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秀娟  王霞 《首都医药》2009,16(20):43-44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用于静脉滴注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及中国期刊数据库文献检索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主要品种为苦黄和舒肝宁。结论从6个方面对舒肝宁注射液和苦黄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合理用药的建议,进而达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4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志燕 《中国药业》2007,16(20):53-54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4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病例,从年龄、性别、药物剂型、临床症状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涉及6个器官/系统、8个品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前3位依次为双黄连粉针剂、清开灵注射液及穿琥宁注射液。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95例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06~2008年上报的9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不良反应/事件以药物热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共76例占80.0%;涉及27个注射剂品种,其中冠心宁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等5种注射剂共诱发63例不良反应/事件占66.3%。结论提倡中药口服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相关研究,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品种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中药注射剂出现的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为36例,分别是注射用血塞通、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参麦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结论 临床应重视合理用药,预防和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王敏 《中国药业》2012,(20):80-8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8年至2011年162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结果不良反应报告涉及18种中药注射剂,居前4位的是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血栓通冻干粉剂、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蒋建章  陈志高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091-309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30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中,共涉及16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发生ADR例数最多的品种依次是:苦黄注射液(5例)、茵栀黄注射液(4例)、参附注射液(3例)、苦参碱注射液(2例)、炎琥宁注射剂(2例)、血必净注射液(2例)、血塞通注射剂(2例)等。结论中药ADR报告中几乎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是皮肤过敏反应,及时报告中药注射剂ADR,加强其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中药制剂上市后再评价及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2015年上报的108例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品种19个,注射剂16个品种,引发药品不良反应105例,占97.22%。口服制剂3个品种,引发药品不良反应3例,占2.78%。居前二位的是热毒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人,主要累及器官是皮肤及其附件。结论提高中药制剂质量,辩证使用中药制剂,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中药注射剂用药监护,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2012~2013年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用药总金额在中药注射剂用药总金额中的构成比、单品种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在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用药总金额中的构成比、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C)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3年,我院共有4种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其用药总金额与构成比变化均不明显;康艾注射液的用药金额、构成比、DDDs均连续两年位居第一,且呈较大幅度上升,2013年的构成比达到85.09%;艾迪注射液的的用药金额、构成比、DDDs下降幅度较大;4个品种的DDC均无显著变化;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康艾注射液在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中占主导地位,但用药结构不合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9.
朱敏 《中国药业》2014,(4):64-66
目的 分析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4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超过5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58.33%.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共37个品种,累及8个系统;活血化瘀类品种涉及不良反应最多,热毒宁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居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6.81%,其次为免疫系统损害,占21.53%.结论 中药注射剂应根据药品说明书严格规范操作,建议重视辨证施治,加强临床用药监护,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向光芳  刘玲 《中国药业》2013,(16):73-75
目的了解医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至2012年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和用量进行统计,采用用药频度(DDDs)分析方法和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年中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量较稳定,总销售金额逐年增加,其中活血扩管类的品种数及销量均排在第1位;销售金额及DDDs居优势地位的单品种是醒脑静注射液,而血必净注射液的日均费用最高。结论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基本合理,但医师在临床应用中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认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19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辽宁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7-2008年度收集到的119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共29个品种,其不良反应累及13个系统-器官。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15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1996~2007年期间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159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涉及27种中药注射剂,其中居前三位的是:刺五加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和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通过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分析,提醒临床医务人员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黑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8年收集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控,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2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我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2010年我市收集到的22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占40.52%。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3.63%;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20.80%。不良反应涉及中药注射剂4类,以活血类品种发生率最高,占51.52%;涉及28个品种,其中双黄连注射液发生最多,占12.55%。结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避免不合理使用造成的人体伤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合76例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08—2010年576例中药不良反应中76例注射剂不良反应,结合中国传统的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原因和药物的使用频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用药频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结论:随着中药注射剂应用变得更加普遍,应加强用药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16.
王辉 《海峡药学》2014,(3):134-138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中药注射剂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DDs)、限定日费用( DDC)、排序比、不良反应( ADR)监测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和品种在逐年增长,主要以理血剂和清热剂为主,其中参麦注射液的DDDs位列前茅,康莱特注射液的DDC最高;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合理性。结论应进一步规范中药注射剂使用,对其使用实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并加强ADR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东莞市中医院眼耳鼻喉科病区2017-2019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临床用药决策支持软件检索2017-2019年东莞市中医院眼耳鼻喉科病区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信息;采用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主动监测功能,监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017-2019年眼耳鼻喉科病区使用中药注射剂排名前3位分别为注射用血栓通、舒血宁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主要诊断排名前3位分别为突发性耳聋、视网膜病变、眩晕。中药注射剂用药合理率为92.8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结论眼耳鼻喉科病区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和安全性较高,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和相关不良反应报告,警示中药注射剂应严格在药品说明书指导下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湘潭市中心医院2012—2015年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湘潭市中心医院计算机HIS系统提供的2012—2015年全部中药注射剂的出库数据,对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率(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排序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销售额呈逐年上升趋势。活血化瘀类品种最多,且构成比、DDC 排名均靠前;抗肿瘤类增长幅度居于所有中药注射剂首位;清热利湿解表类品种数保持较稳定;益气开窍类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构成比、总DDC变化幅度不大,相对较稳定。活血化淤类中药注射剂在品种数和销售金额方面均显著多于其他类;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中,艾迪注射液增幅明显;益气开窍类中药注射剂4年内总体销售情况较稳定,醒脑静注射液销售金额增长较大;清热利湿解表类中药注射剂在销售金额上虽不能与前述3类媲美,然而热毒宁、喜炎平注射液的排序比(B/A)均在0.91~1.20,接近1.00。药品不良反应(ADR)总共68例,其中一般级有61例,严重的有7例,药品说明书未记载的新ADR有8例。结论2012—2015年中药注射剂在湘潭市中心医院的应用越来越广,但其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不容忽视,临床应用时应提高对用药安全性的警惕,临床药师应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共促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常用抗肿瘤中药注射剂治疗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并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抗肿瘤中药注射剂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数据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ADR报告中,老年(> 60岁)、女性的发生率更高;涉及中药注射剂主要为参麦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复方苦参注射液;ADR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样反应、全身性损害、累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ADR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2h内。结论我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重视ADR监测,积极采取降低ADR发生风险的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情况,为指导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4年销售额和销售数量,计算用药频率,对结果进行用药分析;根据药品说明书,总结药品应用疗程和对肝肾功能影响;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2014年不良反应上报情况。结果销售金额在前10名的主要为活血化瘀类的心脑血管用药和补中益气药;丹红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同步性较好,患者应用注射用益气复脉经济负担相对较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应用较普遍,在临床应用中要严密关注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