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病人由于脑高级运动调控中枢受损,使其对脊髓等低位运动中枢的调控及抑制作用中断,致使低级中枢的原始功能释放,导致运动环路的兴奋性增强,使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呈痉挛状态.近年来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检测和中医治疗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对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发生后会对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对肢体、言语、认知等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脊髓前角α和γ运动神经元的高级中枢控制的丧失,对低级中枢的抑制和控制削弱,牵张反射亢进,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痉挛,这会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重要基础,精准有效地评估患者的痉挛状态对于指导其功能恢复、评价疗效及预测功能状态均有重要作用,然而痉挛的检查与评定方法在临床应用十分有限。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梳理了痉挛的产生机制并分析痉挛患者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特点,总结了电生理指标变化与痉挛的关系,旨在为卒中后痉挛评估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为卒中痉挛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训练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单侧偏瘫伴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康复组和智能运动训练组,均常规给予康复训练。智能运动训练组同时加用智能运动训练。结果治疗1个月后,智能运动训练组及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上下肢痉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智能运动训练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结论智能运动训练联合康复训练能更有效控制脑卒中所致高痉挛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后痉挛状态(PSS)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尚无明确定义,较为常用的定义是Lance教授提出的:包括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UMNS)在内的运动障碍,表现为牵张反射异常兴奋并伴随速度依赖,常导致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和姿势异常等异常肌肉活动[1]。据统计,在所有轻至重度脑卒中患者中,多达42.6%会发展为PSS,而中到重度运动障碍的慢性脑卒中患者中高达97%的患者存在肢体痉挛[2,3]。  相似文献   

5.
<正>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常见的表现,许多疾病如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均可引起痉挛。痉挛是导致患者运动控制障碍、异常运动模式的主要因素,随着脑卒中病程的进展,痉挛的发病率为19%~92%[1,2],即使在脑卒中1年后,痉挛的发生率仍为38%,在脑卒中后6个月或1年痉挛最为严重。痉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活动、精细运动的协调及平衡;长期的痉挛可以引起肌肉纤维和骨骼系统的异常,所以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克痉方湿热敷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克痉方湿热敷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30d采用Ashm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肢体痉挛状态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30d后两组Ashmorth痉挛量表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0d后治疗组Ashmorth痉挛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克痉方湿热敷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偏瘫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CPM运动下肢,比较治疗下肢肌痉挛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shworth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肌痉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PM训练能减轻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状态,减小了康复治疗师的工作量,也为缓解脑卒中患者肌肉痉挛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偏瘫痉挛状态是指因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使脊髓水平的中枢反射从抑制状态释放,产生肌张力增高,并伴有随意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疼痛等一系列症状,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残障表现之一,也是治疗中最棘手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共同运动模式,这种模式的存在严重妨碍了肢体功能活动和病人肢体功能恢复。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和康复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乃至最后重新回归社会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探索高效、经济的治疗手段,让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已是世人关注的焦点,已成为中外医学界瞩目的共同研究课题。现将近年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状态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难以治愈,近半数脑卒中患者留有各种后遗症。作业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早期运动疗法的介入使痉挛及联带运动模式得到最大限度的抑制,且建立了正常运动模式,使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痉挛是脑卒中病人常出现的一种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虽然在偏瘫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一定程度的肌张力增高可减缓肌肉萎缩,但张力进一步加重则会导致病变肢体关节挛缩、强直、肌肉萎缩进而可能导致终身残疾,严重影响了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的康复。肢体的痉挛程度可因尿路感染、便秘等脑卒中后的并发症及肢体摆放不良等因素加重。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是提高脑卒中后偏瘫病人生活质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评估及临床诊疗关键进行分析,为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组胎儿或婴儿在大脑发育过程中非进行性脑损伤致患儿持续性运动与姿势发育异常、运动受限的综合征.活产儿CP发病率为2‰~3‰[1],其中痉挛型CP占70%~80%[2].痉挛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高位中枢对脊髓牵张反射的调控障碍或异常,使牵张反射过强或过于敏感而导致.痉挛型CP损伤部位主要为皮层运动区及锥体系,典型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内旋,拇指内收、握拳、两上肢后伸,躯干前屈,髋、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收内旋、交叉、尖足、剪刀步、足外翻等[3].局部肌肉痉挛若得不到及时缓解,出现肌肉肌腱挛缩、骨骼畸形等致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运动系统及姿势平衡发育受阻,又由于运动控制能力丧失,CP患儿较正常儿童行走时耗氧耗能更多,更易疲劳[4].  相似文献   

12.
