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内科疾病用药归经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发掘中医归经理论的内涵,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分别统计《中医内科学》中肺、心、脾胃、肝胆、肾系疾病的各个证型代表治疗方剂中药物的归经。结果:治疗肺系疾病药物归肺经的占44%,治疗脾胃病药物归脾经的占37%,肝胆病归肝经的占29%,肾系疾病归肾经的占10%,心系病归心经的占38%。结论:中医疾病与治疗药物归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辨病归经选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历代医家治疗咳嗽通治方剂的研究,统计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咳嗽的通治方剂和方剂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及配伍。经筛选得出咳嗽通治方剂162首,方中所载药物共210种,其中频次在5次以上(不包含5次)的药物有35种,同时对35种治咳嗽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分析研究,治咳嗽的药大多数性温或性平,有一半以上的药物为辛味,绝大多数药物均归肺经,并且有17种药物归脾经。综合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效,归纳出治疗咳嗽的一些药对,如知母和贝母、紫菀和款冬花、五味子和罂粟壳、乌梅和罂粟壳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物归经理论,指导中医儿科肺系疾病用药。方法分别统计《中医儿科学》教材中肺系疾病各病种所用方剂中药物的归经。结果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药物中,归肺经药物为27%;归心、脾、胃经药物分别为16%、15%、14%;归肝经为9%;归肾经为8%。结论《中医儿科学》教材中肺系疾病治疗药物归经以本经为主,同时需着重兼顾心及脾胃经。  相似文献   

4.
王盛义  赵红 《光明中医》2022,(17):3084-3088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5”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泄泻的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泄泻提供参考。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泄泻的处方,经数据标准化处理,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5对统计的方剂进行中药频次、中药属性、中药配伍的统计,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使用Cytoscape V 3.8.2进行绘制药物关联分析图。结果 通过筛选共有1046首方剂符合要求,涉及373味中药,其中出现频次≥100次的中药共20味,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为白术、茯苓、陈皮;药物属性(四气、五味、归经)主要以温、辛、脾胃经为主;中药配伍分析以白术-茯苓最为常见;聚类分析得到5组中药组合。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泄泻的方剂多以益气健脾、燥湿行水、涩肠止泻为治疗原则,兼以温里、行气,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唐代王焘所编撰《外台秘要》治疗消渴及其并发症的用药规律及配伍特点。方法:将《外台秘要》卷第十一中治疗消渴病的87首方剂用药进行整理,经过药名、性味归经等标准化后,以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分析药物使用、性味归经频次,采用关联和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外台秘要》方所载方剂的配伍规律和用药特点。结果:对筛选出的87首方剂进行分析,明确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功效归类、性味归经,根据关联规则得出2味药物组合17个、3味药物组合3组,运用聚类方法得到核心药物组合3个序列。结论:《外台秘要》法宗仲景,开创三消论治之法,对研究中唐以前消渴病的中医治疗具有极高的价值。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为挖掘古代医学文献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应用较为广泛的454味中药归经特点,为临床应用中药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以《中药学》收纳中药名称为主题词收录中药,建立一级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365、SPSS Clementine 12.0、IBM SPSS Statistics 21统计软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及其归经进行频次分析;以《中医内科学》五脏疾病为条目,整理选用代表方剂常用药物,建立二级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应用剂量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结果:《中药学》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共收录454味,频次排前3的归经分别为肝经(18.29%)、肺经(15.94%)和胃经(14.43%)。