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22岁。因无痛性黄疸1周入院。患者以腹胀为主,黄疸进行性加重,纳差、乏力、体重减少4k,无发热。查体:皮肤巩膜重度黄染,上腹部深压痛,可扪及肿大的胆囊。腹部B超、CT、MRCP示: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大,肝总管内实性占位,胰腺后和腹主动脉前可见转移的淋巴结包绕腹腔动脉和肝动脉。HBsAg、抗-HCV均阴性。ALT 247U/L,TBIL 247.2μmol/L,DBIL 151.6μmol/L,CA19—9 56.56U/ml。行PTC造影示左右肝管不通,肿瘤侵及Ⅱ级胆管,起始部闭塞,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肝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一个常见病。特别是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肝胆管结石,仍是目前胆道疾病治疗的一个难点。总结10年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17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6年6月~2006年6月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17例,淄博市第八医院普外科15例,淄博市张店区  相似文献   

3.
病人,男,36岁。因被人拳击腹部受伤伴上腹部疼痛半月余入院。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隐痛,无规律,不能自行缓解。无发热及黄疽。10年前因胆结石在当地医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空肠吻合手术。术后未定期复查,亦未出现腹痛、发热及黄疸等胆管炎症状。体检:体温36.5℃,皮肤、巩膜无黄疸。右上腹有一10cm纵行切口瘢痕,腹无压  相似文献   

4.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诊治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l12例临床病例的定位诊断、术式选择、合并症、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术前检查行B超l12例(准确率73.8%),CT 74例(准确率86.5%),PTC 31例(准确率93.5%),ERCP 41例(准确率92.6%),MRCP 28例(准确率96.4%)。全组均采取肝方叶切除,肝胆管切开取石、整形,高位胆肠吻合术进行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75%,残石率18.7%,结石复发率为5.4%,优良率90.1%。结论 (1),MRCP是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术前定位诊断的最佳方法。(2)肝方叶切除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有效手段。(3)重视肝门部狭窄胆管的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 ,6 2岁 ,因右上腹反复疼痛 5年 ,加重伴发热 10d于 2 0 0 0年 2月 2 0日入我院。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无黄疸 ,肝区有叩击痛。腹部B超显示 :肝左叶萎缩 ,其内胆管扩张 ,可见多个强回声 ,后方伴声影。胆总管扩张 ,直径 1 5cm ,下端可见一强回声灶 ,后方伴声影。上腹部CT平扫示 :肝左外叶萎缩 ,其内胆管扩张 ,可见多个结节状高密度影 ,CT值 16 7HU ,胆总管下端见高密度灶 ,CT值 12 4HU。胆囊颈部有一 3cm× 3cm× 2cm大小软组织影 ,CT值为 46HU。诊断 :1.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并胆管扩张。 2 .肝左外叶萎缩…  相似文献   

6.
肝门部胆管癌52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52例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手术切全28全我院总手术切除53.8%,其中根治性切除19例,姑息性切除9例,行胆管内,外引流术24例。  相似文献   

7.
自体组织修复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自体组织修复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89~2002年应用带蒂胆囊壁瓣修复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33例,应用肝圆韧带修复肝总管狭窄2例。结果 35例术后无明显胆瘘、出血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术后T管造影显示无狭窄。术后30例(30/35)随访2个月至12年,仅有2例因术后胆管炎发作,经非手术治愈,收到良好效果。结论 应用自体组织带蒂胆囊壁瓣及肝圆韧带修复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符合生理性,取材方便,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困难,处理棘手,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改进,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有一定提高。本文仅就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进展作一概述。1手术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仍是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的首选方法,手术切除不仅切除肿瘤,而且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手术切除可分为根治性和姑息性切除。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围手术期处理的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从以往的<15%,提高到35.8%【’」。根治性切除的原则为:两切断端无癌残留,肝内无转移,无淋巴结转移。根治性切除的术式决定于…  相似文献   

9.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6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误诊率43.5%(20/46).18例手术切除,总手术切除率39.1%(18/46),其中根治性切除率26.1%(12/46);22例行周围胆管空肠吻合术;6例U管引流术.根治切除、姑息切除、胆管空肠吻合和U管引流组病人的平均生存期分别是(20.32±11.24)月,(18.12±10.43)月,(12.46±8.78)月和(7.32±5.24)月.切除组病人的生存期显著长于姑息性手术组(P<0.01),而且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肝门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根治切除术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阑尾巨大结石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3 6岁。右下腹持续性隐痛不适 3个月 ,疼痛呈不放射 ,无转移 ,无伴随症状。腹部平片检查 ,发现右下腹有一结石阴影 ,诊断“输尿管结石” ,欲行碎石治疗而入院。体查 :全腹软右下腹轻度压痛。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示阑尾内有一圆形密度增高影 ,随阑尾活动 ,阑尾长约 14cm ,近端细 ,远端扩张增粗 ,诊断为“阑尾结石”。予以行阑尾切除术 ,其中段腔内有一 2cm× 2cm×2cm结石。病理报告为慢性阑尾炎。术后恢复顺利。讨论 阑尾结石以粪石多见 ,真正的阑尾结石则甚少见。其形成可能是由于寄生虫卵、虫体碎片、植物纤维 ,异物进…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和左右肝管的粘膜上皮癌,亦称为高位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1965年Klatskin首先描述了胆管分叉部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强调此类肿瘤往往瘤体较小,边界清楚,少有转移,故又将肝门部胆管癌称为Klatskin瘤.  相似文献   

