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儿热性惊厥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奇 《中原医刊》2004,31(19):20-20
目的 :对 12 6小儿热性惊厥 (FC)进行深入探讨。方法 :对 12 6例热性惊厥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热性惊厥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 ,原发病主要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初发年龄 6月~ 3岁 (占 87 3 % ) ,初发体温≥3 8 5℃者占 88 9% ,2 4 6%有惊厥家族史。结论 :对 6月~ 6岁的发热患儿 ,当体温≥ 3 8 5℃时尽快采取降温措施 ,必要时给予预防性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脑电图特点。方法对485例热性惊厥患儿临床资料和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5例热性惊厥患儿≤3岁者395例(81.4%);惊厥时体温在38℃以上者469例(96.7%),其中≥39℃者326例(67.2%),有家族史者216例(44.5%);首次发作1-3 d内脑电图异常299例(61.6%),惊厥发作后10-14 d脑电图异常171例(39.3%)。脑电图异常171例,其中>3岁58例(58/88,占65.9%),体温≤38℃者11例(11/16,占68.8%),发作次数>2者62例(62/83,占74.7%)。结论热性惊厥患儿的发作与年龄、体温、惊厥家族史有关;脑电图异常与年龄、体温、发作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以利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106例小儿惊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点.结果:热性惊厥76例 (71.7%),颅内感染15例 (14.2%),癫痫6例(5.7%),低钙血症7例(6.6%),颅内出血2例(1.9%)发病年龄以婴幼儿最多见1~3岁42例(39.6%),4天~1岁37例(34.9%),>6岁19例(17.9%),>9岁8例(7.5%).全年均可发病.结论:1~3岁婴幼儿易发生惊厥.热性惊厥为小儿惊厥的主要原因,颅内感染次之.  相似文献   

4.
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 ,常伴有意识障碍。是儿科较常见的急症 ,发生率很高 ,约为成人的 5 - 10倍 ,尤其以婴幼儿多见。如果急救护理不当 ,会造成不可逆损伤。我科自1998- 2 0 0 0年 ,共收治惊厥患儿 2 4 7例 ,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2 4 7例中 ,男 172例 ,女 75例 ,男女之比为2 3:1。 <2 8天 93例 (占 37 2 % ) ;1个月~ 1岁10 2例 (4 1 3% ) ;4~ 12岁 5 2例 (2 1 5 % ) ;婴幼儿共195例占 (78 5 % )。2 急救处理遇到惊厥的患儿 ,应全力以赴 ,分秒必争 ,立刻投入抢救 ,及时控制惊厥 ,对患儿的…  相似文献   

5.
热性惊厥 (febrileseizure,FS)是儿科常见急症 ,有起病急、发病突然等特点。如果患儿惊厥时间过长或惊厥反复发作 ,可损害脑细胞 ,影响智力发育 ,甚至发展为癫痫。我科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8月收治FS患儿 5 8例 ,对其中 3 0例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收效良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 对其家长行健康教育的患儿观察组 3 0例 ,其中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 1~ 6岁 ,平均 4.5岁。未对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对照组 2 8例 ,其中男 1 2例 ,女 1 6例 ;年龄 1 0个月~ 5岁 ,平均 4.2岁。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 :( 1 )由于多数患儿在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热性惊厥患儿的复发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结合82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研究其复发、转为癫痫和出现智力障碍及行为异常的情况。结果复发共43例。其中,各种危险因素的例数分别为:惊厥家族史20例、初次发作年龄<1岁8例,初发体温<38.5℃8例,复杂型热性惊厥19例,围产期异常11例(P<0.01或0.05)。热性惊厥转为癫痫共10例;转为癫痫的各种危险因素分别为:初次发作年龄<1岁5例,热性惊厥反复发作9例,复杂型(CFC)6例,惊厥家族史7例(P<0.01或0.05);发生智力障碍及行为异常2例(2.44%)。结论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与惊厥家族史、初次发作体温、初次发作年龄、复杂型热性惊厥及围产期异常有关;热性惊厥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与复杂型热性惊厥、初次发作年龄、热性惊厥反复发作和惊厥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7.
惊厥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紧急症状之一。抢救护理不当可危急患儿生命。现将我科1995~ 1999年 5年共收治的 348例惊厥患儿在急救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5年共收治婴幼儿 (1个月~ 3岁 ) 2 0 10例 ,其中惊厥者 348例 (自新生儿期发病者如新生儿破伤风等不包括在内 ) ,占同期同龄住院患儿的 11 8% ,其中男 16 7例 ,女 181例 ,1个月~ 1岁有 2 0 1例 ,1~ 3岁者 147例。阵挛性最为多见 ,为 2 75例 ,占 80 % ;其次为低钙惊厥及强直阵挛 73例 ,占 2 0 %。2 惊厥的处理惊厥 ,特别是惊厥持续状态可以造成…  相似文献   

