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方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n=20)、氟比洛芬酯Ⅰ组(F组,n=20)和罗哌卡因组(R组,n=20)。D组于手术结束前5分钟静脉推注地佐辛0.1 mg/kg进行后处理;F于手术结束前5分钟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1.0 mg/kg进行后处理;R组于手术结束前向切口内喷洒0.75%盐酸罗哌卡因4 mL,并在颈部切口两侧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6 mL封闭治疗。观察3组患者在麻醉前5分钟(T0)、术后6h(T1)、术后24 h(T2)、术后48h(T3)、术后72 h(T4)等各时点血浆皮质醇(Cor),血糖(Glu)的水平。记录T2、T3、T4时使用镇痛药的患者比例和VAS(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与T0比较:T1、T2时,D组、R组血浆Cor和GLU升高(P〈0.05)。与F组比较:T1、T2时,D组、R组血浆Cor和GLU降低(P〈0.05);T2时R组需要使用镇痛药的患者比例显著下降(P〈0.01);T4时D组、R组需要使用镇痛药的患者比例均下降(P〈0.05);T2、T3、T4时VAS无差异。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使用罗哌卡因封闭治疗,能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并能有效地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探讨该手术术后镇痛罗哌卡因的适宜浓度。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0.25%罗哌卡因TAPB组(Ⅰ组)、0.3%罗哌卡因TAPB组(Ⅱ组)、0.4%罗哌卡因TAPB(Ⅲ组)及0.5%罗哌卡因TAPB组(Ⅳ组),每组25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毕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各组注入不同浓度(0.25%、0.3%、0.4%及0.5%)罗哌卡因(Astra Zeneca AB公司),每侧20~40 ml,各组患者罗哌卡因总剂量均为3.5 mg/kg。观察患者术后1 h(T1)、6 h(T2)、12 h(T3)及24 h(T4)的数字评分(NRS)和舒适度评分(BCS)。记录术后需辅助使用舒芬太尼的例数,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皮肤瘙痒、头晕、胸闷等)的例数,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患者表示满意的例数)。结果与T1时比较,Ⅰ组及Ⅱ组T2~T4时和Ⅲ组T2~T3时的NR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Ⅳ组的T2~T4时BCS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及Ⅱ组比较,Ⅲ组及Ⅳ组T1~T3时NRS下降,BCS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Ⅲ组及Ⅳ组术后需辅助舒芬太尼例数减少,Ⅳ组头晕及胸闷例数增加(P<0.05)。满意度方面,Ⅲ组最高(100%),Ⅰ组最低(84%)。结论对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TAPB时使用罗哌卡因,其适宜浓度是0.3%~0.4%,安全,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芬太尼、吗啡分别联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择期肿瘤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50例。Ⅰ组给予吗啡60—80μg/mL复合0.125%罗哌卡因100mL硬外镇痛;Ⅱ组给予芬太尼5-6μg/mL复合0.125%罗哌卡因100mL硬外镇痛;Ⅲ组单纯给予芬太尼20μg/kg静脉镇痛。比较三组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Ramsay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VAS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在术后12h、24h、48h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Ⅱ组、Ⅲ组均显著小于Ⅰ组(P〈0.05);头晕、嗜睡的发生率Ⅰ、Ⅱ组显著低于Ⅲ组(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曲马朵联合腹腔内注射罗哌卡因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曲马朵复合罗哌卡因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在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曲马朵100 mg。复合组患者于气腹结束前,向膈下喷洒0.2%罗哌卡因10 mL。在手术缝合腹壁切口前,向每个切口局部注入相同局麻药液5ml。对照组给以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后2、6、12、24 h VAS评分、镇痛药用量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复合组于术后2、6、12、24 h的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24 h的镇痛药物需求量复合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腹腔内局部应用罗哌卡因联合曲马朵超前镇痛效果良好,可显著减少术后镇痛药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术前切口局部浸润和术中腹腔内表面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30例,A组切皮前脐部切口及剑突下、肋缘下切口各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4 ml,手术结束前腹腔内喷洒0.5%盐酸罗哌卡因20 ml;B组不做任何处理。两组麻醉诱导、维持方法相同,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喉罩气道管理,术后持续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术后2、4、8、12、24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术后额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4、8、12小时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额外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B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术前切口局部浸润和术中腹腔内表面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腔隙阻滞(FICB)用于小儿发育性髋脱位(DDH) 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择期行单侧DDH 手术的患儿80 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 例.