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患者男,62岁.因"活动后心慌、气短,周身皮疹伴发热、少尿10余天"入院.患者曾于1993年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自服华法林,间断口服地高辛、利尿剂.近两年患者开始反复出现湿疹,活动后心慌、气短,间断双下肢水肿及轻度腹胀,10 d前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上述症状加重,少尿,夜间不能平卧,曾于外院对症治疗,症状仍无明显缓解,并出现周身皮疹加重,为进一步治疗收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8℃,脉搏:69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98/6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语明,端坐体位,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周身皮肤可见多处散在皮疹,色红,有明显瘙痒感,腹部膨隆,双下肢及阴囊重度水肿,近两日尿量100 ~200 ml/d.  相似文献   

2.
患者因“反复心累、气促1+年,加重3+月”入院。术前TTE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返流,二尖瓣轻度返流,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性。患者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麻醉后TEE再次明确术前超声诊断,外科医师遂即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体外循环脱机后TEE监测发现二尖瓣前叶瓣体出现新增反流束,缩流颈为2mm,考虑以下原因:1. 术前超声及术中TEE漏诊的可能性;2.可疑医源性二尖瓣损伤;3.因术中未对二尖瓣进行探查,不排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加重瓣体损伤。外科医师遂即行二尖瓣瓣叶修复术,术后TEE显示二尖瓣前叶瓣体反流消失,主动脉瓣未见瓣周漏。患者于术后12天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32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1年,活动后心慌、胸闷、气急2年入院。体检:房颤,心率90~100次。心尖部闻及Ⅲ级收缩期和舒张期双相杂音。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Ⅲ级泼水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风湿性联合瓣膜病。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瓣置换术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 10 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共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 10 5例。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 5 5~ 2 19分 (112± 30分 ) ,升主动脉阻断时间 30~ 15 0分 (6 4± 19分 ) ,手术时间 190~ 5 40分 (2 6 4± 6 3分 )。术后发生低心排血综合征 8例 (7 6 % )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10例 (9 5 % )。死亡 8例 ,死亡率 7 6 %。结论 :如病例选择适当 ,主动脉瓣置换术安全可行且效果好 ,室性心律失常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术后死亡最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 ,47岁 ,因活动后心慌气短 2年 ,头痛 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 :心率 80次 /min ,律齐 ,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杂音 ,主动脉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脏B超提示二尖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经充分术前准备 ,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取胸骨正中劈开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8岁,因“活动后心累、气紧3^+月”入院。查体:血压110/60mmHg,口唇微绀,双下肢水肿,无胸膜摩擦感及心包摩擦感,心界略向左扩大,心率86次/分,律齐,主动脉瓣副区闻及舒张期叹息样杂音,双肺呼吸音稍粗糙,无干湿鸣。超声心动图:全心增大,以左心为主。主动脉增宽,瓣环径24mm,主动脉瓣三叶式,明显增厚,关闭见裂隙。  相似文献   