8.
<正> 本院儿科从98年到2001年5月共收住惊厥65例,占住院总数6.9%,择其中最后确诊为肺炎18例.作以下介绍。1.临床资料 65例惊厥症侵入院患儿确诊为1例(1.5%),低血钙3例(4.6%).神经系统疾病9例(13.8%),伴有消化道症状4例(6.l%),有48例伴有轻微呼吸道症状或基本无症状(73.8%)胸片.48例中18例证实为肺炎.男10例.女8例.年龄5个月~7岁.<1岁2例.1~3岁11例(61.1%),>3岁5例,惊厥时体温38.5~41C之间,均符合高热惊厥,有高热惊厥过去史  相似文献   

9.
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急症之一 ,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不可逆性脑损伤。现将我科 1 994年 2月至 2 0 0 0年 4月收治的 3 8例惊厥患儿在急救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   3 8例患儿中 ,男 2 0例 ,女 1 8例 ,男女之比为1 .4 1 ,小于 2 8天 3例 ,占 8.1 % ,1个月~ 1岁 1 1例 ,占 2 8.9% ,1岁~ 3岁 1 6例 ,占 4 2 % ,3岁~ 1 2岁 8例 ,占 2 1 %。讨  论1 惊厥的急救处理  惊厥特别是惊厥持续状态可以造成永久性脑损伤 ,因此遇到患儿惊厥应全力以赴 ,分秒必争 ,除对症治疗外 ,积极进行抢救 ,立即控…  相似文献   

10.
惊厥是因某些疾病或病理变化使脑细胞功能紊乱 ,细胞异常放电所致 ,是小儿常见的危急症之一 ,如抢救不及时 ,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惊厥 ,可导致严重的脑损伤 ,甚至危及患儿生命。现将我科 2 0 0 1年 11月~ 2 0 0 2年 4月收治的 5 1例惊厥患儿抢救护理及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性别与年龄 患儿 5 1例 ,男 3 5例 ,女 16例 ,年龄 4个月~ 12岁 ,其中 6个月~ 6岁患儿 43例 ,占 84%。1 2 临床表现 患儿均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 ,两眼固定上翻或凝视 ,全身性痉挛、抽搐、四肢强直 ,面色发绀。持续时间为 2 0s~ 2 9min。其中 7例患儿…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探讨惊厥惠儿的病因.②方法对240例惊厥患儿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③结果240例惊厥患儿中,上呼吸道感染(上感)107例(44.58%),中毒性痢疾36例(15.00%),婴幼儿手足搐搦症18例(7.50%),感染性腹泻1 6例(6.66%),癫痫12例(5 00%).低镁血症8例(3.33%),中毒7例(2.91%),支气管炎6例(2.50%),颅内出血5例(2.08%),中毒性肺炎、新生儿低糖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各3例(各占1.25%),手足搐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外伤、瑞氏综合征、溃疡性口炎、幼儿湿疹、脑脓肿各1例(各占0.42%),原因不明6例(2.50%).④结论儿童惊厥的病因中主要是年龄与病因有关~1个月是颅内出血、新生儿低糖血症;~6月是婴儿手足搐搦症;~6岁最常见的是上感、中毒性痢疾和感染性腹为常见病因,>6岁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感染、外伤、出血等.  相似文献   

