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测定38例健康对照组,34例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蛋白尿期;35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期;3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蛋白尿期的血清Adiponectin、hs-CRP和IL-6含量,并分析其与HbA1c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清Adiponectin、hs-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中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2个亚组血清Adiponectin、hs-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1),hs-CRP与Adiponectin和HbA1c呈正相关(F=5.43,P<0.05)。结论Adiponectin、hs-CRP和IL-6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血清三者水平可能对早期诊断和评估糖尿病肾病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灶体积、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3天内血清CRP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6水平,同时选取与观察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标准(CNFDS)进行评分,所有患者均进行CT或MRI检查。结果对照组CRP:6.37±1.08 mg/ml,IL-6:0.12±0.09 ng/ml;实验组CRP:16.29±0.58mg/ml,IL-6:1.68±0.96ng/ml,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梗死灶体积及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P<0.05)。结论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及IL-6对判断脑梗死灶范围大小、病情变化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80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hsCRP、IL-6水平,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hsCRP(16.20±4.86)mg/L、IL-6(98.23±35.61)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sCRP(1.67±0.72)mg/L、IL-6(29.54±15.87)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梗死组的血浆hs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与中、小梗死组。结论:炎性血清标志物hsCRP、IL-6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早期应用抗炎制剂治疗脑梗死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 0月—2022年6月南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 20例ACI患者纳入ACI组,并将患者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另随机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 20名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ACI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血清中Hcy、hs-CRP、IL-6水平和脂代谢相关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ACI患者血清Hcy、hs-CRP、IL-6水平与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CI组血清Hcy、hs-CR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血清Hcy、hs-CRP、IL-6水平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中度组血清Hcy、hs-CRP、IL-6水平低于重度组,3组之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病程中的变化,探讨PCT、IL-6及hs-CRP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20例,动态检测入院后第1、4和7天血清PCT、IL-6及hs-CRP的水平,并与3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各个检测时间点PCT、IL-6及hs-CRP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PCT在SAP组和MAP组入院后第4天出现峰值。MAP组7 d左右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高限水平,SAP组则下降不明显;IL-6在入院后第4天出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第7天时MAP组就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而SAP组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hs-CRP两组均在入院后第1天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余各检测时间点结果与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第4天后MAP组恢复到正常水平附近,而SAP组仍维持较高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PCT、IL-6和hs-CRP指标联合动态检测对AP的诊断、治疗、严重程度分级、病情发展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并对探讨AP患者发病机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结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和β-防御素-3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法对40例急性结膜炎患者进行了血清hs-CRP、Il-6和β-防御素-3的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结膜炎患者在治疗前血清hs-CRP、Il-6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β-防御素-3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2周后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急性结膜炎患血清hs-CRP、Il-6和β-防御素-3水平的变化对临床观察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24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L-1、IL-6的含量。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将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比较不同组的血清IL-1、IL-6的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血清IL-1、IL-6的含量明显升高,重型组血清IL-1、IL-6的含量明显高于中型组,中型组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结论IL-1、IL-6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是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心脉颗粒对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症状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120例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益心脉组6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益心脉颗粒;安慰剂组60例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给予安慰剂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清hs-CRP、IL-6和IL-18水平。结果治疗后益心脉组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P<0.05);益心脉组较安慰剂组血清hs-CRP、IL-6、IL-18水平下降值更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益心脉颗粒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好,能降低患者血清hs-CRP、IL-6和IL-18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28例CHD患者,按诊断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1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4例),选取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照分析4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结果:CHD患者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UAP组和AMI组的hs-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5),但UAP组和A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与IL-6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s-CRP和IL-6水平与CH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hs-CRP、IL-6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IL-6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参与诱导肝脏急性时相蛋白CRP的合成,CRP反馈促进IL-6的产生,两组共同参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服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IL-6和IL-10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两组ACI患者治疗前hs—CRP、IL-6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IL-10明显升高(P〈0.05)。此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ND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较健康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和IL-8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CRP、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CRP、IL-6和IL-8水平依次逐级升高(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血清CRP、IL-6和IL-8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和IL-8水平升高,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检测CRP、IL-6和IL-8有助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康医学》2015,(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23例为观察组,依据梗死面积又分为大、中、小梗死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用ELISA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L-6、IL-8和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和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水平明显增高(P<0.05);其中大梗死组患者血清IL-6、IL-8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IL-6、IL-8和CRP水平可能是早期判断梗死病灶大小的重要指标,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74例AP患者中,重症AP(SAP)组32例,轻症AP(MAP)组42例。分别对其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健康受试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AP组、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高于MAP组(P〈0.01);且MAP组、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检测AP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对患者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抑郁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120例,将60例CHD抑郁患者平均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检测CHD抑郁患者、CHD非抑郁患者及对照组血浆IL-17和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 CHD抑郁患者血浆IL-17、Hs-CRP水平明显高于CHD非抑郁患者及对照组(P〈0.05);ACS抑郁患者血浆IL-17、Hs-CRP显著高于SAP抑郁患者(P〈0.05)。结论 CHD患者血浆IL-17、Hs-CRP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关,且可作为CHD危险分层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法测定100例Af患者(Af组)血清hs-CRP、IL-6水平,与非Af患者(对照组)20例比较;并对Af按持续时间不同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f组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持续性、永久性Af组hs-CRP、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持续性、永久性Af组118-CRP、IL-6水平均高于阵发性Af组.结论 血清hs-CRP、IL-6水平增高反映的炎症状态可能促进房颤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关系。方法:对55例脑梗死患者和49例对照者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 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结果:脑梗死组的hs- CRP和IL6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组hs- CRP与IL-6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参与诱导hs -CRP的合成,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在急性胰腺炎(AP)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东安县人民医院2001年11月~2005年06月住院的AP患者36例,根据疗效分为两组,其中临床有效组30例,临床无效组6例,以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用激光散射比浊法及ELL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入院第1、4天C-RP、TNF—a、IL-6。结果AP临床有效组入院第4天较入院第1天血液中C—RP、TNF—a、IL-6显著降低(P〈0.01);临床无效组入院第1、4天血液中C—RP、TNF—a、IL-6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入院第1天3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RP、TNF—a、IL-6检测是AP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复发性脑梗死(RCI)、初发性脑梗死(FCI)患者血清脂联素(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探讨其含量变化.方法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42例(RCI组),初发性脑梗死(FCI)68例,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RCI组复发期和初发期比较,RCI组复发期脂联素、HDL-C明显低于初发期,TNF-α、hsCRP、LDL-C水平显著高于初发期.(2)与初发期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TNF-α、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TNF-α、hsCRP与LDL-C呈正相关,与HDL-C无相关性;TNF-α与hsCRP、TG、TC呈正相关.结论 脂联素、TNF-α、hsCRP、LDL-C与RCI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脂联素可能是脑梗死复发的敏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KP)、P-选择素(P-selectin,Ps)、白细胞介素-6(intedeukin-6,IL-6)等炎症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关系.方法 测定126名冠心病患者入院及出院时血中CRP、Ps、IL-6浓度,分析它们与ACS患者病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并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CS患者CKP、Ps、IL-6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并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p<0.05),也随病变冠脉数量的增加而增高(三支痛变组>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发生心脏事件与未发生患者组之间CRP、Ps、IL-6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炎症反应与ACS的发生、发展有关,监测血中CRP、Ps、IL-6等炎症标志物的水平对判断ACS诊断、临床预后评估及中、近期心脏事件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