治疗五脏病同时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共249味,高频药物频次≥24次,共25味,甘草(93次)、茯苓(86次)、陈皮(68次)、当归(67次)、半夏(64次)、白术(61次)的用药频次居多。关联规则分析有37组药物组合置信度=100%,其中白术-黄连(补虚药-清热药)、陈皮-半夏-当归(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支持度最高,均大于39%。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得出6类新的药物组合。治五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古代中医治疗咳嗽的主要规律,指导当今咳嗽疾病临床实践。方法:通过对《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咳嗽门方》书中224首方剂统计分析,重点对排序前67位的出现频次大于5次的药物进行分析,得出治疗咳嗽的主要方法特点。结果:224首方剂中,统计出药物共223种,其中食品129种,药品94种,食品所占比例较大。对出现频次在6次以上的药物进行统计,其中属于食品的有50种,归肺经的食品有32种,上述药物(或食品)主要的功效为止咳、化痰、平喘。结论:古代中医主要采用了归肺经的食疗之品,对病位在肺的咳嗽病以止咳化痰平喘辅以补虚的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陈实功编撰的《外科正宗》中治疗痈疽溃后方剂的用药规律及配伍特点。方法:对《外科正宗》中治疗痈疽溃后的43首方剂进行整理,经过药名、性味归经等标准化后,挖掘系统分析药物使用、性味归经频次,采用关联和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所载方剂的配伍规律和用药特点。结果:对筛选出的43首方剂进行分析,共涉及96味中药,高频药物(3次)共26味,主要包括人参、甘草、白术等,补虚药及味甘、性温或微温、归脾经的药物使用居于首位。根据关联规则得出2味药物组合10组、3味药物组合8组,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到核心药物组合4个序列。结论:陈实功治病重视顾护脾胃,治疗痈疽溃后多温补气血,为临床治疗痈疽溃后提供了支持与启示,值得进一步验证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秘传眼科龙木论》中收载的外障眼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秘传眼科龙木论》中主治外障眼病的方剂,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采用软件集成的熵聚类、无监督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治疗外障眼病的处方进行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秘传眼科龙木论》中主治外障眼病的方剂共114首,包含中药117味,使用频次在10以上的药物共有22味,主要以清热泻火及辛温发散药物为主;使用频次≥20的药对组合8对;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12个;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6个。引经药出现的频次较多,居于前位,在高频次药对组合及核心组合中也较为常见。结论《秘传眼科龙木论》中收载的外障眼病方剂侧重于使用以清热泻火,通腑泻热及辛温发散药物,并重视引经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藏药材蒺藜的用药规律及含蒺藜方剂的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和含该药材新处方的发现提供参考。方法:应用Cran R软件的Aprioris算法及Microsoft Excel 2019统计软件,挖掘、分析含藏药材蒺藜方剂中的高频药材及高频主治疾病、高频药材的性味功效,各味药材的关联规则、配伍规律等。结果:共收集含蒺藜方剂91首,涉及267味药材,通过频次统计分析发现,藏药蒺藜多与补肾温肾、利尿类药物联合使用,主治疾病为肾病、尿闭症、风湿疾病、妇科疾病和黄水病等藏医病种。对高频药材的性味功效分析发现,药性以温性为首,其次是平性。六味中甘味占29%,苦味占23%,辛味占20%,涩味占14%,酸味占8%,咸味占6%。功效中补肾占16%,其次是利尿和健胃,各占15%。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频数靠前的药物组合为蒺藜-冬葵果、蒺藜-白豆蔻、蒺藜-螃蟹。结论:含蒺藜的方剂多数具有治疗肾病、尿闭症、风湿疾病的功效,与《四部医典》记载的“蒺藜治疗尿涩症,并治风湿和肾病”高度吻合。由于蒺藜性温,治疗寒性疾病,因此含藏药材蒺藜方剂的高频药物药性以温性为首。药味的组成也以甘味药为主,甘味尚能增长元气和体力,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陈莘田外科方案》治疗流注的用药规律及配伍特点。方法:将《陈莘田外科方案》卷三中治疗流注的169首初诊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0,经过药名、性味归经等标准化后,运用数据挖掘系统分析药物使用、性味归经频次,采用关联和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陈莘田外科方案》治疗流注方剂的配伍规律和用药特点。结果:对筛选出的169首初诊方剂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149味,药物总使用频次为1782次。药物使用频次、频率位于前3位的依次是陈皮(91次)、甘草(87次)、赤芍(71次)。药物功效、性、味、归经方面,药物功效以理气药(273次)、补气药(159次)、补血药(158次)使用频次较高,药性以温性(889次)、寒性(445次)、平性(433次)为多,药味以辛味(1027次)、苦味(876次)、甘味(737次)为主,归经以归脾经(894次)、肺经(797次)、肝经(726次)为主。