12.
男29例,女21例.年龄:6个月3例,1岁15例,3岁19例,5岁8例,7岁5例.6个月~3岁共37例,占74%,季节:2~4月12例,5~7月13例,8~9月11例,11~1月14例,无明显差异.病因:上呼吸道感染39例(占78%),肺炎7例,肠炎3例,中耳炎1例.临床表现:当发热出现不久(多在12小时之内)体温聚升时,患儿突然出现全身性惊厥发作,初起患儿多表现烦躁不安、易惊慌或稍有肌肉震颤,继而出现意识丧失、头向后仰、双眼上视或斜向一侧、面部肌肉抽动.四肢发生强直或阵挛性抽搐,呼吸不规则,口吐白沫,面色青紫,有的出现大小便失禁.一般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大多数不超过15分钟,可自行停止,惊厥前后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3.
刘德新  羊建华 《广西医学》2004,26(3):397-398
本文对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 ,在我院门诊与住院诊治的 1 2 8例热性惊厥 (FC)患儿 ,经门诊随访半年~ 3年 ,现就其有关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2 8例FC患儿中男 73例 ,女 5 5例 ,年龄最小 4个月 ,最大 7岁。 4个月~ 6个月 5例 ;7个月~ 1岁 3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小儿热性惊厥病因、发热情况、复发危险因素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结合86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追踪随访。结果热性惊厥发病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67例(77.91%),男性49例(56.98%),呈年龄依赖性,复发危险因素与患儿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首次惊厥时间(>5 m in)以及首次惊厥的体温(<38.5℃或≥40℃)有密切关系(P<0.05)。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与复杂性热性惊厥、初次发病年龄<1岁、热性惊厥的反复发作有关。结论对具有复发高危因素及转为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要密切随访,采取适当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临床特征、相关高危因素、预防及预后。方法:对240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0例热性惊厥患儿中男性发病较女性高,男女比例为1.56:1;初发年龄6个月至3岁者202例,占84.5%;初发体温≥38.5℃者211例,占87.9%;原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117例,占73.8%;有惊厥家族史者67例,占27.8%;热性惊厥分型中单纯型149例,占62%,复杂型91例,占38%,有18例(7.5%)转为癫痫,转为癫痫者与热性惊厥复发及分型有关。35例口服安定预防热性惊厥的患儿复发2例,占5.8%。结论:小儿热性惊厥的发作与年龄、体温、惊厥家族史密切相关;对6个月至6岁的发热患儿,当体温≥38.5℃时,应尽快采取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预防性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惊厥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刁志英 《海南医学》2003,14(12):94-95
现将我科 1 999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收治的 6 8例新生儿惊厥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年内本科收治新生儿患儿共 4 80例 ,其中新生儿惊厥6 8例 ,占同期住院患儿 1 4 .1 7% ;其中男4 4例 ,女 2 4例 ,男女之比为 1 .8:1 ;入院时日龄≤ 3天 2 8例 (4 1 .2 % ) ,4~ 7天 1 3例 (1 9.1 % ) ,8~ 1 4天 2 3例 (33.8% ) ,1 5天~ 2 8天 4例 (5 .9% ) ;胎龄≤ 36周 1 2例 (1 7.6 % ) ,>36周 4 8例 (70 .6 % ) ,≥4 2周 8例 (1 1 .8% ) ;出生体重≤ 2 5 0 0g 1 0例 (1 4 .7% ) ,>2 5 0 0g 4 9例 (72 .1 % ) ,≥4 0 0 0g 9例 (1 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小儿惊厥产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小儿惊厥治疗方案.方法 安定每次0.3~0.5 mg/kg静注;苯巴比妥钠每次8~10 mg/kg,肌肉或静脉缓慢注射;惊厥持续状态者安定重复静注1次;氯硝西泮每次0.02~0.06 mg/kg缓慢静脉注射;副醛每次0.1~0.2 ml/kg肌注;苯妥英钠每次15~20mg/kg于20~30分钟内缓慢静注,12~24小时后予维持剂量,每日5~10mg/kg,分1~2次缓慢静脉注射.结果 颅内感染20例,低钙性惊厥患者1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8例,新生儿破伤风4例,热性惊厥77例.其中1个月~1岁42例(34.7%),1~3岁47例(38.8%),3~6岁22例(18.2%),6~10岁10例(8.3%).惊厥患儿121例中,治愈91例(75.2%),好转17例(14.1%)、死亡和放弃治疗13例(10.7%).结论 熟性惊厥为小儿惊厥的主要原因,以1~3岁婴幼儿易发生惊厥.  相似文献   

18.
惊厥是常见的一种危重病症 ,婴幼儿发病率为 2 %~ 8%。我科近年共收住惊厥患儿 2 3 1例 ,占同期儿科收住院总数的 5 .4%。现将小儿惊厥的抢救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小儿惊厥 2 3 1例的发病原因 :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 2例 (0 .87% ) ,病毒性脑炎 1例(0 44% ) ;②非神经系统疾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 5例(2 1 7% ) ,癫痫 2例 (0 .87% ) ;③全身感染性疾病 :热性惊厥 1 5 9例 (68.83 % ) ,细菌性痢疾 1 2例 (5 .1 9% ) ,肺炎47例 (2 0 .83 % ) ;④其他 :低钙 3例 (1 .2 9% )。2 抢救措施小儿惊厥如不及时正确的抢救…  相似文献   

19.
小儿惊厥264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皓  董国庆 《海南医学》2006,17(5):83-84
目的对小儿惊厥进行病因分析以利干预.方法根据264例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清钙、碱性磷酸酶、脑电图、脑脊液及脑CT等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病因归类分析.结果惊厥病因:高热惊厥192例(72.73%),癫痫25例(9.47%),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24例(9.09%),颅内出血16例(6.06%),颅内感染7例(2.65%).发病年龄以6个月~1岁比例最高,占36.36%;其次是1~3岁33.33%;1~6个月17.80%,3~6岁10.99%,6~9岁1.52%.发病季节:全年均有发病,以1~3月最高,其次为9~12月,4~8月较低.结论高热惊厥为小儿惊厥的主要原因,其次为癫痫、VitD缺乏、颅内出血、颅内感染,但所占比例均在10%以下,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性病例,特别是幼儿,其发生率占儿科急诊的3%~4%.本文收集了我院2000年3月-2003年3月,以热性惊厥为首发表现而入院的105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