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8,(3):265-26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套圈法行外突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外突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套圈组和缝合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套圈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9±12.4)min、(31.7±10.8)m 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1.2±16.5)min、(80.3±17.6)m L(P<0.05)。套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缝合组的36.0%(P<0.05)。结论腹腔镜下套圈法行外突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宋军晓  王屹 《中国保健》2009,(18):723-724
目的:探讨经腹(TAS)和经阴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检查对子宫肌壁间肌瘤和腺肌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宫体病变患者常规行TAs/或TVCDS检查,分析研究病变的二维声像和血流特点。结果:68例患者中检出肌瘤48例,腺肌瘤20例,与常规手术及病理诊断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8%(45/48)、90%(18/20)。结论:子宫肌壁间肌瘤和腺肌瘤各具一定声像特点,TVCDS能更清晰显示病变细微结构及病变与子宫壁的关系,并敏感捕捉血流信号,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子宫肌壁间妊娠(intramural ectopic pregnancy,IMP)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它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肌层内着床并生长发育,四周被子宫肌层组织所包绕,且与宫腔及输卵管管腔均不相通,发生率约为1/30 000,在异位妊娠中所占比例<1%[1]。IMP患者临床表现有停经、血hCG升高,部分有腹痛及阴道流血,但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与早孕、其他类型的异位妊娠及滋养细胞疾病难以鉴别,常规彩超也容易误诊为子宫角部妊娠或间质部妊娠,且妊娠时间越长,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已婚经产。停经3个月,下腹持续剧痛2天于2010年5月21日来诊。入院前2个月曾有恶心、呕吐、厌油腻等症,于当地医院B超诊断“早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组间对比研究,探讨子宫黏膜下和肌壁间肌瘤合并不孕患者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的妊娠情况及影响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6月~2013年6月该院妇产科接诊的94例子宫肌瘤合并不孕或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黏膜下肌瘤44例,肌壁间肌瘤50例。本研究中行腹腔镜下肌壁间肌瘤切除术26例,行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电切术(TCRM)26例,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黏膜下和肌壁间或浆膜下肌瘤切除术18例,开腹手术20例,经阴道手术4例。对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术后共67例(71.3%)患者妊娠,其中肌壁间肌瘤患者妊娠率为62.0%(31/50),黏膜下肌瘤患者妊娠率为81.2%(36/44)。67例妊娠患者中,自然流产3例、早产4例、异位妊娠1例、足月分娩59例,新生儿均存活,妊娠期和分娩期均无子宫破裂状况发生。患者不孕年限>2年、年龄>35岁、肌壁间肌瘤数目≥4个及最大直径≥6 cm者术后妊娠率明显降低(P<0.05),而黏膜下和肌壁间子宫肌瘤位置、手术时间、缝合层数及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妊娠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对黏膜下和肌壁间子宫肌瘤合并不孕患者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后,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患者不孕年限、年龄、肌壁间肌瘤大小和数目是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TCRM)剔除子宫肌壁间肌瘤(UIM)的优劣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2月-2016年3在该院妇科门诊接受诊治的92例UI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LM组(45例)和TCRM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指征、术后情况、术后妊娠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RM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明显小于LM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LM组(P0.01);TCRM组患者术中输血及转开腹情况少于LM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早于LM组(P0.01),术后住院时间及肌层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LM组(P0.01),术后镇痛情况明显好于LM组(P0.01),术后月经改善及肌层愈合情况也好于L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及发热情况均少于L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RM组患者的术后妊娠情况明显好于LM组,且首次妊娠时间明显短于LM组(P0.01);TCRM组患者妊娠丢失现象少于L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MR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LM组(P0.01)。结论 UIM患者行TCRM或LM均较安全可靠,TCRM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比较子宫壁间肌瘤行宫腔镜电切术与腹腔镜剔除术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子宫壁间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宫腔镜组和腹腔镜组各43例,分别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随访6个月观察肌层愈合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宫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2.5±6.0)ml、手术时间为(43.26±21.79)min、术后排气时间为(22.6±3.5)h,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17.4±10.3)ml、手术时间为(87.29±25.09)min、术后排气时间(34.5±4.3)h,宫腔镜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方面均优于腹腔镜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转开腹率为2.33%、术后月经改善率为95.35%、发热率为6.98%,腹腔镜组患者术中转开腹率为0.0%、术后月经改善率为97.68%、发热率为2.33%,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宫腔镜组患者术后1、3、6个月肌层完全愈合率均高于腹腔镜组(34.88%、69.77%、100.00%、9.30%、41.86%、74.42%),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子宫壁间肌瘤治疗中应用宫腔镜电切术与腹腔镜剔除术均有较好效果,且从整体上来看,宫腔镜手术优于腹腔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正>子宫肌壁间妊娠虽然罕见,但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报告子宫肌壁间妊娠2例,旨在引起同行警惕。1临床资料例1:26岁,G3P0,主诉停经60余天,下腹部疼痛4h加重,伴头晕1h,于2005年10月20日入院。近两  相似文献   

10.
