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脉穿刺及动脉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等有效的替代疗法之一。血液通路的建立是血液透析的关键,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采用动-静脉内瘘。但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或不适合做内瘘的患者,动脉穿刺是最好的手段之一。  动脉穿刺是指用穿刺针直接在四肢浅表动脉穿刺引血进行血液透析,它操作简便、血流量充足,透析充分,不改变血液动力学,不增加心脏负荷,透析效果比做瘘及股静脉穿刺更佳。大部分患者多次在桡动脉穿刺后,在穿刺部位形成动脉瘤。但由于动脉瘤位于腕关节处,活动多、血管较浅、管壁薄、突出皮肤表面,因此易发…  相似文献   

2.
迅速建立有效的血液通路,是确保血液净化正常进行的首要条件,临时性血管通路常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急需建立血管通路的患者。从1993年6月至1996年6月,我院采用桡动脉、足背动脉直接穿刺建立临时性血管通  相似文献   

3.
桡动脉穿刺在老年维持性血透中应用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张素娟本文对10例老年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采用直接反复穿刺桡动脉作为永久性血管道路进行血透,结果桡动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能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和充足的透析时间。用桡动脉穿刺进行血透共230次,平均...  相似文献   

4.
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血液通道是他们的"生命线",现将常规的血管通路介绍如下: 1 直接动静脉穿刺 1.1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心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因可逆因素使肾功能恶化,须作紧急透析,在内瘘成熟前,可先选择动脉,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5.
股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运用股静脉穿刺置管,建立临时快速血液透析通路,为抢救危重肾功能衰竭患者起了关键作用。为探讨股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患者的应用和护理要点,选择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紧急血液透析患者,年龄26~82岁,对其采用股静脉插管进行血液透析。20例均安全,患者感到满意。此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适用年龄广泛,便于护理。为临时急症血液透析或过渡性血液透析建立血管通路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抢救和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
慢性血液透析新通路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主任、肾病科主任医师邓仕卿,采用直接穿刺表浅动脉及其形成的动脉瘤和前臂浅静脉回血,建立动、静脉血管通路进行慢性血液透折,为慢性血液透析找到了一条新的血管通路。1988年,邓仕卿和他的同事们在直穿透析中,发现反复...  相似文献   

7.
血液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维持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线。建立和维持一个可靠的血液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备条件。如急性肾功衰竭、急性药物中毒、慢性肾衰合并肺水肿、左心衰、高血钾时,往往需要进行急诊透析,故可采用桡动脉穿刺。现将我科50例不同类型急慢性...  相似文献   

8.
直接动静脉穿刺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一例体会山东烟台107医院刘征波成功的血液透析首先取决于成功的血液通路的建立。我院血透室利用直接动、静脉穿刺进行血液透析为一患者透析达三年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体会到直接动静脉穿刺在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动脉形成动脉瘤...  相似文献   

9.
作者从1988~1992年10月,对41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采取直接穿刺表浅动脉及其形成的动脉瘤和前臂浅静脉回血建立动、静脉血管通路进行慢性血液透析(CHD)3051例次,收到与“人造内瘘”完全一样的效果,并且更为简便、安全、有效,没有严重并发症,为慢性血液透析找到一条较理想的新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0.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的重要通路,它是将人体皮下自身的动静脉血管直接或通过移植血管间接吻合成动脉分流的方法,一般选择桡动脉与之相近的静脉血管吻合,动静脉短路形成内瘘,使静脉扩张动脉化,可以直接重复穿刺成为永久性血管通路,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线,所以它们的建立和维护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桡动脉直接穿刺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540例急慢性肾衰非造瘘患者行桡动脉直接穿刺进行血液透析,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传统常规穿刺的基础上,对穿刺点的选择和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桡动脉直接穿刺1次成功率达95%,与传统常规穿刺法相比,穿刺成功率提高18%,而且穿刺部位保护良好,无发生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桡动脉直接穿刺法操作简单,能迅速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且创伤小、易止血,病人易于接受。只要操作得当,护理到位,可作为中短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也可在长期血液透析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是对各种原因所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血液透析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良好的血管通路。血管通路是指把血液从体内引出来进入体外循环,再回到体内的出入途径。血管通路的选择以及每次透析血流量是否能达到要求直接影响透析质量。该问题多年来一直是透析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近4年我们对需紧急或短期透析以及长期透析69例患者采用直接穿刺桡动脉或足背动脉、四肢显露静脉方法进行1589次透析,均获得临床满意疗效,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69例患者中男50例,女19例,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接动-静脉穿刺在血液净化中不同穿刺手法对血流量,血肿发生率以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9月~2005年9月266例患者2560例次血液净化中动-静脉穿刺的临床资料。结果266例中,男159例,女107例,年龄10~86岁。慢性肾功能衰竭22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6例,药物、毒物中毒者10例。行桡动脉穿刺2044次,足背动脉445次,肱动脉71次。动脉法穿刺1452例次,发生血流量不足和血肿分别为101次(6.96%),121次(8.33%);静脉法芽刺1108次,发生血流量不足和血肿分别为66次(5.96%),57次(5.14%)。静脉法和动脉法穿刺相比,血流量不足发生率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肿发生率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疼痛减轻,持续时间短。结论直接动一静脉穿刺方法简便,经济,安全。静脉穿刺法和直接进针并发症更少,疼痛轻,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在1994~1998年间,通过对采用桡动脉直接穿刺建立的临时血管通路进行观察和总结,发现桡动脉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5~10次并护理得当,可形成假性动脉瘤,它具有内瘘的作用。其中有151人反复穿刺20次以上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中强调消除紧张、一针见血、保护血管。我们认为假性动脉瘤可作为因各种原因不适宜建立内瘘的患者的永久性血管通路,并损伤少、安全有效。假性动脉瘤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林璟华$广州医学院二附院血液净化中心!广东广州510260  相似文献   

15.
张玉芬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1):1013-1013
建立一条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重症药物及毒物中毒和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保障。目前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方法很多:动静脉外瘘、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插管等,但每种方法都有其缺点或并发症。我科自2001年以来,采用直接动脉、静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重症药物及毒物中毒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无内瘘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需要定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建立和维持一个有效的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顺利进行血液透析和充分透析的关键,血管通路的建立有多种选择。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首选方法。其中头静脉-桡动脉吻合术是目前最常见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血液净化医护人员应重视保护血管通路、延长其使用寿命。我院病人右前臂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内瘘连续使用15年,现介绍如下:患者罗某,男性,56岁,体重50kg,血压22/12Kpa,患者透析初行肾移植...  相似文献   

18.
赵辉  薛为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2):1515-1516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最常用的措施,而建立通畅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备条件,股静脉直接穿刺是急性透析、血液灌流、内瘘成熟前常用的方法。在透析过程中,用16G内瘘针直接进行穿刺,不好固定,针头容易脱出血管,造成血肿或出血,不利于患者反复透析、对肥胖或高度浮肿的患者穿刺更困难。我院自2006年10月--2009年5月对39例患者采用套管针进行股静脉直接穿刺,行血液透析,临床上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应用动脉套管针穿刺765次血液透析的临床体会谭会斌蒋绍先附属二院内科(050000)关键词动脉套管针;透析;穿刺;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急性中毒的有效措施之一。我院1989年12月~1995年5月,开展经皮动脉套管针直接穿刺法血液...  相似文献   

20.
建立和维持一个有足够功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关键。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患者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的颈内静脉穿刺主要依靠可见的或可触及的解剖标志,穿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与经验,以及患者自身的情况。同时,颈内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