根据关联规则得出2味药物组合9个、3味药物组合20组,运用聚类方法得到3个核心药物组合序列。结论:《陈莘田外科方案》立论遵前人之旨,辨证论治,用药主张攻补兼施、消托结合,遣方注重培补脾胃以绝生痰,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科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与合理应用。方法:统计医院眼科2019年1~8月的药品出库数据,依据统计结果筛选出使用频次最高的前20种中成药进行用药频度分析,利用数频分析法统计分析中成药的用药规律,包括单味中成药的累积频数及频率、种类、性味、归经、疾病分类。结果:医院眼科用20种中成药的销售金额呈逐渐增长趋势,中成药销售金额排序变化不大,DUI比值≥1者占比80%。中成药药物种类以"补虚药"频次最高,其次为"清热药""解表药",性味中以寒性、甘味药物最多,归经多归肝经。其次为心经、肺经、肾经。治疗眼科疾病种类包括胞睑疾病、白睛疾病、两眦疾病等,治疗不同部位疾病用药种类及高频药物有明显的区别。结论:医院眼科中成药应用基本合理并呈现一定规律,首重辨证、病证结合、酌定用量、剂型、合理配伍、注意禁忌是眼科中成药合理用药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应用系统平台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火炽盛型消渴病的方剂,将符合条件的103首方剂录入系统平台,并利用Apriori算法对所选方剂进行用药规律分析。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分析,得到使用频次8的药物29种。Apriori算法用药规律分析得到33个常用药对(支持度≥10),23个3味药物核心组合(支持度≥8),21个4味药物核心组合(支持度≥4)。对治疗胃火炽盛型消渴病方剂中药物关联规则进行分析(支持度个数≥10,置信度≥0.5),得出关联度最高的药物组合。对治疗胃火炽盛型消渴病方剂中药物性味、归经和药量进行分析,得出药物性味、归经和药量频次。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得出,天花粉、知母、黄连、麦冬4味药物的组合、用量以及用量比例,体现出针对胃火炽盛型消渴病以清泻胃火为主,同时兼顾滋补肺、肾等脏腑之阴的治疗理念,既针对胃火炽盛型消渴病之临床表现,又符合胃火炽盛型消渴病"火盛水亏"之病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治疗胃火炽盛型消渴病的用药规律,对临床组方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肾阴虚型消渴病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系统平台收集、整理治疗肾阴虚型消渴病的方剂,录入系统,利用Apriori算法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治疗肾阴虚型消渴病的88首方剂进行分析,使用频次在9以上的药物有21种。Apriori算法用药规律分析得到23个常用药对(支持度个数≥10),17个3味药物核心组合(支持度个数≥8),28个4味药物核心组合(支持度个数≥4)。对治疗肾阴虚型消渴病方剂中药物关联规则进行分析(支持度个数≥10,置信度≥0.5)。对治疗肾阴虚型消渴病方剂中药物性味、归经和药量进行分析,得出药物性味、归经和药量频次。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方法所得到的用药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医治疗肾阴虚型消渴病的用药规律,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用数据分析《眼科探骊》中内治法治疗内障眼病的用药规律并验证名中医张望之老先生的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并筛选《眼科探骊》中内治法治疗内障眼病的方剂,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 5),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统计、熵聚类、无监督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内治法治疗内障眼病的处方进行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眼科探骊》中内治法治疗内障病方剂36首。包含中药80味,使用频次在10以上的药物共有11味,其中药物归经频率最高为肝经,药物四气频率最高为温性,五味频率最高为甘味。获得高频药物组合有21个,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6条药物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0个,新处方5首。结论《眼科探骊》中收载的内障眼病方剂多有开郁导滞、通窍明目之效,治疗眼病侧重于从郁论治,并有非大虚莫补之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傅青主男科》中的虚劳门类方剂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治疗虚劳用药提供参考和研究思路。方法:收集《傅青主男科》中虚劳门所记载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构建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关联规则方面的分析。结果:对虚劳篇中所载的27首方剂进行分析,频次前3位的常用药物是人参、白术、熟地黄;常用药物组合出现频次≥9的组合共25组,前3位的组合分别是人参、白术,熟地黄、麦冬,陈皮、人参;就药物四气、五味、归经情况而言,甘温药物使用频次最高,药物归经分析发现归脾经的药物最多,其次是心、肺、肾、肝。结论:傅青主以补法为大法治疗虚劳,方中补而不滞,兼顾五脏,不善辛热温补,强调甘温之补,尤重补脾气,益肾阴。