫法检测NF-κB p65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TNF-α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4-ASA半乳糖苷10、40、160 mg/L组与模型组相比,细胞上清中TNF-α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NF-κB p65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细胞核与细胞质中NF-κB p65的表达在10 mg/L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40、160 mg/L组的表达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 4-ASA半乳糖苷在10、40、160 mg/L时可抑制细胞上清中TNF-α的表达,亦能抑制细胞质和细胞核中NF-κB p65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