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诱发放射性肺炎(RP)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实施术后放射治疗。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绝经状态、肿瘤位置、临床分期、放疗前化疗、放疗总剂量、双肺V5、V20及平均耐受剂量(MLD)对放射性肺炎的影响。结果1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后患者中23例出现急性或慢性放射性肺损伤,17例发生RP,RP发生率为14.17%。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正常的乳腺癌患者RP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贫血患者(χ2=8.038,P<0.05),放疗前接受过化疗的乳腺癌患者RP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接受过化疗的患者(χ2=6.397,P<0.05),而不同年龄、绝经状态、分期、放疗前内分泌治疗与否、放疗模式、放疗技术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003~0.473,均P>0.05)。发生RP的乳腺癌患者的PTV1肿瘤体积、PTV2肿瘤体积、V5、V10、V20、全肺MLD的照射剂量显著高于未发生PR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4.678、3.907、2.576、3.754、2.903、3.115,均P<0.05),而发生RP乳腺癌患者的V30、V40、V50与未发生RP乳腺癌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25、0.216、0.307,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5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放疗后发生RP的独立预后因素(RR=1.343,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术后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应该考虑双肺的放疗剂量,设定合理的放疗计划参数,可能可以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比亚芬乳膏预防乳腺癌术后放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将8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结果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和皮肤反应发生剂量两组比较,用药组远远好于对照组。比亚芬能有效地预防乳腺癌术后放疗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共300例放疗病人入组行前瞻性分析,所有病人接受综合治疗,对各因素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结束、6个月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是8%、28%。6个月后放射性肺损伤评估:全组0级216例,1级36例,2级31例,3级17例,无4级放射性肺炎发生。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灶位置和放射性肺炎无明显相关性,同步治疗及放射剂量与放射性肺炎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了解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控制治疗因素对放疗的影响,适当采用一定的药物预防手段,从而提高放疗疗效和剂量,并尽量减轻放疗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共300例放疗病人入组行前瞻性分析,所有病人接受综合治疗,对各因素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结束、6个月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是8%,28%。6个月后放射性肺损伤评估:全组0级216例,1级36例,2级31例,3级17例,无4级放射性肺炎发生。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灶位置和放射性肺炎无明显相关性,同步治疗及放射剂量与放射性肺炎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了解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控制治疗因素对放疗的影响,适当采用一定的药物预防手段,从而提高放疗疗效和剂量,并尽量减轻放疗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放疗、化疗、手术等因素对放射性肺炎(RP)的影响。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10月共300例放疗患者入组行前瞻性分析,所有患者按NCCN标准接受综合治疗,对各因素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放射性肺损伤评估:全组0级216例,1级36例,2级31例,3级17例,无4级放射性肺炎发生;化疗>5周期,同步治疗,放疗中使用氨磷定及放射剂量与放射性肺炎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全肺照射平均计量(MLD)、肺V10、V20在RP的发生上相关性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有明显下降,但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衍生因子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患者的NK细胞较放疗前增加明显,CD3+、CD4+、CD8+、CD4+/CD8+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周期、同步治疗、放疗中使用氨磷定、放射剂量、放射因素(MLD、肺V10、V20)及细胞因子ACE与RP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胸壁放射治疗方式、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血脂等因素与心肌灌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含蒽环类抗癌药方案化疗后的有放疗指征的乳腺癌病人52例,分别于放疗前和放疗后6个月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胸壁不同照射方式、不同照射部位(左侧胸壁和右侧胸壁)、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血脂等因素对心肌灌注改变的影响。结果本研究52例病人接受放疗前心肌灌注均示正常,而接受放疗后6个月共有18例出现心肌灌注改变,占34.6%(18/52),所有患者均无心脏损伤的临床症状;放射治疗照射方式及部位与心肌灌注改变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病人年龄、紫杉醇、三苯氧胺等因素与心肌灌注改变的发生亦无显著相关性;但蒽环类抗癌药物累积剂量(p=0.020,OR:1.010,95%CI:1.002~1.018)和血脂增高(p=0.028,OR:4.529,95%CI:1.173~11.485)与心肌灌注改变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采用6MeV电子束照射胸壁或保乳术后采用6MV光子线切线野照射乳腺/胸壁,对心肌灌注改变的影响均较小。接受含蒽环类抗癌药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其心肌灌注改变与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呈正相关。高血脂是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后心肌灌注改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胸部肿瘤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至我院行胸部恶性肿瘤放疗治疗患者10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将患者分为肺炎组38例和非肺炎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胸部肿瘤放疗产生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以患者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为因变量对患者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影响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结果:肺炎组患者年龄≥60岁、有肺功能缺陷或合并慢性肺病、吸烟、照射总剂量≥51Gy、肺V30≥19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肺炎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性别、肿瘤部位无明显差异(p0.05),以患者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为因变量对患者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肺功能缺陷或合并慢性肺病、吸烟、照射总剂量以及肺V30使影响胸部肿瘤放射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功能缺陷或合并慢性肺病、吸烟、照射总剂量较大以及肺V30较高的患者容易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要重视放射性肺炎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前后肺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方法68例未手术的肺癌患者,男42例,女26例,中位年龄52岁,KPS评分≥80分,均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前及放疗后1、3个月检查肺功能主要参数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量(FEV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CLCO),同时观察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剂量为60~70Gy。24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放射性肺炎,其中I级11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3例,无V级病例。FVC放疗前与放疗后3个月0级(n=44)和I+Ⅱ+Ⅲ+Ⅳ级(n:24)放射性肺炎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l.0和DLCO放疗前与放疗后3个月的0级(n=44)和I+Ⅱ+Ⅲ级+Ⅳ级(n=24)放射性肺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20,V30及MLD平均值越大,放射性肺炎程度越高: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DLCO水平显著降低,放射性肺炎患者FEVl和DLCO放疗后显著降低。V20,V30,及MLD可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港市某医院收治的11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7),对照组患者予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乳腺癌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2组患者术后均予以常规的CMF化疗方案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乳房美容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改良根治术相比,应用乳腺癌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具有更多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化疗治疗肺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将本院90例肺鳞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3D—CRT联合EP化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照射法。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近期疗效、1年、3年、5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等毒副作用的发生率较高,与治疗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骨髓抑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肺鳞癌患者采用3D—CRT联合化疗法进行治疗,近期疗效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毒副作用发生率小。  相似文献   

11.