全身麻醉诱导后,四组均用罗哌卡因行患侧FICB:Ⅰ组用0.3%罗哌卡因;Ⅱ组用0.25%罗哌卡因;Ⅲ组用0.2%罗哌卡因;Ⅳ组用0....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膝关节腔内联合运用罗哌卡因和新斯的明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将4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分为Ⅰ组和Ⅱ组各20例,每组分别在术毕向膝关节腔内注入新斯的明0.5 mg+0.2%罗哌卡因30 ml(Ⅰ组),0.2%罗哌卡因30 ml(Ⅱ组),并进行镇痛效果评估.结果 术后4小时和8小时,Ⅰ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Ⅱ组(P<0.05).但在12、24、48小时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新斯的明与罗哌卡因联用可明显增强术后8小时左右的镇痛效果.加快了起效时间,极少发生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膝关节手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腹腔内予罗哌卡因表面麻醉及术后切口局部浸润对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LC手术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于手术结束前腹腔内喷洒0.25%罗哌卡因30 ml,缝合腹壁切口前向每个切口局部注射0.5%罗哌卡因4 ml。对照组在相应部位喷洒或注射等量注射用水。两组麻醉诱导、维持方法相同,均采用静脉麻醉联合喉罩气道管理。记录术后0、2、6、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术后额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 h及术后24 h 3个时间点测定血浆皮质醇、白介素(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实验组术后2、6、12 h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疼痛相当;但实验组术后使用额外镇痛药例数及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抑制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浆皮质醇、IL-6、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而实验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术中腹腔内表面麻醉及术后切口局部浸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用于经腹妇科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择期经腹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手术结束后给予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自控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VAS评分Ⅲ、Ⅳ组与Ⅰ、Ⅱ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Ⅳ组高于其他组。结论:0.4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用于经腹妇科术后PCEA,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术后臂丛神经镇痛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伍用吗啡和利多卡因用于上肢手术后臂丛神经镇痛的效果.方法 90例择期上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0.30%罗哌卡因组(Ⅰ组)(含罗派卡因75 mg、吗啡1 mg、利多卡因200 mg、生理盐水15 ml),0.25%罗派卡因组(Ⅱ组)(含罗派卡因75 mg、吗啡1 mg、利多卡因200 mg、生理盐水20 ml),20%罗哌卡因组(Ⅲ组)(含罗派卡因75 mg、吗啡1 mg、利多卡因200 mg、生理盐水25 ml),术后臂丛神经镇痛(PCRA)负荷剂量15 ml,总剂量15 ml/24h,镇痛时间约50 h.以VAS评分比较三组术后PCRA镇痛效果,Bromage评分评定运动阻滞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h VAS评分,Ⅲ组显著高于Ⅰ、Ⅱ组,Bromage评分Ⅰ组显著高于Ⅱ、Ⅲ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0.25%罗哌卡因复合吗啡和利多卡因对上肢手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确切,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托烷司琼预防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致恶心呕吐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抑制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renous analgesia,PCIA)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需行全身麻醉ASAI-Ⅱ级患者12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明显胃肠道功能异常和恶心呕吐症状,无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术前24h未给任何止吐药。术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①Ⅰ组(生理盐水组,n=40),术毕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患者PCIA配方为芬太尼0.6~0.8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②Ⅱ组(托烷司琼组,n=40),术毕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在Ⅰ组PCIA配方中加托烷司琼4mg。③Ⅲ组(氟哌利多组,n=40)术毕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5mg,在Ⅰ组PCIA配方中加氟哌利多2.5mg。术后连续观察48h,记录术后0、4、8、16、24、32、48h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镇痛及舒适评分均达基本满意水平,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防治恶心、呕吐效果,Ⅱ组效果最好,Ⅱ组、Ⅲ组与Ⅰ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Ⅱ组与Ⅲ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出现了3例锥体外系症状及5例嗜睡症状,Ⅱ组有3例出现一过性轻微头痛。