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 6年来我院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 79例 ,按年龄分组观察溶栓治疗高龄 A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79例 AMI患者 ,年龄 32~ 86岁。年龄大于或等于 70岁为高龄组 ,共 2 5例 ,男 2 0例 ,女 5例。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 6例 ,前壁 7例 ,前间壁 4例 ,下壁 8例 ;年龄小于70岁为低龄组 ,共 5 4例 ,男 41例 ,女 13例。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 15例 ,前壁 13例 ,前间壁 8例 ,下壁 12例 ,高侧壁 3例 ,下后壁 2例 ,右室梗死 1例。溶栓选择标准及适应证参照AMI溶栓参考方案 [1 ]。1.2 治疗方法 确诊后立…  相似文献   

2.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9月首次AMI入住心脏监护病房的老年患者 75例 ,均无心源性休克 ,发病距治疗时间≤ 10h。溶栓组 4 4例 ,年龄 6 0~ 75岁 ,平均 (6 6 4±7 6 )岁 ,男 2 9例、女 15例 ;其中广泛前壁梗死 9例 ,前间壁、前壁 17例 ,下壁 11例 ,下壁、后壁 3例 ,下壁、右室 2例 ,高侧壁 2例 ;并存高血压 11例 ,糖尿病 9例 ,脑梗死 5例。支架组 31例 ,年龄 6 0~ 83岁 ,平均 (6 7 9± 8 9)岁 ,男 2 2例、女 9例 ;其中广泛前壁梗死 13例 ,前间壁、前壁 8例 ,下壁 8例 ,下壁、右室 2例 ;合并高血压 14例 ,糖…  相似文献   

3.
王波  王晓荣  黄雅萍 《心脏杂志》2001,13(6):498-498
急性心肌梗死 ( AMI)后导致 QT间期延长近年来报道较多 ,其与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然而有关 AMI患者经溶栓治疗血管再通后 QT间期离散度 ( QTd)的变化研究尚少。本文旨在探讨溶栓再通对 QTd的影响及其对判定溶栓疗效的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将住院治疗的 AMI患者 87例分为两组 :溶栓再通组 4 5 (男 4 2 ,女 3 )例 ;年龄 5 7± 5岁。梗死部位为下壁 2 4例、广泛前壁 3例、前壁 12例、高侧壁 2例、下壁并发前壁 4例。未溶栓组 4 2 (男 3 7,女 5 )例 ,年龄 5 8± 5岁。梗死部位为下壁 2 0例、广泛前壁 2例、前壁 15例、高侧壁 …  相似文献   

4.
1996~ 1998年 ,我院应用尿激酶 (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AMI) 83例 ,根据其发病 2 4 h有无心电图 (ECG)T波倒置分为 A、B两组进行对照分析 ,以观察溶栓后早期 T波倒置与临床判定冠脉再通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62例 ,女 2 1例 ;年龄 4 3~ 71岁 ,平均55± 3 .5岁。均符合 1979年 WHO制定的 AMI诊断标准。梗塞位于下壁 2 3例 ,广泛前壁 2 0例 ,前间壁 19例 ,高侧壁 8例 ,下后壁 6例 ,下壁伴正后壁 6例 ,下壁伴右室 1例。冠心病病史时间 2个月~ 15年。既往有心绞痛发作史 3 5例。其中合并高血压 2 6例 ,糖…  相似文献   

5.
静脉溶栓法已成为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重要方法 ,但限于条件 ,冠脉再通的判断往往只能根据症状缓解和溶栓过程中心电图的演变来间接推断。我院自 1998~ 2 0 0 0年共收治 4 3例 ,其中静脉溶栓 18例 ,溶栓后再通者12例 (再通率 6 6 .6 7% )。现将治疗过程中心电图演变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溶栓组 18例 ,男 12例、女 6例 ,年龄 4 5~ 70 (平均 5 7.5 )岁 ;梗死部位 :前间壁 9例、广泛前壁 3例、下壁 6例。非溶栓组 2 5例 ,男 19例、女 6例 ,年龄 5 4~ 76 (平均 6 5 )岁 ;梗死部位 :前间壁12例、广泛前壁 5例、下…  相似文献   

6.
1998年 1月~ 1999年 10月 ,我院急诊科积极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接诊后立即就地溶栓治疗 ,并与同时收住院 AMI患者进行了随机对比 ,以探讨急诊科溶栓的优越性。一般资料 :接受溶栓的全部患者均为我院就诊的患者 ,入选标准参照 1996年修订的 AMI溶栓方法参考方案。随机将AMI患者分为两组 :1治疗组 (急诊治疗组 ) :AIM患 5 2例 ,全部为急诊科就诊患者 ,经评估适合溶栓后立即就地进行溶栓治疗。其中男 40例 ,女 12例 ;年龄 30~ 70岁 ,平均年龄5 8.3岁。梗塞位于广泛前壁 2 4例 ,前间壁 10例 ,下壁 11例 ,前壁 6例 ,后壁 1例…  相似文献   