7.
张弩  张春  刘世清 《中国临床康复》2014,(18):2933-2938
背景:对于同种异体骨移植后排斥反应引起的伤口持续渗液,采用传统换药方式处理存在频繁换药、不能完全封闭伤口等问题。 目的:对比传统换药与负压封闭引流处理同种异体骨移植后排斥反应引起伤口渗液的效果。 方法:选择同种异体骨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引起的伤口渗液患者45例,按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治疗,试验组27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18例按传统换药处理。对比两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及伤口感染率。 结果与结论:试验组平均换药次数为1.22次,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6.26 d,伤口感染率为4%;对照组平均换药次数为9.78次,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21.06 d,伤口感染率为28%。两组间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及伤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同种异体骨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引起的伤口渗液,可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杨丽  刘影 《华西医学》2008,23(1):59-5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4例心脏病手术中,于心脏修复完成后经心外膜超声检查。结果:一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片周少量残余漏;一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主动脉瓣下少量返流;因不构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未行二次修复。结论:可即时、准确地为外科医生提供相关信息,评价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1病例特点 青年女性,间断头痛、发热半年余,急性加重1周。既往风湿性心瓣膜病,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后3年,一直抗凝治疗。主动脉听诊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病理征阴性;轻度贫血;3次血培养均为异常汉逊酵母菌;超声心动图可见主动脉瓣上的赘生物;外院头部CT未见异常;腰穿不除外脑炎。入院后1周左右患者因出现严重的脑出血,脑疝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女,63岁,平素身体状况可,高血压病史6年,因活动后心慌、胸闷突发加重入院。患者自诉6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心慌、胸闷,外院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未予系统治疗,后进行性加重。体格检查:收缩压147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50 mm 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67次/min,律齐,心音有力,P2A2,主动脉瓣区可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并向左腋下传导。心电图示ST-T改变。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扩大;主动脉瓣重度反流;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呈四叶畸形(图1)。后行主动脉瓣置换术,证实主动脉瓣呈四叶式,瓣尖局部钙化。术后病理可见部分区域瓣膜质硬,瓣膜组织内纤维组织增多并玻璃样变性及黏液样变性。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7岁,因"进食饮酒后腹胀,呕吐4小时"于2010年12月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110次/分钟,呼吸22次/分钟,血压125/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腹膨隆,腹部压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其他无特殊。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 ,37岁 ,因主动脉瓣置换术后 1年发热 2 0d而入院。心脏超声示主动脉瓣有一个 1 0cm× 1 2cm赘生物。术前诊断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功能Ⅱ级。拟再次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术中进行血浆置换。循环管路安装为从微栓滤器顶端引出一条管路至GambolPF2 0 0 0型血浆置换器 ,置换后的血液再流入氧合器回流室 ,置换出的血浆弃去。常规全麻浅低温建立体外循环 ,平稳后开始血浆置换术。初期置换出的血浆为黄绿色 ,随着血浆置换量的增加 ,血浆颜色逐渐变为淡黄色。置换的血浆总量 4 10 0ml,使用血浆代用…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4岁,因"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右冠瓣脱垂伴中度关闭不全,右室流出道狭窄"在我院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右室流出道狭窄疏通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并常规给予抗凝治疗.术后4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双上肢突发抖动伴言语障碍,持续约2 min后自行缓解,无明显发热、抽搐等,体格检查无特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IOTEE)在牛心包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拟施行牛心包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06例患者,分别于体外循环前采用IOTEE测量和术中解剖测量主动脉瓣环径、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窦管交界直径、主动脉瓣叶有效高度(eH)。结果 术前拟行牛心包主动脉瓣置换术106例患者,其中8例经IOTEE术前补充诊断后修改手术方式被排除。余98例均接受牛心包主动脉瓣置换术。98例IOTEE首要诊断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100%,5例(5/98,5.10%)IOTEE次要诊断与手术诊断不相符。98例患者体外循环前IOTEE提示瓣叶数目与术中探查符合率100%、瓣叶穿孔符合率80.00%,瓣叶赘生物符合率85.71%、老年退行性钙化符合率100%、风湿性病变符合率100%。体外循环前IOTEE测量的主动脉瓣环径、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窦管交界直径、eH与术中实际测量结果相关性良好(r均>0.8,P均<0.05)。结论 IOTEE对于评估牛心包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可行性、指导选择手术方案和预估手术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6岁,因反复活动后心悸、胸闷,近期加重入院.患者既往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入院时血压11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此次超声心动图检查所见:主动脉根部内径约28 mm,升主动脉近段瘤样扩张,内径约43 mm,大动脉短轴切面示主动脉瓣失去正常形态,呈二瓣化改变,开放时呈左、右两瓣,关闭时呈竖"1"字形,瓣膜回声增厚增强,开放稍受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误诊为冠心病的临床资料.本例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1个月,晕厥2次入院.5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入院后据既往史,结合临床表现及发作时心电图特点考虑冠心病.住院期间再发胸痛、黑蒙、晕厥1次,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状动脉疾病,复查超声心动图于人工主动脉瓣膜见串珠样密度增高影,行手术治疗,术中见人工主动脉瓣膜被血栓包裹,开口缝隙多被血栓堵塞,再次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 患者术毕病理确诊为人工瓣膜血栓形成,术后病情平稳出院.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患者多具冠心病易患因素,临床易误诊,预防血栓形成可降低其误诊率.  相似文献   

17.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措施。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是心脏功能恢复、建立康复意识、进行康复宣教的关键时期,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Ⅰ期心脏康复的内容、研究现状以及专科护士主导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护理模式进行综述, 以期为提高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程锦秀 《现代护理》2002,8(8):598-599
低氧血症是心脏术后 ,特别是体外循环术后常见的肺部并发症 ,早期观察 ,早发现及有效处理对术后感染和预防呼吸衰竭有着重要意义。我科于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所行心脏手术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2 90例。本文着重介绍早期的观察及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90例中 ,男 12 0例 ;女 110例 ;小儿 6 0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3岁 ;体外循环手术 2 85例 (其中二尖瓣置换术 35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2 6例 ;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术 6 4例 ;法洛氏四联症 38例 ;大动脉转位 2例 ;心内膜垫缺损 7例 ;右室双出口 12例 ;室缺…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患者,28岁,因停经42-1周,不规则腹痛1天,阴道血性分泌物2小时于2005年6月24日入院。2004年人流刮宫1次,青霉素及普鲁卡因皮试(+)。6月25日因足月妊娠、胎儿宫内窘迫急诊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入手术室时BP 126/80mmHg,P 95次/分,10分钟后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注入重比重0.5%布比因卡9mg,20分钟后测试平面至T6,30分钟后手术开始。胎儿取出后,胎盘未自行剥离,在直视下行人工剥离胎盘,宫缩乏力,台下静注20U、宫肌注射40U缩宫素,无效,术野渗血不止。手术开始40分钟后患者诉胸闷,测BP 70/40mmHg,P 110次/分,予面罩加压给氧,多巴胺10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一2023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4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的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根据术前主动脉瓣病变类型,将患者分为关闭不全组、狭窄组,术前、术后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分析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关闭不全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主动脉瓣反流量、主动脉瓣有效反流口、主动脉瓣反流面积、主动脉瓣反流缩流径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狭窄组术后1个月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增加,最大跨瓣压差、主动脉瓣上最大流速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效果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