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作用,且长期应用无蓄积作用。而上田法为日本是田正博士于1988年创立,用于治疗小儿脑瘫等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上田法对痉挛性瘫痪、对恢复运动功能有良好作用。目前已广泛用于小儿脑瘫等中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尤其痉挛型小儿脑瘫有显著效果。本文就两种方法一药物与手法治疗,进行有效应用结合,笔者临床实践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 w、治疗4 w后均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表面肌电图(sEMG)均方根值(RMS)评定。治疗组采用针刺加推拿手法配合功法练习治疗,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I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组sEMG的RMS明显减低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能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进行评价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结合现代康复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现代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推拿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评价患者的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7. 50%)高于对照组(62. 50%)(P0. 05)。治疗后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 05);两组Fugl-Meyer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ADL评分优良率为62. 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 50%(P0. 05)。治疗后两组NDS评分均显著降低,研究组N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中医推拿结合现代康复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痉挛状态和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能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从脑局部一致性(ReH o)的角度揭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枢机制,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可视化依据。方法采用BOLD-fM RI成像技术,以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针刺治疗,比较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ReH o的异同。结果针刺前、电针头穴、静留针时比较多个脑功能区ReH o存在差异;治疗后基底节区、脑初级运动区、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顶下小叶等区域ReH o发生动态变化。结论静息状态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脑功能区异常,基底节区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损害的主要脑区;脑初级运动区、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顶下小叶是脑卒中患者静息态脑功能重组及代偿的关键区域,是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重要的调制区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绳带捆绑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型偏瘫病人运动耐力及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型偏瘫病人19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应用绳带捆绑技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耐力及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肌张力分级、步速、步宽、步长、起立-行走(TUGT)测试结果和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ugl-Meyer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功能独立行测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肌张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步速、步宽、步长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TUGT较干预前缩短(P<0.05),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94.79%)高于对照组(8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绳带捆绑技术及温针灸对脑卒中后痉挛型偏瘫病人实施干预,可缓解其痉挛状态,恢复肢体功能,增强运动耐力,且病人对干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所致偏瘫合并偏瘫侧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和Barthel氏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指数评定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及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ADL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128例患者分为康复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对康复组、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肌痉挛程度(Ashworth)和肢体运动功能(FMA)分别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肌肉痉挛发生率为34.9%明显低于对照组(74.2%,P〈0.05),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肌肉痉挛程度评分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降低肌肉痉挛的发生率,提高肢体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MEP)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病情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进行经颅磁刺激 ,双侧外展小指肌 (ADM)记录运动诱发电位。结果 临床肌力 (0~ 5级 ) 4级以上者 11例患者在静止状态下可引出MEP波 ,10例肌力 3级者在轻收缩状态下可引出MEP波 ,肌力 0~ 2级的 9例患者不能引出MEP波。脑梗死组病侧中枢传导时间 (CMCT)比健侧明显延长由 (7.9± 0 .7)ms延长至 (10 .2± 0 .8)ms。通过对MEP波的潜伏期、波幅、中枢传导时间以及对照组 30例的MEP波进行统计学分析 ,发现MEP异常与临床运动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能反映卒中患者病情的轻重。结论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能较好地反应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 ,可用于临床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扎尼定治疗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3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替扎尼定治疗组(n=32)和巴氯芬对照组(n=31),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临床痉挛指数、Fugl-Meyer评价表、改良Bathel指数,分别对患者的上、下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肢体痉挛症状明显改善,肌张力降低,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替扎尼定对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有较好疗效,而且临床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