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2例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发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起源于支气管黏液腺 ,并具有低度恶性的特点 ,临床较为罕见 ,临床多采用手术合并放射治疗和化疗 ,笔者总结了天津市肿瘤医院自 1 979~ 1 998年收治的所有 1 2例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病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1 2例中 ,男性 1 0例 ,女性 2例 ;年龄 32~76岁 ,中位年龄 59岁。病程 1 0天至 2 4个月。其中以单纯咳嗽为主要症状者 6例、咳嗽伴痰中带血 3例、有胸背痛者3例。影像学检查 :1 2例均经X射线及CT检查 ,病变位于左肺上叶 4例、左肺下叶 1例 ,右肺上叶 2例、右肺下叶 5例。病…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早期及临床表现不典型 ,易被医生忽视而误诊 ,而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直接影响其疗效及预后。作者对 1990 -2 0 0 0年误诊的 5 0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我院共收治鼻咽癌 185例 ,其中5 0例有误诊误治过程。 5 0例误诊病例中 ,男 3 8例 ,女 12例 ;年龄 3 5~ 73岁 ,平均 5 1岁。均经病理诊断 ,中、低分化鳞癌 45例 ,高分化鳞癌 1例 ,未分化癌 2例 ,黏液表皮样癌 1例 ,低分化腺癌 1例。患者有鼻塞等临床症状而未就诊 ,直至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才就医而延误诊断者为 5 2 .3 8%…  相似文献   

3.
腮腺恶性肿瘤为头颈部常见肿瘤。我院从 1974年 1月— 1994年 12月术后放疗 10 1例腮腺恶性肿瘤。现对其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全部病例男性 5 8例 ,女性 43例 ,年龄 15岁~ 6 8岁 ,中位年龄 45岁。主要病理类型为粘液表皮样癌 2 6例 ,恶性混合瘤 2 2例 ,腺样囊腺癌 16例 ,腺癌 15例 ,腺泡细胞癌 11例 ,鳞癌 7例 ,未分化癌 3例。本组 10 1例中 6 0例为肿瘤局部切除术后 ,41例为广泛切除术后 ,包括给予切除全腮腺及直接侵犯的肌肉组织及足够的周围正常组织 ,对于颈部转移瘤较高的鳞癌和未分化癌行选择性上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腮腺肿瘤常为多中心性 ,具潜在恶性或恶性的生物学特性 ,术后局部复发率高[1 ] 。我院 1988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共收治复发性腮腺肿瘤 47例 ,现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47例腮腺肿瘤患者中男性 2 4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15~ 71岁 ,中位年龄 41.9岁。混合瘤恶变 11例 ,混合瘤 7例 ,黏液表皮样癌 7例 ,腺样囊性癌 6例 ,腺泡细胞癌 4例 ,乳头状腺癌 4例 ,恶性混合瘤 3例 ,鳞癌 2例 ,淋巴上皮病恶变 1例 ,恶性肿瘤分类不详 2例。 47例中 4例为我院首治后复发者 ;43例为外院手术后复发者 ,行 1次手术者 2 8例 ,行 2次手术者 14例 ,行 4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认识.方法 我院共收治,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8月至2014 年2月收治的12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男6例,女6例;年龄13~63岁,平均年龄41.1岁;有抽烟史5例,无抽烟史7例;病程16 d~2 a,多集中于1~3个月;病变位于段支气管及以上气道者9例,位于肺内者3例;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9例,咯血或痰中带血丝3例,发热3例,胸闷、呼吸困难6例;低度恶性者10例,高度恶性者2例;行手术治疗10例,化疗1例,放疗1例.随访结果显示,1 a生存率91.7%、3 a生存率75.0%、5 a生存率65.6%.结论 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临床少见,多见于青年,症状不典型,低度恶性患者居多,治疗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措施有望改患者生存时间,其预后与病理分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腭部腺源性肿瘤的病原特征、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材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 87例腭部腺源性肿瘤的资料并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 本组腭部腺源性肿瘤 87例 ,其中男性 33例 ,女性 5 4例 ,男女比为 1∶1 6 3,发病年龄 10~ 72岁 ,平均年龄42岁 ,35~ 5 5岁占 76 %。原发部位以软硬腭交界处最多 ,占 5 3%。多形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肿瘤 ,占本组病例的 82 7% ,恶性肿瘤稍多于良性 ,良恶性比约为 1∶1 2 3。结论 资料分析提示腭部腺源性肿瘤中恶性稍多于良性 ,多形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占了绝大部分 ,而好发于大涎腺的良性肿瘤Warthin′s瘤罕见于腭部。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结合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7.
