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合理应用。方法:对100例剖宫产手术随机分为围手术期用药组(试验组)和术后用药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术后体温、术后感染、母乳喂养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费用等。结果:术后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体温正常、药物无不良反应、抗生素应用少及早期母乳喂养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安全、有效且剂量小、疗程短、花费低,优于术后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4.
妇科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已广泛用于临床 ,但对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很多 ,为探求一安全、有效、简单、经济的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方法 ,作者就头孢曲松钠的使用时机及持续时间进行探讨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0年12月将妇科病房需进腹或经阴道切除子宫患者446例 ,年龄19~68岁。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220例 ,对照组226例。(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见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急诊手术 ,择期手术和易感因素 (年龄60岁以上 ,合并糖尿病、心脏病 ,重度贫血 ,恶性肿瘤 )…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的病历140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2.9%(102/140).在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102例中,有91例存在不合理现象,占89.2%;不合理类型主要为药物选择不合理(52.9%)、用药时机不合理(52.9%)、无指征用药(35.3%)等.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替唑、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结论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王仲书  兰文英 《华西医学》2010,25(12):2241-2243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查2009年112月500例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资料,填写设计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表》,对预防用药的适应证、用药种类、联合用药、给药时机及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例中,未使用抗菌药物5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95例,不合理或欠合理80例(16.00%)。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次为540,其中头孢菌素类453例次(83.89%),青霉素类(包括酶抑制剂)26例次(4.81%),喹诺酮类44例次(8.15%),林可酰胺类17例次(3.15%)。头孢唑啉钠使用178例次(32.96%)居第1位,头孢替唑钠使用151例次(27.96%)。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较为合理,但仍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时间较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方法将1365例行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按围术期是否使用抗生素分为2组,研究组412例,围术期未使用抗生素;对照组953例,围术期使用抗生素。对2组患者术后病率、退热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术后病率、退热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可以不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66例手术患者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及预后进行分析。试验组术前麻醉前30min结束用药,静脉点滴头孢唑啉钠3.0g+甲硝唑0.5g,术后12h内再用药1次,或第二天加用1次;对照组术后当天开始,每天静脉点滴头孢唑啉钠3.0g+甲硝唑0.5g 1次,连用5d。结果两组术后感染、发热、伤口愈合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平均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用药时间、剂量、术后感染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择期剖宫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两组。研究组100例,于手术前静滴头孢唑啉1.0 g术后同等剂量,间隔8 h 1次,共3次。对照组100例,术前未用药,术后静滴头孢唑啉2.0 g,每日2次,共3 d。结果:两组抗生素用药时间、剂量、费用、术后WBC或N计数升高例数,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一种经济、方便、安全、实用有效的方法。其剂量小、疗程短、优于术后用药,不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新生儿通过母乳吸入抗生素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26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其中148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为对照组,120例未应用抗生素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体温变化、并发症、切口愈合、药品费用、住院时间等方面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3d平均体温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如咽痛、咳嗽咳痰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围手术期不应用抗生素不会影响甲状腺手术患者预后,可行性高,同时能缩短疗程,降低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应用的合理性。方法:经对我院符合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要求的切口愈合良好的234例病历的适应症、用药种类、联合用药、给药方法及给药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4例病历所涉及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共计271例次,给药时机及给药持续时间合理225例次(83.03%),不合理46例(16.97%)。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一代头孢101例(37.27%),广谱青霉素类49例(18.08%)、β-内酰胺酶抑制剂40例(14.76%)。其中单用、二联和三联用药分别为206例(88%)、25例(11%)和3例(1.28%),平均疗程为2.3天。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仍存在不足之处,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需通过临床医师、药师及其他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提高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采用综合干预管理的效果,以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3月的手术住院患者病历中筛选273例(非干预组,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不进行干预)、2011年4—6月手术住院患者病历中筛选262例(干预组,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进行干预),依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10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要求,制定数据统计表,对2组数据进行对照。结果干预组术前、术后用药时机合理比例和联合用药比例均高于非干预组(P〈0.05)。药物选择不当、更换药品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百分比,干预组均低于非干预组(P〈0.05),而单次剂量、每日给药次数2组均控制得很好。结论医院制定和实施的规范化围术期预防用药方案及采用的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医院安全、有效和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敏  朱惠新  李希平 《华西医学》2010,(12):2237-2240
目的了解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现状,评估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12月265例外科手术患者病历,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265例外科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率为63.89%,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药指征过宽、起点过高、手术前预防用药时间不当、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及盲目联合用药。结论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不合理现象突出,应积极开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培训,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从而提高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6月出院患者的Ⅰ类切口手术病历489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是50.10%,共应用11类19种抗菌药物,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唑啉(29.47%)、头孢替唑(11.26%)、头孢噻肟(9.27%)。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主要有:用药时机不合理(19.22%)、无指证用药(18.40%)、抗菌药物选用不合理(11.25%)、术后用药时间过长(11.25%)、溶媒体积过大(10.02%)、抗菌药物用法用量错误(6.13%)、联合用药不合理(4.09%)。结论应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60例因各种子宫良性病变而行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患者按用药方法分为4组,每组40例。A组:术前24 h初次给药,术后用药3 d;B组:术前30 min初次给药,术后用药3 d;C组:术后用药3 d;D组:术后用药5 d。药物均选用甲硝唑与头孢噻肟钠。结果术后最高体温B组低于A、C、D组(P〈0.05),术后退热时间B组较A、C、D组短(P〈0.05),术后病率B组较A、C、D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感染(均为腹部切口感染)率,B组均低于A、C、D组(P〈0.05)。A、C、D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不良反应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前30 min使用抗生素较术前24 h使用抗生素更有效、合理,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多于3 d与3 d以内相比不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在床旁交接班过程中的隔离防护措施及洗手情况。方法根据《医疗保健人员手卫生指南》制定调查观察表,对交班护士防护用具使用情况、与患者接触情况、洗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了84个班次共计591人次,54.19%的护士在交接班中接触患者,其中16.82%的护士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90.36%的护士能按要求戴口罩,约60.91%的护士能着工作裤、防水工作鞋;49.46%的护士接触患者或患者用物前后能洗手。结论床头交接班护士接触患者较多;但保护性隔离防护用具使用不足;而且交接班过程中洗手率较低,需要加大教育力度并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7.
311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耐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岳鹏程  李为民 《华西医学》2006,21(3):482-483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状、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3年1月~2003年12月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311株,用美国DADE BEHRING公司Microscan walkAway4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并采用MIC法对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选用13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分析其感染分布、耐药性与多重耐药性。结果:共检出311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血液、胆汁、伤口等。耐药率:头孢吡肟(11.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1.6%)、阿米卡星(11.6%)、头孢哌酮-舒巴坦(16.1%)、环丙沙星(23.8%)、哌拉西林(24.8%)、庆大霉素(29.3%)、妥布霉素(30.1%)头孢他啶(30.9%)、氨曲南(33.4%)、亚胺培南(34.4%),其余抗生素耐药率更高。耐药菌株存在较严重的交叉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和扩散。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情况,并探讨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8年1-12月24 585例住院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进行前瞻性的调查。结果 24 585例住院患者中有899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3.66%(899/24 585)。其中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者424例次。感染发生的科室以老年病房和神经内科为主。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8.18%。424例次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者中有254例次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史。使用呼吸机造成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率为68.42%。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及加强病区内消毒隔离管理工作等是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