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析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妇人病篇的学术思想,拓宽中医妇科学治疗思路。[方法] 通过研读《金匮方论衍义》妇人病相关内容,分析赵氏对于妇人病篇条文的注释,并研究赵氏对于条文中理法方药的解析,归纳其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并总结其学术思想。[结果] 《金匮方论衍义》在继承《黄帝内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朱丹溪的思想,通过注解《金匮要略》妇人病篇,对妇人产前、产后诸多疾病加以阐述,解释方义之外提出诸多经方临床应用的心得,在总结仲景药物使用规律之余,以阴阳五行为理论,以临床实践为事实,得出药物在妇人病中的独特疗效。[结论] 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妇人病篇注释详尽,不仅是对于仲景的学术体系的传承,而且提出了对于现代妇人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奠定了中医妇科学的基础,并对当今妇科临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的挖掘、研究、整理,发现其所论正合《金匮要略》所谓"妇人三十六病"之说;所谓"子脏""血室""经水",以及倡妊娠养胎与分经养胎,有其特定含义与学术价值;临床开妇人病治用酒剂、坐药、洗剂之先河。  相似文献   

3.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列妇人病三章,计经文四十四条,出方三十九首,从理法方药上奠定了中医妇科学的基础。妇人病与男子所不同者,经带胎产也,故仲师在妇人发病原因上写道:“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  相似文献   

4.
以"扶阴"为切入点,查阅古今文献,分析并总结两方"扶阴"的异同,再进一步具体到最能体现"扶阴"思想应用的妇人病上,总结并验证两方治疗妇人病的异同之处。"扶阴"是小柴胡汤和黄芩汤临床治疗疾病的关键,小柴胡汤是扶阴之不足,黄芩汤是扶阴以制阳;在治疗妇人病上更是如此,小柴胡汤所治妇人病多由阴血虚引起,黄芩汤所治妇人病多由阳热盛实所致。  相似文献   

5.
七情致病理论源远流长,明代医家张景岳将情志因素与社会环境、女性执拗之特性等相结合,总结出妇人病异于男子且根深蒂固而难疗的特点,强调情志因素在妇科疾病中的重要性,并将其用于中医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论述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和妇科杂病之辨证论治,不仅奠定妇科治疗学基础,也开创了妇科外治法的先河。本文分析总结了仲景对妇人病外治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对后世妇人疾病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近10年的研究中发现,能在整体上对妇人疾病进行探析的文献很少,且缺乏对妇人疾病的系统认识。妇人病之间不但存在着内在联系而且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证治规律。对《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的系统研究能够更好地掌握仲景的核心思想,有助于今后理论研究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冲任学说是中医妇科理论的核心之一,历代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妇女经、带、产、乳等生理活动无不与冲任有关.冲任失调是导致各种妇科疾病的重要因素.《妇人大全良方》云:"妇人病有三十六种,皆由冲任劳损而致".  相似文献   

