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采用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会阴切口的实例,与羊肠线间断缝合的会阴切口的例子比较,可吸收线连续缝合会阴切口328例中327例均于产后48—72小时出院,而羊肠线间断缝合会阴切口均于产后72小时后出院。因此得出了它的优点:可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提高母乳喂养率;皮肤愈合良好,无需拆线;疤痕小,提高病床周转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2.
吸收性合成缝线缝合剖宫产腹部切口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美国强生公司薇乔4/0可吸收性合成缝线(缝合)剖宫产腹部切口(无论直切口或横切口)342例,并随机抽取剖宫产腹部切口传统丝线缝合3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彭小根  王晓年 《职业与健康》2001,17(11):165-166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手术中尽量减少损伤,手术后康复快及切口的大小、美观都在患者的要求之列。自1999年6月~2000年6月,对阑尾切口采用合成缝线二分法皮内缝合5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其中单纯性阑尾炎18例,化脓性阑尾炎22例,坏疽性阑尾炎14例,年龄最大为73岁,最小为3岁,平均年龄为25岁。1.2 手术方法 阑尾切除手术末期,常规缝合腹膜,切口止血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2004年5月~2005年12月采用美国强生有限公司生产的135 cm长保护微乔(Coatedvicryl),连续缝合腹部各层组织的方法缝合妇产科手术共计128例,将与同期住院的丝线缝合的妇产科手术切口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观察组128例,年龄19~65岁。对照组380例,年龄20~66岁,两组病人年龄、体重、营养状态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例中的产科病例均以妊娠高血压、胎儿宫内窘迫、臀位等剖宫产指征,妇科病例为子宫切除术、附件切除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等,两组手术原因构成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采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1·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菌薇乔缝线在胃肠急诊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作用,为减少胃肠急诊手术治疗切口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60例胃肠急诊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抗菌薇乔缝线缝合,对照组采用传统丝线缝合,比较影响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及切口感染率。结果术后3~20d,观察组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2.50%,对照组切口感染9例,感染率11.2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类切口的感染率观察组为1.25%、对照组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类切口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手术时间>120 min的感染率观察组为1.25%、对照组则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min时,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菌薇乔缝线与普通缝线相比,可降低手术时间≥120min和Ⅲ类切口胃肠急诊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手术切口部分延期缝合法预防急诊腹部切口感染.方法 急诊手术采用切口部分延期缝合法161例患者(延期缝合组),手术结束缝合切口时,0.9%氯化钠冲洗切口,选择1处或2处垂直褥式缝合皮肤暂不打结开放,安放皮片引流,术后1 ~2d拔除皮片,4~5d打结关闭开放的皮肤,术后8~9d即可拆除后打结的缝线.观察手术时间、切口裂开及感染情况,并与急诊手术采用切口常规缝合法137例患者(常规缝合组)比较.结果 延期缝合组无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发生,住院时间(13.4±1.6)d.常规缝合组发生切口感染23例,切口感染率16.79%,切口裂开7例,切口裂开率5.11%,住院时间(22.6±2.1)d.两组切口感染率、切口裂开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口部分延期缝合能有效预防急诊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7.
胡颖兰 《现代保健》2012,(28):129-130
目的:通过对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和普通线缝合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对比观察,进一步推广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4月-2012年4月使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缝合的289例妇产科患者为A组,选取263例普通缝线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感染情况及恢复时间。结果:A组和B组在术后感染率和切口恢复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相对于普通线缝合来说,感染率低,切口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王秀芹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3186-3186
剖宫产手术切口缝合分为皮肤间断缝合及皮内缝合,其外表美观,不需拆线,住院时间短,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少数皮内缝合的手术切口在吸收期易出现缝线反应,现就我院2003年1月~2004月12年剖宫产手术切口行皮内缝合出现缝线反应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何凤鸣 《现代保健》2011,(5):178-179
目的观察95%酒精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45例各种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用95%的酒精配合TDP灯照射。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6~19d,切口于术后11~25d愈合;治疗组治疗2—5d,切口于术后7~12d愈合。两种治疗方法中均没有因处理脂肪液化延长抗生素的应用,切口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采用95%酒精配合TDP灯照射的疗法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薛志雯  张淑敏 《职业与健康》2007,23(19):1776-1777
目的探讨医用可吸收缝线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400例住院行剖宫产术的术者,随机分成2组,200例在剖宫产术中分别采用普通铬制肠线、丝线进行缝合各层组织为对照组,200例在剖宫产术中,采用人工合成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缝合各层组织为观察组,观察临床效果。数据处理应用u检验及χ2检验。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及术后子宫切口愈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医用可吸收缝线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恶露持续时间,促进子宫切口愈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360例腹部手术切口皮内连续缝合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妇产科自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11月对腹部手术36 0例患者采取用高分子消毒可吸收性合成线 (polysorb)皮内连续缝合法 ,效果较好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情况36 0例腹部手术中 ,下腹横切口 2 5 9例 ,下腹正中直切口 10 1例 ;所行手术包括子宫切除术 92例 ,附件手术 78例(含腹式双侧输卵管结扎术 ) ,子宫下段剖腹产术 190例 ;合并贫血 16例 ,腹部伤口疤痕 2 4例 ;患者年龄 2 3~ 5 1岁 ,平均 2 8.2岁。1.2 缝合方法按常规腹部手术方法缝合腹膜 ,腹直肌前鞘后 ,1号或4号丝线 (视皮下脂肪厚薄而定 )间断全层缝合皮下…  相似文献   

12.
