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浓度、不同容量的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各30例:0.3%罗哌卡因60 ml组(A组)、0.4%罗哌卡因45 ml组(B组)、0.4%罗哌卡因60 ml组(C组)。各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均按2∶1分配腰丛和坐骨神经的局部麻醉药容量,观察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阻滞范围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快于A、B组(P<0.05),持续时间长于A、B组(P<0.05)。A组和C组的阻滞范围明显大于B组(P<0.05),A、C组之间无明显差别。A、C组患者在神经阻滞下均能完成手术,B组有5例患者由于镇痛不全或肌松效果较差,需辅助静脉麻醉或改为全身麻醉才能完成手术。结论低浓度高容量(0.3%、60 ml)的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能为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提供较好的麻醉效果,同时可减少局部麻醉药用量并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辅助罗哌卡因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采用0.50%罗哌卡因和1.00%利多卡因行腰丛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2.00%利多卡因和0.75%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一般情况、麻醉情况、术后禁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使用止血带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试验组平均动脉压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无明显波动。手术开始时、术中不同时点及术后1 h平均动脉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开始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后不同时点神经阻滞完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禁食时间及尿潴留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0.50%罗哌卡因用于老年下肢手术腰丛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仪辅助罗哌卡因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采用0.50%罗哌卡因和1.00%利多卡因行腰丛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2.00%利多卡因和0.75%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一般情况、麻醉情况、术后禁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使用止血带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试验组平均动脉压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无明显波动.手术开始时、术中不同时点及术后1h平均动脉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开始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后不同时点神经阻滞完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禁食时间及尿潴留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0.50%罗哌卡因用于老年下肢手术腰丛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0.3%的罗哌卡因行下肢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神经刺激仪定位,A组采用0.4%罗哌卡因,股神经用30 ml局麻药,坐骨神经用20 ml局麻药;B组采用0.3%罗哌卡因,股神经用40 ml局麻药,坐骨神经用27 ml局麻药.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均满意,低浓度、高容量组麻醉起效更快,效果更好.结论 低浓度、高容量的局麻药行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对下肢膝关节以远的手术是较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20例血管外科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施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丛阻滞为腰肌间隙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为臀区入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刺激器电流频率1 Hz,起始强度1 mA,麻醉总量为1%利多卡因30 mL、0.5%罗哌卡因30 mL。结果20例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定位准确,客观指征明显,效果可靠,对患者各系统干扰小,对有严重合并症患者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0.5%、0.75%罗哌卡因用于单侧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4例ASAⅠ~Ⅱ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分别以0.5%和0.75%的罗哌卡因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观察患者给药30min后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阻滞时间及自觉症状。结果: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但0.75%罗哌卡因组比0.5%罗哌卡因组运动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且患者满意率高。结论:0.75%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时比0.5%罗哌卡因作用更为完善,持续时间更长,较适用于下肢深部手术和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区域阻滞术在合并多种疾病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A组16例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后分别给予0.3%罗哌卡因及1%利多卡因;B组16例选择L2~3或L3~4隙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5%~0.75%罗哌卡因.结果 观察心率、血压变化、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论 区域阻滞麻醉对心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系统影响小.适用于合并多种疾病患者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神经阻滞对罗哌卡因阻滞时效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坐骨神经复合腰丛阻滞麻醉.Ⅰ组:1%罗哌卡因200 mg加入生理盐水30 ml;Ⅱ组:1%罗哌卡因200 mg加入舒芬太尼20 μg(2 ml)、生理盐水28 ml.结果 Ⅰ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腰丛(7.9±3.6)h和(5.9±3.4)h、坐骨神经(8.2±3.5)h和(6.6±3.2)h]明显短于Ⅱ组[腰丛(15.1±2.4)h和(10.2±3.5)h、坐骨神经(16.3±2.7)h和(11.7±3.8)h](P<0.01).Ⅰ组患者48 h舒芬太尼的消耗量、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比Ⅱ组多(P<0.05).结论 0.4μg/ml的舒芬太尼能明显延长0.4%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作用时间,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58-3659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危重症下肢骨折患者70例,按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于B超引导下行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时间、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运动、感觉神经起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运动、感觉神经阻滞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时DBP、S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手术中采用B超引导下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提高神经阻滞效果,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刺激器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方法用于高龄患者单下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30例75岁以上、ASA分级Ⅱ-Ⅲ级、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5例。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正确定位后,坐骨神经和股神经分别给予0.4%罗哌卡因20mL和25mL阻滞;B组选择L3-4或L2-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给予0.75%布比卡因1.2mL+10%葡萄糖0.1mL。对2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15、30min,手术结束时SBP、DBP和HR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阻滞效果及HR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前2组患者的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B组15、30min的SBP、D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及A组(均P<0.05)。B组围术期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的发生率为66.7%,A组未出现不良反应,B组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单下肢手术阻滞成功率较高,对循环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神经刺激仪(PNS)的诞生给外周神经阻滞带来了新的生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具有损伤小、对循环系统干扰小、阻滞效果确切,成功率高的优点,适用于单侧下肢手术。本研究对罗哌卡因不同配伍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徐宏伟  周激  张晋峰  张翔 《华西医学》2009,24(3):619-621