7.
近3年来,我们应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0例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①胸痛持续30分钟以上,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②心电图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Zmm;③年龄<65岁;④发病在4小时以内。本组有男18例,女12例,男女比例为3:2;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3.6岁。梗塞部位:广泛前壁8例;急性前间壁6例;单纯急性下壁5例;前间壁并高侧壁4例;急性下壁及右室心梗3例;再发急性前壁并局限前侧壁心梗4例。1.2治疗方法溶栓前均描记心电图(常规12导联,V,~V,、V。R…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 AMI)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是在症状出现后 1~ 2 h之内 ,然而这一宝贵时机却由于各种原因而错过。为提高早期溶栓率 ,使更多的 AMI患者得到及时溶栓治疗 ,本文结合我院溶栓实际探讨基层院前溶栓的可行性。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符合溶栓标准 ( 1 996年 )者 62例 ,其中院前溶栓 8例 ,急诊室溶栓 1 7例 ,CCU溶栓 37例。男 45例 ,女 1 7例 ,年龄 36~ 76(平均 59)岁 ;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 7例 ,前壁 41例 ,下壁 9例 ,下壁加右室 3例 ,前间壁加侧壁 2例。发病到开始溶栓时间 1 .5~9h,其中院前组 ( 4 .0± 2 .5) h,急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我们在急诊室内对 16例≥ 75岁的 AMI患者实施溶栓治疗 ,未见有出血等并发症 ,且效果优于同期相匹配的非溶栓治疗组。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观察组 16例 ,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 75~ 82岁。均符合 WHO的 AMI诊断标准 ,其中广泛前壁梗塞 10例 ,前间壁梗塞 6例。另取对照组 2 2例 ,男 18例 ,女 4例 ,为同期未溶栓的 AMI。其中广泛前壁心梗 12例 ,前壁 4例 ,前壁 下壁 4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 :1发病 4小时以内入院 ;2无糖尿病史 ;3非下壁及心内膜下心肌梗塞 ;4心功能 (Killi P分级 ) 级以上 ;5无溶栓的其它禁忌症。两…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早期ST段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恢复的ST段移位变化用于其预后判断尚少报道。本院自 1995年开始对溶栓治疗中的 40例AMI进行 1~ 12个月的观察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参照国内有关资料制定溶栓疗法选择标准。入选对象 40例 ,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34~ 76岁 ,平均年龄 5 8 3岁。梗塞部位 :下壁 18例 ,广泛前壁 10例 ,前间壁6例 ,前壁合并下壁 4例。ST段监护方法 :溶栓方法 :①溶栓前服蚓激酶 80 0mg(青岛双龙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②静注地塞米松 5mg;③尿激酶 (广东天普洛欣 ) 15 0~ 2 0 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 10 0…  相似文献   

11.
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积极措施。但对溶栓剂及其剂量目前还有争议。本文对不同降纤酶剂量治疗 AMI的疗效进行临床实验。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52例均经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证实为 AMI,均符合 WHO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 ,大剂量组 2 7例 (男 17例、女 10例 ,年龄 2 0~82岁 ) ;其中前壁 5例 ,前间壁 9例 ,广泛前壁 5例 ,下壁 6例 ,下壁加后壁 2例。常规剂量组 2 5例 (男 14例、女 11例 ,年龄 2 5~ 78岁 ) ,其中前壁 5例 ,前间壁 4例 ,广泛前壁 4例 ,下壁 9例 ,后壁 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7例 ,糖尿病史 6例。…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87~1988年试用沈阳医学院药厂生产的腹蛇抗栓酶(简称抗栓酶)0.75~u、1.0~u、1.5~u、2.0~u四种剂量随机对急性心肌梗塞20例进行溶栓、抗凝治疗。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男17例,女3例,年龄44~70岁,平均56.7岁。20例均为初发患者,其中前间壁梗塞4例,前壁5例,下壁6例,高侧壁1例,广泛前壁4例。合并室性早搏者6例,Ⅱ°房室传导阻滞2例,Ⅱ°窦房传导阻滞1例,合并左心衰竭者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贵志  唐爱  李传风 《山东医药》2003,43(28):38-39
溶栓是目前恢复急性心肌梗死 ( AMI)再灌注的主要手段 ,但再灌注损伤常使患者溶栓之后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 1 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 ,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预防再灌注损伤 ,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90例 AMI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5例。治疗组男 30例 ,女 1 5例 ;年龄 45~ 75岁 ,平均 ( 60± 1 5 )岁 ;病程 1个月至 1 0年 ,平均 3.5年。心肌梗死部位在前壁 1 8例 ,广泛前壁1 0例 ,前间壁 1 1例 ,下壁 6例。 6小时内溶栓 2 8例 ,6~ 1 2小时 1 7例。对照组男 32例 ,女 1 3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4.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自 1996~ 2 0 0 2年采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 5 1例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材料1.1 一般资料 根据WHO制订标准符合AMI诊断、有溶栓适应证者共 5 1例 ,其中男 35例 ,女 16例 ,年龄 4 6~ 74岁 ,平均 5 8岁。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 15例 ,前间壁  相似文献   

