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降低过敏性紫癜反复发作及紫癜性肾炎风险的疗效.方法:收集2002~2008年我院收治的211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按首次发作是否使用了低分子肝素治疗分为治疗组148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80 μg·kg-1·d-1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10~14天为一疗程.对两组过敏性紫癜复发率及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紫癜复发35例,复发率为23.6%;发生紫癜性肾炎20例,发生率为13.5%.对照组紫癜复发34例,复发率为54.0%;发生紫癜性肾炎25例,发生率为39.7%.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过敏性紫癜方法简单,价格适中,临床早期使用可降低紫癜的复发和紫癜性肾炎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素在防治紫癜性肾炎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肝素组采用基础治疗加低分子肝素治疗,剂量为100u/(kg·d),皮下注射,1次/d,10d为1疗程。结果观察随访6个月肝素组与对照组在皮疹消退时间、HSPN发生率、HSPN发生时间上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通过本组病例观察,过敏性紫癜患者应用肝素后,紫癜性肾炎发生率和发生时间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充分说明在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时应及时,尽早应用肝素,以减少紫癜性肾炎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在预防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西电集团医院儿科收治的 HSP 患儿13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两组均用维生素 C 、西咪替丁、芦丁片、葡萄糖酸钙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60~80μ/kg 每天皮下注射,连续2周,每日3次口服双嘧达嗼3~5 mg/kg ,连用6个月。在患儿首次治疗后的6个月内每2周观察1次,比较两组患儿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结果在随访的6个月中,治疗组有10例患儿发生紫癜性肾炎,对照组有24例患儿发生紫癜性肾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发生紫癜性肾炎平均时间为(78±62)d ,对照组患儿为(36±29)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对肾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小剂量肝素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97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分为超小剂量肝素治疗组(39例)。小剂量肝素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10d。【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9个月,超小剂量肝素治疗组发生肾炎4例(10.3%),小剂量肝素治疗组发生肾炎3例(10%),对照组发生肾炎9例(32.1%)。肝素治疗组间肾炎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超小剂量组所有病例均朱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超小剂量肝素能预防或降低HSPN的发生。改善HSP的预后,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西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101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土大黄五根汤。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1.4%和46.2%,总有效率分别为91.8%和78.9%,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并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49例(包括8例成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每天口服泼尼松1mg·kg^(-1)·d^(-1),氯苯拉敏(8mg,每日三次),环磷酰胺(2mg·kg^(-1)·d^(-1));每日静脉注射维生素C4~6g及10%葡萄糖酸钙10ml。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50U·kg^(-1)·d^(-1)4周,其后皮下注射50U·kg^(-1)·d^(-1),时间4周。观察皮肤紫癜复发次数、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时间为2月。结果 治疗组2、4、6周时尿红细胞及尿蛋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皮肤紫癜及血尿蛋白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可以明显减少其复发,并明显减少血尿和蛋白尿,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儿追踪检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蛋白(Aib)。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尿β2-MG和尿Aib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尿β2-MG和尿Aib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有效地预防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微量肝素与西咪替丁合用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超微量肝素与西咪替联合治疗组。结果:超微量肝素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组可使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症状改变快,病程缩短,疗效佳,无一例出现肾损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微量肝素与西咪替丁合用,可以显著提高过敏性紫癜患儿治愈率,预防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过敏性紫癜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峰  张正荣  龚媚  董进梅  龙必芳  廖兰仙 《新医学》2007,38(11):743-745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对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过敏性紫癜患者34例为对照组,给予氯苯那敏2mg口服,每日3次,10%葡萄糖酸钙10~30mL与维生素C25~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用药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50~100U/(kg.d),皮下注射,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7~10日。治疗结束比较2组的疗效。随访12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65%)、有效12例(35%),对照组显效12例(35%)、有效18例(53%)、无效4例(1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皮肤紫癜、血尿消失时间分别为(7.1±2.3)日、(12±3)日,对照组相应为(14.6±4.0)日、(21±9)日,治疗组上述症状消失所需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1)。治疗组复发3例(9%),对照组复发10例(29%)。结论: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与溶血链球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4-01-2006-07本院儿科住院的5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观察组一,11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为观察组二,28例门诊体检儿童为对照组,进行血抗溶血素O(ASO)检测。结果:观察组一中51例有13例ASO阳性,组二中有2例ASO阳性,对照组中有1例ASO阳性,组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55,P〈0.05),组二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76,P〉0.05)。结论:(1)溶血链球菌感染是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之一,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2)链球菌感染与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发病无相关性,提示链球菌并非是过敏性紫癜肾炎免疫损伤的感染性抗原。  相似文献   

11.