本院从1975年7月至1982年12月共收治上领窦癌118例,占同期全院收治恶性肿瘤的2%,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占4%,居第五位。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83例(70%),女35例(30%),男女之比为2.4:1。年龄13~70岁,平均51.4岁。40—69岁为高发年龄,占74.6%。病理本组均有X线片诊断,其中有病理证实者84例,包括鳞癌55例(65.5%),腺样囊性癌4例,腺癌4例,乳头状瘤恶变6例,粘液表皮样癌2例,未分化癌2例,恶性混合瘤1例,癌(未分类)10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涎腺肿瘤的发病情况 ,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对 1 980~ 1 995年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 60例小涎腺肿瘤的年龄、性别、好发部位、诊断、治疗等进行了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  60例口腔小涎腺肿瘤 ,良性肿瘤 2 6例占 43 .33 % ,恶性肿瘤 34例占 56 .67% ,良性肿瘤中的混合瘤多见占良性肿瘤的 69.2 3 % ,恶性肿瘤中以黏液表皮样癌为多 ,1 4例占恶性肿瘤的 41 .1 8% ,手术 +放疗者占恶性肿瘤的 38.2 4 % ,5年生存率为 68.97%。结论 小涎腺肿瘤中恶性肿瘤多于良性肿瘤。术前X线检查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首次手术彻底性是防止复发的关键。术后辅助放疗可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AQP1及AQP5在腮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的表达及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高分化18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7例)和20例正常腮腺组织AQP1和AQP5的表达及分布.结果:AQP1和AQP5在腮腺黏液表皮样癌中主要定位于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腮腺腺泡上皮中,在腮腺正常组织中主要位于腮腺腺泡上皮.在癌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显著性分别为P<0.01和P<0.05.分化程度不同的黏液表皮样癌组之间AQP1和AQP5表达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AQP1和AQP5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QP1和AQP5在腮腺黏液表皮样癌中均有表达,并可能与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有关,与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8 1年 7月 1日~ 2 0 0 2年 5月 3 1日 ,我院共对 2 5 8例肺癌患者施行了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 ,取得了良好疗效 ,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5 8例患者 ,男 2 0 6例 ,女 5 2例。年龄 2 2~ 80岁 ,中位年龄5 7岁 ,平均年龄 5 3岁。其中鳞状细胞癌 2 16例 ,腺癌 19例 ,腺鳞癌 6例 ,类癌 10例 ,腺样囊性癌和表皮样癌各 3例 ,神经鞘瘤1例。1.2 结果2 5 8例患者无手术死亡 ,切缘癌阳性 5例 ,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和吻合口狭窄各 2例。 2 1例失访 ,余 2 3 7例经 1~ 2 2年随访。 1年内死亡 18例 ,4例为切缘癌阳性 ,余为N2 患者 …  相似文献   

11.
我院应用倍恩胶囊 (国产醋酸甲羟孕酮 )配合放射治疗对5 0例中晚期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证实醋酸甲羟孕酮对口腔肿瘤放疗患者具有促进食欲 ,改善放疗中的厌食和骨髓抑制作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 2 0 0 1年 2月 -2 0 0 2年 10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 5 0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 ,均诊断明确 ,且经病理证实 ,以鳞癌为主 ,占 82 % (4 1例 ) ,其他为腺样囊性癌和未分化癌 (9例 ) ,包括术后放疗 3 8例、单纯放疗 7例和姑息放疗 5例。全部患者中男2 0例 ,女 3 0例 ;年龄 48~ 82岁 ,中位年龄 61 5岁 ;分为用药组2 5例 ,男性 10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黏膜表皮样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通过对31例黏膜表皮样癌临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显示不同性别肿瘤发病部位有差异,发生于大涎腺者及颌骨者男多于女,而发生于小涎腺者反之.大、小涎腺病变平均年龄分别为37.1和35.4岁.组织学特征,高分化(76.7%),以黏液细胞、透明细胞和分化好的表皮样细胞为主,细胞呈大片状、囊腔状或腺管状.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少见.低分化以分化差的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为主,癌细胞呈小团块状或条索状排列.腺管样和囊腔样结构少见,癌巢中心常坏死,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呈浸润性生长.结论 黏膜表皮样癌的病理分型对治疗方式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 (mucoepidermoidcarcinoma ,MEC)是涎腺常见的恶性肿瘤 ,约占涎腺恶性肿瘤的 30 % ,发病率居涎腺癌首位。尽管涎腺MEC术后生存率较高 ,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在术后一定时间内出现复发、转移 ,甚至死亡。多年来 ,许多学者从临床病理学角度对涎腺MEC的预后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一、影响涎腺MEC预后的临床因素1.性别、年龄与预后 :有研究显示 ,性别及年龄不同 ,涎腺MEC患者的预后亦不相同。Choi等[1 ] 对涎腺MEC术后生存因素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 ,性别对术后生存率有影响 ,男性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低于女性。Goode等[2 ] 对 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多药耐药基因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37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及12例正常涎腺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P-gp、GST-π和TopoⅡ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及正常涎腺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9%(34/37)、86.5%(32/37)和21.6%(8/37)。