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整理、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胎动不安的用药、组方及关联规则,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胎动不安提供用药指导,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整理《中药方剂大辞典》治疗胎动不安的药物,并查出其方、药(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及聚类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用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新方组合。结果筛选获得《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胎动不安方剂共173首,规范后中药138味,通过数据挖掘得出频次≥10次的药物有29味,药物功效分类以补虚、活血化瘀和理气药为主,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肝经为主。结论总结《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历代医家治疗胎动不安的常用药物及其功效和性味归经,为后世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传承创新中医文化。  相似文献   

18.
陈松鹤  黄利兵  陆义真 《新中医》2023,55(17):41-4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浙派中医赵献可治疗女科病用药规律与特色。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SPSS Modeler等软件,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赵献可《邯郸遗稿》所载女科病方剂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方剂222首,中药223味。其中频次≥20的中药有19味,排在前5的分别为甘草、当归、川芎、茯苓、人参;四气频次中温性药最高,其次是平性药、寒性药等;五味频次统计中辛味最高,其次是甘味、苦味等。归经排在前五位分别为脾、肺、心、肝、胃经。药物关联规则分析频次≥30的组合有21组,药物组方规律分析得出12个核心药物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出赵献可治疗女科病方剂以甘辛温补为主,重视肝脾、肝肾的调治,并配合疏肝、清肝、抑肝等治法,可为临床治疗女科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1,(1):229-233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用药规律。方法:以CNKI、维普数据库作为查找源,以"过敏性结膜炎"、"治疗"为主题词,日期设为"2000年-2020年"进行检索,剔除综述类、西药治疗类、中药制剂成分未标全类和重复文献,纳入标准的共计95首方剂。录入到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Clementine 12.0、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软件,将符合纳入标准方剂中的中药进行统计处理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在纳入标准的方中,根据中药不同功效来看,解表药(238次,38.5%)、清热药(180次,29.1%)、补虚药(118次,19.1%)是使用较多的前三类中药;单味药防风(75次,79.0%)、甘草(67次,70.5%)、荆芥(55次,57.9%)、黄芩(50次,52.6%)、蝉蜕(41次,43.2%)为使用频率排名前五的中药;在药性分析中,寒(9次,52.9%)、温(6次,35.3%)占比高;在药味统计中,苦(10次,40.0%)、辛(8次,32.0%)、甘(7次,28.0%)占比高;归经分析中,肝经(12次,25.0%)、肺经(7次,14.6%)出现多;对入选的方剂中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10个。结论:对临床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有效临床处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过敏性结膜炎疾病最关键的药物配伍,对今后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的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总结中医药治疗小儿流涎的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小儿流涎疗效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中治疗小儿流涎的文献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药物间关联度、核心组合、新方分析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小儿流涎方剂71个?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药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3个?结论:中国知网中收录文献治疗小儿流涎的中药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为主?归经以脾、胃为主?功效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清热利湿和补中和胃?遣方用药符合小儿流涎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