结论托烷司琼及氟哌利多均能抑制PCIA所致恶心、呕吐,但托烷司琼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地塞米松对甲状腺手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的治疗作用。方法100例ASA为Ⅰ~Ⅱ级甲状腺手术病人分为5组,每组20例,各组病人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15min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氟比洛芬酯50mg,地塞米松5mg和氟比洛芬酯50mg,地塞米松10mg和氟比洛芬酯50mg,地塞米松15mg和氟比洛芬酯50mg。手术结束后2、4、8、12、24和48h应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评估切口疼痛程度,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h各组的VAS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术后4、8、12、24hⅡ组的VAS评分低于Ⅰ组,Ⅲ组低于Ⅱ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低于Ⅰ组(P〈0.05),Ⅳ和Ⅴ组VAS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1)和Ⅲ组(P〈0.05),术后48h各组的VAS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术后0~2h内各组均无恶心、呕吐发生,2~48h内各组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分别为9、8、3、2、3,应用地塞米松组恶心、呕吐明显低于未用地塞米松组(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开始前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和地塞米松10mg,可以获得术后较好的镇痛、止吐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应用于择期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探索两药联合应用的合理配伍剂量。方法将择期12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孕妇随机分成四组,Ⅰ组:1.5ml 0.75%罗哌卡因+1 ml 10%葡萄糖+0.5ml舒芬太尼5μg;Ⅱ组:1.5ml 0.75%罗哌卡因+1ml 10%葡萄糖+0.5ml舒芬太尼7.5μg;Ⅲ组:1.5ml 0.75%罗哌卡因+1ml 10%葡萄糖+0.5ml舒芬太尼10.0μg;Ⅳ组:2.0ml 0.75%罗哌卡因+1ml 10%葡萄糖,每组30例。比较各组产妇椎管内阻滞的效果、术中牵拉反应的抑制程度、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脐带血气、Apgar评分的统计学差异。结果Ⅱ、Ⅲ、Ⅳ组较Ⅰ组术中硬膜外追加局麻药量减少(X^2=10.23,P均〈0.05);Ⅳ组的寒战和低血压的发生率低(X^2分别=12.38、14.20,P均〈0.05);Ⅰ、Ⅱ组与Ⅲ组比较.围术期瘙痒的发生率降低(X^2=13.45,P均〈0.05)。Ⅰ、Ⅱ组与Ⅲ、Ⅳ纽相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偏低(X^2分别=9.87、10.05,P均〈O.05)。新生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胎儿娩出即刻、娩出后10min)、从切皮至娩出时间及新生儿脐带血气分析结果(pH、PCO2、PO2、SBE)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分别=2.05、2.19、3.32、2.49、1.96、2.97、1.78,P均〉0.05)。各组感觉麻醉平面、产妇呼吸抑制、术后头痛发生率及Bromage评分〉3的发生率也同样无统计学差异(X^2分别=2.59、3.42、2.45、1.87,P均〈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效果确切。可安全应用于剖宫产术。舒芬太尼7.5μg(H组)复合11.25mg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围术期并发症相对较少,该配伍相对更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妇科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Ⅰ组采用舒芬太尼1.5μg/(kg · d)+格拉司琼6 mg/100 mL ,Ⅱ组采用舒芬太尼1.0μg/(kg · d)+格拉司琼6 mg/100 mL ,Ⅲ组术后镇痛采用舒芬太尼1.0μg/(kg · d)+右美托咪定1.0 g/(kg · d)+格拉司琼6 mg/100 mL。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SA)及镇痛泵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对3组患者镇痛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根据3组患者术后V S A评分,Ⅰ、Ⅲ组术后4、8、12、24、48 h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Ⅰ、Ⅲ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镇痛泵按压次数高于Ⅰ、Ⅲ组,有效按压次数低于Ⅰ、Ⅲ组,Ⅲ组按压有效率高于Ⅰ组和Ⅱ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Ⅲ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舒芬太尼使用剂量,但不影响其药效,并且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安全有效,是临床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对术后采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方式给予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的影响及对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或者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C组、N1组、N2组、N3组,每组25例。C组硬膜外注射0.9%氯化钠液4 mL,N1、N2、N3组分别硬膜外注射5、10、20μg/mL的纳络酮4 mL,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作为负荷剂量的镇痛药物后应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泵(4mL/h)。手术后6、12、24 h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恶心呕吐评分等不良反应。结果:(1)与C组比较,N1组术后6、12 h内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均较低(P0.05),N3组术后6 h内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较高(P0.05)。N2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2组、N3组术后6、12 h内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N1组(P0.05/0.01);(2)与C组比较,N1组、N2组、N3组恶心或呕吐发生率较低(P0.05),恶心或呕吐的评分较低(P0.05/0.01)。