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瑞格列奈与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方法:从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采用格列吡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治疗后12周和25周的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24周空腹C肽和总胆固醇、体重、甘油三酯,对比两组是否有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果: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空腹、餐后2h血糖情况来看,两组均出现了下降,P<0.05;从治疗后12周的结果来看,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情况来看,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瑞格列奈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格列吡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瑞格列奈治疗,观察组给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治疗,观察两组的FPG、2hPG、HbA1C、LDL-C及TG。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降低,对照组治疗后FPG、2hPG、HbA1C、LDL-C以及T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和L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比较瑞格列奈和格列吡嗪对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单纯饮食控制或加用二甲双胍药物治疗不满意的Ⅱ型糖尿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50例和格列吡嗪48例,疗程8周。结果 瑞格列奈和格列吡嗪对空腹血糖均有显著性下降,总有效率分别为92%、89%,两药降低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餐后2小时血糖的疗效高于格列吡嗪,总有效率分别为94%、81%(P<0.01),两药能明显降低HBAIC但瑞格列奈疗效优于格列吡嗪(P<0.05),瑞格列奈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口服后2小时血浆胰岛素浓度高于格列吡嗪。结论 瑞格列奈和格列吡嗪对空腹血糖均有显著性下降,但瑞格列奈控制餐后高血糖和HBAIC明显优于格列吡嗪。  相似文献   

5.
吡格列酮联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菊萍  陶冬青  张令晖 《中国药师》2009,12(11):1594-159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联用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单用瑞格列奈治疗,共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2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压、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血糖、HbAlc、Fins、2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0.01),并能降低患者血脂(P〈0.05),血压影响不大,且无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吡格列酮联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在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比较瑞格列奈与格列吡嗪对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7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瑞格列奈组(n=35)及格列吡嗪组(n=36),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治疗,于治疗前及2个月治疗结束时对比两组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h血糖.晨空腹及餐后2hC肽水平。结果:治疗2个月后较治疗前,两组的血糖均有所下降。胰岛功能也有所改善,但那格列奈组对于血糖控制情况,尤其是餐后血糖以及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均较格列吡嗪组明显。结论:瑞格列奈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尤其对于餐后高血糖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并能更加有效地保护胰岛B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吡嗪与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诊断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每晚21:00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0.1U·kg-1;三餐前30min口服格列吡嗪,每次2.5mg。观察组每晚21:00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0.1U·kg-1;三餐前15min口服瑞格列奈,每次0.5mg。4个月后比较血糖控制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空腹C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瑞格列奈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千岛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瑞格列奈治疗,观察组采用瑞格列奈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 FINS)、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hPG、FINS、HbA1c、TG、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FINS、HbA1c、TG、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低血糖以及严重的脏器损害等。结论瑞格列奈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朱宗波 《海峡药学》2015,(2):170-17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吡嗪缓释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格列吡嗪予以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格列齐特予以治疗。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都较治疗前得到显著的降低(P<0.05),但是两组患者之间比较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未发生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吡嗪缓释胶囊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降糖效果,每天只需用药1次,使用方便,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5,(18):2517-2520
目的:系统评价格列吡嗪对比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格列吡嗪(试验组)对比瑞格列奈(对照组)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RCT,合计1 0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MD=0.43,95%CI(0.20,0.65),P<0.001]、餐后2 h血糖水平[MD=0.49,95%CI(0.04,0.94),P=0.03]和低血糖发生率[OR=2.99,95%CI(1.83,4.88),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4,95%CI(-0.44,0.16),P=0.35]。结论: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优于格列吡嗪。受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和样本量限制,该结论有待更多设计严格、长期随访的大样本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瑞格列奈治疗,研究组给予瑞格列奈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比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FBG、2 hPBG及HbA1c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LDL-C及PG-LDL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4%稍高于对照组的10.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8,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效果好,能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格列酮类增敏剂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糖尿病发展极为迅速,在我国约有患者5 000万,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1亿,全球将达到3亿,其中>90%为2型糖尿病[1,2].2型糖尿病是一类以高血糖为共同表现的、多种病因所致多种疾病的综合体,具有非常复杂的异质性,其发病机制是对胰岛素耐受和胰腺β细胞功能呈进行性衰竭,主要表现是肝脏、脂肪组织及骨骼肌的胰岛素水平降低,作用减弱,并发展成为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子.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60%~70%是死于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脑卒中以及下肢血管阻塞性疾病[3].为此,如何克服胰岛素耐受,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潘花 《中国当代医药》2014,(24):137-139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接受瑞格列奈治疗患者96例,依据每日瑞格列奈服用剂量随机分成3组,每组32例,对照组剂量为1.0 mg/d,研究A组为1.5 mg/d,研究B组为2.0 mg/d,比较3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的FINS、HOMA-β与HOMA-IR水平、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B组的低血糖发生率(21.88%)高于对照组的0(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FBG与2 h PG高于研究A、B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瑞格列奈每日服用最佳剂量为1.0 mg,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且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讨论糖耐量异常患者使用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选自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治疗3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FINS、2h PBG、2h INS均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吡格列酮治疗糖耐量异常患者效果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F2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等出现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糖尿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相比二甲双胍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DM)患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IR)和(/或)胰岛素分泌缺陷,而胰岛素分泌缺陷表现为第一分泌相缺乏或减弱,第二个胰岛素高峰延迟。胰岛素分泌节律的紊乱导致餐后高血糖及空腹血糖升高。瑞格列奈可迅速促胰岛素分泌,改善2型DM患的早期时相胰岛紊分泌障碍.恢复胰岛素分泌节律,有效控制餐后及空腹血糖。本研究比较瑞格列奈与格列吡嗪对肥胖及非肥胖2型DM患的降糖效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荣文  蔡凌霜 《新药与临床》1997,16(2):109-110
目的:观察格列本脲、阿司匹林及小檗碱联合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疗效。方法:NIDDM病人218例,男性98例,女性120例,年龄46±s11a(32 ̄65a),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88例,格列本脲组60例,阿司匹林组38例,小檗碱组32例。联合治疗组口服格列本脲2.5 ̄10mg,bid,阿司匹林0.3g,tid,小檗碱0.3g,tid;格列本脲组、阿司匹林组及小檗碱组分别单独口服格  相似文献   

19.
格列本脲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配伍组方上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二者合用治疗糖尿病具有滋肾养阴、降低血糖、互补互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格列本脲、阿司匹林及小檗碱联合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疗效。方法:NIDDM病人218例,男性98例,女性120例,年龄46±s11a(32~65a),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88例,格列本脲组60例,阿司匹林组38例,小檗碱组32例。联合治疗组口服格列本脲2.5~10mg,bid,阿司匹林0.3g,tid,小檗碱0.3g,tid;格列本脲组、阿司匹林组及小檗碱组分别单独口服格列本脲、阿司匹林及小檗碱,开始剂量同联合治疗组,再按血糖水平调整。治疗10mo。结果:联合治疗组格列本脲用量小于格列本脲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少;格列本脲组血糖下降,但波动幅度大。阿司匹林及小檗碱组血糖下降缓慢。结论:格列本脲合用阿司匹林及小檗碱治疗NIDDM疗效较单独用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