TopoⅡ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P-gp、GST-π和TopoII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多药耐药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检测P-gp、GST-π和TopoⅡ可为临床拟定化疗方案提供依据,也可作为判断涎腺黏液表皮样癌预后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 分析肺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标准及预后。[方法] 对31例肺原发黏液表皮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1例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低级别者13例,高级别者18例。患者多表现为咳嗽及痰中带血,偶有胸痛、胸闷和发热等症状。其中单纯肺楔形切除2例,单纯部分肺叶切除7例,部分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14例,单侧全肺叶切除2例,6例无手术适应证。低级别和高级别患者手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是100%、100%和63.6%、54.5%。[结论] 肺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是肺部少见的恶性肿瘤。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与涎腺的黏液表皮样癌相似。确诊主要靠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此类型肿瘤生长缓慢,手术易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女性肺癌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女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对我院 1989年 10月至 2 0 0 0年10月期间收治铁路职工及家属女性肺癌 8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年龄 患者年龄范围为 34~ 82岁 ,平均 60 .5岁。小于 35岁者 2例 ,占 2 .5 % ;36~ 4 5岁者 9例 ,占11.2 % ;4 6~ 60岁者 2 4例 ,占 30 .0 % ;>60岁者 4 5例 ,占 5 6.3%。1.2 病理类型  80例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 ,其中腺癌 37例 ,占 4 6.3% ;鳞癌 2 8例 ,占 35 .0 % ;小细胞未分化癌 13例 ,占 16.2 % ;腺鳞癌 2例 ,占 …  相似文献   

17.
周静萍  陶德韬 《中国肿瘤》2006,15(2):124-126
[目的]研究TGFβ1,TGFβRⅡ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涎腺组织,45例黏液表皮样癌中TGFβ1和TGFβRⅡ的表达。[结果]正常涎腺组织,黏液表皮样癌中均表达TGFβ1阳性,但正常组的染色强度明显低于肿瘤组(P〈0.05);TGFβRⅡ在正常涎腺组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在肿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2.22%,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高分化组TGFβRⅡ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组。[结论]TGFβ1的高表达和TGFβRⅡ的缺失在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的 12 8例原发性腭部小涎腺肿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2 8例中良性肿瘤 5 3例 ( 4 1.4 % ) ,以多形性腺瘤多见。恶性肿瘤 75例 ( 5 8.6% ) ,恶性以黏液表皮样癌多见 ,腺样囊性癌次之。所有病例均经外科手术治疗 ,恶性肿瘤 3年生存率 82 .5 % ,复发率 2 3 .8%。结论 外科手术是腭部小涎腺肿瘤主要治疗方法 ,局部复发是恶性肿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侯恩存 《肿瘤防治研究》2002,29(6):494-494,499
 肺癌较多发生在 4 0岁以后 ,随着肺癌发病人群的不断年轻化 ,4 0岁以下的肺癌患者不断增加。有报告指出 ,4 0岁以前发生的肺癌比 4 0岁以后的预后凶险 ,而另一些报告则提示年轻肺癌患者预后并不比年老患者差 ,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手术后 4 0岁上下的肺癌患者疗效是否有显著差别。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资料 本研究对我院 1985~ 1995年手术的支气管肺癌病人进行随访 ,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肉瘤和类癌排除在本研究之外。  10年间共有 2 4 6例支气管肺癌病人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 ,其中年龄 <4 0岁者 2 6例 ,男 18例 ,女 8例 ,男女之比为 2 .2 5∶1;而年龄 >4 0岁者 2 2 0例 ,男 170例 ,女 5 0例 ,男女之比为 3.4∶1。 4 0岁以下的病人中14例就诊时没有明显症状 ,系在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肺癌 ,其余 12人在就诊时已有症状 ,最常见的是咳嗽、胸痛、咯血、声嘶 ,这些症状持续约1~ 5个月 ,平均 2 .2个月。1.1.1 各年龄组病理类型分布  4 0岁以下者 6 5 .4 %为腺癌 ,30 .8%为鳞形细胞癌 ,而在 4 0~ 4...  相似文献   

20.
周静萍 《中国肿瘤》2005,14(8):543-545
[目的]研究p16、p15在正常涎腺组织和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黏液表皮样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涎腺组织、45例黏液表皮样癌中p16、p15蛋白的表达.[结果]黏液表皮样癌中p16、p1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2%、73.3%,显著低于其在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100%)(P<0.05),且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递减并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p16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16、p15两基因在黏液表皮样癌的表达中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16、p15的失表达与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p16基因的异常可能是更为直接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