赵枫 《工企医刊》2014,27(4):873-875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的临床情况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明确其发病因素与应对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05月至2013年05月期间收治的需行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共1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8.0程序软件统计肺癌患者的性别、病变位置、肺合并症、照射剂量以及照射面积等因素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明确各因素与放射性肺炎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发生放射性肺炎62例,发病率34.83%。其中,女性发病率(37/48.68)高于男性(25/24.51);病变位置为周围型(36/42.35)高于中心型(26/27.96);肺部合并症患者(33/57.89)高于肺部无合并症患者(29/23.97);并且放射性肺炎发生率随着常规照射剂量与面积的增大而增加,该类因素与其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肺癌患者的性别、病变位置、肺合并症、照射剂量以及照射面积等因素均能显著影响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临床需给予适当的应对措施以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与传统放疗对子宫颈癌术后患者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60例,根据术后实施放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调强放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放疗,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及术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直肠反应、胃肠道反应及膀胱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肾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癌术后实施调强放疗对靶区具有更佳的适形性,在保证有效照射剂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放疗带来的毒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284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特点,并对年龄、引流管、营养不良等潜在因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总结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4例患者发生34例感染,感染率为11.9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为主,分别占50.00%、20.59%、17.65%;共分离出病原菌44株,以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1.82%、29.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放疗或化疗、糖尿病、引流、营养不良是乳腺癌术后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呼吸道及皮肤组织是乳腺癌患者术后主要感染部位,联合放疗或化疗、糖尿病、引流、营养不良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血糖控制、营养支持等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疗效。[方法]58例经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34例进行单纯放疗、24例进行术后放疗结合化疗,并进行疗效对照。[结果]保乳手术后单纯放疗组放疗后3年、5年生存率略高于保乳手术后放疗结合化疗组的患者,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后单纯放疗或结合放、化疗对早期乳腺癌疗效与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结合放、化疗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对比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乳腺癌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观察组给予调强放疗,对两组患者放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局部复发率和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放疗,乳腺癌保乳术后行调强放疗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不同化疗方案同期联合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予以替加氟联合顺铂化疗,化疗后均给予放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96.0%vs.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心呕吐、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替加氟联合顺铂化疗同期联合放疗与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同期联合放疗的效果相当,但前者不良反应更少,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颜志勇 《工企医刊》2013,26(1):19-20
目的观察奥克喷预防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18例鼻咽癌放疗及30例乳腺癌术后行胸壁放疗的共计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治疗组在开始放疗至放疗结束后2周内给予奥克喷保护照射野皮肤,对照组只做常规皮肤护理,不涂任何药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放射性皮炎Ⅰ、Ⅱ、Ⅲ级的发生率分别为为25%、33.3%、83%和58.3%、45.8%、16.7%;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出现在30Gy以前的分别为50%和79.2%。两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奥克喷能有效地降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程度,并且能推迟损伤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院》2016,(7):944-947
目的探讨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期间的急性放射性毒性和生命质量情况。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符合入组条件的3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年龄26~67岁,随机分至大分割研究组(14例)和常规分割对照组(16例)。全乳调强放疗剂量:大分割组40.5Gy/15f/21d,常规分割组50Gy/25f/35d;瘤床加量:大分割组至46.5Gy/16f/22d,常规分割组至60Gy/30f/42d。结果所有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均列为Ⅰ~Ⅱ度,研究组和对照组急性皮肤毒性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放射性心、肺毒性出现。生命质量结果显示:除情感状况(EWB)指标研究组较对照组差(P<0.05)外,其余5个指标(包括量表总得分TOTAL在内)两组得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瘤床加量大分割放疗具有与常规分割放疗耐受良好,提示具有同等的急性毒性和生命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临床因素和放疗剂量学因素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KPS评分≥70分,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的93例患者。通过计划系统剂量体积直方图获得患者V10、V20、V30、V40、V50、平均剂量、处方剂量等参数,评估患者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对比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患者与未发生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剂量学资料,分析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93例患者中,2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42例,发生率为45.1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步化疗、合并糖尿病、食管平均剂量是影响2级以上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制订放疗计划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化疗史、合并疾病,综合考虑剂量学因素,降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复发风险乳腺癌患者术后紫杉醇联合塞替哌大剂量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复发风险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外周血自体干细胞移植支持下大剂量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所有高复发风险乳腺癌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均采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辅助下大剂量进行化疗。其中有23例患者经诊断[三阴乳腺癌患者有16例,雌激素阴性乳腺癌患者有4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患者有3例]此类患者均采用三药[170mg/m2紫杉醇、150mg/m2塞替哌]联合方案进行化疗治疗以及将卡铂设定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6,300mg/m2,分成2d给药);另外27例患者均采用紫杉醇170mg/m2联合塞替哌150mg/m2两种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结果:50例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限为32个月,3年中位无病生存期率为61.2%。所有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安全性较好,其中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大剂量紫杉醇联合塞替哌化疗方案辅助治疗高复发风险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安全性良好,大剂量化疗对高复发风险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