目的:观察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90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30):A组给予0.3%的罗哌卡因腰丛36mL、坐骨神经24mL,B组给予0.36%的罗哌卡因腰丛30mL、坐骨神经24mL,C组给予0.4%罗哌卡因腰丛27mL、坐骨神经18mL。分别于给药后2、5、10、15、20、25、30、35min测定下肢的感觉、运动评分以及感觉阻滞的时间和运动阻滞的时间。结果:三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别,高容量组完全阻滞的持续时间短于低容量组;高容量低浓度组患者完全阻滞率高于低容量组,但达到完全阻滞时间长于低容量组。结论:在剂量相同时罗哌卡因的浓度和容量会影响腰丛和坐骨神经的阻滞效果;高容量罗哌卡因更有利于达到良好的感觉阻滞。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下肢手术中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择期、拟行单侧下肢手术、ASAⅠ-Ⅳ的病人22例,以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当出现靶肌肉收缩时,减小电流强度至0.3-0.5mA。如仍有肌肉收缩.注入0.4%-0.5%的罗哌卡因20-25ml,然后观察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的SBP、MAP、DBP、HR及芬太尼、咪唑安定、异丙酚用量.麻醉效果的评价用VAS口述视觉评分。结果:22例病人全部完成麻醉操作,2例病人芬太尼用量大于100μg,咪唑安定用量大于10mg;无一例使用异丙酚,满意率90.9%;不同时间的血液动力学数据无显著差异。结论: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满意.血液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8):1378-1380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定位下0.3%的罗哌卡因行下肢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行下肢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下肢神经阻滞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实施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定位,对照组实施神经刺激定位。两组患者均行单侧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阻滞前(T0)、阻滞后10min(T1)、阻滞后30min(T2)、阻滞后60min(T3)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另外,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0、T1、T2、T3时SBP、DBP、HR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分别为9.9±2.1、8.5±0.6、763.1±61.2min,对照组分别为19.5±1.1、10.3±1.5、715.8±46.1m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定位下0.3%的罗哌卡因行下肢神经阻滞,具有定位快速、准确、起效时间快、镇痛维持时间长等优点,且对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无明显的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外伤性手术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急诊拟行单侧下肢外伤性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B组选择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局麻药均用罗哌卡因.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60、9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针刺疼痛消失时间、术中输液量、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病人的麻醉后血压均下降,B组病人麻醉后各时点的SBP、DBP均明显低于A组:术中B组的晶体输入量,曾用麻黄碱病例数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针刺疼痛消失时间A组显著低于B组.两组病例麻醉效果确切,均无更改麻醉方式完成手术.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适用于下肢创伤性手术病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神经刺激仪定位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危重老年人髋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对38例合并多种严重内科疾病行单侧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术中辅助镇静,常规管理呼吸和循环,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38例ASA Ⅲ~Ⅳ级老年髋部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无神经阻滞不全、局麻药中毒、恶心、呕吐、尿潴留、术后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危重老年髋部手术患者采用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姜红梅  王海涛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2):223-225,229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外周神经刺激器(PNS)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收治的160例拟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联合PNS引导下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PNS引导定位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麻醉相关指标。【结果】阻滞前(T0)~阻滞后60min(T3)时,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SBP、DBP、HR监测值随着时间的变化,均较本组T。时刻发生了显著地波动,且差异具有选择性(P<0.05);麻醉前、麻醉后12h、24h、72h,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麻醉后12h和24h,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随着时间的变化,均较本组麻醉前时刻发生了先降低后升高的显著改变(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采用超声联合外PNS引导有利于提高定位的快速准确性,神经阻滞时间更长,但是对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与单独应用PNS定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联合第一骶后孔电针刺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A组行腰丛加坐骨神经电针刺阻滞;B组行腰丛联合第一骶后孔电针刺阻滞.比较两组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阻滞成功率、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在手术开始后10 min、20 min时患者SBP与阻滞前相比有所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间点HR、DBP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注药后30 min,A组腰骶丛神经支配皮区针刺感觉阻滞成功率为98%~100%,B组为92%~100%.A组麻醉优良率为100%,高于B组93.3%,但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局麻药中毒.[结论]相较于腰丛联合第一骶后孔电针刺阻滞麻醉,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电针刺阻滞麻醉其患者的HR、SBP和DBP均较为稳定,各水平面阻滞成功率较高,神经麻醉效果较好,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0.5%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ASAⅡ-Ⅲ级择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罗哌卡因(R组)和丁哌卡因(B组),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和注药后5min,10min,20min,30min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记录术中使用麻黄碱、阿托品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R组的SBP、DBP、FIR在注药后观察的各时点较麻醉前无显著变化,而B组的SBP,DBP,HR在注药后10min、20min、30min与麻醉前基础值和同时点R组的相比显著降低,R组的感觉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组,R组中使用麻黄碱、阿托品的例数较B组少,寒战和恶心呕吐的例数也较B组少。结论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董传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317-5317
目的研究小剂量0.5%罗哌卡因连续腰麻用于高龄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下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分别分次小剂量注入0.5%罗哌卡因(R组)0.5 ml或0.5%布比卡因(B组)0.5 ml,比较两组患者痛觉阻滞程度、最高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均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但罗哌卡因的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均比布比卡因显著延长(P〈0.05);而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比布比卡因显著缩短(P〈0.05)。结论小剂量0.5%罗哌卡因连续腰麻用于高龄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并能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