12.
46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十年来收治的4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中按改良的Bismuth—Corlette法分型:Ⅰ型13例;Ⅱ型15例;Ⅲ型11例;Ⅳ型7例。实验室检查中总胆红素平均为352.3μmol/L;直接胆红素平均为211.6μmol/L;1-谷氨酰转移酶平均为217.1U/L。治疗方法:根治性骨骼化切除术12例,联合左半肝切除术3例.联合右半肝切除术2例,肝移植术1例,胆肠吻合内引流术5例,胆道置管外引流术3例.内镜逆行胆管引流术6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14例。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可结合临床表现、参考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及综合使用影像学检查。在治疗上对于能切除者可行根治性骨骼化切除、扩大切除或行肝移植术:对于不能手术切除者可行胆道内或外引流,以防治梗阻性胆管炎、维持胆道通畅及减轻肝功能损害、延长生存时间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肝门部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癌的主要类型,约占58%〔1〕。文献报道手术切除率为15%75%不等〔2〕。近年来由于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检出率增高。本文报告了作者自1991年6月至1997年12月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39例的经验。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男∶女为1-29∶1。年龄45~82岁,平均64-5岁。2.临床表现:以进行性无痛性阻塞性黄疸表现者34例(87-18%),以胆道感染症状表现者5例(12-82%)。胆管阻塞2060天不等,平均42天…  相似文献   

15.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bile duct carcinoma)是指累及胆囊管开口以上1/3的肝外胆管并常扩展至肝管汇合和一侧或双侧肝管的癌,自1954年Browns完成第1例手术切除,到1965年美国耶鲁大学内科医生Klastkin对13例手术结果进行7总结,并指出此类肿瘤局限生长而远处转移少,早期诊断困难,根治性切除率低,姑息性切除或引流可有效延长生命。这些最初的认识都符合实际并不在不断深化和积累中,随着临床上认识和警惕性的提高及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肝门部胆管癌的报道呈增多的趋势,但其术前诊断困难,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仍期待着人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肝门部胆管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人 ,男性 ,4 7岁。主因查体B超发现左侧肝内胆管扩张 1个月入院。经CT检查发现左侧肝内胆管扩张 ,左肝管处 2cm× 3cm肿块 ,在我院化验AFP、CEA、CA19 9均为阴性 ,肝功能正常。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于 2 0 0 2年 11月 14日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腹腔镜手术。取头高脚低左侧稍斜体位 ,脐上缘切口进气腹针 ,CO2气腹压力 14mmHg ,拔除气腹针 ,置入10mmTrocar,置入 10mm 30°腹腔镜 ,再在直视下于剑突下 2cm和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 2cm处分别穿刺置入 12mmTrocar各 1只 ,在脐左侧 9cm处穿刺置入 5mmTrocar 1只 ,以五孔法操作。探查腹腔见 …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诊断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提示;胆汁脱落细胞检查,刷取细胞检查和钳取组织活检的阳性率分别为10%,52.6%和75%。联合应用三种检查方法可使诊断的敏感性提高到84.2%。60%的病人血清CA19-9值显著升高,达正常值的6倍以上。B超,电脑彩超,CT和磁共振胆道成像的确诊率分别为55%,85%,91.4%。  相似文献   

18.
重视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例越来越多,国外2000—2006年共报告了1368例,其中手术切除882例,切除率约为69%。国内1999—2006年的切除肝门部胆管癌超过50例的文献报告中,总结了1978—2005年1400余例,其中手术切除733例。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肝门部胆管癌病例可能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9.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解剖部位隐蔽,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HCCA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肝胆外科医师公认的难题。近年来随着以肝胆外科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日渐成为趋势,影像诊断技术及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HCCA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一定进步。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就HCCA的诊治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48岁。因“中上腹胀痛伴皮肤巩膜黄染2周余”于2007年3月5日入院。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黄染,全腹未扪及包块,中上腹深压痛。肝功能检查:TB162μmol/L,DB97μmol/L,ALP183μmol/L。肿瘤标志物:CA19—9 125.2U/ml,CEA14.9U/ml,CA125 24.8U/ml。CT检查:胆总管上段软组织稍增厚,胰头稍大,肝内胆管轻度扩张。MRI检查:左右肝内胆管扩张,左右肝管汇合处见约1.5cm大小软组织灶(图1,2)。于2007年3月12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右肝管分叉处,向右肝管内生长,直径1.7cm(Ⅲa型)。手术行肝门肝管癌根治术+左右肝管成形术+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