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白细胞介素13表达及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PGN)患者肾组织白细胞介素 13(IL - 13)的表达 ,进一步了解PGN的分子病理机制 ,为临床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技术检测 72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PGN)患者和 12例正常对照组肾组织IL - 13的表达 ,对比不同病理类型的PGN患者肾组织IL- 13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肾小管间质区少量表达IL - 13,PGN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均见较多、较强的IL - 13表达 ,且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由轻到重损害的加重 ,PGN患者肾小管间质区IL - 13表达增加。PGN患者肾小管间质区IL - 13表达与血清肌酐浓度 (Scr)呈正相关 (r=0 .6 6 6 7,P <0 .0 0 1) ,与Ccr呈负相关 (r =0 .5 4 13,P <0 .0 0 1)。正常对照组肾小球区无IL - 13表达 ,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MsPGN、MsCGN、ECPGN)患者肾小球区少量表达IL - 13,而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FSGS、MCD、MN)患者肾小球区无表达。结论 :IL - 13可能参与PGN的免疫炎症过程 ,肾小管间质区IL - 13表达与PGN患者肾功能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疗法对弥漫增殖性肾炎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清除作用.方法对13例弥漫增殖性肾炎病情呈活动性患者54次血浆置换术前后进行血浆及置换出液TINF-α、IL-1和C3检测,并计算其清除率.结果13例弥漫增殖性肾炎患者血浆TNF-o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3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IL-1无明显变化.血浆置换对TNF-α清除效果较好,治疗5次后TNF-d明显下降,接近正常水平.血浆IL-1浓度无明显变化.此外,血浆置换对C3有清除作用.结论TNF-α在弥漫增殖性肾炎活动期起重要作用,血浆置换对TNF-α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对IL-1的清除作用不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L-18及IL-13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7例临床有肾炎表现的实验组肾组织、10例临床无肾炎表现的实验组肾组织及5例正常组肾组织中IL-18及IL-13的表达情况.结果:临床有肾炎表现LN组IL-13及IL-18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临床无肾炎表现LN组IL-13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8在临床有肾炎表现LN组的表达高于临床无肾炎表现LN组,有统计学意义.IL-18及IL-13在正常对照组肾小球中无阳性表达.不同病理类型LN患者肾组织IL-13及IL-18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LN患者IL-13及IL-18表达水平与狼疮活动指标Ccr及血清C3水平无相关性.结论:IL-13及IL一18可能在LN患者肾组织的损害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疗法对弥漫增殖性肾炎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清除作用。方法 对13例弥漫增殖性肾炎病情呈活动性患者54次血浆置换术前后进行血浆及置换出液TINF-α、IL-1和C3检测,并计算其清除率。结果 13例弥漫增殖性肾炎患者血浆TNF-α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3度低于正常对照组,IL-1无明显变化。血浆置换对TNF-α清除效果较好,治疗5次后TNF-α明显下降,接近正常水平。血浆IL-1浓度无明显变化,此外,血浆置换对C3有清除作用。结论 TNF-α在弥漫增殖性肾炎活动期起重要作用,血浆置换对TNF-α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对IL-1的清除作用不确切。  相似文献   

5.
张建国  李开龙  闫振成  徐有奇 《医学争鸣》2002,23(19):1808-18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G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4例PGN、12例非PGN患者及13例正常人血清、尿液和肾活检组织IL-2含量。结果:PGN组肾组织、尿IL-2含量显著高于非PGN和正常对照组;肾组织IL-2含量愈高,肾小球病理改变程度愈重;尿IL-2含量与肾组织IL-2含量正相关,与血清IL-2含量无平行关系。结论:IL-2可能与PGN发病机制有关,尿IL-2含量测定可反映肾组织局部IL-2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分型、病理分型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649例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分型、病理分型、中医证候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以肾小球疾病(GN)为主,共634例(占97.69%)。肾小球疾病中,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N)为主(475例,占74.92%),其次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GN)(23.03%)、遗传性肾小球疾病(0.47%)和未排除继发因素者(1.58%)。PGN中病理类型以IgA肾病(IgAN)176例(37.1%)、轻微/微小病变(MCD)119例(25.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60例(12.6%)、膜性肾病(MN)54例(11.4%)、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FSGN)47例(9.9%)为多见。SGN中病理类型以狼疮性肾炎(LN)91例(62.3%)、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24例(16.4%)、紫癜性肾炎20例(13.7%)为多见。PGN和SGN中医证候均以本虚标实为主。【结论】GN是本院肾脏疾病常见原因,其中原发多于继发。PGN中以IgA肾病最常见,其次为MCD与MsPGN;SGN中LN是首要原因。PGN和SGN的中医证候均以本虚标实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4、IL-10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2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12例局灶增牛性肾小球肾炎(rPGN)、12例系膜增牛性肾小球肾炎(MsPGN)、12例膜性肾病(MN)、12例狼疮性肾炎(LN)以及12例正常人的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IL4、IL-10和IFN-γ水平.结果:MsPGN组、MN组和FPGN组的IL-4、IL-10有所上调,而IFN-γ则有所下调;FSGS组IL-4、IL-10明显下调,IFN-γ有上调;而LN组IFN-γ有显著上调,IL-4、IL-10稍上调,并且IL-4水平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与补体c3水平正相关.结论:MsPGN、MN、FPGN组患者发生Th2细胞主导的炎症,FSGS组患者发生Th1细胞主导的炎症.LN患者处于Th1/Th2高水平的相互作用,而以Th1细胞主导的炎症病变中,可以通过细胞因子的测定结合临床指标初步判断肾小球疾病患者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白介素-6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恒  刘劲松 《重庆医学》2005,34(2):277-278
目的同步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尿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血、尿IL-6水平.结果 (1)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尿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01,进一步观察显示,随着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血、尿IL-6水平明显升高.(2)血清,尿IL-6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 (1)本实验结果提示:慢性肾小球炎体内存在着细胞因孒IL-6的改变,并随着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血、尿IL-6明显升高.(2)测定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尿IL-6水平有助于阐明慢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院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分型、病理分型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对243例住院行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分型、病理分型、中医证候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肾小球疾病(GN)241例,占99.2%;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N)176例占73.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GN)65例占27.0%.PGN中肾小球微小病变(MCD)、IgA肾病(IgAN)及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0.1%、22.1%、18.8%.SGN中狼疮性肾炎(LN)及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分别占81.5%、10.8%.PGN中以本虚标实证为主,占83.5%;SGN中也以本虚标实证多见,占96.9%.结论 GN是我院肾活检病例中最常见原因,原发多于继发.PGN中MCD最常见,其次为IgAN与MsPGN;SGN中,LN是首要原因.PGN及SGN均以本虚标实证为多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及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999年3月~2009年12月大连地区1042例肾脏病患者的肾穿刺活检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切片,分别进行不同染色,行光镜及免疫荧光病理观察.[结果]活检病例男女比例为1∶1.15,其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占80.6%,继发性肾小球肾炎(SGN)占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