蔡冬雪  刘竹英  张赛容 《全科护理》2013,11(14):1251-1252
[目的]探讨家长综合干预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42例6岁以上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对家长实施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相关知识掌握率及患儿干预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儿家长相关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长综合干预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朱斌 《华西医学》2009,(5):1240-124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HSP)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和西咪替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且治疗组紫癜性肾炎(HSPN)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6.7%),P〈0.01。结论: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能提高HSP患儿疗效,减少肾损害,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关于Toll样受体3和Toll样受体4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紫癜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分析Toll样受体3和Toll样受体4在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过敏性紫癜患儿64例,分为过敏性紫癜无肾损害组36例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28例,另选健康儿童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3、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蛋白2、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 mRNA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3、Toll样受体4蛋白表达率。结果与结论:①过敏性紫癜患儿Toll样受体4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紫癜性肾炎组Toll样受体4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紫癜无肾损害组(P 〈 0.05)。②过敏性紫癜组髓样分化蛋白2、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白细胞介素12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紫癜性肾炎组髓样分化蛋白2、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紫癜无肾损害组(P 〈 0.05),紫癜性肾炎组白细胞介素12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紫癜无肾损害组(P 〈 0.05)。③过敏性紫癜组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 mRNA与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0,P 〈 0.01);过敏性紫癜患儿Toll样受体4 mRNA与髓样分化蛋白2、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表达均呈正相关(P 〈 0.01),与白细胞介素12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6,P 〈 0.01)。提示Toll样受体4可能通过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依赖信号转导途径介导过敏性紫癜的免疫发病机制,Toll样受体4的过度活化可能与过敏性紫癜的肾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杜舟  丁刚 《山西临床医药》2014,(11):815-817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常规剂量泼尼松两种方案治疗初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5例初诊ITP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连用4d;对照组25例,泼尼松1 mg·kg^-1 ·d^-1,晨起顿服,3~4周后若血小板稳定,则开始减量,减量至10 mg/d时维持治疗4~6个月.结果:治疗后第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值为(35±18.2)×10^9/L和(16 ±6.4)×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反应率分别为52.6%和3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所有病例皆出现不同程度类库欣氏表现;2例继发血糖升高;3例继发感染.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诊ITP血小板上升速度快,长期反应率高,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临床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紫癜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52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加减清营汤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3%)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9,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4%)低于对照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血肌酐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能有效改善临床指标和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发病机制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94例(PNS组)和其它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1(疾病对照组)134例,入院48h内采集血标本,同时选取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总IgE、白蛋白(Alb)、肌酐(Cr)、血尿素氮(Bun)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疾病对照组比较,PNS组Alb水平均较低(Z=-13.594,P〈0.001;Z=-13.608,P〈0.001),而总IgE水平均较高(Z=-3.155,P=0.002)。PNS组Cr、Bun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高(P均〈0.05),而与疾病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此外,PNS患者血清总IgE水平虽远高于肾小球肾炎患者(Z=-3.393,P=0.001),但与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差异不大(Z=-1.276,P=0.205;Z=-1.480,P:0.139)。结论早期血清总IgE可能与成人PNS发病机制有关,但它不能用于PNS的筛查或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及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1)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紫癜性肾炎33例,无肾炎31例),采用ELISA法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急性期和缓解期的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ET-1水平,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结果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缓解期均明显下降。紫癜性肾炎组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缓解期虽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F=4.973,P〈0.05),血清IL-6、IL-2及血浆vWF缓解期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肾炎组患儿缓解期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浆ET-1水平在急性期、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评分与vWF、TNF-α呈正相关(rho=0.73,rho=0.92,P均〈0.01)。结论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TNF-α、vWF有望作为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黄芪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过敏性紫癜(HSP)病儿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黄芪治疗组同时口服黄芪颗粒,每次3~4 g,每日2次,共8周。随访9~12个月,观察两组肾损害发生情况和HSP反复情况。结果黄芪治疗组随访期间11例(22.0%)发生HSP反复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χ2=4.156,P〈0.05);黄芪治疗组HSP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97,P〈0.05);黄芪治疗组病儿HSPN出现时间为发病后(68.1±43.6)d,对照组为(115.8±49.1)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93,P〈0.05);对照组并HSPN者中53.3%的病儿发生在HSP发病后3个月内,而黄芪治疗组并HSPN者中71.4%的病儿发生在起病3个月内。两组病儿发生肾损害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黄芪能有效减少HSP反复,预防或降低HSPN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过敏性紫癜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方法:随机将4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家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结果:两组在长效自我管理的认识及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满足了患儿家长的知情权,使其由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进行。结论:健康教育运用于过敏性紫癜患儿家长中相关知识掌握有明显作用,且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