曲鑫  姜桂珍  石晶 《现代保健》2010,(5):147-147
患者,22岁,孕3产0。因“人工流产术后50d,突发性下腹痛1h余”于2009年3月25日入院。2月4日,患者因孕39d于外院行全麻下人工流产术,术中情况不详,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治疗,无不适感,未复查。于2009年3月20日出现阴道流血,色量同以往月经量,持续4d净。3月25日9时许突然出现下腹部剧痛,呈持续性,伴头晕、眼花、心悸症状,恶心、呕吐一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肛门里急后重感明显,晕厥一次,由120急诊入院。  相似文献   

11.
子宫肌壁间妊娠较为少见。现将本院收治的3例子宫肌壁间妊娠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例1,36岁,G1P1,10年前足月产1次。因进行性痛经2年,不规则阴道流血3个月,拟诊子宫腺肌症于1999年3月22日入院。入院时体检:一般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2.
岳静  章汉旺  朱桂金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2040-2040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约5%的临床妊娠患者可出现异位妊娠,大部分位于输卵管。近年来,国外偶有报道IVF—ET术后发生子宫肌壁间妊娠(intrainural pregnancy,IP)。现将我院生殖中心1例IVF—ET术后患者子宫肌壁间妊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中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子宫大小如2+月孕,无生育要求且具有明显痛经和经量增多的子宫腺肌症和/或腺肌瘤患者13例,行腹腔镜下子宫中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了解痛经和经量改善情况. [结果]13例患者术后经量均明显减少.10例术后痛经症状明显改善,其中3例于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痛经症状(症状轻于术前),经药物治疗后改善.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中心体切除术可尽可能剔除子宫腺肌瘤及腺肌症病灶,是子宫腺肌瘤和腺肌症患者保留子宫血管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但手术的远期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家庭医生》2011,(16):40-41
柯大夫: 我今年34岁,2007年2月结婚并怀孕,怀孕5个多月羊水破了,流产,检查没有发现原因。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套扎法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行腹腔镜下套扎法手术,为腹腔镜组;13例行开腹手术,为开腹组。对其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为(36.3±22.1)ml,明显小于开腹组的(90.5±40.5)ml,P〈0.05;手术时间腹腔镜组为(55.0±11.0)min与开腹组的(60.0±22.0)min相近,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腹腔镜组为(6.0±4.0)h明显短于开腹组(24.0±5.0)h,P〈0.05。结论腹腔镜下套扎法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效果好,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李琳 《智慧健康》2022,(4):91-93,96
目的 针对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探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我院妇科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疼痛状况、应激反应指标、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17.
陈雪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32-2833
目的:观察腹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6例子宫腺肌瘤患者行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术后予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结果:26例患者治疗后痛经缓解率为100%,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改变(P>0.05),肝功能均无明显变化,亦无潮热、多汗、阴道干燥、性欲下降等低雌激素症状,无复发。结论:腹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瘤能有效缓解痛经、经血过多等症状,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器官,是一种有效、微创、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特征的肌壁间肌瘤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档并于2013年6月-2014年12月的自然分娩者964例,其中妊娠合并肌壁间肌瘤患者为肌瘤组482例,无肌瘤妊娠者为对照组482例,记录肌壁间肌瘤在孕早期B超下的主要特征、产程进展、阴道出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妊娠合并肌壁间肌瘤患者与对照组妊娠者的产程进展、估计失血量和新生儿出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妊娠合并不同数目、大小和位置肌壁间的肌瘤患者与对照组妊娠者相比,其产程进展、估计失血量和新生儿出生情况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肌壁间肌瘤对自然分娩无显著影响。肌壁间肌瘤的数目、大小和位置对自然分娩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摘要。病人女,60岁,住院号611397,因绝经后发现盆腔肿物8年、明显增大1年而于2003年3月10日人院。病人绝经8年,于绝经前普查妇女病时发现一盆腔肿物,约核桃大小(具体情况不详),因无明显不适且近绝经期,未与特殊处理,亦未遵医嘱定期复查。1年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持续两天自止。近1年病人自觉腹部明显增大,可自行扪及一肿物,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行腹腔镜下套扎法手术,为腹腔镜组;13例行开腹手术,为开腹组.对其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为(36.3±22.1)ml,明显小于开腹组的(90.5±40.5)ml,P<0.05;手术时间腹腔镜组为(55.0±11.0)min与开腹组的(60.0±22.0)min相近,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腹腔镜组为(6.0±4.0)h明显短于开腹组(24.0±5.0)h,P<0.05.结论 腹腔镜下套扎法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效果好,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