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骨科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PRPAE)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骨科住院治疗的101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择同时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135例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伤、合并骨髓炎、混合感染、侵入性操作、近1个月使用三代头孢、近1个月使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是骨科感染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骨科患者多发伤、合并骨髓炎、混合感染、侵入性操作、近1个月使用三代头孢、近1个月使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是骨科感染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针对高危因素,加强防控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111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敏感及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各种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11株,其中呼吸道(痰及咽拭子)分离出80株(72.0%);伤口分泌物(脓及分泌物)分离出25株(22.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3%、9.9%、10.8%、18.0%;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7.3%及91.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以呼吸道及伤口感染为主,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使临床用药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进行,对控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具有重要意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可作为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可作为次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相关依据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及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798株,其中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217株,分离率为27.2%;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占71.9%,感染患者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占52.1%;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10.1%),其次为庆大霉素(29.5%),其余耐药率均超过45.0%;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住院时间超过2周、使用抗菌药物超过2周、使用过碳青霉烯类、糖尿病、入住ICU、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昏迷等是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针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预防及控制耐药菌株在医院内流行。  相似文献   

4.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病原菌之一,由于其具有天然或获得性耐药,表现为多重耐药性。在临床治疗十分因难。亚胺培南曾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之一。但随着亚胺培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难题。为此本文分析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IRPA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引起褥疮创面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给临床提供抗生素使用依据。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医院褥疮患者的褥疮分泌物分离所得的36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呋辛的敏感性最高,敏感率均达到90.00%以上,尤其是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达97.81%。敏感率最低的是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结论建议临床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褥疮感染时,应首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呋辛。  相似文献   

6.
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耐药趋势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秦超  许爱敏 《临床荟萃》2009,24(23):2093-2094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在自然界分布较为广泛,此外亦存在于人的皮肤和肠道,成为人体的正常菌群。PA也是重要的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之一。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PA较为有效的药物为亚胺培南(IPM),随着该药的广泛使用,其耐药菌株逐渐增多,给临床治疗和控制带来极大的困难。我们对分离的158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IRPA)进行了研究,分析IRPA的临床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分析研究。方法采用K-B法检测10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相关金属酶IMP、VIM基因以及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结果 7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为多重耐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金属酶IMP基因阳性率为24.29%(17/70),vIM型金属酶基因阳性率为7.14%(5/70),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阳性率为68.57%(48/70),其中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缺失率为58.33%。结论 IRPA耐药情况严重。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缺失突变是本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近3年本院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6年至2008年我院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资料.结果 近3年来,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增幅排在前5位的抗菌药依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2006年,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超过70%抗菌药为阿米卡星:2007年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氨曲南和环丙沙星;2008年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中介敏感比率呈上升趋势的抗菌药物有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3年来,中介敏感比率保持在10%以上的抗菌药物有关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吡肟.耐药率降幅前5位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3年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均低于20%抗菌药为阿米卡星;耐药率在20%~30%抗菌药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结论 近3年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逐年增加.2008年,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对铜绿假单胞菌存在较高敏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当前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在低碱性氨基酸培养基中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47株、铜绿假单胞菌53株。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琼脂稀释法检测菌株对帕尼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10种抗菌药物的MIC;同法分别检测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在低碱性氨基酸培养基和水解酪蛋白胨(MH)培养基上对帕尼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组试验结果。结果 47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低,分别是17.10%和14.9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高达78.70%。5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20.75%;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高达71.70%。在低碱性氨基酸的培养基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稀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青酶烯类药物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的重要药物。由于碱性氨基酸的浓度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在使用MH培养基检测时被低估。  相似文献   