陈新民  周玺 《工企医刊》1995,8(3):45-45
切口感染是外科急腹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往临床上常单纯依靠抗生素来预防切口的感染。但感染率相当高。我院自1989年以来应用国产 TDP灯综合治疗,对预防急腹症术后切口感染11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切口感染诊断标准:术后48小时,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感染切口疼痛,体温升高,多在38℃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后侧小切口应用不可吸收缝线贯穿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基底部经胫骨双隧道复位固定撕脱性骨折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膝关节内后侧小切口应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急性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术后随访4~20个月,中位时间9个月;术后3个月骨折均愈合,膝关节活动度均超过120°,无伸膝受限,有1例轻度移位,后抽屉试验阳性,其余均阴性,Lyshlom评分(91.0±3.6)分.结论 内后侧小切口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急性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方法简单,固定可靠,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湿性愈合敷料对脂肪液化切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01月—2012年01月期间我科出现的70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湿性愈合敷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7.1%,观察组总有效率91.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势明显。结论采用湿性愈合敷料处理腹部切口,不但能减少换药次数,还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治疗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们自1995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24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渗液停止时间5~16天,平均6.5天。放置引流3~16天,平均4天。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其中一期愈合19例,二期愈合5例。愈合时间8~22天。结论避免高电流电刀长时间烧灼脂肪,手术操作轻柔,术中做好脂肪层的保护,纠正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可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脂肪液化后,可根据脂肪液化广泛的程度予拆线,局部用纱条或引流管负压引流,换药,促使伤口一期或二期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本院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传统方法治疗的患者疗程为5~19d,切口均于术后12~26d愈合;采用腹部切口挤压排液+特定电磁波普治疗器(HM-TDP-L1治疗器,以下简称TDP)照射治疗的病人疗程为3~6d,切口均于术后7~12d愈合.两种治疗方法切口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结论 切口脂肪液化采用腹部切口挤压排液+TDP照射治疗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崔红霞  刘炳敬  张超 《中国卫生产业》2013,(26):127-127,129
目的自制腹壁切口皮下负压引流装置(以下简称该装置)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2012年将负压引流导管置于皮下脂肪层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经腹壁切口的患者中,40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1例因切口缝线松弛,闭式引流失败而感染。余患者术后7~11d拆线,术后5~20d拔管,感染率约在2.4%,随访0.5~3年切口无裂开无排异反应及切口疝形成。结论该装置能提高腹壁切口甲级愈合率,提高患者恢复期的满意度,且经济、简便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与传统负压封闭引流在腹部手术感染切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普外科2003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6例切口感染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负压封闭引流,试验组接受可持续冲洗负压封闭引流,对比分析两组伤口的愈合及负压封闭引流的使用情况。结果共检出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5株占85.5%,革兰阳性菌11株占14.5%;试验组伤口清洁时间(6.3±1.9)d、伤口换药次数(1.9±0.5)次、伤口愈合时间(15.3±4.2)d,对照组分别为(8.7±1.5)d、(3.1±0.7)次、(19.1±3.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负压引流的平均使用时间为(6.5±1.7)d、切口处的细菌计数为(247±158)CFU/cm2,对照组分别为(2.6±1.3)d、(5 318±1 942)CFU/c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能促进腹部手术感染切口的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其效果优于传统的负压封闭引流,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方良华  姚星 《医疗装备》2023,(13):78-80
目的 探讨聚乙醇酸可吸收缝线在口腔颌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医院行口腔颌面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丝线缝合,试验组采用聚乙醇酸可吸收缝线缝合,比较术后48 h后两组应激反应[采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评估]、最大咬合力、美观、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并进行2个月门诊随访,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48 h,试验组CRP、WBC水平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最大咬合力、美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醇酸可吸收缝线用于口腔颌面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较小,能提高最大咬合力,术后美观良好,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引起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普通外科524例腹部大中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4例患者中5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其发生率为9.92%.经统计分析显示,切口脂肪液化与年龄、性别、切口种类无关(P>0.05),而与腹壁脂肪厚度、切口清洗、电刀使用、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腹壁脂肪厚度、切口清洗、电刀的使用、合并基础疾病等可能是导致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一旦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应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