15.
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主要措施 ,近 5年来我们采取尿激酶 (uk)对AMI患者静脉注射进行溶栓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995年 7月~ 2 0 0 0年 7月收治的 64例AMI患者 ,均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A组 ) 34例 (采用uk静脉溶栓 ) ,男 2 6例 ,女 8例 ,年龄在 40~ 70 (平均 61 )岁 ,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为 30min~ 1 5h ,梗死部位 :前壁 1 1例 ,前间壁 1 3例 ,下壁 5例 ,双处梗死 5例。对照组 (B组 ) 30例 (采用常规疗法 ) ,男 2 3例 ,女 7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以来 ,我院对急性心梗 (AMI)患者 ,在坚持规范治疗的基础上 ,实施强化监护及整体护理 ,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36例为我院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AMT住院患者。男 10 2例 ,女 34例 ;年龄 40~ 94岁 ,平均6 7岁。梗塞部位 :下壁 38例 ,下壁加前壁 12例 ,前间壁 32例 ,高侧壁 6例 ,正后壁 8例 ,广泛前壁 2 8例 ,前壁加右室6例 ,下壁加右室 6例。治疗及结果 :根据病情、年龄及入院时间 ,采取扩冠、扩管、溶栓、抗凝或急症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等方法综合治疗 ,其中治愈 12 6例 ,住院死亡 10例 ,治疗过程中发生心…  相似文献   

17.
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溶栓疗法是心肌梗死内科治疗的一大进展 ,是通过溶栓药物冠脉内溶栓使其再通 ,是挽救存活心肌最有效最好的方法。我院自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 ,共溶栓治疗 AMI15例 ,其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15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 ,其中 11例男性 ,4例女性 ,年龄为5 5~ 75岁 ,梗死部位 :下壁 6例 ,广泛前壁 2例 ,前间壁 3例 ,高侧壁 1例 ,下壁 前壁 3例。二、溶栓适应症 :发病少于 6~ 10小时 ,含服或静点硝酸甘油胸痛持续 >30分钟不缓解 ,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肢体导联 ST段抬高≥ 0 .1m V(胸前导联 >0 …  相似文献   

18.
静脉溶栓治疗简便易行,易于掌握,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我们自1996年12月至1997年7月,收集了在胸科医院进修期间及我院内科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AMI30例,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急性心肌梗塞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38~70岁,平均57.26±8.05(x±S)。 梗塞部位:前壁6例;前间壁4例,广泛前壁7例,前壁加下壁1例,下壁加正后壁4例,下壁8例。  相似文献   

19.
心率变异性分析 (HRV)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调控功能的重要指标 ,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预后的独立指标 ,且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溶栓治疗是近年来AMI治疗的重要方法。我们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和非溶栓治疗各40例HRV时域指标进行了临床分析对比。1 资料和方法AMI梗死溶栓组 40例 ,均于 1997年6月~ 1999年 10月在我院治疗 ,诊断符合 1979年WHO标准。其中男 3 2例、女8例 ,年龄 45~ 76( 64 5± 4 6)岁 ,心肌梗死 (MI)部位前壁或广泛前壁 2 4例 ,下壁或下壁 右心室 16例。均未使用 β受体阻滞剂等对心律有…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再灌注对QTc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QTc离散度(QTcd)对评估心肌缺血程度,预测危险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重要价值。为此,我们观察了AMI溶栓再灌注对QTcd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择发病6小时以内的AMI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38~65岁,平均53.6岁。梗塞部位:广泛前壁18例,急性前间壁12例,单纯急性下壁5例,前间壁并高侧壁6例,急性下壁及右室心梗3例,再发急性前壁并局限前侧壁心梗4例,其中26例给予静脉尿激酶溶栓,22例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所有患者均未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同期因心悸、胸痛、临床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