10.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按常规方法对住院病人的各种临床标本行分离培养,VITEK-Ⅱ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按2005年NCCLS的标准对结果进行判读,使用Whonet5.3及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分离出163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IRPA 60株.IRPA对13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他啶63.3%,头孢哌酮/舒巴坦98.0%,头孢吡肟72.0%,哌拉西林7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1.7%,替卡西林/克拉维酸85.0%,美洛培南75.0%,氨曲南78.3%,环丙沙星51.7%,左氧氟沙星78.3%,阿米卡星35.0%,庆大霉素45.0%,复方新诺明98.3%.除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外,IRPA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P<0.05).结论:IRPA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呈现出更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感染中的地位,分析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系统进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检测。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中是重要的致病菌。在呼吸道感染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位居前一、二。对铜绿假单胞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0%)有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头孢吡肟、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0%)只有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很高,除阿米卡星耐药率是28.4%外,其余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60%。结论虽然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比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更为显著,但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的医院感染菌中的地位同样重要,在医院感染的防控中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B菌)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61例痰培养有AB菌生长的患者,按照卫生部2001年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划分为感染组和定植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等,同时对AB菌株的体外药敏试验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3年来院内分离出343株AB菌,其中278株分离自痰液,占81.0%(278/343),来源于161例患者,其中细菌定植84例(52.2%),细菌感染77例(47.8%)。发生AB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早期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相对危险度(OR)=7.27]、肺癌感染[临床肺癌感染评分(CPIS)≥6分,OR=6.50]、入住重症监护病房(OR=3.55)、早期使用抗生素超过2周(OR=2.48)。药敏监测结果表明该菌广泛耐药,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2.34%),其次是亚胺培南(19.53%)、美罗培南(22.66%)。结论 AB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广泛耐药,应重点监测和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该菌在呼吸道的定植和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本地区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6400份临床细菌标本的培养及药敏结果,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建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调查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的情况,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直接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至2011分离的24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统计分析及其临床分布;采用PAPD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40株标本主要来自ICU,呼吸内科,普外科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标本分布依次为:痰标本占72.5%,伤口分泌物标本占15.0%、中段尿占10.0%,其它类型标本占2.5%;24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情况非常严重,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2.0%和35.0%,对其它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70%以上;240株PA用RAPD分型共分为7种类型:A-G。结论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具有多重耐药性;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分为7个基因型,其中主要以A、B 2型为主,表明本地区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可能存在院内的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耐药趋势,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标准方法采集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药敏采用KB琼脂扩散法,按CLSI标准执行。结果:31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对庆大霉素(69.4%)耐药药严重,对亚胺培南(11.2%)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9%),阿米卡星(14.8),其余抗生素约在40%-5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逐年上升,各级医院应切实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控制,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对危重病人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APACHEⅡ评分>15分,同时合并高血糖(随机血糖>11.1mmol/L)的内科危重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IIT)组和常规治疗(CIT)组(胰岛素泵血糖控制),观测近期死亡率(28d内)、入院72hAPACHEⅡ评分、低血糖发生率、临床感染发生率、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IIT组100例,CIT组1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疾病种类、入院血压、血糖、炎症指标、电解质、心肌酶、肝肾功能、空腹C肽、HbAlc、疾病种类、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的治疗结局:IIT组病死率与CIT组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IIT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IIT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IIT组入院72hAPACHEⅡ评分、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IT组与CIT组比较,虽有较高的低血糖发生率,但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增高,且临床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更低,临床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分离培养的耐亚胺培南绿假单胞菌感染特点。采用微量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与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于痰液。在老干部病房、ICU和呼吸科比普通病房更加严重,耐药组泌尿道及呼吸机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选择抗菌药物的范围很窄,只有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臧守华  詹英  陈军  高建瓴 《临床荟萃》2012,27(13):1111-1114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 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为预防其感染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本医院综合性重症监护室(SICU)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非多重耐药株感染的药敏结果和相关因素的暴露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年龄、基础疾病、手术史、感染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侵入性操作、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选择同时期非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回顾性调查分析ICU内患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结果 多重耐药组比非多重耐药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升高;气管插管/切开、使用三代头孢、碳青霉烯抗生素以及抗生素使用>7天者比非多重耐药组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第3代头孢抗生素的使用(OR =2.379,95%CI=1.098~5.155),APACHEⅡ评分(OR=1.332,95%CI=1.123~1.581)、SOFA评分(OR=0.706,95%CI =0.530~0.941)的升高、气管切开/插管(OR=2.636,95% CI=1.118~6.216)是发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析,发现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在50%以上,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耐药率为12.2%.结论 第3代头孢的使用,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升高,气管切开/插管是发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重症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症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特点,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从重症感染患者送检的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306株病原菌,对重症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1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重症感染病原菌在各临床科室的分布以脑外科最多,为72株(23.5%);其次是呼吸内科54株(17.6%),感染科40株(13.1%)。重症感染病原菌种类共17种306株,处在前3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病原菌的比例分别为27.1%、24.8%和13.1%,其中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占56.5%,葡萄球菌中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比例为73.1%。重症感染病原菌药敏特点: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在8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在80%以上,大肠埃希菌对亚安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在85%以上。结论重症感染病原菌主要分布在脑外科、呼吸内科及感染科,大多为脑外伤或长期反复感染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MRS的比例显著高于一般感染病原菌。加强相关科室病房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以及加强对相关科室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化的监测,对临床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