9.
赵云  郭源秩  杨宇峰 《医学综述》2007,13(24):2062-2062
<正>《金匮要略》设妇人病三篇,分别论述了妊娠病、产后病和妇人杂病的辨证论治,对后世研究妇科疾病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近代以来,对于《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理、法、方、药的研究颇为广泛,但对于其中丰富的养生思想确鲜有言及,本文就此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金匮要略》妇人病3篇中的治疗方法及方药运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仲景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特点,主要为治血为主,重视气血、血水、肝脾相关;遣方择药善用当归、芍药、川芎等药组方化裁,且给药方法多样.仲景有关妇人病的理论与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相比于仲景年代,现代社会的老年病、代谢病、慢性病逐渐成为主流。如何运用经方治疗现代医学疾病已成为经方研究的一项主要课题。在现代医学背景下,经方新用面临许多难题,一方面传统经方依赖的辨证体系缺少对慢性病的全程认识,另一方面经方善于调节机体宏观状态,但对现代疾病的理化指标却缺少针对性,此外经方在现代医学疾病诊疗中的药用剂量规律尚不明确。因此,要实现经方新用,一方面需借鉴仲景“病-期-态”诊疗模式,重新对现代疾病进行中医诊疗体系的重构;另一方面需于传统中药理论中引入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实现经方的态靶同调,并进一步深化经方量效关系的研究,使经方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疾病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2.
推进中西医结合诊疗实践,要注重理论层面的结合,深入探讨中医与西医进行结合的形式与层次.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寻找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的契合点,梳理优势病种,注重"病证结合",探求中西医结合的科学化发展.这样才可以促进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发展,促进中国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多项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在相当部分与精神和心理疾病的症状相重叠,即心血管疾病经常与精神和心理疾病共存,这使得单一的治疗很难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引起了近年来的医学界对于心脏和心理双重疾病的关注,即双心疾病。然而我国传统医学从整体出发,倡导"形神结合"的概念,认为心的形态和功能与心理密切相关,更贴近目前双心疾病的理念。但是目前大多数临床心脏病专家由于专业的限制性,多不具备诊断和治疗双心疾病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以及大多数患者在心理上对精神科就诊具有抵抗性,这使得"双心疾病"在临床诊疗上面临困难。为探索"双心疾病"的临床特点,我国的有关学者已经开展过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均比较支持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状况失常相伴而生的观点,印证了"双心疾病"存在的真实状况。在该类型疾病的临床诊治方面,中医和西医的治疗理念和思路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诊疗理念和方式方面的多重差异,如何将中西医治疗"双心疾病"的优势进行融合以提高临床的诊疗能力和精准度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临床关于"双心疾病"诊疗方面的相关进展,在本文中将针对"双心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思路和具体的措施等进行综述,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科室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280例患者,并对其口腔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类型及诊断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80例患者中,牙髓病57 例,牙周病83例,口腔粘膜病75 例,龋齿65 例;经治疗处理,280例基本治愈,治愈率97.89%.结论: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类型多、病情复杂,加强对腔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诊治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从视神经疾病的病名规范化、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疗效评价等方面探析李志英教授诊治视神经疾病的学术思想.李志英教授认为视神经疾病的诊断命名要根据其发病特点,结合患者自觉症状,严格把握定义和诊断要点;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而致的目之玄府闭塞是视神经疾病的基本病机,其辨证施治以活血通窍、开启玄府为主要方式,分期辨证治疗;急性期的视...  相似文献   

16.
非特异性肛门坠胀是肛肠科临床的常见病、难治病。临床可将中医经典与患者病情结合,进行诊断治疗。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气虚弱,肝气不舒,故治疗原则重在“补脾”“疏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移情移性疗法等治法,多角度综合治疗此类坠胀,临床效果显著。笔者结合临床经验,从中医多角度探析此类坠胀伴情志疾病患者的诊治思路,以期为提高本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上,许多疾病如"郁病"、"虚劳"、"不寐"等,这些经现代医学手段体检确定的所谓健康人,常常无法被医疗仪器探查出来,而在舌象已有表现。现代医学对此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方法,而舌诊具有提前预警的作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在新时期下探索新的疾病诊断方法,这对于提高社会医疗卫生水平有着更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舌象信息技术研究的探讨,提示在治未病实践中舌诊可以起到监测、预测、预警、预防的作用,为现代医学提供了疾病诊疗、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及具体手段,治未病的舌象研究必将成为治未病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保障国民健康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脑病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史料,但长期以来脑不在中医的五脏之列,属奇恒之腑,对脑的认识明显滞后;现代科学技术使脑病的诊断更加快捷与准确,但在治疗方面,西医学还有不足;中医学在治疗颅脑术后并发症(如术后发热)、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以及脑梗死等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两者结合必将提高脑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热带医学的起源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医学(tropical medicine)是研究发生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控制和如何消灭这些疾病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主要由热带病学和热带卫生学两部分组成[1]。热带医学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成立了专门的热带医学研究和教育的机构,热带医学  相似文献   

20.
Chronic diseases are global threats to human health. By apply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eory of body constitution to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comprehensively identifying and differentiating the syndrome, disease, and constitution, TCM can be fully used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In this manner, population-based and evidence-based modern medicine can organically align with the individual-focused and speculation-based TCM, with subsequent benefits for the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reducing their burden on human heal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