与C组比较,N1组、N2组、N3组观察期间需要应用昂丹斯琼的患者例数较少(P0.05)。4组患者均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硬膜外应用小剂量纳络酮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舒芬太尼PCIA所引起的恶心呕吐,5μg/mL的纳络酮同时还可增强舒芬太尼的镇痛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和昂丹司琼预防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及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将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Ⅱ级且全麻下行LC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n=30):Ⅰ组:麻醉诱导前1min静注地塞米松针10mg;Ⅱ组:关腹时立即给予静注昂丹司琼针4mg;Ⅲ组:关腹时立即给予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2ml。观察三组术后24h内的恶心呕吐的情况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Ⅰ组、Ⅱ组和Ⅲ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20.00%、23.33%和50.00%,Ⅰ组、Ⅱ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93、4.59,P均<0.05);Ⅰ组与Ⅱ组间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P>0.05)。与Ⅰ组与Ⅲ组比较,Ⅱ组麻醉费用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73、6.80,P均<0.05)。三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2.12、2.19,P均>0.05)。结论地塞米松和昂丹司琼均能安全有效地降低LC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地塞米松相比与昂丹司琼,价格上更低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旨在观察新型5-HT3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对不同性别老年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老年病人120例.按性别分男、女两组,每组60例,每组再分两个亚组,每亚组30例.Ⅰ组于手术结束前静注托烷司琼5mg;Ⅱ组于手术结束前静沣生理盐水1mL.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罗库溴铵、丙泊酚,气管捅管后搂麻醉机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丙泊酚,间断静注罗库溴铵、舒芬太尼维持.术毕入PACU,专人负责观测病人,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程度评分.结果 老年男性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Ⅰ组和Ⅱ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Ⅰ组和Ⅱ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Ⅱ组与女性组Ⅱ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烷司琼可有效地预防老年女性病人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微量输液泵控制麻醉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静脉微量泵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和单纯静脉麻醉对患者气管插管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拔管条件的影响。方法美国麻醉学会手术前分级标准原则(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病人180例,随机分为微量泵麻醉组(Ⅰ组)、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Ⅲ组),每组60例。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病人拔管后即刻、离开手术间。观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结果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1~5min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Ⅰ组明显小于Ⅱ、Ⅲ组(P〈0.05);术后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Ⅰ组早于Ⅱ、Ⅲ组(P〈0.05),并且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微量泵静脉控制麻醉在气管插管和麻醉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条件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对75例ASAⅠ-Ⅱ级拟行上肢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Ⅱ、Ⅲ3组,每组25例。Ⅰ组患者采用0.4%罗哌卡因25mL肌间沟注射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Ⅱ组患者采用0.4%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10mg的混合液25mL肌间沟注射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Ⅲ组患者先采用0.4%罗哌卡因25mL肌间沟注射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然后静脉注射地佐辛10mg辅助麻醉。观察3组患者麻醉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和头昏、呼吸抑制、尿潴留、瘙痒)等情况。结果 3组患者麻醉后SBP、DBP、MBP、HR、SpO2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Ⅰ、Ⅲ2组(均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尿潴留、瘙痒及呼吸抑制。Ⅲ组患者恶心、呕吐及头昏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2组(P〈0.05或P〈0.01)。结论采用0.4%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10mg的混合液25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明显增强臂丛神经感觉阻滞效果,延长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少,呼吸循环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